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951章 西班牙人的算計
    西班牙人并不會自大到認為自家武力已經到了能夠碾壓兩家競爭對手的程度,事實上長期以來與葡萄牙荷蘭這兩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過招中也是互有勝負,而且西班牙帆船在東北亞地區的活動范圍還不如這這兩國活躍,去臺北建立據點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牽制荷蘭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由當地的據點開辟前往東北亞地區的貿易航線,以求追上競爭對手的腳步。

    海漢人打掉了淡水和雞籠的據點,西班牙人還可以把這當做是突襲造成的意外結果,但如果荷蘭和葡萄牙在此之前都已經被打得還不了手,那就必須要慎重考慮海漢的真實實力了。西班牙人雖然有點自大,但也不是蠢貨,只要稍稍用心一些,就不難搜集到更多關于海漢武裝的情報信息。

    此時馬尼拉城內外定居的華人人口超過兩萬,每年前往當地貿易的漢人海商也為數不少,關于海漢的種種傳聞多不勝數,西班牙人過去沒有重視這一塊的情報搜集,但現在將情報碎片一點一點拼湊起來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竟然一直沒注意到距離馬尼拉僅七八百海里之外的地方出現了如此強勁的一個對手。

    在此之前西班牙人雖然知道海漢的存在,但一直都以為這個族群僅僅只是一群精于海上貿易的商人罷了,從未將他們與制海權競爭者的形象聯系到一起。但這些所謂的“商人”顯然是演了一出扮豬吃老虎的大戲,直到現在才慢慢露出了獠牙。

    菲律賓總督阿拉貢內斯并非不學無術的官僚,他雖然是靠著與皇室沾親帶故的關系才搶到了這個職位,但其能力倒也不比前幾任總督差,在上任之前曾擔任北美新西班牙殖民地阿卡普爾科港的管理者,對于東西方海上貿易中的門道還算比較了解。而臺北的兩處據點也是他上任之后組織開辟出來的新殖民地,說起來也算是他的一份政績,不過海漢人在1633年年初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他前些年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

    盡管已經了解到海漢人可能擁有強大的海上武裝,阿拉貢內斯還是決定要組織一支武裝艦隊討伐海漢,為自家在臺灣島的損失實施報復。但馬尼拉當局高層,包括他的幕僚班子在內的大部分人在綜合研究了各方面匯總的情報之后,認為并沒有必要急于向海漢開戰,即便失去了臺灣的據點,大明商人依然會主動與西班牙進行貿易。

    這種觀點的論據就來自于西班牙每年通過貿易手段向大明輸入的海量白銀,近幾年馬尼拉當局平均每年向大明輸送的白銀高達四百萬比索,折合大明官銀約合三百萬兩左右,再加上西班牙與大明的走私商進行的地下交易,每年由西班牙向大明輸入的白銀起碼有四百萬兩。而這個時期大明的國家財政收入與這個數字也相差不多,如果少了數額如此巨大的現銀在市面上流通,勢必會造成大明沿海地區經濟的動蕩。

    幕僚們認為為了避免資金鏈斷裂帶來的金融秩序混亂,大明商人們會憑借天生的嗅覺,將原本運往臺北的貨物改運到馬尼拉來交易,畢竟只有這里才會有用之不竭的現銀。而海漢人的領地上并沒有聽說有大型銀礦,肯定沒法填上市場所需的現銀窟窿。將西班牙從臺北逐出這步棋看似有用,但其實僅僅只能給西班牙造成一些小麻煩,并不會改變大明依賴西班牙現銀輸入的現狀。

    幕僚們甚至還建議阿拉貢內斯下令擴建馬尼拉港的碼頭,為迎接更多大明海商的到來做好準備。按照他們的預計,現銀中斷供應的負面反應最快會在1633年春夏之際就顯現出來,屆時大明海商會拋棄有心無力拿不出足夠現銀的海漢,選擇帶上貨物南下來馬尼拉與西班牙進行交易。

    阿拉貢內斯聽完這番分析之后也覺得有些道理,他在位已有數年,對大明的經濟狀況也有一定的研究,知道大明國內的現銀一直都比較依賴外部輸入,而最主要的三條渠道中,西班牙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條則分明是東瀛,以及葡、荷兩國。東瀛是自有銀礦出產,但其產量遠遠不及西班牙在美洲控制的銀礦,而葡、荷兩國手中沒有西班牙掌握的這條太平洋航線,其現銀幾乎都是從遙遠的歐洲運來,數量和使用成本都無法與西班牙相提并論。

    每年從外部輸入大明的現銀中,西班牙一家就占據了大約六七成的份額,剩下的才是由其他幾家瓜分。在這樣的比例下,突然中斷的現銀輸入所造成的漏洞并不是任何一家能在短時間內彌補的。海漢人雖然富得流油,但要在短短幾個月內籌措數百萬兩白銀來補貼貿易所需,大概也沒法辦到。西班牙據點被攻占這件事雖然著實可惱,但的確可以先放一放,因為一旦跟海漢打起來,福廣兩地的海商為了躲避戰亂,大概就會放棄在這個時期南下馬尼拉了。阿拉貢內斯打算把時間放到下半年,等一年一度前往美洲的帆船船隊出發之后,再來跟海漢人好好算算賬。

    于是阿拉貢內斯就遵從了幕僚班子的建議,對海漢在臺灣島開啟戰事的做法僅僅只是通過中間人向三亞遞交了一封書面抗議信函,譴責海漢的不宣而戰并要求拿回當地的歸屬權。當然這種書面抗議的效果可想而知,發出去之后就如石沉大海,連個水泡都沒有冒出來過。而與此同時阿拉貢內斯還下令擴建馬尼拉港的碼頭,以及完善港口的貨運、倉儲設施,為即將到來的商船大潮做好準備。

    然后這一等就等到了夏天,并沒有多少大明海商如幕僚們預計的那樣南下來馬尼拉貿易。由于沒有足夠的貨物起運,阿拉貢內斯不得不讓前往美洲的船隊縮減了一半的規模,趕在洋流走向 流走向改變前的最后一段時間里匆匆上路。

    到了這個時候,劇本顯然已經跟實際劇情對不上了,阿拉貢內斯當然也知道這是幕僚們的判斷和推測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失誤。在船隊離開馬尼拉港之后,阿拉貢內斯立刻將幕僚班子中的幾個人以“貪污公款”、“欺上瞞下”、“瀆職”等罪名下了大獄。沒辦法,總得有人為如此重大的失誤背鍋才行,而總督大人顯然不可能去扮演這個不光彩的角色,只能委屈這些曾經為他效力的智囊了。

    當初幕僚們所謂的“崩潰論”,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笑話,但阿拉貢內斯知道手下這幫人也不是酒囊飯袋,所作出的推斷并非毫無根據,而且他自己當初也認同了幕僚們的推測。推人出去背鍋只是為了應付國內的追責,但阿拉貢內斯也不會糊弄完國內就算了事,他還是要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以至于大明的經濟局勢根本沒有朝著事前預料的方向發展。來自方方面面的消息慢慢拼湊在一起,才逐漸讓西班牙人認識到臺北之戰以后所發生的狀況。

    西班牙人被迫退出東南沿海的確是在大明沿海地區造成了明顯的現銀短缺,但海漢人對于這種狀況的出現顯然是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一方面他們提前籌集了近百萬兩現銀,運到澎湖作為儲備,另一方面福jian官府和商界也聯合為海漢作保,在當地推廣使用海漢印制的一種紙質代金券。雖然這種代金券的結算領域主要集中在大宗貿易方面,并沒有在民間廣泛流通,但這已經大大地緩解了缺乏現銀的狀況。

    而市場上的現銀缺乏狀況并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從春夏之交開始,海漢人便開始結算兌現此前一些暫時用代金券支付的款項,而他們所使用的竟然是大量的黃金。有可靠的消息表明這些黃金并非海漢過去在貿易中積攢下來的財富,而是來自他們在年初新近占領的臺北雞籠地區。海漢人在占領當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福建沿海招募了大量礦工前往該地開采礦藏,且當地一直駐扎有一定規模的海漢軍隊進行護衛。

    阿拉貢內斯認為這個信息才是海漢人對臺北地區不宣而戰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一定是通過某種渠道預先確定了當地有金礦礦脈,之后才悍然發動了這場戰爭。而這個金礦的產出大抵可以彌補大明國內貴金屬流通不足的缺口,不至因為西班牙的退出而受到太大的影響。海漢人將所有的后續發展都計算到了,也難怪大明商人并沒有在戰后大量涌入馬尼拉。

    如果海漢人的商業信譽沒那么高,那么他們所使用的流通券大概也無法在大明市場上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如果臺北沒有金礦,那可能也不會引火燒身招來海漢人的覬覦。但這些假設都沒有出現,海漢人奪了臺北,開了金礦,并且順利地頂掉了西班牙在大明外貿市場上的地位,這些才是這場戰爭背后真正的目的。

    除了對海漢人的手段佩服不已之外,阿拉貢內斯也可以確定另外一件事,這群海漢人絕非只會貪圖小便宜的商人,他們對于全局的掌握程度遠遠超過了包括自家在內的對手,在這件事上展現出來的政治、經濟、軍事手段無不值得稱道。這不是普通走私商人能玩出來的格局,而是貨真價實的高級玩家才能操作的大棋局。

    到了這個時候,阿拉貢內斯才真正理解了為何葡萄牙人要去抱海漢的大腿,而荷蘭人在吃了幾次明虧之后還能忍氣吞聲容忍海漢的蠻橫作為。想必他們也不是沒有脾氣,而是真真切切地了解海漢的實力,不愿再跟其正面斗下去了。當然了,阿拉貢內斯大概也能猜想到,自己的歐洲鄰居們肯定正在某個地方嘲笑馬尼拉當局的應對失策,現在不但失去了搶回臺北的最佳時機,而且連西班牙在大明外貿市場上的份額也已經被海漢等多方勢力給代替了。

    雖然阿拉貢內斯并未放棄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嘗試,但他也很清楚這絕非易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來看,海漢擁有編制達數千人的職業軍隊,武器裝備是絲毫不遜色于歐洲國家的火槍火炮、風帆巨艦,而且其戰績十分傲人,據說從成軍以來就鮮有敗績,號稱南海第一常勝軍。這樣的一支武裝,阿拉貢內斯可真沒有必勝的把握。

    西班牙在遠東的駐軍狀況與荷蘭類似,因為本國的移民人口數量極為有限,所以軍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訓練的土著協從軍,戰斗力比較堪憂。真正由國民組成的軍隊規模不大,而且其中大部分只是移民為了一份軍餉而兼職的軍人,整體的戰斗力還是無法與職業軍隊相提并論。如果荷蘭人都已經在海漢手里吃了幾次敗仗,那么阿拉貢內斯也沒多少信心能比荷蘭人做得更好。

    時間進入下半年之后,先是傳來消息,海漢軍攻克了大明杭州灣外海的舟山群島,消滅了當地海盜并且設立了據點,而大明地方官府似乎已經默認接受了這件事。不久又有新的消息傳到馬尼拉,海漢艦隊前往東海中的宮古島,剿滅了曾經在大明東南沿海名噪一時的十八芝余黨。

    前一條消息意味著海漢對大明沿海海域的控制范圍又加大了不少,幾乎將能夠從事海上貿易的地區全部囊括在內,壟斷大明的海上進出口貿易大概只是時間問題了。而后一條消息則意味著荷蘭人基本徹底失去了在大明沿岸的競爭力和商貿權,沒了十八芝這個中間人,他們如果還想繼續維持與大明的貿易往來,除了將貿易訂單交給海漢這個中間人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這樣看來還是葡萄牙人最為精明,一早就抱了海漢大腿,基本保住了自己在大明外貿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