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229章 捉襟見肘
    韓正山看著看著,很快發現了這古怪射擊姿勢的另一個好處,那便是充分的隱蔽性。這樣趴在地面的姿勢,在百丈開外很難觀察到其存在,要是放在野外環境,選一個有遮蔽物的位置潛伏下來,只要主動不開槍暴露位置,那幾乎就等同于隱身了。

    韓正山當下便將自己的想法說與馬庫斯聽,馬庫斯聽完之后笑道:“你說這事,他們早有準備,出任務的時候會穿一件形如亂草的套衫在外面,往草叢里一趴就根本看不著人了。而且臉上和裸露在外的肌膚都會涂滿油彩,決計看不出人形。”

    雖然沒見識過馬庫斯所描述的景象,但韓正山倒是已經對此深信不疑,海漢人既然能發明狙擊兵這樣的兵種,又豈會沒有配套的戰術?這偽裝潛伏之術,只要海漢人花點心思研究一下,想必也根本難不住他們。

    這兩組人射完十分之后,休息了片刻,接著組中兩人交換分工,繼續射擊。大概是手熱了的緣故,這次兩組人的命中率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各自都僅有一發脫靶。韓正山看得入神,還是馬庫斯催了他兩次,這才極不情愿地返回去繼續自己的訓練。

    對于海漢的軍事實力,韓正山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來評價了,“無敵”聽起來有些夸張,但似乎也只有這個詞才能形容出海漢軍在他心中的形象。雖然狙擊兵這種精銳在海漢軍中數量極其稀少,但其威力卻極為驚人,韓正山甚至認為其作用有可能比炮兵還大,因為火炮威力雖巨,但精準度卻遠不及這狙擊步槍,要在戰場上對敵軍指揮官進行精確點殺,那顯然還是剛才見識的狙擊兵更適合一些。

    當然了,該如何配置兵種指揮作戰,韓正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名門外漢,負責對自己進行培訓的黑人軍官馬庫斯,也要比自己專業得多。所以他也沒有妄加評論,老老實實地練自己的去了。

    與此同時,韓正山的頂頭上司譚舉任卻在為如何分配勞動力而頭疼。他原本在南下時還認為自己帶來的移民可以有效緩解本地的勞動力不足狀況,但來到這里實地看過之后,他發現實際的勞動力缺口遠遠超出他的預計。

    星島還有不少基建工程因為人手不足而進展遲緩甚至是陷入停滯狀態,比如說尚未能讓所有移民入住的移民村就是其中一例。目前還有近兩百名移民因為住房不足而暫時住在帳篷里,為他們營建住處當然是譚舉任上任之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此外譚舉任還有農業開發方面的計劃想要盡快實施,為此他專門從農業部申請了兩名技術員帶過來,目的就是想組織民眾盡快開墾一片種植園,早一天把經濟作物種下去,就能早一天讓本地民眾獲得收益。盡管經濟作物的真正收益期可能要在幾年之后才開始,但眾多成功經驗表明這仍然是殖民地最值得經營的項目之一。在這個領域投入大量勞動力來加快開發速度,在譚舉任看來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然而這兩個最基本的基建項目都在勞動力分配這個環節卡了殼,原因是羅杰希望能夠將人力資源集中到港口工程,盡快完成碼頭和防御工事的建設,以便能讓本地駐扎更多的戰船,以及讓港區獲得可靠的岸防火力。

    軍事防御重要嗎?當然重要,這一點譚舉任也毫不質疑,特別是在羅杰已經對他說明了當下的周邊局勢和潛在風險之后,必要的備戰措施肯定是要優先實施才合理。

    但這也并不代表其他的基建和開發項目就不重要了,對譚舉任來說,這些工作就是他的政績,是他證明自己價值的手段,就如同帶兵作戰的戰績對羅杰的意義一樣。如果將人力全都交給羅杰調配,那回頭自己這工作報告要怎么寫?就靠吹噓自己擁軍工作做得好嗎?

    “碼頭要修,其他的事情也不能落下!”譚舉任的態度十分堅決,他知道自己如果繼續讓步,羅杰無疑會把本地的勞動力全都帶走——說不定還會順便從中挑一批人去接受民兵訓練。

    羅杰嘆了口氣道:“時間不等人啊!如果之后真的爆發戰爭,那我們現在所做的事可能就會決定戰局走向,你要以大局為重啊!”

    “穩住人心,也是大局!”譚舉任對于羅杰拿“大局觀”來壓自己有些不滿,他自認來到星島之后這幾天還是比較配合羅杰的安排,雙方的工作交接也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當中,但羅杰要在這個勞動力分配的問題上硬壓自己一頭,譚舉任卻不肯輕易就范了。

    羅杰見他不肯讓步也有些頭疼,他很清楚執委會派譚舉任過來的目的,除了加強基建開發等民政、經濟方面的事務之外,其實多少是有分權制衡的目的在里面。對方并不是他的下屬,而是平級的行政官員,除了戰時,他并沒有權力硬性要求對方在地方事務上服從自己的安排。從其反應來看,譚舉任顯然不是那種唯唯諾諾得過且過的人,當然了,如果是那種性子比較軟弱,只想當土皇帝混日子的人,大概也不會申請來星島這么偏遠的所在,畢竟這地方的艱苦程度,大概跟穿越初期的三亞有得一拼了。

    兩人商議許久,最后終于談定了瓜分勞動力的比例:軍方要走了其中六成,而剩下的四成留給譚舉任分配。雖然兩人都還是有點心存不甘,但對于星島當下的狀況,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分配方案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譚舉任對于開發星島也有一些規劃,但手上沒有足夠的人手可用,這些規劃一多半根本就無法實施。有那么一瞬間他甚至想將正在接受培訓和進行工作交接的幾名手下全都召回來,讓他們也拿起扁擔鋤頭去勞動。

    當然了,就算加上那么幾號人,譚舉任所能指揮的勞動力數量也仍是遠遠不足,而他自己身份地位再高, 位再高,也不可能一個人當一百個人來用,想要將所有規劃同時實施肯定不現實了。

    “還是先解決生活問題吧!”譚舉任也只能無奈地作出了抉擇。

    人的生存要求無非是吃穿住行,行就不用說了,星島上的民眾出行基本都是靠兩條腿,有限的牛車馬車一般只是用來拉貨,雖然艱苦點,但本來島上民眾的活動范圍就比較有限,也沒有什么需要長途跋涉的差事。至于穿衣,即便是窮得叮當響的新移民,也能享有民政部發放的工作服,絕對不會讓移民淪落到衣不遮體的地步。吃飯倒也不是問題,雖然本地的糧食產量還尚不夠自給自足,但定期到來的補給船會讓星島的糧食儲備量一直保持在兩個月的消耗以上。

    目前唯一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問題就是住了,由于島上勞動力的缺乏,沒有能在這批移民到來之前修建起足夠多的安置房,譚舉任決定集中手頭有限的人手,先盡快把這個問題解決。

    星島的移民居所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竹木結構加上土坯墻建成的住宅,另一種則是傳統磚石結構修建的中式院落。不過后一種房屋因為本地的磚窯產能有限,所有也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能通過抽簽的形式住進去。

    譚舉任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移民的住房問題,想靠擴建磚窯來增加產能顯然不太實際,因為磚窯生產所需的勞動力也不比蓋房少多少了。所以他也只能選擇相對比較簡陋的土坯房來解決當下的住房問題。

    譚舉任最后得到了大約三百名民工,而他所需完成的房屋數量則是四十間以上,這可并不是一個輕松的活。好在這些人當中也有幾名有經驗的工頭,倒是可以協助他對工地進行指揮。

    這些民工被譚舉任分為了兩組,一組人負責在現有的移民村落外圍平整地基,另一組人則負責去準備各種建材所需的原材料。譚舉任在穿越初期曾做過類似的工作,雖然中間已經時隔數年,但他再上手時倒也還算順暢,心里甚至是不自覺地想起了七八年前那段艱苦的歲月。

    民眾對于這些勞動任務的安排倒是沒有太大的怨言,反正只要聽指揮完成每天的勞動任務,就會有相應的勞工積分到手,勞動強度大,或是技術含量高的差事,得到的積分自然也會多一點。只有每個月的勞動積分累積夠了,才能繼續享受由海漢官方提供的生活條件,否則可能會因為偷懶而被收回國民身份。

    人手和材料充足的前提下,搭建一套民房的時間大約需要三天時間,而譚舉任指揮著民工們同時開建五套房,粗略算下來,一個月之內大概能夠完成目前的住房需求。當然了,前提是他手下這些民工不會再被羅杰給帶走一批,否則人手肯定是不夠了。

    盡管人手可謂捉襟見肘,但譚舉任也沒法以一己之力改變星島當下的狀況,也只能先照此局面來修訂自己原本的規劃,該推遲的推遲,該改動的改動。他在三亞制定工作計劃的時候,可并沒有預料到南下之后會遇到這么困難的局面。

    三亞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勞動力不足的狀況了,不管是什么需要大量用人的工程,只要相關文件在勝利堡里簽發之后,很快就能調派人手投入實施階段。據譚舉任所知,光是建設部下屬的各種施工隊伍,就有超過三千名建筑工活躍在三亞的各處工地上。像這樣蓋幾間移民安置房竟然湊不出足夠人手進行施工的狀況,在三亞基本是不可想象的。

    為今之計,譚舉任也只能指望上頭安排的后續移民能夠早日到來。按照他出發前從執委會那里得到的信息,年內至少還有兩批移民會送抵星島落戶,不過有很大概率都得要等到下半年去了。在那之前他大概還得有幾個月的時間忍受現狀,此外就是祈求羅杰所說的戰事不要那么快到來,否則島上所有人都得在其戰時征調令之下停工待命,臨時充當軍伕。

    不過好像還真是怕什么來什么,四月二十日,武裝巡邏小隊在星港以北三十里的一處海灣中發現了不明身份的船只活動,當時這艘船正在試圖靠向星島海岸,但發現巡邏小隊之后便匆匆調轉方向駛往了柔佛海峽北岸。

    “普通漁船不會冒險來這邊登陸,很有可能是柔佛的間諜船。”羅杰在接到報告之后不敢大意,立刻通知了譚舉任碰頭,將這個消息告知他。盡管譚舉任只是行政長官不涉軍事,但星島目前就他們兩個穿越者坐鎮,在本地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也只有他們兩人商量作出決定了。

    海漢在星島的駐地就集中在島南側的星港附近,在島北并無居民,所屬漁船也不會繞到北邊的柔佛海峽去活動,更不會見著巡邏小隊掉頭就走,所以這船只的身份倒是可以立即就排除掉自家所屬。而柔佛海峽的北邊,就是目前對星島虎視眈眈的柔佛國了,所以羅杰的這個推測算是有理有據,極有可能就是事實。

    “我們不是有船在柔佛海峽巡邏嗎?有沒有辦法杜絕對方的這種刺探活動?”譚舉任也同意羅杰的看法,但他想得有點太過簡單了。

    羅杰搖搖頭道:“這基本上是不可能辦到的,柔佛海峽東西兩端的長度足有百里,我們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戰船部署到那邊。事實上海軍目前在柔佛海峽的巡邏頻率只有每周一次,陸軍的巡邏隊是三天一次,所以要完全防止外界從北邊進行滲透是不太可能實現的。這次也只是運氣好,正好撞上了而已。”

    譚舉任倒也知道這是因為星島駐軍兵力有限,不可能將防御網撒得太廣。一個營的編制聽起來人不少,但星島的海岸線長度足有一百多公里,而面積更是有七百平方公里,平均一平方公里還分不到兩名軍人,僅靠著陸海兩軍頻率有限的巡邏,要能徹底防得住外界滲透就太玄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