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759章 武力展示(一)
    除了各家報紙上刊載的戰報中經常提到的那些常年在外征戰的精英部隊之外,三亞本地的民眾對海漢軍最直觀的認識,便是來自于駐扎在這里的衛戍部隊。海軍有一支超編制的特混艦隊常年駐扎在勝利港東岸的基地,而陸軍的編制相對比較復雜,除了一個步兵營打底之外,還有一個炮兵營專司本地的對海防御工事,此外還有工兵連、騎兵連、通訊連、中央警衛連等獨立編制。算上后勤和機關文職人員,兩軍駐扎在三亞的總兵力,約莫有三千人上下,再加上本地民團以及三天之內即可從儋州和海口等地調回的部隊,拱衛三亞一地已經是綽綽有余了。

    以目前南海地區的國際形勢而言,有能力對三亞發動軍事攻擊的外國武裝勢力屈指可數,而海南島上也已經基本沒有大規模的敵對勢力存活,衛戍部隊的防御任務其實壓力不大,加之在大本營駐扎期間各種物資供應都很充足,所以反倒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日常訓練上。而陸海軍選拔基層軍官進入軍校進修,也大多會優先考慮衛戍部隊的成員,這樣在衛戍部隊與外地駐軍輪換值守的過程中,就可以讓更多的優秀軍官得到在軍校里接受高級培訓的機會。

    而這種進修其實也是軍官們在非戰爭環境中升職的必要條件之一,如今在海漢軍中能夠獨當一面的歸化籍將領,無一例外都在三亞的軍校里接受過或長或短的培訓,所以在海漢軍中其實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每當在外駐扎的部隊接到調回三亞換防的命令時,往往意味著這支部隊的主官即將得到升遷的機會,雖然不是百分之百都能兌現,但其概率之大已經值得提前開瓶好酒來慶祝了。

    在外界眼中,三亞駐扎的衛戍部隊并沒有什么大的名氣,存在感遠不及特戰營、騎兵營這類精英部隊,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似乎就只有1635年在家門口重創了來襲的西班牙艦隊。甚至現場有很多第一次來三亞的人還在打聽,這支旗幟上以榆林半島上那座高聳燈塔為標識的部隊是何方神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依靠輪換駐防組成衛戍部隊的各個連隊,其實同樣也是集中了海漢軍中的精英,整體戰斗力也并不遜色于那些在海外征戰的一線部隊,只不過三亞的安定環境讓他們極少能有發揮實力的機會罷了。

    原本衛戍部隊還打算從榆林半島的岸防炮臺卸兩門最大號的岸防炮來參加這次的閱兵式,以此來彰顯武力,但這個計劃最終沒能通過批準,原因是很多人都未曾料想到的——由于這些岸防炮太過沉重,市政管理部門擔心炮車會壓爛了景觀大道的路面和勝利廣場的地磚,所以沒有批準軍方的提案。

    這倒并非相關部門杞人憂天,當初把這些沉重的岸防炮運去安裝時,就已經出現過同樣的問題,好在那時候景觀大道和勝利廣場都是尚處在規劃狀態,被壓出溝壑的道路修復起來倒也難度不大。但如今要修復這些干道所需解決的問題很多,除了經費之外,還得考慮到國慶期間的通行需求,以及由此帶給眾多國民和外賓的觀感——該做的面子工程還是得做。

    當然了,普通民眾倒也不會指望榆林半島那些重型岸防炮出現在閱兵式上,只要能看到荷槍實彈的士兵們排著整齊的隊列行進在景觀大道上,民眾就已經頗為興奮了。

    而這個時候就能看到人群中一臉驕傲的本地人正在向第一次來三亞見世面的鄉下親戚解釋,諸如為什么海漢軍沒有穿戴盔甲這類問題。當然也不乏有之前做過功課,對軍事比較熟悉的年輕人,唾沫橫飛地向周遭群眾解說有哪些知名的海漢高級軍官曾在衛戍部隊中服過役。

    對海漢民眾來說,他們對自家軍隊的認識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于官方不遺余力的宣傳手段,腦子里基本上就是“強大”、“無敵”這樣的印象,再加上經常會出現在報端的幾支精銳部隊的消息,就構成了他們心目中的海漢軍形象。普通百姓并不了解海漢軍的兵力規模、裝備水平、實戰能力,但他們知道只要本國軍隊出征,一定都是所向披靡,歷年來從未讓國民失望過。海漢版圖上現有的諸多海外殖民地,絕大多數也是靠著軍隊一寸一寸打回來的。

    越來越多的人也在慢慢意識到,海漢國力是隨連年到手的戰爭紅利在逐漸提升,武裝力量的壯大對于自己所在的這個國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普通民眾對于戰爭的態度,并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畏之如虎,年輕人幾乎都會傾向于使用武力來實現開疆拓土。而每年國慶期間舉辦的閱兵式,大概便是普通民眾近距離感受國家軍事力量的最好時機了。

    緊跟在衛戍部隊之后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便是萬眾期待的特戰營了。花花綠綠的迷彩軍服明顯有別于其他陸軍部隊的灰色軍裝,讓那些喜愛這支英雄部隊的民眾立刻發出了陣陣歡呼聲。

    其實再將錢天敦組建的這支精銳部隊稱之為特戰營已經不太合適,準確地說應該改稱特戰獨立團了。在馬尼拉戰役結束之后,國防部便已經同意了拖延許久的特戰營提升編制申請,于是這支部隊的編制便終于由營升團了。

    當然了,特戰營的實際編制其實早就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獨立團的標準,但這支部隊一向戰功卓著,錢天敦又一向遠離三亞,不沾惹官場是非人情,所以從來也沒人質疑這支部隊的編制問題。之所以拖了這么久的時間才獲得通過,主要還是軍費預算方面的限制,讓國防部不敢輕易擴充這支特別燒錢的部隊。一個加強營的編制,每年的花銷幾乎相當于養了一支海軍艦隊,這樣的部隊就算再能打,國防部也還是要控制其規模才行。 才行。

    特戰營1634年離開南海北上山東之后,就一直待在北邊執行任務,遼東戰役中也充當了正面戰場上的主力角色,直到去年年底才返回南海,然后馬不停蹄地參與了征西戰役,并在攻城過程中立下戰功。這支部隊的功勞實在太多,國防部對錢天敦其實已經賞無可賞,滿足其擴編的要求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獎勵了。待閱兵式結束之后,國防部便會公開宣布這個消息,并且特戰營的指揮官高橋南也將順利升銜,成為海漢陸軍中第一個榮升上校團長的歸化籍軍官。

    高橋南此時便坐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由衛兵牽著緩緩前行。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國慶閱兵,上次是1634年的海漢建國慶典,當時他還是少校軍銜。之后的兩年一直都在北方指揮部隊作戰,跟臺灣土人打,跟浙江海盜打,跟山東土匪打,跟后金蠻子打,期間與明軍也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沖突,自南向北一路打過去,期間打了多少仗殺了多少敵人,其實他自己都有一點記不清了。

    不過高橋南很清楚自己打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讓海漢有所收益,而且錢天敦對他的信任也與日俱增,基本上已經將部隊的作戰指揮權交到了他的手上,十年前他還是一名落魄倭寇的時候可完全想象不到今時今日自己所能取得的成就。

    而此時民間幾乎已經沒有人會再去談論這位海漢猛將的出身問題,即便有些人知道高橋南當初是怎么投靠的海漢,也會很知趣地不去提及這段歷史。民間的說書先生倒是頗為主動地給高橋南美化了這段歷史,稱其是特地從東瀛渡海而來投靠明主,拜在錢天敦門下作了入室弟子,方才學得了一身本事。

    從馬尼拉打完仗回到三亞之后,特戰營上下都得到了幾年難得的長假,高橋南也不例外。不過他常年都在海外征戰,在三亞并沒有家業,其實對這個地方并沒有太強的歸屬感,所以還是一直住在軍營里,如果讓他自己選擇,或會更愿意回到戰場上跟敵人打交道。

    但像高橋南這樣的名人回到三亞,當然還是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社交應酬,特別是他還至今單身沒有成家,這消息傳開之后就不免讓各種直接間接想要給他做媒的人蜂擁而至。高橋南雖然有心推脫,但有些關系是來自他也沒法拒絕的海漢上層,只能硬著頭皮去應酬。

    以高橋南現有的條件,只要他肯松口,想找個老婆絲毫不難,甚至多找幾個也不是問題。但他自己對這事一直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更愿意將自己的精力放到訓練部隊和鉆研兵法上。等今天的閱兵式結束之后,高橋南就打算先以進修為名閉關一段時間,推掉所有的社交應酬,等待下一次開拔命令的到來。

    面對著街道兩邊民眾熱情的呼喊聲,高橋南只是面無表情地抬手示意。他并不喜歡這種環境,哪怕周圍的人投來的目光大多帶著崇拜,他也不想去作出熱烈的回應,只是將閱兵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不過這種冷漠的表現在民眾看來倒是十分威武,在他們眼中征戰沙場的大將軍本來就該有這種睥睨天下的態度,要是跟每個人都很熱絡地打招呼,那還怎么帶兵殺敵?

    不過高橋南的手下就未必有這么矜持了,面對近乎狂熱的民眾,很多人臉上都露出了十分驕傲的表情。他們很清楚自己所在的部隊之所以能夠得到這種熱烈的歡迎,那是靠著這些年來出生入死的戰績換來的,民眾對他們的愛戴和崇拜,對他們來說是受之無愧的。

    其實特戰營里真正來自海南島本地的漢人比例并不是太大,早期成立的時候不但有高橋南這樣的日本浪人,還有相當比例是來自安南的難民,后來又吸納了許多來自大明各地的漢人移民,其中也有不少是出自山東甚至遼東地區的戰爭難民。

    出身山東登州的孫真便是其中之一,經過在特戰營中這幾年的打拼,他現在已經是中尉連長了,其戰斗事跡還被改編成了本子在民間傳播,算是小有名氣的戰斗英雄了。不過他自己倒是沒有這種已經出名的覺悟,騎在馬背上咧著嘴不斷向周遭的民眾揮手致意,完全沒有上司高橋南的那種矜持作風。

    不過孫真這種親民的態度倒也有不少人喜歡,當下就有民眾開始打聽這一路咧嘴傻笑的大個子軍官是誰,但孫真這是第二次到三亞,知道他名字的人多,認識他本人的人少,竟然沒幾個人知道他的身份。不過這或許也不見得是壞事,像他這種有名有姓的高級軍官一旦被人認準身份,接下來便是要應付紛至沓來的說媒大軍了,到時候他的處境也未必能比上司高橋南好到哪里去。

    而來自其他國家的看客對于特戰營這支部隊的觀感就比較復雜了,羨慕嫉妒恨兼而有之。周邊國家都知道海漢有這么一支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的精銳之師,不少國家也有心效仿想要打造一支類似的部隊,但礙于武器裝備和戰術的巨大差距,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戰斗力想要追上海漢特戰營更是遙遙無期。

    但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海漢所擁有的精銳部隊遠不止這一支。在馬尼拉戰役結束后所公布的相關戰報中,各國都能大致了解到這次的參戰部隊構成,海漢竟然是從各地調集了多支精銳部隊共同行動,像特戰營這樣的隊伍,海漢一口氣就出動了四五支,也難怪倒霉的西班牙人連一個月都沒撐下來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連老窩馬尼拉也徹底丟掉了。外人真的很難想像以海漢的人口和國土面積,是如何組建起了如此之多的強力部隊,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想要效仿海漢的軍制,難度恐怕不亞于在戰場上打敗海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