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1627崛起南海 > 第2661章
    漢城這些大明擁躉的勸說,并未讓朱子安的心志有所動搖,反倒是讓他更加明確地看清了如今的國際形勢。

    這些人大多是不通實務的文人,翻來覆去只會說大明才是正統,海漢只是南海蠻夷之類的車轱轆話。但說到要如何跟海漢抗爭,這些人就拿不出半點可行的辦法了,只會提議以圣賢書教化蠻夷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說了半天,甚至連掏腰包給大明買糧買兵器的意愿都沒有,仿佛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讓大明憑空變出雄兵百萬,將所有外敵全部打敗。

    朱子安這一路上可是親眼見識了海漢海軍的龐大武裝艦隊,他深知即便耗盡大明的國庫,也很難打造出同樣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這樣的實力差距,哪是這些埋在故紙堆里的老學究能明白。

    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些訪客與朱子安會談的時間都不是太長,很快就被打發離開。上午這半天時間,他就一口氣接待了二十多人,無一例外全是這種只會夸夸其談的理論家。

    如果說一開始朱子安還有點感慨于大明在海外遺留下來的影響力,但多會面幾人之后,他便已經意識到還在迷信大明正統的這些人幾乎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知道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人的思想狀態,與那些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何其相似。他們不了解自己的對手,也不了解這個世界的現狀。但偏偏就是這樣的人,還在一直做著統治天下的美夢,不愿睜眼看一看這個真實的世界。

    送走最后一名訪客,朱子安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與其應付這些人,他更愿意把時間用在自己目前的正職工作上。這兩天的貿易談判讓他感觸頗多,除了整理會議記錄之外,他也打算將自己在此期間的一些想法也寫下來。

    海漢是如何處理與藩屬國的關系,如何在獲利的同時,還能牢牢掌控住藩屬國的命脈產業,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總結的經驗。朱子安雖然不知自己今后在海漢的發展方向,但將這些東西學到手,終歸會有不小的好處。

    石成武和常振國再次出現在會客室中。他們二人在隔壁全程觀看了朱子安的表現,而符力只待了大約一小時就離開了,因為符力比他們更清楚,本地這些尊明派人士都是些什么貨色。只要朱子安腦子沒壞掉,應該就不會被這些人說動,確實也沒有一直監聽的必要。

    石成武有考察朱子安的任務在身,當然不能像符力那么灑脫,而常振國則是需要收集寫作素材,所以也只能全程跟進。

    石成武對朱子安的表現首先給予了肯定,然后便詢問他有什么感受。

    朱子安應道:“今日來訪之人,皆是抱殘守舊,食古不化之徒,不足為患,大人不必擔心他們作亂。”

    石成武又道:“那你知道他們為何急于要來見你,想要勸說你接受他們的意見嗎?你覺得他們這樣做只是出于對大明的尊崇嗎 尊崇嗎?”

    朱子安稍稍沉默片刻才道:“卑職以為,其中有些人或是懷有私心,想要借此搏一個好出身。”

    朱子安并非庸才,他當然也已經察覺到有些人居心不純,鼓動他脫離海漢自立門戶,目的其實是想搏一個從龍之功。

    對這些人來說,他們過去沒有攀龍附鳳的機會,但這次可是有貨真價實的大明皇室子弟出現,完全值得冒險一試。萬一朱子安日后發跡,或許就能有機會在其身邊擔任幕僚,從而擺脫目前的處境。

    只是朱子安最近幾個月接觸到的信息遠非常人可以想象,眼界早已打開,任憑這些人巧舌如簧,也不可能說動朱子安接受他們的餿主意。何況這些人自以為是的才學水平,在朱子安看來簡直不值一提,與他最近這段時間結識的石成武這批年輕官員一比,完全就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了。

    石成武倒是想不到朱子安會拿這些訪客與自己作對比,他在意的只是朱子安是否能夠看破這些人的把戲,以堅定的態度對外表明立場。以此作為衡量標準來看,朱子安今天的表現的確算是不錯。

    石成武轉向常振國道:“常先生,接下來有關子安的報道,你打算如何著手?”

    常振國應道:“在下以為,應對今日之事作詳細報道,以正輿論。朝鮮國多有此等守舊之人,朱大人的態度,正好可以打破這些人抱有的幻想。等在下回到報社,立刻開始動筆,預計下一期半島時報便會刊出相關報道。”

    石成武聽了之后不置可否,但心里卻覺得這常振國的政治敏感度稍微低了一點。海漢為了將朱子安推到臺前,已經投入了許多資源,目的的可不止是漢城這些妄圖讓大明復辟的民間人士而已。

    不過這常振國算是符力手下的人,石成武倒也不好對其工作指手劃腳。想來半島時報的相關文章應該也會由符力審稿,屆時自會發現其中不妥之處,石成武便也沒有再多言。

    但凡常振國能像他師父劉尚那般機靈,就應該意識到符力和石成武安排朱子安會見這些人的目的不簡單。這件事的重點并不在于朱子安與這些人的會面過程,而是事后的輿論引導,讓半島時報的讀者們都去討論朱子安對天下大勢,對海漢地位的看法,最好能引發激烈的爭論,熱度越高越好,才能充分體現出朱子安的價值所在。

    當天下午的雙邊會談繼續進行。其實圍繞貿易的議題已經談得七七八八,目前仍在討論的只是具體的一些協議細節,但已無礙大局。

    按照雙方議定的結果,海漢將在二至五年內逐步完成對朝鮮國的采礦、冶煉、造船等產業的技術升級,同時提升這些產業的產能。所需的資金和技術轉讓費,也將以實物抵價的方式,從今后若干年內的產出中進行折價扣除。

    這樣朝鮮不用花費巨資投入,而海漢也會從這個過程中得到實惠,算是一個兩國都能接受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