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417章 新殖民地
    劉尚在三亞的時候曾經專門抽時間研讀過海漢的發家史,他對于這個國家的了解程度要比待在大明國內的同行們深入得多,知道海漢對外的軍事手段僅僅只是打擊對手、攻占地盤的工具而已,而真正將這些搶下來的土地變為己有的過程,則主要是通過源源不斷的移民遷徙活動來完成。將原住民遷走,從外地遷來人口,然后在當地建立統治機構,這幾乎是海漢在每一處海外殖民地都會使用的招數。

    而這套措施的效果當然也顯而易見,海漢數年來在沿海各地占領的諸多地區,可沒聽說哪處出現過大的反復。海漢新近在遼東占領的地盤,以及之后要準備興兵拿下的金州南部地區,顯然也是打算要依循舊例來操作。

    劉尚親身體驗過海漢強大的組織能力和海上運輸能力,對于短期內向旅順輸送數以千計的人口這樣的計劃并不會感到太驚訝。他認為只要海漢愿意,即便在登萊地區搜刮幾萬人口強行遷到遼東也是能辦到的。當然了,這樣做可能會造成登萊大亂,那肯定不是需要山東保持安寧的海漢愿意看到的景象。

    海漢高層對旅順有什么具體的規劃,劉尚暫時還推測不出來,但就憑旅順口這個天然良港,劉尚認為未來將此地建成一處商業港或是軍港都不在話下。他前日登陸的時候便仔細觀察過旅順港的狀況,這處港灣的地理條件遠勝海漢在山東、浙江等地經營的港口,留在后金手中的確是暴殄天物,如今被海漢占下來,才是真正發揮此地作用的時候了。當然,一切的一切,都要等此地有了足夠的勞動力之后才能開始實施。

    民政和海運部門的效率比劉尚想象的更高,兩日之后,第一批來自山東方向的移民便乘船抵達了旅順港。這七百余名移民分乘四艘移民船,另外還有運送物資、糧食的四艘愚公級貨船和一艘探索級戰船同行。

    劉尚和覃韋雖然并不是民政部門的人,但他們的宣傳特長也正需要在這種時候派上用場。劉尚在海南島的時候就與移民打過許多交道,后來被調來山東也同樣如此,新移民甫抵遼東,這宣傳組織的工作自然也再一次地交到了他的手中。

    好在這些移民來遼東之前便已在海漢移民營中待過一些時日,接受過相關的宣傳教育,也提前告知了他們目的地的狀況,因而劉尚肩上的擔子也就輕了很多,不用再多費唇舌向這些移民解釋為何會被送來這里定居了。

    這些被送來遼東的移民其實只有大約一半是真正的山東人,另外一半中有一部分是在浙江和江蘇招募的移民,而剩下的一部分就全是遼東出身的人員了。這些遼東漢人幾乎都是在后金入侵期間渡海逃往南方,期間通過各種渠道投靠到海漢旗下。而海漢要在遼東半島建設殖民區,自然需要挑選一批熟悉當地狀況的移民作為主心骨。

    為了解決移民們對重返遼東這個安排的安全疑慮,針對他們的宣傳內容也特別添加了一項,就是對目前鎮守旅順的主力部隊特戰營的光輝戰績進行科普,特別是去年在這里重創后金守軍的戰役更是重中之重,讓民眾知道在此地護衛他們的軍隊是海漢實力最強的王牌軍,以此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不過旅順堡的駐軍營房都還沒有建完,這些新移民自然也沒有現成的居所,只能先在搭建的帳篷里住下來,然后再由官方組織起來建造房舍。旅順堡附近便有大片山林,在旅順堡外搭建的幾處磚窯也已經開工數日,建房所需的材料完全不是問題,就等著這些勞動力到位了。

    當然了,目前所有的建設規劃都還只是那些橫平豎直釘在雪地中的小木樁,要將旅順堡外變成生機勃勃的濱海小鎮,至少也還得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實現。

    由軍方管理的地區,對于工程安排從來都不會拖泥帶水。就在移民們抵達旅順的第二天,工程人員便組織他們在旅順堡外規劃好的地區開始施工。盡管這些移民中的大部分并沒有學過木匠或者泥水匠,但要讓他們充當勞動力挖土方搬運建筑材料倒不會存在什么技術上的困難。

    盡管天上還是時不時地會飄落雪花,但興建居住區的工程還是在官方的組織下迅速開展起來,老弱婦孺被分配到后勤部門去幫忙,而十五至五十歲的男子則全部安排到工地上參加勞作。當然他們所付出的勞動也并非全無回報,事實上作為遼東殖民地首批開拓者來到這里的移民,官方給予了他們極為豐厚的承諾,除了立刻獲得海漢國國籍之外,還將按勞動力人頭獲得每人五十畝田地。即便是那些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也將會給予每戶不低于三十畝的土地,作為他們今后維生所需。這對于因為貧困潦倒才投靠了海漢的移民們來說,實在是很難抵抗的誘惑。

    在首批移民抵達旅順四天后,第二批五百余名移民也乘船到來。這批人同樣是來自山東,只是考慮到海上運力和旅順這邊的安置能力,所以才分作兩批運送過來。而這批人的到來讓本地終于可以騰出一部分勞動力,開始為旅順堡里的駐軍部隊修建營房。

    但這一千余名移民的到來,僅僅只是接下來本地人口數目暴漲的一個開始而已。一月三十日,從皮島送來的一千五百名漢人移民也順利抵達了旅順港,由目前皮島的二把手,大明參將沈志祥親自帶隊護送過來。

    要說起來沈志祥可算是海漢的熟人了,從前年海漢與皮島方面議定合作之后,沈志祥便作為皮島的代表進駐到芝罘島基地,與海漢駐軍高層的關系也十分熟悉,前年冬天甚至跟隨南下越冬的北方艦隊一起去了浙江舟山,并在那里接受了一個冬季的軍事培訓。

    沈志祥在舟山見識了 山見識了海漢海軍北方艦隊和東海艦隊的規模,以及在江浙一帶的影響力之后,便很快成為了海漢的忠實擁躉。如果不是海漢軍方要求皮島保留大明的編制以便行事,沈志祥很可能會主動策反他叔父沈世魁,或者棄了自己的軍職直接投奔海漢。

    海漢在遼東的戰績,最后都是送給皮島,由沈氏叔侄向大明朝廷報功。而前前后后送到山東都司的上千顆后金人頭,終于是為沈志祥換來了一個參將職位。當然了,山東都司與兵部給出這個好處,到底是賞功,還是想以此來牽制已經與皮島搭上線的海漢,其居心就很難說了。

    不過海漢對此倒渾然不介意,軍方高層甚至巴不得沈氏叔侄的官位能爬得更高一些,以便于日后行事。這兩人立足之本就在皮島,如果離開這地方調回大明國內,那可以說他們連個屁都不是,而皮島這地方想長期維持下去,靠大明是靠不住了,只能緊緊抱住海漢這條大粗腿才行。

    皮島上雖然數萬人口,但偏偏這個地方又沒有進行大規模農業耕作的條件,所以只能將多余的人口逐步交給海漢遷走,然后以此來換取海漢在物資和軍備方面的援助支持。不過沈氏叔侄也明白,皮島上的人口終究是有限的,雖說隔三差五還能從東北地區接應一些漢人出來,但這進得沒有出得快,光靠輸出移民終究是會有資源枯竭的一日。而在那之前就必須要想好自己今后的方向和生計,否則到時候還能拿出什么條件去跟海漢談合作。

    沈志祥去了一趟浙江,與不少海漢高官都會過面,慢慢也就明白了海漢為何需要皮島明軍保留著大明的編制。海漢想要進軍遼東,但又不希望因此而跟大明產生矛盾,那么就需要一個比較冠冕堂皇的名義來做這件事,比如說以明軍的名義攻打遼東。

    關于春季攻勢的安排,芝罘島指揮部已經在旅順戰役之后就知會了皮島方面,所以沈志祥也比較清楚皮島在遼東局勢變化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如果以明軍的名義進攻遼東并奪回金州南部的土地,這對于皮島來說自然是大功一件,而海漢對當地的實際控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遮掩,不給朝堂上的大人物們落下“入侵”之類的口實。

    盡管這樣的掩飾也不可能瞞過朝中的有心人,但大明當前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也實在招惹不起像海漢這樣的敵人,只要遼東局勢在明面上說得過去,相信朝廷也會很自覺地對皮島和海漢的小動作裝聾作啞。

    退一萬步來說,海漢奪下遼東大片土地,只要分一塊給皮島,讓沈氏叔侄統轄的明軍能夠遷回到大陸上定居,那也總比待在鳥不拉屎的皮島上艱難度日要好得多。所以對于協助海漢展開春季攻勢這件事,沈氏叔侄的態度也非常一致,那就是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多在海漢這邊爭取一下,看看能不能讓皮島的處境在今年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正是抱著這樣的態度,皮島將移民送來旅順的時候,沈志祥便也親自跟著來了。這一是要了解一下海漢的備戰進展和安排,二來也是找機會試探一下海漢高層的態度,看看對方是否愿意給予皮島一些更為實惠的好處。

    摩根并沒有去港口迎接沈志祥的到來,但當沈志祥進入旅順堡之后,摩根在第一時間便接見了他。兩人之前在芝罘島就打過交道,見面之后自有一番寒暄。

    對于摩根目前的住所,沈志祥倒是并不陌生,還主動為摩根講解了這處地方的由來:“以前此地乃是金州衛中左千戶所,大人所住的這處房舍,便是千戶居所了。這所城內原本有不少建筑,看樣子都在后金占領此地之后被拆毀了。”

    摩根其實也知道這地方過去是大明所屬的武裝據點,聞言點點頭道:“沈將軍以前應該也來過這個地方吧?”

    “金州淪陷之前,曾隨伯父來過幾次。”沈志祥眉頭微皺,想起了當年隨伯父沈世魁來這里公干,那時候沈世魁才剛剛棄商從軍,而他自己則是以沈世魁親兵的身份侍奉左右。不過現在這地方已經是歸了海漢,而且名字也改成旅順堡了,如果沒有太大的變故,這地方估計今后都很難再回到大明的手里了。

    但沈志祥對此并沒有太多的遺憾,他對于大明的歸屬感在最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少,如今又是靠著海漢混飯吃,在他看來這地方歸了海漢,總比讓后金蠻子掌控要好得多。至少海漢會讓漢人入籍,今后在這里安居樂業也不在話下,而后金蠻子卻只將漢人當作奴隸看待,極盡欺壓之能事。

    摩根接著又道:“開春之后的作戰計劃,你上次到芝罘島來的時候,我們也給你大致講過一點。到時候皮島出兵加入行動,應該沒有問題吧?”

    沈志祥應道:“此事末將已與叔父商量過,屆時會從皮島調來一營精兵供貴軍指揮。貴軍所需的運輸船只,皮島也會盡力組織。”

    皮島的編制在海漢到來前其實已經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而變得十分混亂,直到海漢向皮島提供軍事援助之后,才逐步進行清理,重新編組。皮島上的精銳步營,共計有官兵兩千余人,其中火銃兵一千人,炮兵一百二十人,長槍兵、藤牌兵等只裝備冷兵器的士兵七百余人,剩下的則是文書、雜役、工匠、軍醫、廚子等后勤人員數百人。

    當然了,這支精銳步營所裝備的各種制式火器,幾乎悉數都是由海漢向其提供,火銃兵和炮兵也是由海漢代為訓練,這些都是海漢軍援的一部分內容。皮島派出的這支部隊,說是海漢的協從軍也不為過,雖然戰力遠不如海漢正規軍,但要在戰場上打個輔助,欺負一下裝備更為原始的后金軍,其實也已經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