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444章
    “錢將軍,這尚可喜為人兩面三刀,不講大義,為了一己私利便叛國投敵,為滿清效力期間屠戮漢人百姓無數,以此才換得了這智順王的封號,堪稱無恥之尤,將軍萬萬不可相信他所說的話啊!”

    沈世魁言辭激烈,直接將尚可喜形容為一個不忠不義之徒,目的自然就是想要借此說服錢天敦放棄與其進行會晤。

    錢天敦倒是很平靜,沈世魁有這樣的反應,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反問沈世魁道:“沈兄所反對的,究竟是與尚可喜接觸,還是與滿清展開和談?”

    沈世魁微微一愣,旋即應道:“在下反對的當然是與尚可喜接觸。如今與滿清的和談本是國事,談與不談乃是執委會的旨意,在下只是海漢治下一介平民,豈敢妄議朝政?”

    沈世魁倒是把自己目前的處境和位置看得很明白,他如今已經不再是統領東江鎮的明軍將領,手上既無兵權,自然也沒有對國家政事說三道四的資格。更何況錢天敦是海漢國最為著名的將領,殺過的韃子比沈世魁在戰場上見過的韃子還多,他也自知不可班門弄斧,去指導對方該如何跟滿清打交道。

    錢天敦道:“沈兄憎恨尚可喜,我想一是因為他背叛大明,二是與你有舊怨,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但對海漢來說,尚可喜就只是一名滿清將領,他過往做過什么,私德如何,其實對這次的談判都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對他也沒有任何的好感,更談不上信任。這次說是和談,其實只是換了一個交手的戰場而已,敵人仍舊是敵人,一樣還是你死我活的戰斗。”

    錢天敦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倒是讓沈世魁無從指責。他的確不是很了解海漢愿與滿清展開停戰和談的真實用意,但無論如何都不希望尚可喜能夠從中獲利。只是如果繼續糾結尚可喜充當滿清談判代表這件事,那就不免會讓錢天敦認為自己是在借題發揮,反對海漢與滿清進行談判。沈世魁現在所擁有的產業都是依托于海漢的關照,自然也不敢得罪錢天敦,只好先停下了針對尚可喜的攻擊。

    送走沈世魁之后,有下屬進來報告,稱大營外有數百民眾聚集圍觀,似乎是對滿清使團的到訪感到不滿,不過目前暫時還沒有人出頭鬧事。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倒也不足為奇,本地除了海漢駐軍和軍屬之外,大多數常駐人口都是來自原東江鎮所屬和海漢歷年來從遼東地區解救出來的漢人百姓,這些民眾或是有親人死于韃子手中,或是自己就曾被韃子奴役,或是家產被韃子所奪,大多與滿清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自然不愿看到海漢與滿清達成和解。而前來金州進行和談的滿清使團,在他們看來自然也就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如果不是使團住在軍營里,恐怕他們現在就不只是在外邊圍觀而已了。

    本書首發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后重新編輯

    “錢將軍,這尚可喜為人兩面三刀,不講大義,為了一己私利便叛國投敵,為滿清效力期間屠戮漢人百姓無數,以此才換得了這智順王的封號,堪稱無恥之尤,將軍萬萬不可相信他所說的話啊!”

    沈世魁言辭激烈,直接將尚可喜形容為一個不忠不義之徒,目的自然就是想要借此說服錢天敦放棄與其進行會晤。

    錢天敦倒是很平靜,沈世魁有這樣的反應,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反問沈世魁道:“沈兄所反對的,究竟是與尚可喜接觸,還是與滿清展開和談?”

    沈世魁微微一愣,旋即應道:“在下反對的當然是與尚可喜接觸。如今與滿清的和談本是國事,談與不談乃是執委會的旨意,在下只是海漢治下一介平民,豈敢妄議朝政?”

    沈世魁倒是把自己目前的處境和位置看得很明白,他如今已經不再是統領東江鎮的明軍將領,手上既無兵權,自然也沒有對國家政事說三道四的資格。更何況錢天敦是海漢國最為著名的將領,殺過的韃子比沈世魁在戰場上見過的韃子還多,他也自知不可班門弄斧,去指導對方該如何跟滿清打交道。

    錢天敦道:“沈兄憎恨尚可喜,我想一是因為他背叛大明,二是與你有舊怨,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但對海漢來說,尚可喜就只是一名滿清將領,他過往做過什么,私德如何,其實對這次的談判都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對他也沒有任何的好感,更談不上信任。這次說是和談,其實只是換了一個交手的戰場而已,敵人仍舊是敵人,一樣還是你死我活的戰斗。”

    錢天敦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倒是讓沈世魁無從指責。他的確不是很了解海漢愿與滿清展開停戰和談的真實用意,但無論如何都不希望尚可喜能夠從中獲利。只是如果繼續糾結尚可喜充當滿清談判代表這件事,那就不免會讓錢天敦認為自己是在借題發揮,反對海漢與滿清進行談判。沈世魁現在所擁有的產業都是依托于海漢的關照,自然也不敢得罪錢天敦,只好先停下了針對尚可喜的攻擊。

    送走沈世魁之后,有下屬進來報告,稱大營外有數百民眾聚集圍觀,似乎是對滿清使團的到訪感到不滿,不過目前暫時還沒有人出頭鬧事。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倒也不足為奇,本地除了海漢駐軍和軍屬之外,大多數常駐人口都是來自原東江鎮所屬和海漢歷年來從遼東地區解救出來的漢人百姓,這些民眾或是有親人死于韃子手中,或是自己就曾被韃子奴役,或是家產被韃子所奪,大多與滿清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自然不愿看到海漢與滿清達成和解。而前來金州進行和談的滿清使團,在他們看來自然也就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如果不是使團住在軍營里,恐怕他們現 他們現在就不只是在外邊圍觀而已了。

    “錢將軍,這尚可喜為人兩面三刀,不講大義,為了一己私利便叛國投敵,為滿清效力期間屠戮漢人百姓無數,以此才換得了這智順王的封號,堪稱無恥之尤,將軍萬萬不可相信他所說的話啊!”

    沈世魁言辭激烈,直接將尚可喜形容為一個不忠不義之徒,目的自然就是想要借此說服錢天敦放棄與其進行會晤。

    錢天敦倒是很平靜,沈世魁有這樣的反應,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反問沈世魁道:“沈兄所反對的,究竟是與尚可喜接觸,還是與滿清展開和談?”

    沈世魁微微一愣,旋即應道:“在下反對的當然是與尚可喜接觸。如今與滿清的和談本是國事,談與不談乃是執委會的旨意,在下只是海漢治下一介平民,豈敢妄議朝政?”

    沈世魁倒是把自己目前的處境和位置看得很明白,他如今已經不再是統領東江鎮的明軍將領,手上既無兵權,自然也沒有對國家政事說三道四的資格。更何況錢天敦是海漢國最為著名的將領,殺過的韃子比沈世魁在戰場上見過的韃子還多,他也自知不可班門弄斧,去指導對方該如何跟滿清打交道。

    錢天敦道:“沈兄憎恨尚可喜,我想一是因為他背叛大明,二是與你有舊怨,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但對海漢來說,尚可喜就只是一名滿清將領,他過往做過什么,私德如何,其實對這次的談判都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對他也沒有任何的好感,更談不上信任。這次說是和談,其實只是換了一個交手的戰場而已,敵人仍舊是敵人,一樣還是你死我活的戰斗。”

    錢天敦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倒是讓沈世魁無從指責。他的確不是很了解海漢愿與滿清展開停戰和談的真實用意,但無論如何都不希望尚可喜能夠從中獲利。只是如果繼續糾結尚可喜充當滿清談判代表這件事,那就不免會讓錢天敦認為自己是在借題發揮,反對海漢與滿清進行談判。沈世魁現在所擁有的產業都是依托于海漢的關照,自然也不敢得罪錢天敦,只好先停下了針對尚可喜的攻擊。

    送走沈世魁之后,有下屬進來報告,稱大營外有數百民眾聚集圍觀,似乎是對滿清使團的到訪感到不滿,不過目前暫時還沒有人出頭鬧事。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倒也不足為奇,本地除了海漢駐軍和軍屬之外,大多數常駐人口都是來自原東江鎮所屬和海漢歷年來從遼東地區解救出來的漢人百姓,這些民眾或是有親人死于韃子手中,或是自己就曾被韃子奴役,或是家產被韃子所奪,大多與滿清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自然不愿看到海漢與滿清達成和解。而前來金州進行和談的滿清使團,在他們看來自然也就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如果不是使團住在軍營里,恐怕他們現在就不只是在外邊圍觀而已了。

    “錢將軍,這尚可喜為人兩面三刀,不講大義,為了一己私利便叛國投敵,為滿清效力期間屠戮漢人百姓無數,以此才換得了這智順王的封號,堪稱無恥之尤,將軍萬萬不可相信他所說的話啊!”

    沈世魁言辭激烈,直接將尚可喜形容為一個不忠不義之徒,目的自然就是想要借此說服錢天敦放棄與其進行會晤。

    錢天敦倒是很平靜,沈世魁有這樣的反應,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反問沈世魁道:“沈兄所反對的,究竟是與尚可喜接觸,還是與滿清展開和談?”

    沈世魁微微一愣,旋即應道:“在下反對的當然是與尚可喜接觸。如今與滿清的和談本是國事,談與不談乃是執委會的旨意,在下只是海漢治下一介平民,豈敢妄議朝政?”

    沈世魁倒是把自己目前的處境和位置看得很明白,他如今已經不再是統領東江鎮的明軍將領,手上既無兵權,自然也沒有對國家政事說三道四的資格。更何況錢天敦是海漢國最為著名的將領,殺過的韃子比沈世魁在戰場上見過的韃子還多,他也自知不可班門弄斧,去指導對方該如何跟滿清打交道。

    錢天敦道:“沈兄憎恨尚可喜,我想一是因為他背叛大明,二是與你有舊怨,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但對海漢來說,尚可喜就只是一名滿清將領,他過往做過什么,私德如何,其實對這次的談判都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對他也沒有任何的好感,更談不上信任。這次說是和談,其實只是換了一個交手的戰場而已,敵人仍舊是敵人,一樣還是你死我活的戰斗。”

    錢天敦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倒是讓沈世魁無從指責。他的確不是很了解海漢愿與滿清展開停戰和談的真實用意,但無論如何都不希望尚可喜能夠從中獲利。只是如果繼續糾結尚可喜充當滿清談判代表這件事,那就不免會讓錢天敦認為自己是在借題發揮,反對海漢與滿清進行談判。沈世魁現在所擁有的產業都是依托于海漢的關照,自然也不敢得罪錢天敦,只好先停下了針對尚可喜的攻擊。

    送走沈世魁之后,有下屬進來報告,稱大營外有數百民眾聚集圍觀,似乎是對滿清使團的到訪感到不滿,不過目前暫時還沒有人出頭鬧事。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倒也不足為奇,本地除了海漢駐軍和軍屬之外,大多數常駐人口都是來自原東江鎮所屬和海漢歷年來從遼東地區解救出來的漢人百姓,這些民眾或是有親人死于韃子手中,或是自己就曾被韃子奴役,或是家產被韃子所奪,大多與滿清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自然不愿看到海漢與滿清達成和解。而前來金州進行和談的滿清使團,在他們看來自然也就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如果不是使團住在軍營里,恐怕他們現在就不只是在外邊圍觀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