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565章 媒體宣傳
    不管是人口還是繁榮程度,三亞在這個時代的南海地區肯定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城市,但實際上三亞城區面積并不算太大,人口分布也比較密集。一旦發生了什么事情,民間的八卦傳播速度也會相當的快。馬打藍人在勝利堡門口展示金磚的舉動不過片刻工夫,消息便已經傳到了某些對此特別敏感的部門。

    “荀鵬程,別打瞌睡了!有事做了,你趕緊去一趟勝利堡!”

    荀鵬程從昏昏欲睡的狀態中醒過來,看了一眼站在面前唾沫橫飛的報社主編徐正業,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別坐著了,你跑快點,待會兒去晚了就沒了!”徐正業一邊說一邊挽住荀鵬程的胳膊,將他從藤椅上拉起來:“聽說有人運了兩車金子去勝利堡大門外面搞事,你趕緊過去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我這里給你留兩百字的版面,趕在下午兩點前出稿,還來得及印刷,你抓緊時間啊!”

    荀鵬程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便被徐正業半推半拽地出了報社,直到中午的炙熱陽光照射在臉上,他才從剛才的半昏迷狀態徹底清醒過來。他雖然不喜歡跑這種外勤新聞,但也知道報社目前的確是沒有人手,主編這么做也是迫于無奈,只能強打起精神,頂著日頭往勝利廣場的方向去了。好在報社所在地離勝利廣場極近,倒是無需再叫人力車了。

    今年已經是荀鵬程入籍海漢的第三年了,但日子卻遠沒有他來之前所預想的那么好過。他是天啟年間中的秀才,之后參加了兩次鄉試都沒有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廣東老家又沒什么好的出路,庸庸碌碌地在鄉下當了兩年教書先生。當時正好遇到駐廣辦招募大明讀書人到三亞落戶,除了入籍之外還給出了數目不小的安置費,還有機會被分配去當官。荀鵬程經不住別人的勸說,便咬牙收拾行李來了三亞,想要搏個好前程。

    荀鵬程初到三亞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抱負打算的,他自認也算是飽讀圣賢書,這海漢連讀書人都沒多少,到了這邊要當個知縣什么的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但現實卻并不像他想象的這么簡單,海漢的控制區內的確需要大量讀書人來充實各種崗位,但對于要分配到地方上做官的人卻有一定的要求,而荀鵬程偏偏就不太合格。

    荀鵬程學的是經史子集,一腦門子全是儒家學說,對于政務的實際操作幾乎是一竅不通,就只能先送去培訓。但他又習慣把程朱理學那套東西奉為圭臬,對于海漢所倡導的執政理念并不是特別認同,在學習期間對于海漢導師所傳授的理論有所抵觸。于是結業考試的時候,荀鵬程的考核成績自然也就未能達到入職的要求,最終沒有被分配到國家機關部門中去任職。

    幾經輾轉之后,荀鵬程被分配到了宣傳部下屬的《海漢時報》報社當一名實習記者。如果他能把握好這個機會,從記者慢慢往上爬,幾年之后弄到一個有職稱的高級職位也不是不可能。但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荀鵬程在某次撰寫的新聞稿件中對海漢出動軍隊占領原屬于大明的舟山群島一事提出了質疑,認為此舉有趁火打劫之嫌。

    這種政治不正確的稿件自然沒能通過上級編輯的審稿,而荀鵬程也因為思想意識不合要求,后來不久便被報社找個理由給開除了。

    不過好在海漢立國之初,工作機會是真的非常多,特別是像荀鵬程這種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即便不能在國有企事業部門做事了,出來也一樣很容易就能找到新的飯碗。正好他對報社這行也算是熟門熟路了,而此時社會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私人出資開辦的紙媒,荀鵬程便憑著自己曾在官媒工作的經歷,投到了《三亞快報》的旗下。

    這《三亞快報》發行量和發行范圍都遠遠無法與官媒《海漢時報》相比,主要只是在三亞市區發售,一般三天一期。《三亞快報》的發行量也不可能像官媒那樣大,每期只有從四五百份到兩三千份不等,這主要是看當期有沒有什么爆炸新聞而定。比如去年海漢海軍與西班牙艦隊在三亞外海展開戰斗,《三亞快報》趕在官媒之前刊發了戰況消息,結果那一期加印的三千多份報紙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就被哄搶一空了,識字不識字的市民們往往都會樂意買一份回去做個紀念。

    當然了,以《三亞快報》這樣的發行量來說,扣去人員經費和印刷發行的成本,報社頂多能把賬目做平就算業績不錯了。而報社的盈利部分,就主要依靠各種各樣的商業廣告了。這份報紙上大約有三分之一還多的版面,都是五花八門的廣告內容。至于廣告的價格,自然是跟每一期的發行量掛鉤了。

    雖然《三亞快報》的行業地位根本沒法與《海漢時報》這樣的官媒相提并論,但作為荀鵬程個人而言,收入待遇倒是沒有太大差距,畢竟現在的報社相對規模小,主編加記者和排版工一共才七八號人,因為發行量較小,連印刷都是外包的。所以通過廣告獲得的盈利攤到他們這幾個人頭上,其實還是有點賺頭的。

    主編徐正業是崇禎二年就來這邊的老移民了,雖然在大明的時候跟荀鵬程一樣是個秀才,但荀鵬程也不得不承認主編的專業能力要比自己強得多,不但能寫能審,在三亞有方方面面的人脈,還能親自下場給報社拉廣告業務,換作是他去坐主編的位子,肯定不會有徐正業干得出色。所以雖然荀鵬程在報社里只能做個采編記者,但他平時倒也沒有什么怨忿之心,來了海漢這么長時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重,他心里還是有數的。

    所以徐正業就這么把他趕出來去采訪突發事件,荀鵬程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出來之后便徑直往勝利廣場這邊趕來。等到了廣場上,根本不用向旁人打聽,一眼就能看到勝利堡大門的方向已 方向已經聚集了至少三四百人在圍觀。

    荀鵬程心知這勝利堡乃是海漢國一等一的重地,其重要性大概不亞于大明京城中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在這地方搞事很快就會引來警察和軍隊清場,自己要是動作不快點,恐怕連根毛都看不到了。當下趕緊擠進了人群中,口中連道“借過”、“得罪”、“讓讓”,擠出一身汗之后終于是擠到了前排。

    到了前排他也不敢再繼續往前拱了,面前站了數名黑衣警察,將圍觀民眾隔離在外,這個時候誰不知好歹要再往前去,那些警察手里的橡木警棍可不是吃素的。荀鵬程當初才到三亞的時候,就親眼見過一個鬧事的移民被警察用橡木警棍教訓的慘狀。

    透過警察之間的縫隙,荀鵬程終于看到了這起事件的正主,幾名膚色黝黑的外國人和兩輛載著金磚的板車。其中一名看似頭目的外國人,正與軍警兩路人馬進行交涉。荀鵬程隔得太遠,也沒法聽清那幾人交談的內容,當下便只能使出管用的手段,向旁邊圍觀的路人打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站在前排的大部分都是最早一批過來圍觀的人,當下便有熱心人士向荀鵬程介紹起了事情的經過,說這幾個送金子過來的漢子乃是南海馬打藍國來的使者,想要與我海漢國結盟,這兩車金子便是見面禮了。

    荀鵬程還沒來得及回話,旁邊又有另一位熱心人士糾正道:“不是結盟,人家運這金子是來買東西,只是首長們未必肯賣與他們。這幫人眼見沒指望了,干脆就把金子拉到這里來表明決心了。”

    荀鵬程這才抓著機會見縫插針地問道:“他們打算要買什么啊?”

    那人壓低了聲音道:“依我之見,八成是軍火,否則這馬打藍國隔三亞幾千里之遙,運來這么多金子還能是買什么?總不是要央求首長們賣海南島的地給他們吧!”

    “原來如此……”荀鵬程聽到這話之后倒是信了幾分。他到海漢這幾年里因為工作的關系,倒也了解到一點海漢對外出售軍火的講究,也知道很多海漢軍列裝中的現役裝備不會直接出售給外國,就算賣也是賣的性能打折扣的版本。而且就算如此,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能買到,只有少數與海漢關系密切的盟國,才有可能訂購到軍火。

    而且荀鵬程有次在聚餐時曾聽徐正業提到過,海漢兵工出售給各個國家的軍火看似型號一樣,但其實并不通用。比如同樣型號的步槍,槍管的口徑,火藥的配方,某些關鍵零件的尺寸,可能就有細微的差異。這樣做就是確保賣出去的武器如果流失到第三方,那也能追根溯源查到是從哪里出的貨,免得有些國家自恃與海漢關系良好,便不斷向海漢采購軍火,自己來當二道販子獲利。

    像這個遠在幾千里外的南海島國,大多數海漢國民恐怕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國家的名字,很顯然并非與海漢關系親密的盟國,那么首長們不愿向其出售武器裝備,那其實也是情理中的事。唯一讓圍觀的民眾覺得有點放不下的,便是兩輛馬車上耀眼的金子了。

    人家都把這么多金子運到自家門口了,也足見其誠意了,難道真放著這賺錢的買賣不做,硬生生把上門的客人趕走?海漢以商立國,國民也大多通曉商事,對此自然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就算是贊同執委會的決定,但也還是不免有些嘆息于這明明到了嘴邊的肥肉,怎地還要主動放過。

    當下便有人低聲議論,說這馬打藍國距離海漢如此遙遠,即便賣些武器給他們也于大局無礙,難不成他們買了海漢的武器還敢來攻打海漢不成?

    也有人反駁說武器賣誰不賣誰,那是國之重策,豈是我們小老百姓說了算的,首長們如此選擇,那自然是有充分的理由。這種論點倒是獲得了在場大多數人的肯定,畢竟首長們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便是在大事上從不犯錯的智者,誰也不敢去質疑首長們的決定是否真的合理。

    當然了,在場還是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膽子,這個人便是荀鵬程了。當初他丟了第一份工作的原因,就是因為寫了一篇質疑執委會和國防部的稿件。對此他一直是耿耿于懷,認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眼前這起事件,又讓他本來已經平靜許久的心開始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這個事要是寫個平鋪直敘的新聞稿,哪里能引得到什么關注,唯有劍走偏鋒,方可吸引眼球!”荀鵬程一邊聽周圍的人談論這事,一邊開始默默打起了腹稿。他知道主編給自己留的兩百字版面多半是原本屬于廣告的版面,要是寫不出個花來,沒法給報紙增加銷量,那搞不好連上報的機會都沒有。

    這個時候有官員從勝利堡里出來,到這邊與馬打藍人交談了一陣,然后命人先將馬車上的金磚重新遮蓋起來,讓警察驅散圍觀群眾。沒了吸睛的金磚,這戲自然也就沒什么看頭了,看熱鬧的民眾逐漸散去,只有少數閑人依然在外圍駐足觀看事情發展。

    雙方交談了沒多久,這兩輛馬車連同幾名馬打藍人便隨同那官員過了吊橋進入勝利堡,想必是要進行下一步的談判了。荀鵬程見已經沒有什么可看的東西了,便抓緊時間趕回報社,準備撰寫新聞稿。

    “怎么樣?有報道價值嗎?”主編徐正業見他回來,便主動關心道。當然了,他所關心的對象并非荀鵬程,而是這起事件的新聞價值。

    荀鵬程點頭應道:“有啊!主編能不能多給我一點版面?這事兩百字怕是不夠寫的。”

    徐正業沉吟了一下才應道:“你先出稿讓我看了再說。真要有料,上頭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