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983章 隨機抽查
    范迪門心中暗暗決定,等回到巴達維亞之后,就要對當地的教育機構進行一番梳理,特別是漢人興辦的私塾、書院,更是要重點清查,看看有沒有人在講授海漢制定的這些洗腦教材。要是海漢使用這種辦法向巴達維亞發起滲透,東印度公司還真是有點難以防范,還好這趟考察有所收獲,不然范迪門就算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海漢居然還有這一套招數。

    但范迪門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海漢日后如果要踏足爪哇島,根本就無須采用這種小火慢燉,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辦法,只消讓漢人在當地鬧出點事,便可以直接以護僑的名義實施軍事介入了。當然了,如果海漢日后想要在爪哇島建立起長久的統治區,那對教育領域的控制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

    寧崎在對初級掃盲班的學生們進行抽查詢問之后,對白鹿書院的教學成果還是表示了肯定。雖然學生們的思想覺悟距離三亞的水平仍有差距,但考慮到這里的具體環境,白鹿書院也做得算及格了。范長逸得到寧崎的贊許,臉上都要笑開花了。這儋州書院雖多,但能夠得到海漢主管文教高層官員的親口稱贊,卻不是尋常的待遇了。

    范長逸心中已經開始琢磨,等寧崎走后要把這一段訓話記錄下來,再去找一找儋州報社的人,爭取能在十天一刊的《儋州新聞快報》上拿個頭版。屆時順便再花點錢打打廣告,到了今年招生季必定能獲得不錯的成效。

    儋州書院眾多,招生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白鹿書院雖然是老牌知名書院,但近兩年很多書院開始另辟蹊徑,開設一些所謂的職業培訓班,有造船、紡織、冶煉、航海、勘探、醫護等等專業,畢業后會為學員提供進入海漢官辦機構的就業機會。這種職業培訓班因為周期短見效快,又能解決學成之后的工作問題,頗得一些出身貧寒的學子們青睞。甚至有些原本因為經濟原因,并不愿意花錢送孩子念書的家庭,在了解到這種培訓班的就業去向之后,也果斷為家中孩子報名入學。

    這種手段小書院用得,但像白鹿書院這樣的大書院卻有些抹不下臉面,畢竟這里可是在本朝出了好幾十名舉人的地方,現在要放下身段開班培訓手藝匠人,說起來還是有點跌份的。范長逸想要爭取更多生源,也只能從別的方向下手,比如說以“儋州第一書院”這樣的名號來進行炒作。當然了,武無第二文無第一,這究竟夠不夠資格第一,他自己說了不算,但如果能夠得到海漢高層人物的稱贊,這種加成就會讓書院的自我炒作顯得更有底氣了。

    看完初級班,范長逸前面帶路,來到了教育程度更高的中級班。這里學員所接受的授課方式可以算是這個時代的應試教育,主要是以大明的科舉考試為目標。當然了,在海漢入主這里之后,教學目標也分為了截然不同的兩類,一是大明的科舉鄉試,二是海漢的進修資格考試。

    針對大明科舉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八股文,這種文體對于格式有著嚴格的要求,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段。應試的考生不能天馬行空地進行寫作,必須得嚴格按照這個格式規程來,作出的文章才能接受考官的評審打分。

    而科舉考試的考題一般都是從《四書》中,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本書中選出一句話來作為題目。考生需先闡明這句話的含義,再擴展開來討論,議論的內容必須得符合四書及朱子注經的釋義。不過四書的內容都是死的,各地有縣試、府試、院試,每三年還有各省鄉試和全國會試,幾百年下來早就把這四本書里的內容翻來覆去出過題目了。

    所以到后來考官們為了怕自己的題目跟別人重復,就得挖空心思想新辦法出題,把這幾本書里的文句進行種種排列組合。有時候甚至是隨機抽取兩句話搭在一起作為題目,這種出題方式被稱之為截搭題。這種題目是隨機拼湊出來,考生要將其建立起合乎邏輯的關系,而且還得從中闡發出孔孟之道的內容,考的往往已經不是考生的文學功底,而是腦洞大比拼了。

    不過現在除了大明朝廷舉辦的科舉之外,本地讀書人多了一條投效海漢的出路。只要能通過半年一次的資格考試,便可以獲得到三亞的學府進修深造的機會。這種深造不但學費全免,而且就業問題也會得到解決,讀完便直接分配進海漢官方機構做事,身份待遇比起那些所謂的職業培訓班的匠人可是要高出了一級。

    對于那些一直科舉不中,或者說更向往安定生活的讀書人來說,為海漢做事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去處。海漢人給出的良好待遇有目共睹,而且有穩定開放的上升渠道,今后仍然有機會升遷做官,這總要強過當個一事無成的落魄書生。最重要的是,海漢對讀書人的需求十分旺盛,競爭遠不似考科舉那般激烈,只要有一定的主觀意愿,加上身家清白,基本都能通過難度不大的資格考試。

    所以在海漢和學員的雙重要求之下,白鹿書院也順應潮流,開設了針對進修資格考試的課程。當然了,這個課程所用的使用的教材課本,也全部是由海漢所提供。其中的內容都是以海漢公民規范為基礎,淺顯易懂,再加上有海漢專門指派的教師定期在書院開課講解,對這些能識文斷字的知識分子來說,學習興趣要遠遠高于研究枯燥的八股文。

    寧崎循例也在堂上隨意抽了數人進行問答,這些學員大多已經成年,不少人也參加過以前的縣試甚至鄉試,對于這種隨堂抽問并無不適,答題也頭頭是道,言談方面的確是要強出先前看過的初級班不少。


    寧崎人都來了,自然不會只做一些表面功夫,當下便又出一題:“想必在座各位學子都知道,我們海漢一向沒有把四書五經奉為圭臬。治理天下,我們用的是法律法規,而不是前人寫出來的著作。我想請問各位,你們自小所學的這些四書五經,如何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派上用場?愿意作答的請舉手示意。”

    寧崎這個問題一出,有人面露沉思之色,也有人立刻便躍躍欲試。寧崎見已經有人舉手示意,便遙遙一指道:“請第三排這位白衣書生作答。”

    那人起身道:“學生張英,一點拙見,還望首長不吝指教。”

    張英清清嗓子道:“學生以為,四書五經,皆乃先賢所著,千百年來無數人對其研讀,歷朝歷代都將其視作官員必修典籍,這其實已說明其價值所在。海漢無此習慣,想來只是首長們未曾認真研讀這幾本典籍的原因。若是首長能花些時間細細研讀,必定能發現四書五經的作用。”

    寧崎聽得微微搖頭,這張英說了一通卻全是廢話,海漢的統治并不是建立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上,而是以工業社會的生產力為根基,以科學的發展觀來治理社會。要是大家都跑去研讀經史子集,那海漢可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了。這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東西,是文人們為了維護統治階級而搞出來的一套理論,適合封建王朝卻并不適合海漢想要建立的工業社會。這張英想要勸說海漢高層接受儒家學說,卻是把問題想偏了,莫說占據穿越集團主體的工業黨和軍人,就算寧崎這種文史專業出身的讀書人,也不會再把儒家學說視作治國平天下的依據。

    寧崎示意張英坐下,又另點了一人作答。那人起身應道:“學生杜偉,竊以為適才張兄所說雖有道理,但卻不切實際。”

    杜偉朗聲道:“這課本中有云,海漢執政,以科學為根基,何為科學?即分科而學。過往我等所學的四書五經,不過只是其所分科目中小小一隅,要憑此治國平天下,或難堪大用。以學生拙見,熟讀經史子集或許在大明能派上大用,但以海漢之狀況,卻頂多只夠做個書吏。所以通過資格考試之后,還需前往三亞學府深造進修,才可進入海漢衙門當差。”

    寧崎聽他說得有幾分道理,便繼續問道:“那你認為四書五經在海漢治下是沒什么用了?”

    杜偉應道:“學生以為,研讀古人典籍可明事理,知進退,雖未必能用其治國,但修身卻是頗有用處。平心而論,先賢著作之中,還是有不少為人處世之哲理,能通過研讀來吸納其中精華之處,也是有益無害。”

    寧崎聽得微微點頭,覺得這杜偉所說的話倒是還有一點見地。儋州文人雖然有不少陸續投靠了海漢,但多是沖著海漢所給出的優厚待遇,而并非領悟了海漢治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大多數文人仍是抱著儒家學說不放,指望著海漢上層有朝一日能回心轉意啟用他們所學的本事。真正能夠意識到兩種社會制度的差異,并且有決心做出改變去適應新體制的人,在文化界的比例遠不如那些斗大字不識一籮的普通百姓。

    這其中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普通百姓安身立命的本事并不在儒家學說上,他們靠著一雙手就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即便是換了環境,只要肯干活就能繼續生活下去。而這些文人若是離了這套理論,大概就只能在街頭做一個賣字先生了。科舉落榜的讀書人雖然還有做師爺或者轉行做買賣等出路,但還是有相當比例的一部分人會因為缺乏維持生活的技能而貧困潦倒。因此文人往往會拒絕做出改變,寧愿捧著圣賢書等一個出頭的機會,也不想去另外學一套本事。

    寧崎做個手勢示意杜偉坐下,然后開口說道:“各位對于以前所學和今后所用這中間的差距,或許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先賢留給我們的著作,都是一些理論知識而非實用技能,如果各位以后想當研究理論的學者,那當然可以繼續抱著你們研讀過千百遍的四書五經不放。但如果要想順應這個時代的變化,甚至想借著社會變革的時機在風口浪尖上搏一搏富貴,那各位最好還是先放下你們過去所學的書本,多學習一些實用的技能。想做官,我們海漢有的是官位,就看你們有沒有本事坐上去了。但請各位記住,我們要的不是只會寫八股文的秀才,而是能做實事的人。”

    寧崎見眾人臉上神色都十分專注,便接著說道:“各位如果有心入仕,那么就請好好研讀我們所提供的教材,先對海漢的社會體制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至于真正要學習的技能,等你們通過了資格考試,去到三亞之后,自然會傳授給你們。范山長,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范長逸回過神來連忙應道:“寧首長所說極是,以前考科舉為明廷效力,那自然是以四書五經為本,如今海漢執政,那書院的教學內容也應當根據執委會之要求做出調整才是。本書院既是在海漢管轄之下,定當遵從首長的安排。”

    寧崎對范長逸的表態很滿意,點點頭道:“要是都像你們白鹿書院這么好的覺悟,那我的工作可就省心多了!”

    范長逸謙虛幾句,便帶領寧崎等人前往下一個院落,考察高級研讀班的教學情況。這高級版的學員都參加過提學官主持的考試,最次也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讀書人。這些人大多寄希望于能在科舉當中更上一層,在鄉試中考取舉人,或者在京城舉行的會試中考取貢士。要想入朝做官,那還得參加殿試,考取進士功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