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817章 無解難題
    以清軍目前的兵力規模、裝備水平和作戰經驗來看,在東北亞地區其實已經算是準一流的實力,即便是對上明軍主力也絲毫不怵,但怎奈遇到海漢這個從天而降的難纏對手,不管如何行動總是處處受制,皇太極也只能感嘆流年不利。

    皇太極其實也曾召集文武大臣集思廣益,商討如何才能應對海漢。大臣們倒是想了不少法子,但最終都有一個問題無法解決——如何才能消除海漢在海上的優勢。

    在清國君臣看來,海漢軍能在戰場上一直占據優勢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武器、戰術、兵力這些顯而易見的方面,而是強大的海運能力和武裝艦隊所來帶的制海權。海漢軍可以在任何時間向遼東半島漫長海岸線上的任何一個地點投送數以千計的武裝部隊,達成作戰目的之后又能迅速從海上撤離,讓清軍根本無從部署有效的防御手段,反而會很容易陷入到無休止的治安襲擾戰當中——就如眼下清國統治區所面臨的這種狀況一樣。

    清軍想要改變被動的頹勢,這個問題必須要首先解決,但沒人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雖然當初叛逃到遼東的大明水師還有不少人如今仍在軍中服役,但苦于沒有用武之地。在被海漢艦隊掃蕩了兩年多之后,如今清國統治區的海岸線上連舢舨都看不到一艘,造船的地方更是全部都被搗毀殆盡,根本就看不到水師復興的希望。

    當然清國也可以嘗試在內河上游地段建立秘密造船廠,但還是會存在別的問題,遼東半島海岸附近的河流基本都不具備太好的通航能力,造點打漁渡河的小船也就罷了,想建造體積龐大的戰船就比較困難了,而且造船廠因為所需人員物資較多,也極為容易暴露位置,一旦被海漢人發現就會找上門來搗毀一切——這也是之前已經發生過且沒能找到化解辦法的狀況。

    此次清軍渡江所使用的船只,便都是在叆河上游江段秘密建造的成果,雖然瞞過了海漢和朝鮮的偵察,但這些船的排水量普遍偏小,船體結構也為了趕工而沒有作專門的加固,并不適合作為戰船使用,甚至都不適宜出海航行,只能用來在內河航段承擔短途的客貨運任務。

    這些小船自然無法用來與海漢的武裝艦隊對抗,所以在海漢艦隊進入鴨綠江之后,清軍方面便將這些小船全部調到了叆河上游隱藏起來,直到海漢艦隊主動退走之后才重新投入使用。這樣做當然無法徹底掌控鴨綠江上的通航權,清軍的作戰計劃仍存在著極大的隱患,而當下海漢艦隊在遼東半島頻頻出擊的消息,更是讓清軍在朝鮮的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天知道他們什么時候會再殺回鴨綠江,截斷清軍的后路。

    皇太極擔心的倒不是清軍的退路,大不了就往北方的鴨綠江上游撤,海漢艦隊終究不能一直逆流而上。但清軍要想在朝鮮持續作戰,來自后方的補給就必須得跨越鴨綠江完成運輸,如果為了保障運輸線而將渡江點遷往北邊,那么運輸路程就得再延長若干,而運輸效率則將進一步下降,這對于清軍來說勢必會大大拖慢南下的速度,進而影響到整個作戰計劃的實施。

    這次皇太極在龍川城中召開作戰會議,眾將也還是沒能對當下的局勢商量出一個靠譜的應對方案。最終只能先下令讓國內將近海村鎮的人口盡快遷往內陸安置,以此來避免被海漢軍擄走的命運。至于守軍也要盡量避免與海漢軍正面交戰,以保存實力為首要目標。

    當然了,以皇太極為代表的清國高層也并不認為這種手段就能有效阻止海漢在遼東的擄掠行動,他們也很清楚要完成大量人口的遷徙和安置,并不是像下達命令這么輕松,等這道命令傳達到地方上的時候,海漢人說不定已經從地圖上抹去了這些村鎮的名字。

    “我們必須要知道海漢人是不是真的跟朝鮮鬧翻了!”皇太極目前能夠有條件實現的目標大概也只有這一個了,雖然之前在義州收買的朝鮮官員突然失去了聯系,但隨著入朝以來攻陷的地方增加,也有一些地方官員成為了清軍的俘虜,而海漢與朝鮮之間的實際關系,也能從這些朝鮮官員口中打探到些許。

    如果是真鬧翻了,那對于清軍當然是極大的利好消息,可以放心大膽地繼續向南推進。但如果其中有貓膩,清軍就必須得小心這兩國合謀給自己布局了。

    兩日之后,清軍攻下了宣川,這也是其進入朝鮮之后占領的第四座小城。雖說過程還算順利,但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行動進度要比前三天緩慢了很多。這一方面是因為宣川這里集結了從龍川、鹽州、鐵山退下來的朝鮮部隊,抵抗力度要比前面幾處大了不少,另一方面是宣川坐落于山區,地勢比較崎嶇,清國大軍難以完全鋪開攻勢,使得其戰斗力也大打折扣。

    在攻克宣川之后,清軍從俘虜口中得到了一個與海漢相關的重要信息——朝鮮國在大同江畔劃給了海漢一塊地皮,準許其在當地修建軍港并駐防部隊。但讓清軍高層感到慶幸的是,這處所在據說是一個荒僻之地,海漢人即便得到了這塊地皮,一時半會應該也建不出如旅順口那種規模的軍港。

    但至于最關鍵的信息,海漢是否已經與朝鮮分道揚鑣,在這里卻依然沒有得到更準確可信的答案。畢竟因為這里的地方官員所能接觸到的消息層面有限,而海漢人從鴨綠江撤走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向地方上打過招呼。最靠近邊境的龍川對清軍的來襲幾乎毫無防備,一部分原因便是并未得到來自鴨綠江上游區域的及時預警,以至于朝鮮人還以為有海漢艦隊在江上充當屏障,完全沒想過清軍能突然打到家門口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鐵山和宣川附近的外海不遠處,便是大明東江鎮軍民曾經借住了很長時間的皮島,而這兩處朝鮮城鎮在過去也是常年承擔著給東江鎮提供物資補給的任務。東江鎮的人馬去年遷去金州之后,這兩地的百姓負擔也大為減輕,但可惜好日子還沒過上幾天,便被清軍打進來了。

    滿人與東江鎮兵馬交手多年,哪怕早就知道對手已經投靠海漢遷去金州,但還是對其過去的駐地不太放心。為了確保近處不會有敵軍埋伏,清軍還專門征用了這附近朝鮮漁民的小漁船,前往皮島和和附近的身彌島進行偵察,確認了這些地方都已經變成了無人島,將領們才稍稍放下心來。

    而這個時候北方邊境接連失陷的消息,還并未傳到漢城,不過在大同江岸的新駐防地,錢天敦已經得到來自前方偵察部隊的電臺報告,確認清軍主力已經抵達宣川。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我們在這里討論應戰策略的時候,宣川應該已經失陷,清軍可能已經在向著下一個目標定州進軍了。”

    錢天敦語氣平靜地說明前線戰況,手中提著的茶壺略微傾斜,給坐在對面的金尚憲沏了一杯熱茶。自海漢宣布將部隊撤出鴨綠江流域以來,金尚憲便從漢城趕來這里守著了,一方面是要確保海漢人不會徹底拋棄朝鮮,另一方面則是指望消息靈通的海漢人能更快地向本國提供前線的交戰消息。

    但到目前為止,金尚憲每天從錢天敦這里得到的全是壞消息,朝鮮北部各處城鎮幾乎沒有清軍一合之敵,甚至連拖延一下清軍的推進速度都很困難。一定要說有什么好消息,那大概就是清軍為了追求推進速度,行軍路線還是選擇了緊鄰海岸線的狹窄平原地帶,而面積更為廣袤的內陸山區暫時還沒有受到軍事打擊。

    金尚憲此時聽到這樣的壞消息已經沒有什么氣急敗壞的反應了,但臉上不免還是露出了苦笑。這樣的敗退速度比他預計的更快、更慘,而等這些消息傳回漢城之后,想必崔鳴吉之流就又會有機會跳到臺前來鼓吹“和談保國”那一套理論了。

    “難道貴國的艦隊就不能給他們制造一點麻煩嗎?哪怕只是稍稍拖延一下他們的行軍速度也好!”金尚憲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類似這樣的要求,雖然每次都被錢天敦推掉,但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反復勸說讓海漢人改變主意。

    “時候未到。”錢天敦答復金尚憲的臺詞也還是老話重提:“我們希望在清軍主力抵達大同江一線之后再展開行動。到時候清軍在貴國境內的戰線長度已經超過四百里,有大把的漏洞可抓,我們也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戰果,比現在就去跟士氣正旺的清軍拼命要劃算得多。”

    “可是……清軍在我國境內一日,百姓便多受一日之苦啊!”金尚憲爭辯道。

    錢天敦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道:“但遲一天動手,也就多一天的準備時間,多一分戰勝清軍的可能。我相信貴國想要的結果并不只是把入侵的清軍擋在平安道,而要把他們趕出去,讓他們得到足夠深刻的教訓,放棄再次入侵貴國的打算……如果要達成這樣的目的,眼下的隱忍都是必須的。”

    金尚憲心道我還信你就是真傻了,先前說得好好的會把清軍擋在鴨綠江,結果一聲不吭就把艦隊撤走讓清軍兵不血刃地渡江進了朝鮮,現在說什么時機未到,極有可能也是搪塞自己而已。但他又不敢翻臉質疑錢天敦的說法,畢竟現在戰局走勢對于朝鮮而言是極端不利,如果海漢人真的不再插手,照清軍這推進速度,朝鮮都未必能夠撐過這個夏天。所以即便金尚憲心里對錢天敦頗有微辭,但表面上還是得作出一副友善謙恭的姿態,繼續請求海漢給予幫助。

    錢天敦當然能感受到金尚憲那種隱藏不住的怨氣,不過當下這種狀況,一切都要以海漢的利益為先,朝鮮現階段只能先作為犧牲品來吸引清軍火力,就算朝鮮朝野怨氣再大,海漢軍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去與清軍正面對決。

    “該講的話,我早就講完了。既然金大人這么關切前線戰況,那我就再說一次,貴國要保住國祚,除了三軍用命,盡量拖住清軍南下的腳步,還有就是加緊本地的施工進度。只有這個地方投入使用之后,我軍才能更好地守住大同江這道天塹,能不能擋住清軍的攻勢,就看這里的工程進展了!”

    錢天敦反復強調這處軍事基地的重要性,目的也是要讓朝鮮傾盡全力來加緊施工,讓海漢軍屆時能夠依托這處基地建立防線,把清軍擋在大同江以北。

    朝鮮國一開始只答應派來數百工匠和三千民夫協助海漢施工,但在清軍入侵之后,心急火燎的朝鮮人意識到海漢的軍事基地可能將會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當下便讓附近的平壤等地加派民夫趕來這里施工。而隨著清軍一路南下,金尚憲已經下令讓整個平安南道都盡全力征募民夫,盡快趕到大同江口參與工程。按照工地上的統計,目前已經有從遼東運來的漢人難民三千余人和附近趕來的朝鮮民夫四千余人參與到工程興建當中,而尚在征募中和趕來途中的朝鮮民夫至少還有四千人以上,工地上的勞工有望在近日就破萬。

    為此海漢專門提前從山東、遼東兩處殖民地運來了大批勞動工具,以確保工程能夠順利進行。至于后勤物資的供應,則是由朝鮮方面提供。平壤城為此已經開啟了官倉,向大同江口運送了六十多船共計十五萬斤零食,對于并不富裕的地方官府來說,這也算是下了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