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260章 說書先生
    每逢海漢有對外戰事發生,官方都會發動各種宣傳渠道對其過程進行詳細報道。特別是掌握戰事消息的國防部,已經將對外的軍事行動當作了對國民進行自我宣傳的主要手段,以此來讓民眾樹立起以參軍入伍、為國服役為榮的意識。而執委會也認為這有助于培養國民的愛國主義意識,對于海漢這個初生政權的意義非常重大,所以一向會給軍方大開綠燈,報紙上有關戰事進程的報道幾乎都是由國防部的筆桿子們操作完成。

    軍方出的通稿,文風自然是熱血滿滿,極盡煽動情緒之能事,讓聞者無不心情激蕩。這天在三亞港港區外的一處茶館中,堂上的說書先生便正在給剛剛下工不久的港口勞工們講讀報上關于南海戰事的內容。這些勞工沒多少文化,對于《海漢時報》上刊登的官八股文章并不是太感興趣,倒是類似《南海快報》、《時事速報》之類的通俗讀物略微夸張的文風頗得他們喜愛,說書先生為求效果,往往也更愿意宣講這種自由發揮余地更大的文章。

    畢竟《海漢時報》是官方媒體,刊登的文章不可在宣講時隨意更改內容,只能照著報上的內容誦讀。而這些非官方的小報就沒這層顧忌了,它們本就是以夸張筆法爭取讀者,說書先生們可以根據自己所擅長的風格和所處環境,自行作一些無傷大雅但可以調動聽眾情緒的二次加工,所以也深受普通民眾的歡迎。

    “……兩國敵寇以數倍兵力,猛攻我星島駐地,幸得羅杰大將軍坐鎮前線,指揮得力,親率將士浴血奮戰,敵寇攻勢雖猛,卻被阻駐地外不得寸進,直至天色將暗,血流漂杵,在陣前留下數百具尸體方才悻悻退兵。翌日敵寇以西式火炮壓陣再攻,步兵倚仗大盾遮蔽攻至近處,距我軍戰線不足十丈,敵寇眉眼皆清晰可見。只是我軍陣后便是手無寸鐵的千余移民,絕無退讓余地,危急關頭,便見羅將軍提起那支四尺一寸六分長的連珠神火銃現身陣前,瞄準敵寇陣中軍官一通攢射……”

    臺下的勞工們聽得都是嘖嘖不已,有些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已經暗暗攥緊了拳頭。雖然官報上早就公布了戰爭結果,但這戰斗過程聽說書先生細細道來,依然是讓人血脈賁張,為自家軍隊擔心不已。一些勞工來海漢時日不長,還未曾見過羅杰真容,但卻已經隨著說書先生的描述各自腦補出了一員猛將的形象。

    至于羅杰所用的武器,也是以前有從他所率部隊退伍下來的士兵口耳相傳出來的,這些人不懂“HK416”是什么含義,傳來傳去羅杰的專屬武器便有了“四一六”這個代稱。說書先生們自然沒有機會親眼見識這把傳說中的武器,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進行藝術加工了。這個信息再傳遞到聽眾腦中,羅杰便已經成了手持神器,半人半仙一般的厲害人物。

    這小報上的文章本就有不少夸張成分,再加上說書先生的編撰演繹,便成了如同三國水滸一般的傳奇故事,有能耐的說書先生甚至自行加戲改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星島戰役編成了章回體的傳記,分若干天說完,以此來為自己招攬人氣。

    此時在臺上說書這位藝名“留一嗓”,真名劉尚的老兄,便是走的這種路數,說到關鍵時候將醒木一拍,朗聲道:“敵寇兵臨城下,我軍駐地危急,羅將軍雖然神勇,但要憑一支鋼槍退敵也非易事。這眼前之敵要如何將其擊退,那安不納島趕來的援軍又身在何處,欲知后事如何,明日此時,在下便在此地接著往下說。各位老少爺們,今日到此為止,明天請早了!”

    當下便有小廝托著茶盤出來,下面的聽眾雖然意猶未盡,但大多數都會照默認的規矩掏出零錢,放入茶盤中作為給說書先生的打賞。雖然一般人都只放個一角兩角,但劉尚最近講這星島戰役的內容,茶館上座率相當不錯,偶爾還有來此打尖的商人出手闊綽,直接打賞幾元錢的情況也是有的。劉尚每天下來除了茶館給的基本出場費之外,還能收到至少四五元錢的打賞,這在本地的手藝人當中絕對算是高收入了,即便是同行之中,能有這收入水準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留一嗓”來三亞落腳的時間其實不長,而他講這星島戰役可謂是在本地說書界一戰成名,給茶樓也帶來了相當不錯的客源,甚至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錢預訂座位了。老板唯恐有別家要挖他跳槽,近期主動取消了對打賞的抽成,硬邦邦的座椅換成了官府衙門指定辦公品牌“勝宜家”的沙發椅,連他說書時泡的茶也由兩元一斤的普通茶葉,換作了從大明販來的福建武夷山大紅袍。

    劉尚朝臺下聽眾作了一圈揖,便下臺離開,自有店中小廝替他開路,將其引到后堂休息。茶館老板姜翰已經讓人準備好了點心,見劉尚來了便招呼他坐下,劉尚也不客氣,謝過之后便坐下來吃了幾塊點心。

    姜翰等他吃得差不多了,這才開口道:“劉先生,有個事和你商量商量,你給考慮下這能辦不能辦。”

    劉尚拿起托盤里的毛巾擦了擦嘴,點點頭道:“姜老板請說,在下洗耳恭聽。”

    姜翰道:“劉先生的能力,在下也算見識了,不過這星島戰役再說個幾日,也該說完了,不知劉先生有沒有準備其他故事,把目前的人氣延續下去?”

    劉尚應道:“在下到三亞時日尚短,也不知本地民眾喜好,還請姜老板多多指點。”

    姜翰道:“我海漢國立國時日尚短,但對外戰事頗多,這每一寸國土,可以說都是靠著海漢軍開疆拓土得來,因此國中尚武之氣甚濃,民眾也喜歡聽此類題材。我看劉先生這編書的本事頗為不凡,倒不如將海漢過往的戰事也編成章回段子,應當會有不錯的反響。”

    劉尚沉吟道:“姜老板說得在理, 得在理,倒是不妨一試,不過在下初來乍到,對海漢歷史不甚熟悉,這些題材還得勞煩姜老板找些過往文字資料來看看才行。”

    “這個容易!市立圖書館里便可查閱過去幾年出版的所有報紙資料,上面都有相關戰事的報道,到時候大可以其作為參考。”姜翰顯然是已經做好了打算,毫不遲疑便給出了解決方案。

    劉尚又道:“只是在下目前尚無海漢國籍,這市立圖書館怕是進不去吧?”

    “倒是把這茬給忘了!”姜翰輕輕一拍腦袋道:“不過也無妨,你要去的時候,我跟你一起去就是了。這圖書館進還是能進的,只是借閱資料需有國民身份才行。”

    “那就有勞姜老板了!”劉尚看來是已經同意了姜翰的提議。

    “這大家一起賺錢的事,沒什么勞不勞的!”姜翰見劉尚這么爽快,當下也是心情大好:“到時候把什么安南戰役、臺灣戰役、浙江戰役,隨便揀幾段編一下,就夠說上一年半載了。等劉先生名氣起來了,便可開票預售,你我收益都可大為提升。我看要不了一年時間,劉先生便能在三亞買房入籍了!”

    劉尚拱了拱手道:“承姜老板吉言了!既然如此,那便擇日開始吧!”

    此時店中小廝已經收好的打賞送了過來,劉尚當著姜翰的面清點了數目,共計四元二角。劉尚將那兩角零頭賞給了負責收錢的小廝,然后由姜翰在柜上把零錢換成一元面值的海漢幣收起來。雖然現在已經被定為法幣,但像姜翰這種已經入籍好幾年的老國民還是習慣將其稱為流通券。

    劉尚從茶館出來,沿著倉庫區走了約莫一柱香的時間,才回到了他在三亞的暫住之處。臨春三村是臨春河東岸的一處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地,類似劉尚這種尚未取得海漢國籍,只有臨時居留權的外來者只能住在這種由官府劃定的區域。此地距離繁華的三亞港港灣已經有好幾里地,再往北就是大片的集體農場了,可以說已經是處在三亞城區的邊緣地帶。

    一般來說,由官方或者牙行組織來到三亞的新移民都會統一安排去處,而自行跑到三亞來求財的零散人員,就只能先在臨春三村這種地方落腳。這種地方的治安環境比不了主城區,往往是三教九流的人都在一起混居,其中也不乏一些嘗試來三亞撈偏門的膽大妄為之徒,還有很多見不得光的買賣,往往也是在這些警力不能完全覆蓋的區域中進行。

    劉尚住的院子里總共九間房,目前統統都住了人,院中的茅廁、廚房和浴室都是公用。劉尚背著手慢慢悠悠地走回來,與碰面的鄰居們點頭打過招呼,便回到自己房中關上了房門。他是獨自一人來的三亞,所以目前也是獨居一室,雖然屋內陳設簡單,但倒也清靜自在。

    劉尚點燃燈燭,取出紙筆,自己磨了墨,然后開始撰寫后幾日要講的內容。不過他的稿子極為簡略,基本就是一個大綱概要,細節都在腦內完善。星島戰役的過程,他已經將《時報》上的內容反復讀過多遍,早就了然于胸,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加上一些能夠充分調動聽眾情緒的噱頭和花絮。

    這活說難不難,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想象力就能做,但很多吃這碗飯的人只擅長說故事,并不擅長編故事。一個本子傳了幾代人都沒有大的變化,甚至連講到某些關鍵情節的語氣都是一脈相承,這自然不像劉尚這種對時事“加料”的改編有意思。

    與劉尚同住一個院子的是一個從雷州府來的雜耍班子,比他早來三亞大概一個月的時間,目前已經被獲準在三亞主城區及勝利港部分地區進行演出。本來他們是租下了整個院子,但前些日子班里唯一的女角回雷州去了,空出一間屋沒人住,便正好租給了剛到三亞的劉尚。

    這雜耍班子每天都要自行做飯,劉尚孤家寡人一個,便也跟著搭伙,只需繳伙食費就行。每天早晚這兩頓,劉尚都是跟他們一起吃飯,中午則是去目前工作的茶館解決。

    天色將暗的時候,便有同院的人在屋外招呼他吃飯。劉尚推門出屋,來到天井中與雜耍班子的眾人同桌而坐。桌上菜肴雖不算豐盛,一共只有兩葷兩素四個菜,加上一大盆白菜豆腐湯,十個人吃這點菜的確有點寒酸,但好在份量不差,管飽問題不大。

    眾人吃飯期間都是沉默無語,只聽到各自咀嚼食物的聲音。直到吃完之后撤去碗盤,在桌邊就只留下了劉尚和雜耍班的班主二人。這班主名叫廖遠,看樣貌四十來歲,禿頭大鼻,虎背熊腰,形象十分醒目。他率先開口道:“先生今日收獲如何?”

    劉尚的眼光看著院門的方向,面無表情地說道:“今日來聽書的人又多了不少,都說三亞富甲一方,此傳言果然不假,這說書人的生計,可比大明好多地方的地主老爺還好得多了。茶館老板還特地找我談話,建議我照著當下的路數,將海漢過去的戰事也改編成傳用來說書。我看不出半年,靠著這門道便可在本地登堂入室了。”

    “那你可就比我們輕松多了!”廖遠嘆道:“我們一班人在街頭耍半個時辰,打幾趟拳舞幾套劍法棍術,根本就沒多少看客。傳聞都說海漢尚武,怎地卻沒幾個識貨之人?來了許久連個主動拜師學藝之人都沒有。”

    劉尚側頭看了他一眼,旋即又將眼光回到院門方向:“海漢尚武不假,但他們尚的不是個人勇武,而是海漢軍隊之強盛。但凡想做英雄的,都參軍入伍去了,哪會甘于在街頭賣把式求生。學你們這些東西,成效既慢,又在軍中派不上什么大的用場,自然不會有人向你們拜師。你們來此的初衷便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