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888.第888章 許逸的新工作
    這三撥挑選之后,總共有七八十人被截留下來,雖然人數不多,但這些人都是目前舟山本地比較急需的職位,所能發揮的作用可比單純的幾十名力工大得多。

    許逸很順利地通過了筆試之后,所分配到的工作就是協助民政部門給島上的臨時勞工登記造冊,而且是讓他第二天便立刻上崗開始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許逸吃過早飯便被帶到一處院子里,安排他在西側廂房里等著。這屋里就只有一張書案兩把椅子,書案上放著筆墨紙硯。許逸注意到這套文具居然是海漢出的玻璃制品,就連用的墨也是上等的定制績溪徽墨。光是這套文具,在戰亂前的登州府至少能賣到二三十十兩銀子,這海漢人的闊氣由此可見一斑。當然如果他知道海漢制造玻璃文具的成本有多低,大概就不會這么想了。

    不一會兒便有一名穿著海漢式樣對襟短衫的工作人員抱來一疊簿子,放到書案上翻開向他說明道:“等下我來提問,你來負責填寫。你先看看內容,熟悉一下。”

    許逸接過來一看,那簿子上的每一頁都已經分欄印刷好了一部分內容,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等等個人基本信息,只需將具體的內容對照欄目在后面的空白處一一填上就行。這項工作可以說相當簡單,對于許逸而言不存在任何的難度,當下便點點頭坐下來磨墨準備。

    不多時便有海漢兵領來了一隊人,一個一個地開始進行登記。許逸本以為問完這十幾人就能休息一會兒,沒想到看著看著要問完了,外面又領進來一隊人續在后面。如此這般往復不停,竟然一上午都沒得到什么休息的機會。許逸旁邊坐那人只是開口詢問,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個問題,倒是不用費太多精神,但他攥著筆寫了一上午,著實有些疲倦。

    到了午飯時分,許逸才終于了停下來休息的時間,放下毛筆活動活動酸疼的手腕。在過去這段逃難的時間里他根本就沒有動筆寫字的機會,驟然間連著寫了半天字,還真是有些不太適應。旁邊那名工作人員顯然是對許逸這半天的工作表現比較滿意,對他表揚道:“你叫許逸是吧?字寫得不錯,下午應該就沒這么多人了,會輕松一點。現在跟我去吃飯吧!”

    許逸連忙拱手道謝,順便請教對方姓名。先前對方來時一張冷漠臉根本不怎么搭理他,他也不敢主動詢問對方的身份。畢竟這人剪了短發,穿著也與明人大為不同,許逸分不清他到底是海漢人還是為其效力的歸化民。

    “我叫阮清。”

    “原來是阮首長,在下這廂有禮了。”許逸連忙起身作揖。

    “我可不是首長。”阮清連忙擺擺手道:“我是安南裔歸化民,現在的職務是定海港管委會下屬民政處資料科科長,你叫我阮科長就是了。”

    “是是是,阮科長有禮了!”許逸一時也弄不清這個科長到底是什么級別的管理層,不過大明衙門里負責登記百姓檔案這種工作的人,級別一般都會不高到哪里去。如果是戰前在登州,許大少爺跟這類人打交道可能還會拿一拿架子,但在經過了長期的流浪生活之后,他很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和需要表現出來的謙卑態度,就算是芝麻官也比自己這個毫無根基的外來戶要強得多,最起碼人家可是擁有歸化民的身份,而自己現在卻只是一個干一天算一天的臨時工。

    阮清是早年在黑土港入籍的安南歸化民干部,在黑土港和三亞都有過民政工作的經驗,這次北上舟山也是他自己提出的申請。不過到了這里之后,他發現自己這個光桿司令要撐起整個部門的確相當吃力。這舟山島上的居民人口達到數萬之多,而其中被安排到海漢控制區里充當勞力的臨時勞工也多達數千,出于安全考慮這些生活在海漢治下的人員即便不入籍也是得統統登記造冊才行,而這個工作對于資料科來說可謂相當繁重。

    昨天聽說新來了一批移民,阮清便主動去找到上司要人。最后從碼頭上選出了十來個自稱識文斷字的讀書人,阮清看了筆試資料后便挑中了許逸作為自己的臨時助手。從這天上午的工作情況來看,阮清對自己的眼光還是比較滿意的,這個助手不但字寫得不錯,而且比較聽從指揮,一個上午沒怎么休息也沒有出聲抱怨。

    海漢內部員工伙食顯然要比移民能夠享用的食物好多了,許逸雙手拿著木制托盤,看著托盤上盛著的兩葷兩素菜品和白米飯,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過去他看到這些小魚小蝦或許還會不屑一顧,但現在能夠吃到油葷對他來說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享受了。

    在這個公共食堂吃飯的人幾乎全是管委會和港務處的工作人員,許逸一邊吃一邊聽其他人閑聊,不多時也掌握了不少信息。

    原來海漢人拿下這個區域的時間并不長,而原本占領這一地區的民間武裝勢力已經被他們所消滅,一切都是處于百廢待興的階段。這里對于海漢而言,只是一個剛剛開始興建的橋頭堡。而海漢真正建設成型,各種配套設施和福利待遇都很健全的控制區,反而是難民們一開始就十分抗拒的南方。在海漢這些工作人員的口中,遠在南海的三亞港就是如同天堂一般的存在,能夠在當地定居的移民,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幸運兒。而且有文化的人到了那邊,所能獲得的待遇還會比舟山這里高出許多。

    許逸聽了之后不禁有些后悔,覺得自己做出留下的決定還是稍微沖動了一點。假如耐著性子,或許能有機會去到那傳說中的三亞港落腳也難說。

    那阮清看許逸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倒也猜出了大概,主動問道:“許逸,你可是覺得不該留在舟山,而是該跟著移民船去南方?”

   &   許逸連忙辯解道:“屬下絕無此意!”

    阮清笑道:“三亞雖好,但你們這些新移民直接分到三亞定居的幾率,只怕連百分之一都不會有。早兩年或許還行,但現在要在三亞定居,卻需要先取得歸化籍才行了。”

    隨著海漢地盤的擴張,經濟實力越發雄厚,而三亞作為海漢的行政首府和經貿中心的所在地,近兩年也是變得越發地繁榮了。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涌入,當地的民政管理也開始出現了各種問題。畢竟海漢治下的人口結構組成比較復雜,多民族多文化的互相碰撞,特別是海漢與大明之間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讓很多初來乍到的移民都難以適應。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對移民進行管控,相關部門已開始對安排到三亞定居的人員身份做出了調整,新移民原則上不再直接安排到三亞地區定居,只接受從其他地區調配過來的歸化民。

    由于海漢現行的歸化民政策對入籍已經有了比較高的要求,調配到三亞定居的歸化民就無需再從頭學習海漢的各種管理制度,融入本地的速度和管理難度也大大優于完全白紙一張的新移民。像許逸這樣的新移民,最大的可能性是在澎湖被截留下來,然后送到臺灣島上的新港安置。至于所能從事的工作,大概也會跟現在差不多,極有可能在民政或者商貿部門做一些內勤的文字處理工作。

    許逸聽完阮清的解說之后,遲疑著問道:“那今后屬下就要在這里落腳安家了?”

    “那也未必。”阮清搖搖頭道:“主要還是看工作需要和個人的選擇吧。比如以后我們要在北方發展,你就可以向上級提出申請,調去你的家鄉工作。這種申請獲準的幾率很大,畢竟是新到一地,最好得要有一些熟悉當地狀況的人充當開拓者才行。”

    “這么說以后海漢也會去到山東?”許逸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就興奮了。

    阮清只是笑了笑,卻沒有正面回應許逸的問題。關于執委會的大政方針,他這個級別的干部可不敢隨便在公眾場合妄自議論,何況許逸的身份只是剛剛從難民中征召的臨時工,連歸化民的籍貫都還沒拿到,話題自然不便談得太深入。

    雖然阮清不說,但許逸是個聰明人,對方既然沒有立刻否認,那就很有可能是有幾率發生的事情。如果自己一直在海漢衙門里干下去,等過幾年海漢去到山東的時候,需要派遣當地出身的人員過去做事,那自己就有很大的把握爭取到這樣的機會了。雖然目前干的活僅僅就是個文書,但自己這上司,還有剛才看到這上司的上司,也都是入籍海漢的歸化民而已,說起來并不比自己的出身好,他們能爬上去,自己當然也有機會。眼下這份文書工作,倒是得好好表現才行,否則下一批運來這里的難民里有那么一兩個同道中人,豈不是就很容易把這臨時工的職位給搶走了。

    下午的工作內容依然是與上午相同,繼續為本地的臨時勞工登記個人檔案。許逸因為偶然得知自己將來還有機會衣錦還鄉,上午的疲倦也是一掃而光。到工作結束之后,他還主動向阮清詢問是否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下午放工之后,許逸依然是到員工食堂吃了晚飯,然后才隨著人流施施然地回到自己的住處。他目前的住所是本地民居改造的集體宿舍,每間屋子里都是上下兩層的木制行軍床,一個院子里住了四十多號人,全部都是這次被截留下來的山東移民。

    這些人來自山東各個州縣,也有極個別人是從中原逃難出來的,能夠重新回到這太平世界中,很多人都有恍若隔世之感。雖然海漢人目前還沒有跟他們一一談及明確的待遇,但能夠在這里享受免費吃住,最重要的是久違的太平,對他們來說就已經算是難能可貴的待遇了。

    說話間負責管理他們這個院落的民政干部送來了幾十套換洗衣褲,還專門叫了個裁縫過來,讓他看身形選著號給這些新移民發放。這衣服布料雖然只是最為普通的浸染藍布,但對于這些新移民來說卻是十分迫切需要的物資。

    許逸下船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行李和衣物,他身上這套衣服還是上次回登州的時候從路邊撿的,這個時節隨著氣溫升高已經有點穿不住了,今天在工作的時候就熱了一身汗。這送來的新衣服雖然樣式別扭,但總算好過沒有,領到衣服的新移民紛紛對民政干部表示謝意。

    “這都是執委會為你們提供的福利!”這種針對新移民的宣傳是每個民政干部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當下這種時機自然不容錯過。民政干部便趁著發放衣物的工夫,抓緊時間給新移民們宣傳海漢執委會的種種豐功偉績。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讓這些新來的家伙意識到,他們嘴里吃的,身上穿的,每天住的,包括這里安全穩定的環境,全部都是海漢執委會提供的。

    “這真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啊!”新移民里有人不禁贊嘆道。

    民政干部聽到這話也是一臉驕傲:“在南方,首長們可是萬家生佛,很多人家里都有專門的神龕供奉,說他們是活菩薩也不為過。”

    許逸可不是那種沒文化的土包子,這么容易就相信別人的說法。海漢人主動接納北方移民這的確是大善舉,但他們也并非無償付出,至少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些人從踏上舟山島的第二天開始,就已經在為海漢工作了。按照今天在食堂聽到的說法,南方至少有好幾十萬人在為海漢人工作,這么多人究竟能創造出多少財富,以許逸的見識仍是不夠推測出結論,畢竟當初受雇于他許家的各種雇工、佃農,加起來也不過才幾百人而已。而海漢迄今仍在源源不斷地吸納移民,其規模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許逸一時難以想象出來,但這種嚴密的社會架構,絕非是單單為了救濟更多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