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堡宗別鬧 > 第二十章 南宮復辟
  南薰坊,靠近永定門。

  朱棣遷都之后,北京成為大明京畿,京官為了上朝和公事方便,大多在南薰坊修建、購買府邸,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漸漸地,南薰坊成了整個大明京畿最為富貴之地。

  長街之上,豪華府邸林立。

  武清侯府。

  武清侯石亨風塵仆仆的歸來,換了衣衫,還沒來得及坐下喝口茶,便有小廝匆匆跑來,道:“侯爺,徐都御史來了。”

  石亨長相奇異,四方臉面,身軀高大,胡須尺長,頗有威勢,善用大刀,武力彪悍,兵略諳熟,連于謙都極其欽服。

  石亨于宣德九年繼承其父官職,任寬河衛指揮僉事。

  一路因功擢升。

  北京保衛戰時,于謙舉薦,石亨晉升為左都督,掌五軍大營,封武清伯,北京保衛戰后,封武清侯,任左軍都督府右都督。

  可謂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地位。

  北京保衛戰徳勝之捷后,石亨雖然封侯,但他自認功勞不如于謙,覺得有些慚愧,同時為了感激于謙的知遇之恩,向朱祁鈺舉薦了于謙的兒子于冕。

  本來是個好事。

  滴水之恩涌泉以報嘛。

  可于謙這人行事僵硬,講究原則,拒絕了石亨的好意。

  說石亨這樣做是在徇私。

  石亨已經貴為侯爺,五軍都督府的鼎柱,一時風光無兩,被于謙一懟,搞得面子上很難堪,就此和于謙交惡。

  聽說徐有貞來了,石亨冷笑了一聲,不無不屑的說了句聞著腥味的貓來了。

  起身,“請至書房罷。”

  雖然是武將,不過石亨出身官宦世家,也附庸那讀書人的風雅,書房之中古玩字畫琳瑯滿目,徐有貞縱然見多識廣,也嘆為觀止。

  徐有貞,原名徐珵,字元玉,又字元武。

  曾拜師吳訥。

  博學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對行草書法也有很深的造詣,還善舞鞭,曾有一則趣事:徐有貞晚年賦閑老家,閑來無事時常帶著達六十斤的鐵鞭,舞動如風,夜觀天象,曾言將星在吳。

  吳,是他老家吳地。

  意思說他自己是大明朝的將星。

  除了舞鞭,在史籍中他還曾與當時的大俠李金槍有過一段軼事。

  作為武術高手,李金槍在徐有貞面前運槍如飛,徐有貞卻說:“汝能騎戰之法乎?”

  當李金槍再度舞槍時,徐有貞笑著說道:“疏矣!”

  面對讀書人徐有貞的指指點點,示人以強的武林高手李金槍卻跪下求教,徐有貞遂拿出鐵棒大展身手,頗有一棒定山河之勢。

  當然,他是官宦。

  李金槍是江湖草莽,這里面大概有點水。

  宣德八年,徐有貞高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土木堡之變后建議南遷,遭到朝野內外的一致譴責。

  朱祁鈺登基后,徐有貞任僉都御史,派到山東治理黃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

  不論歷史評價的話,這是一個文武全才。

  看見石亨進入書房,徐有貞急忙起身,作揖,“下官副都御使徐有貞,見過侯爺。”

  石亨抱拳。

  沒吱聲,算是還禮。

  地位尊卑一下就體現了出來。

  石亨在主位坐下,又示意徐有貞落座,徐有貞遂撩了聊長衫,施施然坐下,待丫鬟上茶后,石亨端起淺抿一口,“非常時節,都御史不忌諱一二么。”

  宋明兩朝,天子都忌憚臣子營黨結私。

  官員一般不會在府邸聚會。

  何況當下這個敏感時期,不用想就知道,陛下病重之后,盧忠肯定把錦衣衛緹騎都撒了出來,嚴密監控所有中樞重臣的一舉一動。

  不過石亨不怕。

  武清侯的侯府,錦衣衛進得來?

  何況兵部尚書府內外的錦衣衛密探更多!

  誰都知道,陛下非常忌憚于少保。

  也不能怪朱祁鈺多疑,石亨雖然自負,也清楚的知道,不論是能力還是在軍中的聲望、地位以及勢力,于謙都是大明第一人。

  團營,基本就是他于謙的團營!

  他要造反,誰都攔不住。

  而且結局很可能是中國出現第二個趙匡胤。

  徐有貞微微一笑,“若是在下官府邸里,自然忌憚,但在武清侯府,下官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馬屁拍得很露痕。

  這正是徐有貞的高明之處,讀書人和武將之間的交流,直接點好,曲曲拐拐的適得其反。

  石亨自負一笑。

  那是自然。

  放下茶盞,不無得意的道:“皆蒙圣恩而已。”

  今日代陛下行春耕祭祀,他的聲威再上層樓,遲早有一天,能壓過兵部尚書于謙,成為大明軍界第一人!

  又道:“都御史若有公事,請說罷。”

  這話明確告訴徐有貞,有公事就說,老子處理了好去休息,沒有公事就趕緊滾蛋。

  石亨提防著徐有貞。

  御史是干嘛的?

  不就是糾劾百官么。

  這樣的人,石亨一方面不愿得罪,另一方面也想遠離,因為你得罪了這種人,他能找一百個理由彈劾你,哪怕罷不了你的官,也能惡心你。

  可你和他走得太近,又容易被牽連,因為御史的政敵最多。

  再者徐有貞風評不好。

  功利心太強。

  土木堡之變后,他提議南遷,被滿朝文武罵了個狗血淋頭,名聲也臭了,但于謙看重此人才華,舉薦他擔任國子監祭酒。

  朱祁鈺一看,怎么又是你于謙舉薦的人?

  老子敢用?

  所以拒絕了這個舉薦。

  徐有貞仕途不暢,為此把他的名字都改了。

  景泰三年,黃河泛濫,朱祁鈺逼得沒辦法,只能用精通水文,適時升任右諭德的徐有貞去治理,徐有貞也不負厚望,到達堤壩破損河段后立即開始逐段檢查,在確定修復方案后雇傭了近6萬民工,花了500多天時間,建造了一條長約160公里的河渠,將黃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進而通過濟南府入海,又沿大運河建造幾個水庫,組成一個灌溉體系,使山東北部大片地區得到了穩定供水。

  徐有貞因功擢升副都御使。

  所以說,有能力的人,終究會出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