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542.第542章 石碌投產
    黎大貴在島上這半年的掩護身份是木匠,而這個身份讓他得以有很多進出荷蘭人據點的機會。對于荷蘭人在本地的狀況,特別是防務上的安排,黎大貴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剛才交給林長官的報告中,有在下繪制的一張港口布防圖,不知大人可曾看過了?”黎大貴摩拳擦掌道:“卑職對照地圖進行說明,或許能說得更詳盡一點。”

    林南立刻取出了剛才黎大貴交上來的報告,從中抽出了黎大貴所說的地圖。這張地圖只有一尺見方,用很細的筆跡描在一張薄紙上。雖然畫風很粗陋,但穆夏柏一眼就能看得出繪圖者必定是受過專業的訓練,上面標注了正北方向和比例尺,而圖上的道路、建筑、樹林、橋梁等等,都是用海漢軍用地圖標準符號標記出來,雖然沒有像軍用地圖一樣劃出詳細的等高線,但主要的制高點卻全部都標識出來了,完全可以在戰時使用。

    “地圖畫得不錯。”穆夏柏點點頭稱贊了一句。以黎大貴單槍匹馬在這里執行任務的狀況,很難進行大量的獨立測繪工作,軍方參謀部所用的地圖可都是根據穿越前搜集的衛星地圖繪制的,像這份手制地圖所能達到的精度已經殊為不易。

    “謝大人夸獎!”黎大貴受寵若驚,趕緊應了一聲,然后開始給兩人講解這個港口的狀況。他已經從最初見到穆夏柏的震驚中回過神來,既然大人物已經說明了要奪下這個島,那這個功勞能有多少分到自己頭上,恐怕就是得看這個時候能掙多少表現了。

    不得不說黎大貴在納土納島上待這大半年的時間并沒有浪費,他所搜集到的情報信息,遠比交付給安全部的書面報告要詳盡得多。不過這倒不是他有意隱瞞有價值的信息,而是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情報沒辦法在長度有限的報告中通過文字全部體現出來。而像現在這樣對照地圖采用口述的方式來進行匯報,黎大貴就可以將自己掌握的信息統統倒出來了。

    穆夏柏和林南也沒閑著,一邊聽黎大貴的講述,一邊做著記錄,不時還要對黎大貴話中不夠詳盡的地方提問一下。

    黎大貴的口頭報告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才結束,末了林南也給他吃了個定心丸:“你回去好好待著,這個功勞會先給你記上,等民團軍攻克此島,就會盡快調你回三亞述職,到時候再給予獎勵。”

    黎大貴連忙應道:“卑職誓死為執委會效命!”

    打發走了黎大貴,穆夏柏才開口道:“林專員,你們安全部做得不錯,搜集的情報都很有針對性,這倒是給我們軍方幫大忙了!”

    “謝首長夸獎!”林南雖然在黎大貴面前是干部,但在穆夏柏面前可就是下屬身份了。雖然兩人并不是同一個系統,但在海漢治下,穿越者的地位無疑是這個社會體系中的貴族,而歸化民則毫無疑問要矮了一等,即便是林南這樣身在特殊部門的歸化民干部也沒有例外。對此倒也沒人表示出異議,這個時空的民眾本來就習慣了階級差異的存在,而穿越者們來到這個時空的初衷之一,可不就是為了享受人上人的待遇嗎?

    穆夏柏坦然接受了林南的答謝,繼續問道:“來之前你說島上有兩個安全部的人,還有一個情報員什么時候接頭?”

    林南應道:“另外一人的掩飾身份是大夫,明天上午我們會假借給船員看病之名,把他帶到船上來。”

    第二天如林南所承諾的一樣,另一名以大夫身份活動的情報人員也來到了船上,向穆夏柏進行了面對面的匯報。這名情報員雖然沒有手繪地圖,但他卻在這大半年中接著采藥的名義,環游過整個納土納島,對整個島上的居民分布狀況要比黎大貴清楚得多,也算是填補上了目前搜集到的情報中所存在的空缺。

    兩艘商船在港口停留的兩天當中,并沒有引起荷蘭人的懷疑,船上的商務部代表甚至還賣了一些三亞產的生活用品給島上的荷蘭人,做了二百多兩銀子的生意。這倒是讓荷蘭人更加確信,這兩艘船的確是準備去往巴達維亞進行貿易的大明商船。

    在補充了淡水和食物之后,兩艘福船于1月7日離開了納土納港,在外海兜了一圈,確定附近海面沒有其他船只之后,再折向西北,與這兩天一直在外海游弋的船隊會合。

    王湯姆在聽取了穆夏柏和林南的報告之后,認為情報收集工作已經算是達成目標,便下令開始返航。至于探索納土納群島以南的海域,那并不是他們此行的主要任務。

    這次南下的船隊中就兩艘雙體帆船上載有電臺,為了抓緊時間,王湯姆再次決定兵分兩路,由他親自駕駛“閃電號”帆船,載著幾個主要部門的人員先期返回三亞,向執委會匯報這次所搜集到的情報。剩下的船則按來時的航速慢慢返回。

    “閃電號”在返程途中只到金蘭灣停泊休整了一天的時間,便一路趕回了三亞。不過饒是如此日夜兼程地趕路,他們回到三亞也已經是整整兩周之后了。

    而在偵察船隊南下期間,昌化石碌的軌道線終于趕在新年伊始完成了軌道鋪設工作。從昌化港出發的蒸汽機車,以25公里的平均時速,耗時一個半小時抵達了石碌車站,距離兩處已經開始動土的礦坑開掘點都在一公里之內。這條目前海南島上最長的軌道標志著石碌鐵礦的開發已經進入到正式實施階段,這里開采的礦石將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送往海邊,在昌化的冶煉工廠里變成成千上萬噸的鋼鐵。

    昌化石碌項目的主管,現任昌化開發區的軍政長官喬志亞,已經將他的辦公地點從昌化縣城附近搬到 附近搬到了石碌的山坡上。石碌礦區的辦公地點曾經是石子峒的居住區,在前期選址的時候因為這里的地基是現成的,喬志亞便選定了將這里作為礦區的辦公地和職工居住區來進行開發建設。

    原有的上百座船型屋被拆了大半,代之以海漢標準的兩層木結構簡易板房。建設部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經為石碌礦區的開發設計了專門的簡易房屋,因為這里地處內陸山區,不像海邊那么易受到海上襲來的颶風影響,因此簡易房屋也主要以竹木結構為主,所有的構件都是提前制成的標準件,運到工地之后只需有工頭指揮就可以迅速地像搭積木一樣搭建起來。

    這種簡易房屋每間可以住六到八人,廁所和浴室公用,每一棟兩層小樓可視當地條件搭建任意規模,從一間到一百間都行,只要施工的地方容得下就行。建設部趕在全線通車之前就已經在這里搭建了三百間房屋,可容納近兩千人居住,基本可以滿足礦山開發初期需要。

    而前期參與筑路施工的數千勞動力當中,大部分人會被留在昌化的冶金工業區定居,經過簡單的培訓之后進入冶金行業成為煉鋼工人。一部分人會分配到鐵路沿線定居,作為昌化與石碌之間這條軌道的維護和調度人員。少量人員會留在石碌礦區,擔任工頭之類的職務。而在石碌礦區充當主要勞動力的,則將是苦役營的數千囚犯,考慮到工業部對礦區所下達的生產任務,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恐怕再難有活著離開這片山區的機會。

    另外司法部也已經通過了新的決議,今后海南島本地的囚犯,除了一部分性質比較敏感的******之外,普通犯人的服役地點統統改為了石碌鐵礦,就連田獨鐵礦現有的一些犯人,也會陸續地遷移過去,以便于有關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建設部的技術人員則會悉數調離,一部分前往瓊北地區實施各種基建工程,另一部分人則需要到海外工作一段時間,去安南南部海岸負責籌劃指揮那幾個屬于海漢的港口開發工程。

    喬志亞現在需要頭疼的可不僅僅是礦區的作業水平是否能夠滿足工業部所要求的產量,從石碌鐵礦通往昌化冶金工業區的這條軌道線也同樣是一個很麻煩的長期事務。

    由于全程長度超過四十公里,工程量和費用投入都太大,為了能夠節省施工時間和資源,這條軌道線在施工時就采用了單線施工設計,也就是說兩頭對開的火車實際上是在同一條鐵路上飛馳。當然途中錯車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只需要在途中修建一段復線軌道就可以完美解決,從施工技術的角度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而建設部也的確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同樣的方式在田獨到三亞的軌道線上就已經采用了,而且通過實際運作也證明了其可行性。

    不過這套辦法在這邊實施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了,主要還是在調度車次的時間安排上很難協調一致。從軌道線兩端車站出發的車次在途中有一個半小時的行程,而用于錯車的復線軌道就只有三處,如何能夠讓火車在比較確切的時間駛到合適的地點進行錯車,這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如果處理不當,那就不單單是耽擱時間的問題,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交通事故。但如果放棄相向而行的車次安排,那又會大大地影響這條軌道線的運轉效率,從而間接影響到昌化的鋼鐵產能,這對于工業部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田獨到三亞的軌道線倒是很完美的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然而那邊所采用的辦法暫時很難在本地進行復制。為了保證勝利堡的日常用電,從田獨的工業區到三亞之間已經全線架設了電線,順便也就實現了有線電話,而兩地之間的火車車次安排調度,就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有線電話的方式來進行聯絡。負責在途中調度點實施錯車安排的工作人員接受電話的指揮,然后人工扳動道岔讓來往的火車能夠錯開行駛。

    現在在這條軌道線上負責的工作人員都是經過培訓的歸化民,自鐵路運行以來,還一次都沒有出現過因為調度失誤而導致火車相撞之類的嚴重安全事故。而田獨和三亞間的軌道線已經部分完成了復線鋪設,等到復線完成之后,就更無需擔心火車在途中的錯車問題了。

    這套方案也是建設部給昌化項目預備的技術解決方案,然而事到臨頭,昌化到石碌之間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兩地間到現在為止并沒有架設電線,也不可能在鐵路沿線部署有線電話來進行指揮了。能源部門倒是想過在石碌鐵礦以東的內陸山區修建水電站,利用昌化江源頭的水利條件來進行發電。畢竟在穿越前的那個時空,這一地區就有一個面積頗大的石碌水庫。但工程部在這邊做了實地考察之后否決了這個提案。

    倒不是建設部沒有實施這個提案的工程能力,而是工程量的確大了一點,要在山區修筑長度超過1200米的混凝土堤壩,以及配套的水力發電設施才行,其工程量大約超過了當初修建田獨河電站的十倍,工期也需要至少八到十個月,這對于石碌的現有條件來說是不可能滿足的——就算有這么多的勞動力,工業部肯定也會優先將其投入到石碌鐵礦的開采當中去。

    石碌沒有穩定的發電能力,當然就不可能架設電線,而通過有線電話來實現火車調度的辦法就無法實現了。這個環節一脫節,直接就導致了火車調度的難題無法解決。目前喬志亞所能采取的辦法還是暫時由穿越者負責調度車次和中途的錯車安排,以大功率無線對講機來作為臨時溝通手段。這樣做的效率當然非常低,而且將有限的穿越者安排在這種崗位上也是相當大的人才浪費。

    喬志亞為了這事還專門向執委會打了報告,要求盡快在兩地間架設起電話線,執委會倒是已經批準了,但現在頗有點遠水難解近渴的味道,這工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