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496章
    陳一鑫能想到的,其實別人也會想到。在遼魯殖民大區準備提前修建機場的時候,管理東海殖民大區的石迪文同樣也開始盤算未來使用飛機作為交通工具的可能性。

    相較于北邊的遼魯大區,石迪文治下的區域顯然更為分散,濟州島和佐世保灣都是海外飛地,隔著遼闊的東海也難以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即便他一向勤政,一年能去這些地方巡視兩次也就不錯了。

    但如果今后能擁有更為高效的交通工具,那或許治理這些海外飛地的效率就會不一樣了。所以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石迪文也啟動了修建機場的計劃。而且他是下轄三地同時動工,比北邊的遼魯大區還多了一個機場。

    同時石迪文也特地讓人在三亞跟進航空項目的研制情況,還送了一筆不菲的錢財到航空研究院,意思就是等這項目有了著落之后,能讓自己成為首批購買到量產型號的人。

    1653年春,海漢向大明提出要求,就兩國的勢力范圍劃分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地點便設在浙江的杭州城。

    海漢方面對此次談判極其重視,陶東來和顏楚杰兩名軍政高層親赴杭州出席會談。

    作出這樣的架勢,海漢要提的條件自然不簡單。陶東來在會晤中開門見山地提出,要求與大明劃江而治,將大明治下長江以南地區,全部劃給海漢。

    這樣獅子大開口的要求自然無法獲得大明方面的認可,直接就否決了海漢的條件。但海漢此時心意已決,這次的會晤與其說是談判,倒不如說是向大明攤牌。

    如果大明答應了條件,那或許還能再保十年太平,但只要大明拒絕,那么接下來就免不了爆發一場全面戰爭了。

    這次會談僅進行了三天,雙方便不歡而散。不過海漢方面對此結果早有預計,陶東來和顏楚杰也沒有多少失望的情緒。

    會談結束之后他們并未返回南方,而是留在了已經成為海漢地界的寧波,親自指揮這場大戰的籌備工作。

    大明對于海漢的異動并非毫無察覺,但問題在于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太遠,即便是對海漢將要發動的軍事進攻有所準備,也還是很難抵擋住海漢軍的凌厲攻勢。關于這一點,地方官員清楚,朝廷清楚,崇禎皇帝也清楚。

    但要直接舉手投降,他們又心有不甘,終究還是得抵抗一番。不少人仍是心存僥幸,認為海漢雖然放出了狠話,但也未必真會發動全面進攻。如果采取抵抗手段,說不定海漢人攻打幾個州府之后,覺得代價太大,就會自行退兵了。

    但大明所不知的是,隨著穿越眾年齡逐漸老去,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繼續等待大明衰亡的耐心,武裝奪取天下慢慢成為了海漢高層的共識。很多人都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海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東方帝國,而奪取東亞大陸的控制權,完成對大明政權的取代,對穿越眾 穿越眾來說便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目標。

    在這樣的大勢所趨之下,動用武力奪取大明的領土,便成為了海漢的第一要務。為此執委會甚至暫停了幾乎所有的對外擴張計劃,將原本部署在各地的武裝部隊調集到大陸附近,就連菲律賓大區和星島大區的駐軍也大批北調,負責從兩廣地區向內陸突進的作戰任務。

    在經過了半年的籌備之后,海漢軍于同年秋天發動了攻勢。戰爭并不是如大明所想的那樣在南方少數幾個地區爆發,而是一上來就呈現出了全面戰勝的態勢。

    除江蘇之外的所有沿海省份,都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戰事。同時海漢海軍以東海艦隊為首的部隊,自長江口駛入,向上游展開行動,運輸陸軍攻打沿江城市。

    而在上半年被作為兩國交涉地點的杭州城,僅僅在開戰四天之后就已宣告失守。石迪文麾下的部隊用重炮轟開了杭州城門,守城的明軍僅作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便由三司衙門的官員出面請降了。

    而南方許多處在交戰一線地區的城池甚至連杭州都不如,海漢軍一到城下,便自行選擇了投降。

    這也是海漢多年來通過各種渠道滲透的成果之一,這些城池的地方官員都很清楚抵抗無望,而且難以拒絕海漢拋出的橄欖枝——只要他們能保證地方上的和平過渡,那么在海漢接管這一地區之后,他們仍將會在官方機構內擔任官職。

    雖然做不了知州知府知縣了,但換個名稱也還是繼續當官,而且海漢給的俸祿甚至比大明更多,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大明大概也想不到,戰爭一開打,各地都出現了望風而降的情況。被大明視作南方政治經濟中心的南京城,在海漢兵臨城下之后也僅僅只挺了五天時間就宣告陷落。

    丟了南京之后,崇禎和朝廷官員才真正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雖然此時京城尚未見到海漢軍的蹤影,但海漢艦隊出現在大沽口已經多日,只是一直沒有實施登陸而已,顯然也是在等待發動時機——或者說是在等待大明作出表態。

    但此時大明朝堂上意見不一,求和一派認為大勢已去,應當先讓海漢停戰再說,保住國祚比什么都重要。而主戰派認為海漢多年來一向都不會攻入內陸太深,說不定今次也會占了便宜之后就自行退兵。

    崇禎舉棋不定,時機一拖再拖,到1653年底,大明已經丟了云南、貴州、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近半的地盤。北方的情況雖然好一些,但遼東和山東兩個方向的海漢軍一直虎視眈眈,大明根本不敢抽調部隊南下增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每日發來的戰報上又有多少州縣被海漢攻占。

    而這時候大明國內各地見勢頭已經偏向海漢,便陸續有人起兵響應。畢竟打到門口才投降,那只能當降臣,而提前起兵,還可以占了起義軍的名號,日后在海漢這邊也能得個論功行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