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堡宗別鬧 > 第五百一十章 廣西都司:老子要知恥后勇!
  陳獻章等人能說什么。

  只能遵旨。

  但陛下這個改革到底好不好,站在這些大儒的立場,他們其實不太支持,所以在領旨的時候,便有那么一些不情愿。

  朱見濟看出來了。

  也不擔心。

  笑道:“其實諸位有沒有想過,自隋朝開科舉以來,讀書人便有了魚躍龍門的機會,所以才慢慢的有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嗯,寒門這個稱謂吧,其實很諷刺,所謂寒門是沒落的門閥世家,這一點諸位都知曉,所以說到底啊,從古至今的科舉中,真正是從百姓出身而高中科舉繼而入仕為官的又有幾個呢?當然,朕雖然希望能做到我大明百姓人人皆可讀書的境界,但朕也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至少以大明的情況,無法做到這一點!”

  就連后世,也是直到二十一世紀才慢慢達成了這個任務。

  耗費了數十年。

  這還是因為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騰飛。

  朱見濟作為大明天子,現在去回想后世的中華,總有種熱血沸騰的自豪感,因為他成為天子后,才知道新中國要做到那樣,是何等的了不起。

  堪稱神跡!

  但中國人民做到了。

  所以朱見濟不認為他在大明能提前達成。

  他要做的,就是讓當下的大明,盡可能的出現更多的讀書人和各行各業的人才,以此來促進大明的經濟、工業發展。

  繼續說道:“可大明朝的讀書人不少,而每年的科舉進士也就那么一兩百人,多的時候三四百人,就算如此,每年的科舉進士也不見得能全部出仕,甚至在全國各地還有成千上前的秀才需要國家發錢、發糧來養,這個開支也不小。”

  陳獻章等人面面相覷。

  這一點他們不敢茍同。

  對秀才的政策,這是歷朝歷代都奉行的,陛下如果連這個也改了,那對讀書人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作為讀書人,陳獻章等人自然不想讀書人地位低下了。

  朱見濟知道他們的心思,緩緩說道:“誠然,以后朕會改變這個秀才的待遇,諸位也許不滿,天下的讀書人也許會不滿意,但此舉可以讓國家減輕負擔,另外,沒了這鐵飯碗,那些讀書人們是不是就不會混吃等死,為了生活更好,他們會利用他們的所學,去各行各業任職,也能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這才是朕對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讓讀書人真正的成為有用之人,讓讀書不僅僅是一種出仕手段,而是成為培養人才的手段!”

  “讀書,不是只有科舉一個道路,當然,在朕在改革后,科舉還是一場全國性的大舉,但不是科舉之后就可以出仕,還需要去各個大學深造。”

  “科舉過了,進了大學,也可能會有鐵飯碗,因為當下確實人才稀缺,但絕不會出現無數秀才在老家呆著就能有錢有糧的局面!”

  “過了科舉的讀書人,進了大學能畢業的讀書人,都會進入各行各業去任職,嗯,不全是官職,但也不全是單純的工商人,會有出仕者,也會有人在介于這兩者之間,領國家俸祿而受地方部門節制,他們依然屬于國家的編制。”

  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朱見濟一時間也不能清晰的給陳獻章等人解釋清楚。

  畢竟要把封建科舉改革成后世的高考制度,這是個很復雜很繁冗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會出現陣痛,甚至還可能引起社會動亂。

  但這一步必須去做。

  因為只有教育改革了,才能給大明培養更多的工業人才。

  而不是培養一堆只懂讀書的讀書人。

  陳獻章卻隱隱懂了些,道:“陛下的想法,是不是科舉依然是科舉,只不過只會挑選最頂尖的一撥人進入翰林院、太學,之后出仕,而其余的科舉進士,則在大學深造后到地方擔任……嗯,就像是吏一樣?”

  朱見濟笑道:“大概是這樣,不過當下還是需要依靠科舉選拔官員,畢竟交趾、中南半島、東北、漠北,甚至之后海外都還需要大量的大明官員。”

  又道:“等國子監改組完成后,科舉考試科目也要進行改革,不再只考四書五經、策論等八股固定制式文章了,還要加入天文、地理等科目,此事……就在今年開始操辦罷,既然國子監都開始改組了,那教育改革也時候深化。”

  胡居仁忽然道:“陛下這個改革固然是為了大明改革的大局著想,可有一個問題:人才不夠。要讓讀書人獲得各行各業的學識,需要更多的相關專業的授課先生。”

  朱見濟點頭,“這個問題朕會考慮,國子監、翰林院、太學這邊的人可以調用,甚至朕的東宮軍研院,工部和兵部下轄的國家軍研院,以及工部的工科院、農部的農科院,凡是朕的規格措施落實到位的地方,都已經培養出了大量走在前列的行業人才,這些人才有可以培養出諸多弟子門生,而這些弟子門生,可以到各個大學權兼授學先生,并且在大學里進行他們的科研項目。”

  又道:“不過當下諸位還是著重在《新華字典》,以及各個大學的成立,陳獻章負責北京大學,胡居仁負責清華大學,婁諒、謝復、鄭侃,你們三人也會負責一所大學,不止你們,這一次負責參與編修新韻書和三系書的諸多大才,都要出仕去擔任各大大學的校長,陳獻章回到國子監后,先給他們透個風,讓大家早做準備。”

  停了一下,神情凝重的看向幾人,“諸位,我大明能否百花綻放,就看諸位了!”

  眾人急忙領旨表態。

  朱見濟又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事情事關我神州未來,所以國子監改組之后,地位會提高,國子監祭酒的地位,不比七部侍郎低,而將出任各大校長的諸位,你們雖然不算是正規的官員,但你們將享受四品左右的朝官待遇,而且你們負責的大學都是朝廷直轄,不受地方節制。”

  笑道:“教育改革的最后,國子監將成為七部一樣的部門,朕希望教育改革成功的那一天,我大明的所有讀書人通過讀書為家國貢獻一份力的同時,也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推動大明不斷向前,簡而言之一句話:人盡其才,教育興國!”

  現在還不敢說科技興國的大話,因為人才還不夠,等人才夠了,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提出“科技興國”的基本國策。

  陳獻章等人大感振奮。

  如果陛下對教育的改革真的成功了,意味著讀書人將真正成為大明的主流。

  好事!

  而且大家都看在眼里,隨著陛下這些年的改革,大明當下的人才缺口實在太大,只有教育改革才能滿足這個人才缺口。

  國家發展了,所以需要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了,國家能繼續發展。

  這是相輔相成的事!

  陳獻章等人告退后,朱見濟讓戴義把《三系書》和《新華字典》帶回文華殿,他則繼續陪著親人們聊天。

  生活不止是家國大事。

  還有眼前的溫暖。

  在為國家未來竭盡全力的同時,朱見濟也很珍惜當下,所以有機會,他也愿意和妻子白鯉、呂煥等,一起陪便宜老爹、杭太后、吳太皇太后聊天。

  不管是便宜老爹,還是杭太后、吳太皇太后,在朱見濟眼中,都是真正的至親。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