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388章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由耿仲明策劃指揮,胡盧沙組織實施的這個秘密行動其實非常厲害,找準了大明和海漢在當下這個特殊時期必然會出現的漏洞,而胡盧沙一伙所偽裝的身份也幾乎是天衣無縫。如果不是在招遠縣因為突發事件而露了行跡,那就算他們在海漢軍眼皮子底下過境也不見得會被留意到。

    龔十七和孫真雖然笑稱這幫人就算混進了福山縣也會在難民營里被篩查出來,但實際上他們心里都明白,要是真讓他們進了福山縣,所將造成的風險其實是不可控的。不過好在運氣不錯,竟然陰差陽錯在招遠將這幫人截了下來,沒有費太大力氣就化解了清軍的陰謀。

    不過他們所沒想到的是,這番戰斗倒是為海漢在難民群體中贏得了不錯的風評。原因也很明確,海漢軍在行動結束后及時展示了這幫匪徒私藏的武器,坐實了這幫人的真實身份并非平民百姓。而且海漢軍的抓捕行動十分克制,基本沒有殃及池魚,這也讓難民們認為這些武裝人員規勸他們前往福山縣的做法是可信的。

    必須指出的是,海漢軍在抓捕胡盧沙一伙時所表現出來的克制,倒也不見得是因為擔心殃及無辜,而是當時孫真帶出來的人手就只有一個排,很難對逃散至難民聚居區的敵人進行圍捕,所以基本都是點到為止,只將當時被騎兵圍住的這些人抓完就收隊了。

    寥寥數人混進千百倍于此的難民當中,想要再將其抓出來的確不易。但若是當時海漢軍有足夠的兵力可以調動,那孫真可不會這么輕易就放棄了后續的抓捕,說不得就會把縣城外的難民聚居區翻個底朝天。

    在完成對胡盧沙等人的審訊之后,孫真便讓宣傳干事將這些人的真實身份公諸于眾,并且懸賞捉拿其他漏網之魚。雖然目前無法繪制通緝令,但孫真確信高額的賞銀會讓那些人無所遁形,就算沒法立刻抓到他們,至少也會讓他們主動減少與其他難民的接觸,更別說繼續執行原本的計劃了。

    清軍奸細出現在招遠縣,這個消息對逃難中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一道催命符,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己穿州過府逃了這么遠,卻依然還是沒有擺脫清軍的追擊。雖說這幫奸細已經被抓的抓殺的殺,似乎不能再制造麻煩了,但天知道還有沒有其他清軍奸細潛伏在暗處伺機而動。

    在海漢軍有意識的引導宣傳之下,招遠縣顯然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的地區,看樣子還得離開這里繼續往東走才行。而海漢軍這幾天反復宣傳的福山縣似乎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去處,雖然那里似乎是置于海漢軍這支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但至少那里沒有更為可怕的清軍。

    在這亂世之中,能找個太平地方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許多人也顧不得去往福山縣之后是否能得到海漢人宣稱的待遇了,總之先上路再說,不然再在招遠縣待下去,說不定哪天清軍就真打過來了,到時候再跑可就來不及了。

    雖然是一起突發事件,但發生的時機卻是讓孫真一行人有了改變時局的機會,他們只是見招拆招,順勢而為,便讓本地的難民有了前往福山縣的動力。

    而在百里之外的福山縣,陳一鑫和郝萬清也正在討論來自招遠縣的電報。

    “孫真這家伙,真的是福將啊!每次分配給他的任務,總能整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陳一鑫看完孫真發回來的電報后,也不禁發出了感嘆。

    他本來只是讓孫真前往招遠縣設立一個引導難民的前哨站,卻沒想到孫真出去沒幾天,就在那邊抓到一伙清軍奸細,而且全是出身山東的漢人,若是讓這些人不聲不響混進福山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郝萬清道:“當務之急,是派人去招遠把那批犯人押回來,仔細審一審,確認清軍是否還有類似這樣的秘密計劃!”

    孫真那邊只有一個連的人馬,稍后便要應付數以萬計的難民,顯然不太可能再讓他那邊分兵出來押送俘虜,所以只能由福山縣這邊另行派兵執行這個任務了。

    陳一鑫道:“那就趁這個機會,再給孫真運一些物資過去。”

    孫真的電報限于篇幅,只講了抓獲奸細的事情,卻沒提已從當地官府獲得了幾千斤糧食的援助,而且抓獲清軍奸細的過程中也順便收繳了三車糧食。這兩樁買賣加起來所收獲的糧食,比他們本來從福山縣帶過去的更多,足以支撐他們在福山縣多駐扎四五十天了。

    郝萬清道:“雖然孫真那邊抓了一批人,但我們現在也沒法確定難民營是否有奸細混進來。我晚點去一趟難民營,作一下部署,就算真有人混進來了,也不能讓其在難民營里鬧出事情。還有,本地駐扎這點兵力怕是不夠應付后續的難民潮,我建議再從外地調些部隊過來,要快!”

    陳一鑫點頭道:“那我們的想法倒是不謀而合,我正打算通知朝鮮那邊,再調一些部隊過來幫忙。”

    海漢在北方駐扎的部隊主要部署于遼東金州、山東福山縣,以及朝鮮大同江基地三處地方,其中福山縣是駐軍兵力最少的一處。這次也是從朝鮮調來了孫真所率的步兵營,才堪堪先穩住了局面。但照目前局勢走向來看,孫真帶過來的部隊顯然還難以保障福山縣的安全,必須得盡快增兵才行了。

    雖然遼東局勢因為海漢拒絕滿清的停戰而顯得有些緊張,但海漢在當地據險而守,只要守著地峽防線不主動出擊,清軍即便發動大規模攻勢也不太可能在短短數日內攻克金州的天險地形。

    而朝鮮的內亂基本已經平息,目前也不需要在當地駐扎大量部隊來維持其國內的穩定,倒是可以再調動一些部隊來福山縣應急。

    當然只進不出也是不行的,福山縣的承載能力有限,必須得在山東難民到來的同時,向 同時,向其他地方運出難民,以此來實現異地安置。

    目前已經來自金州和朝鮮方向的數十條民船集中到了芝罘港,加上本地大大小小能夠出海的船,約莫有百余條帆船可以承擔運輸難民前往南方的任務。不過這樣的運力看似不少,但對于即將出現在福山縣境內的大量難民而言,仍然會出現運力不足的情況。

    陳一鑫道:“石迪文發了電報過來,第一批船昨天已經從定海港啟程北上了,大約有三十艘船,后續還會有更多的船從福建、澎湖、臺灣等地抽調出來,組成船隊趕來山東。另外南方來的船也會運來我們所需的糧食、藥物、帳篷等物資,我們再撐個十天半個月應該就會慢慢好起來了。”

    郝萬清笑道:“想必各地聽到山東這邊有大量難民的消息,都是連夜就行動起來了!”

    “是啊,都想早些趕過來,就能多拉些人走嘛!”陳一鑫也笑著附和道。

    海漢這些海外殖民地如此積極地展開行動,當然不是為了做好事賑濟難民。所有海漢治下的殖民地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就是人口,這對海漢來說才是真正的稀缺資源。

    相較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種,來自大明的漢人融入海漢的難度無疑是最低的,所以海漢一直以來獲取人口的主要渠道,便是通過各種渠道從大明爭取移民。但和平時代可沒那么多人愿意背井離鄉到海外定居,所能收羅到的移民數量遠遠跟不上海漢的發展需求,一些特定領域或者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吸引其選擇移民的成本更是十分高昂。

    而獲取移民成本最低的方式,毫無疑問便是戰爭難民了。無論是早期從安南內戰中獲得的大量安南難民,還是后來從大明北方獲得的山東、遼東難民,都是此類操作的典范。

    這些難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已在海漢扎根,為海漢國的迅速崛起貢獻了一份力量。但海漢重點發展的工農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需的勞動力缺口極大,幾乎永遠都不會有夠用的一天。特別是起步較晚的各個海外殖民地,更是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完成前期的基建、屯田等大工程,對于人口的渴求要遠遠超過海漢本土。

    通常來說,位于大明周邊地區的這些海漢殖民地在引進移民的手段上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各種優厚待遇來吸引大明百姓移民去當地定居。不過一旦遇到有戰爭難民這種超低成本的人口來源,各個殖民地都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爭取。

    例如前年朝鮮被清軍入侵期間,也有不少海漢船只不聲不響地趕到大同江一線,從當地連哄帶騙接走了不少朝鮮難民。而朝鮮朝廷對此也不是毫無察覺,只是當時有求于海漢,也不敢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跟海漢計較,所以只能裝作不知情了。

    而海漢軍近幾年不斷對遼東半島近海區域實施襲擾戰,期間從滿清占領的地區俘獲了大量人口,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口后來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了南方的殖民地。

    這其中一部分是由民政機構組織的異地安置,以保證各地的人口比例不會失衡。另一部分則是各個殖民地通過資源置換的方式,直接從北方殖民地手里換得的人口。不管是軍方還是南北各地的殖民地,都能從中各取所需。

    而這次的情況也是遵循舊例,得到消息的各個殖民地自行組織運力前往芝罘港,而這些船上所運載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物資,便是用來置換難民的資源。

    這些物資運抵山東之后,在充當置換物的同時,也就會被投放到當地的難民營中,以此來保證山東的難民安置體系能夠順暢運轉。而充足的物資供應也會讓難民們確信,海漢官方向他們承諾的海外安置方案是可信且可行的一種選擇,這樣才能讓難民們比較平靜地接受離開山東前往未知地區定居的安排。

    當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樂于接受這樣單方面的安排,很多難民只是想在福山縣得到生存的機會,待風平浪靜之后再返回家鄉。至于把這條命賣給海漢,去遙遠的海漢國定居,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會贊成這樣的做法。

    所以難民在抵達福山縣之后所接收到的宣傳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海漢必須要讓這些處于驚恐不安中的民眾確信,唯一能夠保證他們人身安全的出路,便是搭乘海漢提供的船只,前往海外的“樂土”定居。

    這期間所用到的宣傳手段,除了戶外的各種醒目文字標語之外,還有便是宣傳干事們時時刻刻都在不停重復的那些內容,比如大明當下局勢的危急,海漢優厚的移民待遇,以及已經在海漢發家致富走上坦途的老移民們現身說法,不斷地鼓動難民們的情緒,讓他們確信比大明更為強大富足的海漢國才是真正能為他們提供美好生活前景的所在。

    至于這些宣傳手段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便是要看操作者的功力了。陳一鑫專門將劉尚從金州調回山東,便是看中了他在這個領域的經驗和能力。

    而劉尚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到了福山縣之后便立刻投身到難民營的擴建工程中,一邊當監工,一邊對本地的宣傳干事們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如何對癥下藥,針對難民群體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妥善處理。

    而這些技巧甚至都不是劉尚當年在三亞接受培訓時所學的內容,而是他在北方這幾處殖民地幾年工作下來之后所積累的經驗,其專業程度早就已經超過了當年在三亞給他上課的那些民政官員。再加上海漢已經十分成熟的移民操作體系,也就不會再有多少難民會明確反對海外安置的移民方案了。

    為數不多仍不愿接受前往海外安置的難民,那就只能以打工的形式來為自己掙口糧,三年五年礦工契約一簽,便立刻送到附近銅礦里當人形挖掘機去了。當地有海漢軍駐守,日后就算想逃也沒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