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461章
    對于朝鮮人的一意孤行和戰敗后爆出的這些怨言,陳一鑫可沒打算直接無視,他將此狀況直接上報給了執委會,認為這是朝鮮正在逐步脫離海漢管制的危險信號。

    作為藩屬國,朝鮮在此次出兵過程中完全違背了海漢的意見,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情況。看樣子近幾年國力的增強讓朝鮮人膨脹得太厲害,已經忘了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宗主國了。

    與大明有所不同,海漢并不會對作為藩屬國的朝鮮放手不管,這個國家不但有海漢迫切需要的人口和市場,更重要的是朝鮮半島豐富的礦產資源。根據海漢所掌握的數據資料,朝鮮半島上有菱鎂礦、鎢、鉬、始末、重晶石、螢石等礦物儲量位于世界前十,此外煤、鐵礦的儲量都極為豐富,這些礦藏對正在推進工業化的海漢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開發這些礦藏的周期會非常長,可能會以百年計,因此一個政局穩定且聽話的朝鮮王國才是海漢所需要的藩屬國,但如果朝鮮人的野心開始滋長,認為可以擺脫海漢自行作出一些重大決定,那有可能會影響到海漢的長遠計劃。

    要解決這個問題,根子還是在朝鮮統治者身上。執委會認為有必要讓李凒清醒一下,想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是從何而來,由何保障。

    1645年四月,朝鮮國王李凒的弟弟鳳林大君李淏受到海漢外交部的邀請,代表朝鮮國到三亞參加海漢國慶典禮。隨后便有消息經海漢外交部傳回朝鮮,稱李淏將在海漢長期留學,短時間內不會再返回朝鮮。

    這個消息對朝鮮朝野上下都十分意外,因為李淏離開朝鮮的時候可并沒有在海漢長期留學的計劃。如果說他到了三亞之后才臨時改變主意,這似乎也有些牽強,因為王族子弟在海外留學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操作起來很是復雜,肯定要提前準備才行。

    最后還是海漢自行揭開了謎底,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朝鮮培養另一位同樣具備治國能力的統治者,以備不時之需。至于這樣的舉動是意味著什么,李凒和他身邊的謀士應該能讀懂氣氛。

    李凒目前雖然已經有了子嗣,但他的親兄弟在王位繼承權的順位排序依然是在極為靠前的位置,如果出現國王退位的情況,那么誰能得到海漢的支持,誰就最有可能繼承王位成為下一任朝鮮國王。這就意味著如果海漢認為李凒的執政有問題,便可以直接推李淏上位取而代之。

    你如果不老實,那我就換一個老實聽話的人上來,這就是海漢想通過此舉向李凒傳遞的信息。

    李凒就算再怎么自信,當下也不會有跟海漢對抗的勇氣。他在登基之前就去海漢訪問留學,親眼見識過海漢所擁有的可怕實力,自然明白朝鮮不太可能有追上海漢與其平起平坐的一天。如果海漢想趕他下臺,扶持二弟上位,那他并沒有應付這個危機的把握。

    李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之后,便立刻秘密傳召了海漢駐漢城的外交使節,向其表示了對之前沒有聽從陳一鑫安排的歉意,并保證今后不會再發生類似的狀況。

    李凒的及時表態挽救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海漢也并沒有要讓李淏立刻回國的意思。只要李淏一直在海漢手中,那就相當于是為朝鮮準備了一個隨時可以替補上位的國王人選。如果李凒的執政再次出現嚴重問題,或許海漢執委會就將會使用這張王牌。

    至于由此所將引發的后果,執委會認為并不會太嚴重,朝鮮國本就不長的歷史充滿了各種政變,換一個統治者對這個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司空見慣,只要繼任者仍是李氏子孫就行,文武百官和國民已經也對此習以為常了。而且如今朝鮮已經是海漢的藩屬國,那么海漢對統治者的冊封才會被視為正統,朝野對海漢主導更換新統治者的接受度肯定會更高。

    當然了,即便目前海漢并不打算更換已經表示悔意的李凒,但也不會就此對朝鮮的局勢罷手。既然已經意識到了目前對朝鮮的影響力還不夠,那就得加大力度才行。

    朝鮮的少壯派高級武官幾乎都有在海漢軍中受訓的經歷,因此對海漢的認同感會較普通官員更高一些,而海漢便是以其為目標,要求朝鮮軍今后在國境之外的軍事行動要先向海漢進行報備,獲得許可之后方能行動。

    這對于朝鮮武官們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到底是選擇效忠君王,還是以海漢的意志為準。而海漢也是要通過這樣的手段,來篩選真正值得投入資源進行扶持的對象。

    1645年秋,已經持續一年的戰事讓大明入不敷出,不得不向海漢申請了第二次的戰爭貸款,而這次的代價便是整個兩廣地區的治權。盡管崇禎心有不甘,但目前的局勢已經陷入消耗戰,明顯對大明更為有利,或許再咬咬牙就能擊潰滿清,這個時候可不能卸了勁。待解決了滿清這個心頭大患之后,再掉轉頭對付海漢不遲。

    然而崇禎還是把海漢想得太善良了,既然他都能想到以滿清的國力肯定耗不過大明,那作為一直在旁邊觀察局勢變化的海漢又何嘗注意不到。海漢能給大明提供戰爭貸款,自然也能拉滿清一把。

    雖然海漢堅決不賣軍火給滿清,但其他的物資一直沒有禁售,而且也同樣給滿清提供了用土地換戰爭貸款的條件。遼東半島雖然是以山區地形為主,但與金州相連的南部地區倒是有面積不小的臨海平原。

    這些地區在1639年簽署金州和約之后就一直作為緩沖區存在,如今也是作為滿清的貸款抵押物全部劃入了海漢的版圖。海漢在遼東半島的統治區由此擴大了三倍,而滿清的實際控制線則在1639年和約的基礎上又向北退出了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