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834章 來不易回更難
    皇太極不怕清軍在戰斗中出現傷亡,畢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真正有戰斗力的部隊往往都是悍不畏死,而且與海漢這樣的對手交鋒,大量傷亡的狀況肯定避免不了。但如果死了數以千計的士兵之后,別說看到勝利的曙光,甚至連改變戰況的希望都看不到,那可能就得另當別論了。

    清軍目前就正處于這樣的窘境之中,不斷向戰場投入的部隊都消失在了槍炮聲的轟鳴之中,依然無法實現與海漢軍短兵相接這個作戰目標。而在目前這種交戰距離上,清軍只能是遭受一邊倒的屠戮,甚至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清軍的作戰思路本質其實是以人命來換取戰線的推進,將交戰距離縮短到面對面搏殺之后才會有真正的勝機出現,但這種戰術思想早就被海漢軍的指揮官看穿并加以利用,設置了當下這么一個特殊戰場,讓清軍錯誤地判斷形勢,認為能夠依靠兵力優勢來突破海漢陣地。

    死傷幾千人當然尚未動搖清軍的根本實力,但要繼續打一場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消耗戰,就已經不在清軍此次出征朝鮮的計劃之內了。皇太極接到前線的回報之后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下令鳴金收兵。

    這一輪的戰斗要遠比前次交手所進行的時間短得多,清軍的傷亡也較上次少了近半,海漢將領們本來預計清軍要付出上萬人傷亡的代價之后才會考慮收手,但這個時刻顯然要比他們的預想來得更早。錢天敦對此也感到有點意外,他甚至懷疑這是清軍故意為之,想誘海漢軍出動追擊再殺個回馬槍。

    “撤軍了?敵人這就撤軍了?”金尚憲哆哆嗦嗦地扶著瞭望塔的護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明明還激戰正酣的時候,怎么清軍就突然收兵了。他當然希望清軍能夠早日撤離自己的國家,但更希望海漢軍能如他們所承諾的那樣,在交戰中給予清軍重創,而今天的戰況甚至還不如上一輪激烈,這讓一門心思要看熱鬧的金尚憲不免就有一點失望了。

    “看來還是殺得太狠了啊!”錢天敦只能將此作為清軍撤出戰場的解釋,不過他對高橋南的臨場指揮并無不滿,防線一旦被清軍攻破,基地內的數千聯軍和近萬難民必定死傷慘重,這種你死我活的時候,可容不得半點疏漏,高橋南的安排其實是相當穩妥的做法。

    當然了,清軍雖然撤離戰場,也不見得就要一路撤回遼東去,說不定休整兩三天還會發動下一輪的攻勢。但錢天敦已經能從清軍的這次主動撤退中感覺到對方的戰意正在一點一點地消減,或許這一戰結束之后,對方就要準備打包行李回家了。

    “我看可以讓海軍部隊集合待命準備出發了。”觀看了戰斗全程的王湯姆態度更為直接,他認為清軍在有數萬人尚未投入戰場的情況下就主動收兵,已經充分表明了指揮官的態度。清軍接下來很可能會選擇從朝鮮境內撤軍,也就是輪到海軍出手的時候了。

    錢天敦對此沒有表示異議,但他還是要求將安南、葡萄牙和福建水師這三支艦隊繼續留在大同江駐守,以防清軍玩暗渡陳倉的把戲。

    目前的局面離海漢預計的清軍潰敗還相差甚遠,清軍雖然在大同江畔損失了幾千人,但其大部分主力部隊的建制都保留下來了,也沒有高級將領在交戰中折損,所以整個部隊的情況都還比較穩固,就算撤軍也不太可能出現混亂失控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陸軍也不敢貿然離開陣地去追擊清軍,反倒是海軍繞到北邊利用江河環境進行截擊比較穩妥。而且相比大同江畔的這處花費兩個多月時間建起的陣地,海軍的作戰環境所需面臨的風險更小,要攔截清軍也遠比陸軍更為容易一些。

    于是在清軍收兵回營的同時,王湯姆便下達命令,包括陸戰隊在內的所有海軍人員在碼頭區集結待命,準備出發。仍然在大同江上游執行巡邏任務的十來艘海漢戰船也要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趕回基地,加入到北上包抄清軍后路的行動當中。

    清軍大營當天沒有任何動靜,對于開始零星出現在附近的海漢偵騎也沒做出什么大的反應。但越是如此平靜,海漢這邊就越是認定清軍是在做退兵的打算了。

    而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清軍收兵回營之后,皇太極便召集眾將宣布了自己的決定,放棄繼續與海漢交戰,將大軍撤回國內。

    這可以說是清軍近年來對外軍事行動中少有的狀況,雖說對大明的戰事也多是以清軍自行撤退而告終,但那一般都是清軍在大明境內搜刮夠了人口與錢糧,帶著戰利品大搖大擺地離開,與當下這種戰敗之后灰頭土臉地離開根本不是一回事。

    當然了,如果不是海漢人不合時宜地出現在朝鮮戰場上,清軍的勝績肯定會毫無懸念地延續下去,朝鮮只會成為清軍鐵蹄下淪陷的又一個受害者。

    打不過就撤,清軍對此倒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抵觸,頂多就是對敗得如此徹底有些灰心罷了。反倒是有很多尚未被投入戰場的部隊暗暗感到慶幸,不用冒死與海漢軍搏殺,可以活著回到家鄉了。

    “連夜撤離,以免夜長夢多!”皇太極下定決心之后就十分果斷,不想給海漢軍留下銜尾追擊的機會。

    但實際上清軍的行動效率還是無法達到他的要求,幾萬人要在夜晚完成集結然后出發,還不能弄出太大的動靜以免驚擾到對手,這對于分屬不同部落的清軍來說可并非一件易事。真正做到連夜撤離的部隊,也就只有充當先鋒營的幾個牛錄而已。剩下的大部隊基本都是在天色蒙蒙亮之后才陸續從營地開拔,這番動靜想要瞞過對手基本是不可能了。

    錢天敦在清晨醒來的時候 的時候,便得到了清軍動向的最新報告,而此時王湯姆已經去了碼頭,準備率艦隊出發了。雖然海軍的戰船還未能全部集結到位,但王湯姆已經不能再等下去了,再不抓緊時間出發,就可能會延誤了最好的戰機。

    而高橋南也已經等在錢天敦的住所外面,等候他指示是否要率軍追擊撤退中的清軍。對于獨立團來說,這趟北上朝鮮的任務前后耗時數月之久,但真正輪到他們上陣作戰的時間也就最近這幾天而已,雖說殺敵數量不少,但就這么兩場戰斗,當然無法滿足求戰心切的獨立團。

    錢天敦微微搖頭道:“不急,清軍現在還沒有亂陣腳,追擊的風險太大。再等一等,等清軍被海軍艦隊攔在北邊回不去了,到時候我們再過去攆一趟。”

    錢天敦說完之后見高橋南沒有立刻領命離開,心知他大概還有些想法,當下便笑道:“讓偵察騎兵盯緊一點,再派兩個步兵連吊在后面,注意保持安全距離,別讓清軍殺了回馬槍!”

    高橋南跟隨錢天敦多年,接到命令便能大致理解上司的意圖了。偵察騎兵負責抵近監視清軍的動向,而吊在后面的步兵連,則是要負責伺機收拾那些掉隊落單的零散清兵——這極有可能也是清軍故意留下斷后監控海漢軍動向的人馬。

    海漢軍的偵察行動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在搜集軍情監視敵軍動向的同時,也要設法屏蔽掉敵軍對己方的偵察行動。而獨立團如果要離開陣地,對兵力十數倍于己的敵軍展開主動追擊,那就萬萬不能讓敵軍提前掌握到己方的動向,否則光是清軍陣中上萬騎兵調動起來,就夠讓野外作戰的獨立團喝一壺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清軍騎兵部隊利用機動力的優勢,直接繞過獨立團去攻打大同江基地,那就不只是前功盡棄了,很有可能會讓清軍得到將整個戰局翻盤的機會。

    錢天敦身為朝鮮戰場的陸軍總指揮,自然不能讓麾下部隊犯了這種低級錯誤,所以盡管他對高橋南的軍事素養很放心,但還是特地多叮囑了兩句,讓高橋南小心應對正在回撤中的清軍。

    盡管兩軍的正面戰場交鋒似乎已經告一段落,但對于偵察兵來說,他們的戰場卻是位于大同江陣地之外。獨立團軍中的偵察兵基本都是由錢天敦親自選拔并訓練,除了基本的受訓科目之外,還專門送去騎兵、炮兵、狙擊、海軍等兵種的部隊中接受多種訓練,以保證他們有能力為其他兵種收集所需的軍情,可以說是獨立團這支精銳部隊中的精銳了。

    而其單兵裝備也幾乎是陸軍中的頂配水準,坐騎是由海南島的戰馬基地專供,步槍手槍軍刀望遠鏡都是小批量訂制的特殊型號,各種攜行背囊和野外用品也全是錢天敦親自設計督造,一身裝備全是非賣品,實際價值已經很難用貨幣來簡單計算了。

    從白雪皚皚的遼東密林到終年炎熱的南海島嶼,都曾是獨立團偵察兵們的活動范圍,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在整個海漢軍中大概無出其右。像這樣的一支精銳,不管是錢天敦還是高橋南,對其能力都是信任有加,才敢于將抵近監視清軍這樣的任務交予他們。

    當然說是抵近監視,但考慮到清軍大部隊的外圍還有數量頗多的游騎活動,數量有限的偵察兵必須要首先保證自己的安全,實際上也還是與清軍保持著至少五六里的距離。好在他們每個人都裝備有望遠鏡,這點距離并不會給他們的偵察造成太大的障礙。

    而對于那些嘗試著要靠近自己的清軍游騎,偵察兵們也并不會自恃裝備優良就主動與其交手,他們很清楚自己的任務是偵察敵情,而不是斬獲敵軍人頭。察覺到有敵騎接近,他們都會主動拉開距離,同時向自己的同伴靠攏。如果是成隊的敵騎離開大部隊,要對他們實施驅離,那么偵察兵會選擇將他們引往后方——在幾里之外便有吊在后面隨時準備接應他們的步兵部隊。

    對于海漢偵騎的尾隨,清軍倒也見怪不怪,這是換作任何一個對手也都會采取的策略,哪怕就是被自己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朝鮮軍,在清軍南下過程中也一直都有偵騎在附近活動,只是沒有海漢人湊得這么近罷了。

    負責在外圍監視敵軍動向的游騎每個時辰會向皇太極所在的中軍報告一次軍情,而皇太極對于海漢軍是否會采取追擊行動其實也有些矛盾心理,一方面他當然不希望撤軍行動被海漢軍咬住之后拖慢了行軍速度,從而節外生枝引來更多的麻煩,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海漢軍或許為追求更大的戰果會選擇傾巢而出,那樣的話清軍還能有機會繞路摸營,打掉其據點從而改變戰局走向。

    但大軍開拔行進了幾十里之后,皇太極還是沒有得到海漢大軍追來的消息,心里放下一塊大石的同時,也不免微微有點失望。

    而此時海漢海軍的艦隊已經駛出大同江口,全速趕往北方。為了能夠確保趕在清軍主力前面抵達預定作戰地點,王湯姆甚至下令艦隊中的幾艘大噸位戰艦開啟船上的蒸汽動力系統,甩開大部隊先行趕往當地。

    清軍主力雖然已經南下,但在沿途各個已經攻克的城鎮也駐留了少量兵馬,并且在當地征募了朝鮮人日夜趕工建造船只和木筏。清軍倒不是打算要靠著這些臨時趕制出來的載具與海漢艦隊決一高下,而是要解決后勤運力不足的問題。當然了,這些載具在清軍向國內撤回部隊的時候,也將發揮出極大的作用。

    在此之前海漢故意將北方幾條江河的控制權都放給了清軍,也是為了讓其能夠放心大膽地南下。如果不是考慮到朝鮮人的感受,海漢甚至有可能會把清軍一直放到漢江再展開反擊。對于海漢來說,海軍艦隊隨時都可以奪回這些江河的控制權,清軍入侵的時候多渡過一條水脈,在其撤退的時候就會多付出無數的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