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150章 各行其是
    鄭凡一時有些反應不過來:“兄長剛才不是說過,要設法將海漢人逐出登州,這為何又要與其談判?”

    陳鐘盛道:“那福山縣如今已落入海漢掌控,廖杰那幫人要開了春之后才會行動,中間這幾個月總得想點辦法穩住海漢人才行。要是他們真在登州作亂,你老哥我第一個就要倒霉!”

    鄭凡一想也是有理,便接著問道:“那若是海漢人提出一些非分的條件,比如說福山銅礦的歸屬,又當如何處理?”

    陳鐘盛猶豫片刻后才應道:“你可用私人名義與其探討合作可能,但不可代替官府對其作出任何承諾!”

    鄭凡一聽就明白了,陳鐘盛這是想一邊穩住海漢人,一邊給未來翻臉留下伏筆。讓他去以私人名義穩住海漢人,等以后時機成熟,一紙公文就可堂而皇之地宣布將銅礦收歸國有。當然了,這次的公文發出去之后根本沒奏效,下次這種措施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最后還是得看明軍的表現是不是給力了。

    但這種事情要具體操辦起來,也不是陳鐘盛說說那么容易。上頭動動嘴,下頭跑斷腿,要辦好這事可不光是跑斷腿了,還得跨海去東江鎮跟那邊已經不太受大明約束的明軍打交道,甚至后續還需與海漢人接觸。這些事情牽連太大,鄭凡也不可能放心交給手下人去操辦,只能自己親自出馬了。

    換個人大概還有撂挑子不干的機會,大不了前面扔進去的錢就當打水漂了。但鄭凡沒有選擇的余地,他能在登州混得風生水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大舅子陳鐘盛這個知府當靠山。要是登州因為海漢人的到來而再次陷入大亂,讓陳鐘盛的官位受到影響,那他鄭凡今后也別想再輕輕松松地把控各種生意資源。

    當然了,鄭凡并不算是目前登州城內處境最艱難的人,剛吃了一場敗仗的登州駐軍上下,現在還得為收拾這個爛攤子而頭疼。

    經過核對清點,郭興寧部在與海漢人持續兩日的交手中,死傷和被俘等未能隨軍撤回登州城的人員,共計折損四百七十三人,其中還包括了各級軍官十余人。在孔有德叛逃遼東之后,這是登州駐軍戰損最為嚴重的一次軍事行動。

    作為山東都司駐登州的指揮官,廖杰策劃的這次行動可謂是失敗得徹徹底底,不但沒能達成事前制定的軍事目的,反而是損兵折將頗為狼狽。要不是郭興寧見機得早,果斷選擇了撤離戰場,后果可能會更加不堪設想。

    關于這次的行動,廖杰因為托大,并沒有提前向山東都司報備,沒想到就這么被海漢人狠狠坑了一把。現在他還得替對手把蓋子捂緊,不能讓戰敗的消息傳出去,否則上頭清查此事,他少不了要吃個“妄動刀兵、指揮不力”之類的罪名。所以郭興寧部戰敗逃回登州城,非但沒有受罰,反而是以“繳費凱旋”的名義風風光光地入了城。

    但這次闖的禍也不是在入城時做做表面文章就能完全掩蓋過去,郭興寧手下可是實打實地折了幾百號人,而且他這支部隊出征時所攜帶的軍械物資幾乎全都在潰逃途中丟棄了,要保留這支部隊的編制,就得重新補充人手,以及配齊所需列裝的各種軍械。搞定這些事情的同時,還要對從戰場成功逃生歸來的這批人下封口令,對戰死及被俘人員給予撫恤,才能有效地封鎖消息,避免事情鬧大到無法收場的境地。

    不管是人手、軍械還是撫恤金,都不可能從天而降,而是要實打實花銀子才能有效果。至于說這筆錢由誰來出,這對登州駐軍而言可算是一個極大的難題了。

    “大人,要將后續處理干凈,至少要兩萬兩銀子,這……這該如何是好?”郭興寧計算了一番之后,愁眉苦臉地將結果告知了廖杰。

    按軍職高低不同,這四百多將近五百號人的撫恤金就得近萬兩銀子,剩下幾百人的封口費總得要兩三千兩,另外重新征兵,配發武器鎧甲等軍械,再怎么省也得有萬把兩銀子的開銷,郭興寧說的兩萬兩已經是非常保守的數目了,實際操作下來估計兩萬五千兩都打不住。

    廖杰黑著臉道:“你問我,我能問誰?難道向都司衙門打報告,說登州駐軍被一群外國海商給打敗了?只怕銀子沒要下來,你我二人的官職就先丟了!這所需的銀兩,你先盡力墊上,日后再慢慢想辦法吧!”

    廖杰所說的想辦法,便是指今后通過多報、虛報、吃空餉等手段,慢慢從軍費中再把這部分錢給摳出來,理論上只要郭興寧的編制還在,遲早是可以把這筆費用收回來的。

    不過郭興寧并沒有認可廖杰所提的辦法,仍是叫苦不迭:“廖大人,兩萬兩銀子不是小數目,我一時間哪里籌得出來啊!”

    廖杰拿起桌上的茶杯,慢慢飲了一口,不急不慢地說道:“郭大人,你調來登州這一年多時間,也從地方上撈了不少好處,如今正當用錢之際,你就不太吝嗇了!”

    像郭興寧這樣在登萊之亂期間從外地調來的明軍,在戰后搜刮地方的力度并不會比孔有德叛軍差多少,那些在戰爭結束后還選擇南下逃難的民眾,其中有一多半其實就是因為受不了這些外來明軍的壓榨,對官府在平定叛亂之后的表現感到絕望才離開了家園。廖杰、郭興寧、上官野這一批被分配進入登州駐守的軍官,或多或少都以這樣的方式從民間榨取了一筆財富。

    郭興寧見廖杰把話說透了,只好無奈地訴苦道:“卑職頂多……能拿五千兩銀子出來。”

    廖杰干咳一聲道:“五千兩銀子?連撫恤金都不夠發……要不這樣吧,等這事完結之后,你去成山衛或是威海衛駐扎。那些邊遠衛所缺兵少將,你去了正好可以加強當 加強當地對海漢的防御。”

    郭興寧聽得心中暗爆粗口,這不就是打算照著打發上官野的方式來打發自己嗎?當初上官野的部隊在攻打登州的戰役中死傷慘重,而戰后也一直沒有爭取到足夠的軍費來進行重建,上官野雖然掛著參將頭銜,但手底下可支配的兵力也就只是維持在把總的水平。

    廖杰把上官野差去奇山千戶所,主要就是兩個理由,第一自然是因為他官職夠高,去當地駐扎可以把控指揮權,鎮得住場子;二是他所率部隊兵力不多,去到當地駐扎不至于給奇山所增加太大的負擔,也不會引起海漢人過于強烈的反應。而如今郭興寧的處境就與上官野比較相似,手下兵力折了一半,士氣更是大受打擊,如果廖杰要把他打發到邊遠衛所長期駐扎,那基本就不用妄想翻身了。

    “那……卑職愿出八千兩!”郭興寧心知事關自己前途,也不敢再繼續摳門,只能咬咬牙加了碼。

    廖杰斥道:“如此小家子氣,何以成就大事?這樣吧,你出一萬兩,剩下的部分,本官想辦法從都司下撥的軍費中慢慢扣出來。你先將屬下安撫好,莫要讓事情鬧得不可收拾。至于其他的,我們再從長計議!”

    這話讓郭興寧的心態再次爆炸,默默在心中給廖杰來了個素質十連發。他要拿出這筆錢不止得掏干自己的全部家底,而且還要另行舉債才行。至于廖杰所說剩下部分的解決方案,郭興寧現在也很難相信了,他認為廖杰的說辭只是要逼迫自己掏錢封口,先把戰敗的事情捂住,免得被上面追究責任,并沒有真的打算再另行花錢,重新組建由自己指揮的這支部隊。

    當初廖杰決定出兵去福山縣以武力手段驅逐海漢人,郭興寧并不完全贊同這個方案,但最后還是不得不遵照命令去執行。之后戰敗這個結果,郭興寧認為自己雖有臨陣指揮失責,但提出這個行動方案的廖杰也同樣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然而從廖杰時候的反應來看,除了想要盡力捂蓋子減小戰敗的負面影響,并沒有任何打算要一同承擔責任的表現。

    郭興寧覺得雖然廖杰目前還沒有把自己當作一顆棄子,但很顯然這次的戰敗已經讓廖杰對自己的信任大打折扣,甚至不愿意拿出太多的資源來扶持自己東山再起了。如果再悲觀一些,郭興寧認為明年開春之后對付海漢人的行動,很大概率也不會再有參與其中的機會了。而可悲的是他現在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反抗這種看似不公的待遇,還不得不按照廖杰的吩咐去做,畢竟他要想保住自己的官職,就離不了廖杰所提供的庇護。

    相較于戰敗之后陷入完全被動的登州官府,海漢目前的處境就堪稱輕松了。在擊潰來襲的明軍之后,海漢也沒有刻意隱藏消息,福山縣城和奇山千戶所都先后知道了登州來的一支明軍在縣內吃了大虧,已經灰溜溜地撤回去了。

    因為登州府先前發了公文,所以福山縣衙和奇山所也都清楚這支明軍來本地的目的就是為了驅逐海漢人,然而結果卻是讓地方官員們大失所望,登州來的明軍非但沒能把海漢逐離此地,反倒是狠狠一腳踢在了鐵板上,把自己給弄瘸了。

    事后海漢派人帶了話給知縣張普成,讓他放寬心,海漢與登州明軍的沖突不會影響到縣城的安定局面——當然前提是福山縣衙不要自己加戲參與其中。張普成收到這個消息,總算是將提到喉嚨的心又放回了肚子里,他原本擔心沖突激化之后海漢就會搶占縣城作為據點來對抗明軍,但現在從實際的交戰結果來看,明軍甚至連海漢在野外剛開始建設的礦區都拿不下來,雙方戰力的差距之大,讓海漢根本就用不著把戰場擺到福山縣城來解決問題。

    雖然這種結果可以暫時保全縣城的安全,但也不免讓張普成感到一絲悲哀,福山縣城的平安無事并不是因為得到了明軍的保護,而是海漢人不打算費這個事而已。而縣城之外的世界,已經不是自己這個知縣所能做主的對象了。

    奇山所城里的上官野和馮飛也同樣收到了海漢托人送來的招呼,只要奇山所不主動惹事,那么雙方仍然可以和平共處下去。不過今后奇山所凡有百人以上出動的行動,須得先向海漢知會一聲,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此外海漢還希望奇山所能放棄位于芝罘灣南岸的煙臺山墩臺,撤走駐防該地的明軍。

    對于這樣看似建議,實則是不容辯駁的通知,上官野和馮飛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奇山所的駐軍兵力還不如這次栽在海漢手上那支明軍,想動手自然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夠不夠。

    上官野心驚之余,也不免聯想到郭興寧現在的處境。廖杰事前就派人送來密令,要他擇機配合郭興寧在福山縣的行動,比如說趁著海漢人應付郭興寧的時候,帶兵攻入芝罘島。不過這種紙上談兵的作戰方案完全就沒有實施的機會,奇山所這邊甚至還沒得到明軍進入福山縣境內的消息,那邊郭興寧部就已經戰敗潰逃了。

    這么窩囊的戰績,上官野知道廖杰是肯定會設法捂蓋子不往上面報,而郭興寧作為指揮官,這次只怕是要倒霉了。看樣子之前送回登州城的那些情報,完全就沒有引起廖杰的足夠重視,否則怎么會敗得如此之快。

    海漢人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們對抗明軍的決心和實力,上官野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遵從海漢人的要求,將煙臺山墩臺的駐軍撤回以示配合。他實在不敢確定對手會不會因此制造借口來攻打奇山所城,這種可以規避的風險,還是盡量不要去刺激對手為妙。

    至少該偵察的情況,前些日子都已經偵察得差不多了——上官野如是安慰自己。

    不過上官野萬萬想不到,就在他下令撤回墩臺駐軍的第二天,便有一支龐大的船隊不聲不響地離開了芝罘灣,朝東北方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