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463.第463章 債券
    1629年9月7日,由七艘船組成的瓊聯發瓊西考察團抵達昌化港。這支考察隊并不是從三亞過來,而是從大陸出發,沿著雷州半島向南度過了瓊州海峽,然后在瓊州府城停留了一天,再向西經由儋州,抵達昌化。

    這支考察團原本應該在三天前就抵達昌化港,但在途中遇到了惡劣天氣耽擱了行程。不過或許是因為駐廣辦那邊開項目推介會的時候把宣傳做得夠好,這一幫商家代表在下船之后并沒有表現出多日奔波后應有的疲態,而是一臉興奮地向前來迎接他們的喬志亞詢問什么時候可以去看看本地的開發進度。很顯然,在這幫人心目中,賺錢才是第一位要緊的事。

    喬志亞一心想著快點拉這群土豪進坑,自然不會介意他們主動朝坑里跳,當下便回應道:“各位,你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其實也是昌化開發工地的一部分。僅僅在三個月之前,這里還只是一個不足二十戶人的小漁村而已,但現在的狀況各位都看到了,每天有超過五百名工人在這里勞作,不斷地擴建港口,完善這里的設施,接收從三亞等地運來的各種工具和原材料。最遲年底,這個勞工數量極有可能再翻上一倍。而這個港口的貨物吞吐能力,也將全面超越瓊州府城,成為瓊州島上第三大港口。”

    至于喬志亞沒有明說的前兩大港口,自然是指勝利港和三亞港兩個地方。而聽他介紹情況的商戶代表們也完全沒有對此感到質疑,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聽著喬志亞繼續往下說。

    “我們之所以會在這個地方修建大型港口,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原因了。是的沒錯,在距離這里八十里左右的內陸山區,有一個非常大的鐵礦。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呢?”喬志亞故意賣個關子,等了一下才繼續說道:“這地方所埋藏的鐵,足以滿足整個大明對鐵的需求。請各位注意,我說的可不是一年的份量,而是好幾百年!”

    人群中傳出一陣低低的驚呼聲,毫無疑問喬志亞的這種形容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們。但就算這說法聽起來像天書奇談一樣玄乎,卻仍然沒有人開口質疑喬志亞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原因也很簡單,外界早就有一種說法,即海漢人手中掌握有某種探礦定脈的秘技,而且他們專找那種無人發現的大礦脈,比如海漢正在采掘中的田獨地區以及更深入內陸的那些大型礦藏,以及遠在安南北部,號稱小三亞的黑土港煤礦,都是被海漢人以這種神奇的法術找到的。

    這些大股東商家幾乎都派人參觀過田獨的鐵礦,甚至更遠的大茅錳磷礦也有人不辭辛勞跑去看過。至于黑土港煤礦現在在兩廣地區的知名度,則已經超過了田獨鐵礦,兩廣最靠西臨海的廉州府、高州府等地,煤炭市場幾乎已經被黑土港出產的廉價精煤給壟斷,以至于當地煤商要嘛轉行從事別的營生,要嘛就干脆跟黑土港管委會搭上關系,成為黑土港煤礦的代理經銷商。已經被海漢滲透得千瘡百孔的瓊州島就更不用說了,自從黑土港煤礦投產,瓊州島上的小煤礦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紛紛破產,大量礦工南下投了海漢,現在瓊州島上已經找不到其他的煤炭貨源了。

    海漢過往在礦業開發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讓人根本無從質疑他們所提出的開發計劃。畢竟在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哪家敢站出來說自己比海漢更擅長。至于喬志亞所聲稱的幾百年到底是三百還是五百,并沒有人打算去刨根問底,因為這個問題在廣州的時候就由馬力科對他們進行了說明。

    馬力科談的當然不是石碌鐵礦的具體儲量,而是海漢所發行的這種債券的獲利模式。這種債券所能獲得的利益實際上是石碌鐵礦開發的分紅,說是債券,但操作模式卻更接近股票,每年都將按照持有數量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紅。有所不同的是這些債券還是規定了還款年限,到年限之后返還本金,不再享受分紅。而最吸引投資者興趣的地方之一,就是每年的高額返利了,只需幾年時間就可以依靠返利拿回本金,而之后的持有期就是無本買賣干收錢了。

    至于投資者所關心的這個獲利期長短,就直接跟購買者在一定時間內引入海漢的移民數量直接掛鉤了。海漢商務部這次將購買債券的門檻設置得比較高,不同的引進移民數量,所能購買的債券總額也不一樣。投資者想要獲得這份可觀的長期收益,除了本錢要足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向海漢提供足夠多的移民人口。

    雖然操作流程很是麻煩,但投資回報率卻要穩穩地高于瓊聯發過往投資的那些開發項目。而且那些農業相關的項目,看天吃飯的成分很重,并不見得年年都能保持盈利。這開礦可就穩當多了,如果引進的移民規模夠大,一口氣買個五十年期限的長期債券,也能給后人留下一筆可觀的財富——甚至根本無需花費精力去經營這筆買賣,每年在海漢銀行的戶頭上就能增加一筆收入,這就是給后人躺著賺錢的傳家寶啊!

    瓊聯發的股東們正是抱著這樣的心思,才會來到這里做專門的實地考察,在得到喬志亞的再次確認之后,在場這些商戶代表的眼神都越發地明亮了。

    “各位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向我提出,我會盡可能解答。”喬志亞見這些人情緒激動,便決定趁熱打鐵,再給他們加點料。

    “喬主任,請問這距離海邊八十里的鐵礦,該如何進行開發,難不成我們要修一條路通往當地?”有人立刻就發問道。

    “問得好!各位請跟我來!”這個問題無疑正好給了喬志亞一個深入介紹項目現狀的機會。

    很快考察團便跟隨喬志亞來到了數百米之外的昌化港火車站。當然了,目前這地方還僅僅只是 僅僅只是規劃中的火車站,并沒有修建站臺或是候車室之類的設施,但去過多次三亞的商戶代表們卻很快就辯識出了這地方的實際用途。

    “這兒有鐵軌,是海漢火車啊!”很快就有人從這特殊的路基和軌道辨認出了這里的真實用途。

    “沒錯,這就是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交通線建設計劃,這條軌道交通線將直通我們今后在內陸所開發的礦坑,鐵礦石會通過這條運輸線從山里不斷地運送出來。”喬志亞大聲介紹道:“有興趣乘坐的人,稍后可以乘坐火車往東行進大約六里路,這是我們目前已經通車的范圍。”

    然而這個邀約的反響寥寥,有人接話到:“這里的火車可與勝利港一致?”

    喬志亞點點頭示意,那人又道:“那在下還是選擇走路或者坐轎子去看看情況。”

    外地人到勝利港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乘坐沒有牲口拖動卻能自行移動的海漢火車。然而被煤灰吹了一臉之后,極少會有人愿意再去乘坐第二次。除非是收到海漢人邀請的貴客,才能有資格與海漢人一同乘坐全包裹的高級車廂。而昌化港這地方連火車站都還沒建起來,可想而知這里并不會有什么高級車廂可供商戶代表們乘坐。

    果然不多時,遠處便隆隆地駛來了一列火車,車頭后面拖著的三節車皮別說全包裹,連半包裹都說不上,完全就是在底盤上裝了幾個鐵轱轆輪胎而已。這趟回港區的列車上并沒有裝載任何貨物,而是三百多剛從工地換崗下來的民工,至于這些民工在乘坐火車之后的臉色,基本就只能用黑成碳來形容了。

    看到這些民工窘迫的模樣,所有人都打消了乘坐這列火車去工地前方看看的念頭。喬志亞見狀只好取消了這個行程安排,并表示第二天會找好其他的交通工具送商戶代表們去查看工地。當然以本地的條件來說,喬志亞能找到其他的交通工具頂多也就是牛車的水平了。

    考察團在昌化當地待了五天時間,驗證了海漢前期在這里所投入的巨大財力。數千勞工已經在這里埋頭工作了三個月,海漢人甚至還想方設法將巨大的鋼鐵火車頭運到了這里來,而為此修筑鋪設的軌道已經長達近十里,并且還在以三天一里的高速度向內陸繼續延伸。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海漢人都已經為此這個項目下了血本,商戶代表們對海漢所做出的各種宣傳和承諾也有了更為真切的認識。

    在此期間陶東來和昌化本地官府代表也聯袂出席了一次情況說明會,以表明這里的項目是已經得到了大明朝廷的認可和支持——如果把總肖老三可以代表大明的話。

    肖老三自己倒是并不排斥海漢的這種宣傳方式,甚至還有那么一點小小的竊喜在心頭——沒想到我肖老三也有代表朝廷的一天!

    嚴格意義上來說,收了喬志亞二百兩銀子的肖老三并沒有資格代表朝廷,甚至連代表昌化官縣衙都還不行,更何況鐵這東西跟鹽一樣,應該是由國家控制其專賣權,海漢這么做根本就是違法之舉。

    不過在場的商戶代表們倒并不在乎這個名義上的東西是否說得通,他們想確認的僅僅就是海漢人是否已經擺平了本地官府,至于誰代表本地官府出面表態,是駐軍指揮官還是縣太爺,那并不是問題重點——這個人已經得到了海漢的信任和支持,那才是確認事實的憑證。

    至于說海漢在這地方開發鐵礦會違反大明律法,這個問題就更沒人在乎了。這些跟海漢合作密切的商家,有哪一家沒有轉賣過海漢私鹽?沒有走私過海漢軍火?沒有依靠海漢在大陸沿岸設立的港口來逃避賦稅?能有大把銀子進賬,誰還在乎國法不國法的,現在的情況就是守海漢人的規矩有大錢賺,并且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來守護自己的產業,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商戶代表們帶著海漢商務部發放的辛苦費和價值不菲的紀念品,高高興興地離開了昌化港返回大陸。如果沒有別的狀況,這些商戶代表背后的大股東們很快就會行動起來,以各種方式招攬移民送往三亞,以此來換取在瓊西鐵礦項目中投資債券的資格。至于實際能獲得多大的好處,那就真得各憑本事,看誰能弄來更多的人口了。

    隨著昌化項目的順利進行,喬志亞這個臨時主管也因為在此期間的優異表現而順理成章地被執委會扶正。而喬志亞所管轄的區域和人口,在所有駐外機構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安南黑土港。不過最近執委會已經放出風聲,會在年底前對安南的管理部門進行機構調整。

    這個調整倒不是因為當地的軍政主官出了什么問題,純粹只是因為原有的機構設置已經無法對目前在安南的租界實施高效的管理。從最北端的黑土港到最南端尚在規劃之中的峴港,距離已經遠遠超出了海漢執委會所要求的地方治理機構職能。雖說可以通過電臺互通消息,但實際的工作中,相隔千里已經很難再實現有效的管理。拆分安南地區的管理機構,就成為了當下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按照執委會的設想,今后安南地區至少要設置南北兩套領導班子,以爭江橫山為界,早期的三處租界為北方所轄,南方四處新港則將劃為南方機構的管轄范圍。

    1629年9月20日,代表海漢執委會的峴港項目先遣隊抵達了當地。先遣隊的負責人便是執委會從昌化工地緊急抽調出來的劉山夏,他在趕回勝利港述職后就趕緊投身到峴港項目當中,并且被任命為前期工作負責人。而與他同行的除了各相關部門的人之外,倒還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