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825章 冤家路窄
    阿濟格當初坐鎮金州的時候就曾在海漢軍打造的防線面前吃過不少苦頭,深知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防御工事中蘊藏有多少殺機,而如今在朝鮮境內又看到這熟悉的場景,讓阿濟格心底那些本來已經開始變得模糊的記憶又瞬間清晰起來了。

    現年三十二歲的阿濟格并非膽小之徒,以前在后金歷年的對外戰爭中立下的軍功也著實不少。1627年后金軍攻打朝鮮,阿濟格便率兵連克五城,同年在錦州大破明軍總兵滿桂指揮的步兵軍陣。1629年阿濟格隨皇太極伐明,在錦州、寧遠、遵化、通州、薊州等地都帶兵打了勝仗。之后的幾年阿濟格在對大明的戰事中也是勝多負少,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帶兵大將之一。

    如果不是在金州栽了個大跟頭,阿濟格本應成為清軍攻打大明的主力悍將,正因為受到了金州一系列失利的影響,皇太極對其信任有所削弱,將大明方向的戰事交給了阿巴泰、多爾袞等人指揮,而阿濟格只能通過朝鮮戰場上的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了。

    阿濟格憋著一口氣帶兵來到朝鮮,指望著在這里取得的戰績能重塑自己的形象。要在軍事上壓制本來就實力有限的朝鮮軍并不困難,但他的確想不到繞了一個大圈子之后,會在朝鮮又撞上了海漢軍。而且看這基地外圍的防御工事工程量頗大,遠遠超過當初鴨綠江畔的臨時據點,顯然海漢是在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個據點應該不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如果這處據點里的守軍真是海漢人,阿濟格感覺這個地方又將會是清軍的噩夢,但他可不敢把自己的這種感覺說出來,這勢必會對部下的士氣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阿濟格當下便有些猶豫,是不是該尊重皇太極的指令,發兵攻打這處據點。

    但如果不打上一打,阿濟格肯定是無法交差的,所以當下他也只能開口問道:“諸位,立功的時候到了,誰愿率兵打頭陣?”

    他麾下一名叫做烏勒格善的甲喇額真策馬上前應道:“卑職愿領兵破陣!”

    這烏勒格善是從沈陽調來的軍官,之前并沒有與海漢軍直接交手的經歷,所以還抱著要搶頭功的念頭。阿濟格也不說破這地方的兇險之處,只是叮囑他如果難以突破敵軍防線,不必死戰不退,可視戰局走向自行決定進退。

    阿濟格這番叮囑無疑已經十分“仁慈”了,但烏勒格善卻是有點誤解了上司的意思,認為他是故意這樣說以督促自己全力作戰,當即便表示一定會盡力而為,爭取一舉攻破這道防線。

    烏勒格善手底下有五個牛錄,共計一千六七人馬,其中約莫有一半的騎兵。他雖然膽大包天地接下了這個任務,但也不是莽撞之徒,沒有將手里的兵力一股腦地押進去,而是先派了兩百騎沖向這道防線,試圖以此來試探守軍的防御強度。然后又另點了兩百騎與第一批騎兵拉開距離,跟在后面準備進行第二波沖鋒。

    類似這樣的戰術在清軍與明軍的交戰中屢見不鮮,清軍會先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來發動佯攻沖鋒,以此來試探明軍防線上的火力點和重點布防區域,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將兵力投放到對手防御較為薄弱的方向。

    但這一招對海漢軍并不是那么好用,裝備了新式步槍的獨立團可以將步兵均勻部署到整條防線上,仍然能夠保持較強的火力輸出,而不必為了加強火力將部隊以一定的編制集中起來。

    這些清軍騎兵都有與明軍交手的經驗,按照過去的做法,他們一般會沖鋒到明軍的射程邊緣,明軍一旦忍不住開火,他們立刻就會調整方向從左右脫離戰場,以最小的傷亡來吸引火力,然后由下一波沖鋒的騎兵直接沖陣。由于明軍中裝備的幾乎都是裝填彈藥極慢的火繩槍,開火之后便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再次進行火力輸出,單以短時間內的射擊頻率而論,甚至遠遠不如受過訓練的弓箭手。

    這種弱點也導致裝備火槍的明軍在野外與清軍交鋒時火力輸出強度不足,往往頂個一兩波沖鋒之后就無法再堅持下去,而步兵一旦被騎兵沖破防線,手里的火槍基本就與燒火棍無異了。經驗豐富的清軍騎兵甚至只需要一輪沖鋒就能引得明軍失控開火,然后迅速破陣。

    但沒有與海漢軍交過手的這些騎兵并不知道他們所面對的敵人會對騎兵沖鋒采取的戰術,如果有所了解,他們或許就不會這么直愣愣地沖向敵軍防線了。

    在這些騎兵距離防線還有百米左右的時候,他們驚喜地發現對面的陣地上響起了一片槍聲。雖然沖鋒的騎兵行列中立刻便有數騎應聲而倒,但騎兵們并不慌張,馬上按照慣常的做法調整前進方向,試圖脫離戰場,同時以此為后面第二批沖鋒的同伴吸引更多的火力。

    這批清軍如愿以償地吸引到了火力,事實上他們早就進入了防線上海漢部隊的射程范圍,只是指揮官一直將他們放近到百米左右才下令開火,以保證命中率和殺傷效果。即便清軍騎兵及時調整了方向,但依然無法快速脫離海漢軍的射程,而且他們赫然發現槍聲也并未就此停歇下來,身邊不停有同伴中槍落馬。在他們還沒有弄清這究竟是什么情況的時候,自己也已經中彈了。

    而跟在其后發動第二波沖鋒的騎兵聽到對面陣地上的槍聲之后反倒是快馬加鞭,因為他們只要能夠抓住敵軍裝填彈藥的空隙,就可以沖破對方的防線了。但這僅僅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而已,當他們沖到近前,就絕望地發現面前不僅僅有一條不算太寬的濠溝需要淌過,而且濠溝對面那些一人高的拒馬之間竟然還密密麻麻地布滿了鐵絲網,而其間似乎還有不少 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陷馬坑存在。而敵軍步兵所在的塹壕雖然已經在看得到的地方,但他們想要沖過這些障礙物卻絕非易事。

    當沖鋒的騎兵開始放慢速度打算從中找到空隙繞過障礙區的時候,對面的陣地上再次響起了不合時宜的槍聲。騎兵們不太明白為何對面的敵軍能夠如此之快地再次進行射擊,很多人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倒在了彈雨之中,然而等他們嘗試要脫離戰場的時候,卻發現背后令人絕望的槍聲依然是在無休無止地響起。

    烏勒格善臉色鐵青地看著自己派出去的四百騎兵幾乎毫無建樹便折損了大半,他甚至都不太明白這場交戰中到底是發生了什么狀況。自己派出去的騎兵成功地引發了海漢軍的火槍射擊,但這種射擊卻不是明軍那樣的一波流,而是幾乎毫無間斷地吃掉了自己的兩批人馬。甚至一些騎兵在離開對方陣地足足有百丈距離之外了,依然還是中彈落馬,這樣的射程和精準度已經大大超出了他對火槍戰術的認知。

    而這些沖鋒的輕騎兵甚至都沒來得及在落馬或是調轉方向之前,向敵方陣地發動一輪弓箭拋射。當然了,即便他們這樣做了,應該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為海漢陣地的步兵塹壕上方還搭建了木制頂棚,這顯然便是用來防御箭矢落石的攻擊。

    這前后兩波騎兵沖鋒,別說跟敵軍照面了,甚至連陣地最外圍的濠溝都沒能沖過,便已經損失得七七八八,不得不選擇了主動回撤。烏勒格善這個時候似乎終于有點明白剛才領命之后,阿濟格為何要特地叮囑他那幾句話。只可惜他領悟得實在晚了一點,白白損失了足足一個牛錄的兵馬。

    烏勒格善不是傻子,既然這試探就已經看出敵軍已經做好了接戰的部署,那再繼續派騎兵上前沖陣,結果應該也好不到哪里去,白白多送一些人頭給對方而已。當下只能先硬著頭皮去向阿濟格復命,希望上司不會因為自己部下的拙劣表現而暴怒。

    其實這樣的戰局是在阿濟格的預料之中,而且敵軍陣地上的火槍射擊頻率也正好印證了他的猜測——構筑和駐守這條防線的敵軍的確就是海漢人。

    損失了兩三百騎,在阿濟格看來并不是什么大問題,而且這也不是烏勒格善帶著一千多兵馬就能改變的戰局,所以阿濟格聽了戰報之后,情緒還保持得比較冷靜,讓烏勒格善去找了幾名沖到近處又順利撤回的幸運兒,仔細詢問了他們所見的敵方陣地狀況。

    其實不管是濠溝、拒馬、鐵絲網還是其他防御工事,清軍都不乏應對的手段,但如果在嘗試通過和拆除這些防御工事的時候還要頂著海漢軍的槍炮火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類似這樣的攻防作戰,清軍在金州與海漢交戰的時候就曾經嘗試過多次了,早前在鴨綠江畔九連城交鋒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局面,但幾乎就沒有攻破海漢防線的戰績。

    海漢對陣地防御戰的駕馭能力要遠遠強于明軍,這一點阿濟格是十分確定的,而對于如何破解海漢的防御模式,清軍到目前為止都并沒有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戰術。即便是用人命硬懟這樣的極端做法,清軍也已經嘗試過了,但效果仍然不夠理想,而且眼前這處陣地顯然不是九連城那樣臨時構筑的防線,光是這陣地外圍防御工事所需的施工時間,阿濟格認為至少就得數千人勞作兩個月以上才能達成,想要突破這條防線的難度肯定遠遠超過了九連城的那次交戰。

    阿濟格關于工期這一點的判斷倒是挺準,他由此認為海漢軍在這里進行了長時間的備戰,至少是在當初傳出海漢退出朝鮮戰場的消息時,這個武裝據點便應該處在興建狀態了。換句話說,海漢人將艦隊從鴨綠江撤出,然后在遼東海岸展開連串擄掠行動,讓清軍認為其活動重心已經轉移到了遼東,然而暗渡陳倉在朝鮮境內興建了這么一座易守難攻的軍事據點。

    既然海漢人花費了很多時間在朝鮮海岸附近修建了這么大的工程,很顯然前期的傳聞并不屬實。阿濟格隱隱能感覺到這是海漢制定的一個大陰謀,如果不小心應對,這個地方怕是又會成為清軍死傷慘重的一處戰場。

    阿濟格沒有再讓烏勒格善繼續率兵出擊,而是派出了多支偵騎,沿著這處陣地外圍左右散開,以確認海漢軍的控制范圍究竟有多大,是否有己方能夠加以利用的薄弱地帶。同時派出信使返回平壤,向皇太極報告這邊的發現。

    “清軍這么試探一下就算完事了?”高橋南見清軍一口氣退出了三里開外,不禁對敵人的謹慎表現有些失望。剛才清軍所發動的那一撥試探性的進攻,在他看來根本就沒法威脅到己方陣地,所以也就下令相應的陣地可以擇機開火,沒想到這似乎讓敵軍產生了警惕,不愿再繼續發動攻勢了。

    海漢在這里花費了兩個月時間構筑防線,而高橋南也很難得地親自在工地上充當了很長時間的監工,他自然是希望敵軍的攻勢再猛烈一些,才算對得起修筑這片陣地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如果敵軍一觸即退,這樣的交戰強度與他在戰前的期待實在相差太遠了。

    而海漢在現階段的戰略就是龜縮不出,固守這處陣地等著清軍來攻,高橋南就算求戰欲望極強,也沒法指揮部隊主動出擊,只能指望著清軍能夠鼓起勇氣繼續發動攻勢。如果又陷入金州地峽那種長期對峙的狀況,那就實在太磨人了。

    錢天敦對此倒很樂觀,清軍如果想要突破大同江防線,要嘛在江面上擊敗規模龐大的聯軍艦隊,要嘛就得重創留守大同江畔的海漢陸軍以迫使海漢自行退兵,而兩個目標相較之下,似乎后者還有實現的可能性,所以遲早都還得發兵來攻這處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