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1876章 交易中心
    技術方面的見聞學識,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和消化,還得有來自朝堂上的支持使其得以實施和推廣,才能真正派上用場。朝鮮雖然從海漢獲得了造船技術培訓和轉讓的機會,但要將其轉化成生產力,進一步形成軍隊的戰斗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這個時間節點也將是在一兩年之后,搞不好等李溰完成留學從海漢回國的時候,朝鮮水師的新艦隊都未必能夠成型。所以海漢這邊暫時也沒有將朝鮮未來的水師艦隊納入到聯軍的計劃,在其真正形成戰斗力之前,海漢對朝鮮水師的要求便只是能在北方邊境上封鎖住鴨綠江,不讓清軍有再度南下入侵的機會。

    至于像其他聯軍艦隊那樣,隨海漢一同出兵去其他海域采取軍事行動,那大概更非短期內能夠達成的目標了。

    在造船廠消磨了大半個下午之后,石迪文見李溰已經沒有什么問題要提,便建議將幾名朝鮮造船師留在此處繼續觀摩,邀請李溰去參觀距此不遠的定海港交易中心。

    李溰在國內便看過金尚久撰寫的關于舟山定海港的報告,其中除了造船廠和港口之外,這交易中心也是重點提及的對象之一。到了這邊之后他也曾向金尚久大致了解過關于交易中心的情況,對這種由官方引導的貿易機構頗感新奇,受到邀請之后便欣然答應下來。

    定海港交易中心的建成時間比造船廠還早得多,在海漢占領舟山島之后,碼頭、軍營和交易中心都是第一批動工的基礎設施。而以區域貿易樞紐作為職能來設計的交易中心,到目前為止都是島上規模最大的一處建筑群。

    位于舟山島的這處交易中心并非只是一棟樓而已,而是與定海港東半邊的民用港口連成一片,包括了八十多個大型庫房,三百余間商鋪,十余個大型商棧,以及交易中心和定海港管委會在內的官方機構和眾多配套設施,其占地面積甚至遠遠超過了西側軍港的駐軍營區。交易中心只是對這片區域的一個代稱,實際上將這里視作一個高度集中的商業區更為恰當。

    各國的貨物和商人聚集在此,在海漢官方的監管之下完成各種交易,不但能更為方便地找到貨源和銷路,而且買賣雙方的利益都更有保障。類似這種機構其實在海漢治下的各種貿易港都有,不過這里算是海漢海外殖民地中規模較大的一處交易中心了。

    由此帶來的影響非但只是作用于大明之外的國家,定海港作為多個國家在江浙地區的貿易集散地,地理位置、貿易政策、配套設施,都更適合來自海上的貿易船隊,隨著這里貿易環境的逐步完善和提升,現在隱隱已經有將寧波、杭州的貿易地位取而代之的趨勢。以往那些必須要去到大明境內才能完成的國際貿易,如今也大多將交易地點轉移到了定海港。

    “石大人,貴國在舟山島上開設這種場所,難道不怕大明采取針對手段嗎?”李溰雖然對于國際貿易一知半解,但通過金尚久之前的介紹,也知道海漢的這種做法肯定會讓大明不太舒服,畢竟這些交易轉移到境外之后,不但直接影響了官府的賦稅征收,而且會讓大量民間財富轉入到海漢手中為其所用。這種貿易措施涉及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李溰不相信大明會對此毫無反應。

    石迪文笑道:“他們早就試過了啊!可是不好意思,最終誰說了算還是要看誰的拳頭更硬,恰好我國在這個方面比較擅長。”

    1633年海漢武力占領舟山群島之后,便開始接管這里的國際走私貿易,并將其逐步引導和納入到自己建立的貿易體系當中。而這種控制方式讓當時江浙地區的許多既得利益者感到不滿,認為海漢人是在從自己碗里搶肉,雖然正面戰場上打不過擁有堅船利炮的海漢海軍,但也嘗試過使用一些行政手段來限制本國商人與海漢之間的貿易。

    不過這種嘗試很快就招來了海漢的激烈報復,1634年夏天由龔十七和高橋南在杭州執行的斬首行動,一舉拿掉了浙江官場上幾名公開叫囂要與海漢斗到底的官員。1635年年初,海漢又在杭州城外的碼頭炮制了一場大火,并借機出兵杭州灣,封鎖錢塘江,兵臨杭州城下,逼迫浙江當局給予了海漢在浙江境內的通商權。

    海漢這種直接翻臉動手的回應方式簡單粗暴但卻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浙江當局很難再提起膽子去嘗試限制海漢的貿易。而之后加入到這個利益網當中的大明地方官員也越來越多,限制海漢慢慢就變成了一句空頭口號,如今大家都在忙著通過海漢建立的這個貿易體系撈取好處,跟海漢作對的事更是提都沒人提了。

    如果李溰知道寧波知府與面前這位石大人結有姻親關系,并且在舟山島上也有不少產業,那他大概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了。石迪文的回答方式聽起來似乎是海漢用武力方式解決了兩國的貿易爭端,但實際上海漢采用的手段也不僅僅只是打仗而已,私下進行的利益交換不足為外人道而已。

    李溰倒是對石迪文的自吹自擂深信不疑,他認為海漢既然能夠在朝鮮戰場上擊敗清軍,而目前的大明又并非清軍敵手,那么海漢的軍事實力應當在大明之上,采取武力手段解決此事也是很合理的選擇。

    不過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這里的繁榮吸引住了,他雖然從金尚久那里得知定海港是個繁華的貿易港,但這里的實際狀況似乎遠遠超出了他心目中“繁華”的定義。

    街頭有眾多裝扮和外貌明顯異于漢人的外國商人,路上穿梭往來的貨運馬車遠遠多過了漢城,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商鋪幾乎涵蓋了李溰所知的各個行業,幾間大商棧更是門庭若市。如果只看這片街市的場景,李溰肯定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大明境內的某座大城,但實 ,但實際上這里只是東海中一個島嶼上的貿易市場而已。

    如果李溰知道這里的交易量,他大概還得嚇一個跟頭,光是這一處港口的貨物吞吐,就已經超過朝鮮全國的外貿總量了。而這里的年交易額,更是遠遠超過了朝鮮國庫的歲入總額。

    “大明境內能用錢買到的物產,都在這個市場里找到!還有很多花錢也不見得能買到的東西,這地方也是有的。”石迪文不無驕傲地向李溰介紹道:“世子如果有什么想買的大明物產,也可以讓人安排下去。”

    李溰心道想買的東西倒是不少,只可惜囊中羞澀,不敢隨意開口。因為朝鮮在戰后的經濟狀況不佳,他這次出國留學,經費和隨行人員都是一砍再砍,雖說國王李倧表示會再設法給他籌措一些經費,但當下李溰還真沒什么閑錢可用,只能先克制住自己的購物欲望。

    不過石迪文的話倒是讓李溰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石大人,既然你們能將大量大明商人吸引到這里來做生意,那豈不是也能吸引許多漢人到這里謀生,然后就被招募為移民送去貴國定居?”

    說到移民問題,石迪文就比較謹慎了,他知道海漢與朝鮮之間的移民談判并未取得理想的結果,朝鮮方面對此頗為提防,不樂意讓海漢在朝鮮境內招募移民,石迪文認為李溰的問題很可能是一種試探。

    “我國對人口的需求很大,移民的申請窗口是一直開啟的,不過是否能夠取得我國國籍,那也有相應的要求和限制,并不是誰都可以移民到我國的。”石迪文還是采取了比較保守的態度回答李溰的問題:“另外做買賣跟招募移民是兩碼事,世子不可混為一談。”

    李溰見石迪文似乎對此有些不快,連忙道歉道:“是在下失言了,石大人莫怪。”

    石迪文也不想在移民問題上與李溰作過多探討,便主動轉移開了話題:“世子,不如我們一起去轉幾家商鋪看看,世子有什么看得上眼的東西,就由我作個東,當作世子這次造訪舟山島的紀念品。”

    “這如何使得?”李溰趕緊推辭道:“石大人太客氣了!”

    石迪文擺擺手道:“我與世子一見如故,本來就打算送點什么,只是不太清楚世子的個人愛好,所以干脆還是請世子自行挑選好了。世子不要再推脫了,就當是給我一個面子。”

    石迪文這么一說,李溰也不好再推辭了,當下便由本地主管商貿事務的官員前面帶路,開始逛起了這片商業區。

    李溰很快就發現石迪文先前的介紹并非吹牛,這里販售的各種商品的確是十分豐富,那些來自大明內陸地區的物產有些連聽都沒聽說過。不過逛了半晌之后,卻著實沒看到什么能夠讓他一見傾心的好東西。

    石迪文見狀便主動問道:“世子對我們海漢產的東西有興趣嗎?嗯……我是說武器之外的東西。”

    李溰道:“之前有人將貴國所產的玻璃文具進貢了兩套到宮中,父王對此十分喜愛,后來將其中一套賜給了在下。聽說此乃貴國特產之一,且種類繁多,在下倒是很想看看到底有多少式樣。”

    石迪文點頭道:“這個好辦,交易中心就有專門的店鋪銷售我國物產,那這就帶世子去看看。”

    對于講究風雅的高層人士來說,海漢產的高級玻璃文具無疑是頗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雖說制造玻璃的工藝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但海漢產的玻璃器不但在工藝方面碾壓東亞地區的同行,就連西方商人近幾年也不再從歐洲運玻璃器到這邊來了,大明市場上也基本看不到海漢之外其他國家的玻璃器了。

    在海漢打開朝鮮的貿易大門之前,就有朝鮮和大明兩國的海商將海漢商品帶到了朝鮮市場上,其中一些工藝比較精美的物品,就被有心人進貢到了景福宮。至于這種進貢是為了個人仕途,還是來自于海漢某些特殊部門的指使,這就連石迪文也未必清楚了。

    設在交易中心里的海漢商品展示區足足占了三層樓,內容基本包括了海漢所有類別的出口商品。當然了,向外國出售的的武器裝備并不會在這里進行展示,需要移步去軍港那邊的駐軍基地才能看到。

    海漢目前的出口商品主要分為工業和農業兩個大類。工業以大批量生產的日用品為主,農業則是以深加工之后的產品為主。迄今為止,大明仍然是海漢最主要的出口市場,而海漢銷售到長江以北區域的商品,大約有八成都是經定海港出貨,所以這里的貨物種類相當齊全,甚至絲毫不亞于勝利港的交易中心。

    李溰踏入展示玻璃器的鋪面之后就被這里各種明晃晃的器皿給照花了眼,然后他就發現自己以前所見到的玻璃器實在太粗陋了,完全無法與這里的展品相提并論。他很快就看到了景福宮中珍藏的同款玻璃文具,但這里可以選擇的式樣和花色更多,不但有他見過的那種晶瑩透亮的式樣,還有各種五彩斑斕的配色,描金鑲銀,好不奢華。

    然后李溰的注意力很快又被玻璃鏡給吸引過去,其實景福宮里也有幾面海漢產的玻璃鏡,只是尺寸比起這里的展品可就差了太多。特別是那種由幾面稍小的平面鏡鑲嵌而成的等身落地大鏡,讓李溰站在鏡子前面幾乎挪不動腳。活到這么大,他還是第一次真正從這個角度看清自己的外貌,帶給他一種另類的沖擊。

    “世子喜歡這面鏡子嗎?”石迪文當然看出來了李溰的情緒變化,便主動詢問他的意思:“如果世子喜歡的話,我就讓人在三亞準備一面這樣的鏡子,先送去世子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