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堡宗別鬧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工業未動,思想先行
  格物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格物致知。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強調通過觀察事物本質,探究道理,從而達到增長知識,提高個人修養的目的。

  格物為儒家認識論方法論的重要問題,是三綱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它的源頭可以追朔到《論語》和《中庸》等儒家經典。

  是儒家專門研究“物之理”的學科。

  然而,格物致知最為有名的出處,應該是《大學》中的一段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這段話指出,學習的目的是要達到至善的境界,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先知道自己的局限,明確自己的目標,才能安心思考,不斷進步。這種“格物致知”,被視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這是純思想方面的。

  但朱見濟想要弘揚的格物致知,是“物之理”學科的思想。

  簡而言之,就是追究事物本質、規律的科學思想。

  今日來參加小朝會的,除了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都是大明朝堂文官集團的精銳,每一個都讀書等身,甚至連那些都督們也讀過不少書。

  但朱見濟這么敞開了說,要說推廣什么思想,還是讓大家有點……

  嗯,猝不及防。

  太直白了。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主流流行什么思想,其實是看這個國家的統治階層的想法,和國家的上層建筑的利益休戚相關。

  這種事一般都是心照不宣。

  比如要推廣儒家思想,那就重用儒家讀書人,要推廣法家、理家之類的,就重用鉆研這些思想的佼佼者。

  再推行相關政策。

  潛移默化下來,就形成了統治階層想要的思想大行其道的局面。

  當然,這當中少不了爭斗。

  而且是殺人不見烽煙的爭斗,會死很多人。

  畢竟為了利益,為了理念和夢想,哪怕是面對皇權也會有人前赴后繼,不是說誰對誰錯,只不過是立場和理念的差別而已。

  咱們的廣安帝陛下可好,直接給你來個開門見山。

  明確的說,要弘揚格物致知的思想。

  你讓大家怎么接?

  群臣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么。

  朱祁玉在軟榻上也在暗暗搖頭,咱家這兔崽子……你說他笨而不夠圓滑吧,在處理外戚的事情時,那是滴水不漏。

  把外戚們拿捏得死死的。

  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平衡也拿捏的恰到好處,讓兩大集團能互相牽制又互相合作,可以說帝王之術已經出師了。

  可有時候說話處事,又像個官場白癡。

  讓人無言以對。

  難怪朝野的臣子會有一個說法,說陛下雖然可能是生而知之者,但其性格、作風頗多矛盾之處,是一個讓人難以揣摩的深淵。

  本來是好事。

  天子嘛,就要讓人揣摩不透。

  可兒子有時候的性格著實是太矛盾了,很多事情他都在想當然的做,絲毫沒有去考慮其中是否還有其他內涵。

  好在格物致知也是儒家理念。

  仁宣之治后,大明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據主流,哪怕是幾十年后圣人王陽明的心學,也還是儒家思想,所以在場的群臣很快醒悟過來,禮部尚書陸瑜道:“陛下,那是否要把格物致知的學說,專門編排一本書出來作為官學教材?”

  朱見濟點頭,“可以,此事交給教育司的陳獻章,讓他著手落實。”

  看了一眼。

  教育司和醫衛司的司長今天都沒來。

  也不急著下旨,先把大的政策落實了。

  咳嗽一聲,“今年不出意外的話,漠北和中南半島的金邊、大城都將納入我大明疆域,關于這三個地方,朕認為金邊、大城可各設立一個承宣布政使司和一個都司,但是漠北幅員遼闊,僅僅只設立一個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可能有點不夠,諸位卿家認為如何?”

  漠北,就是在蒙古高原一代,包括后世的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貝加爾湖以南。

  如此遼闊的疆域,人口雖然不多,但轄境太大。

  至少要設立兩個以上的承宣布政使司。

  群臣:“……”

  陛下你是不是想多了?

  才剛過完春節,雖然蒙古諸部去年冬天被咱們黏著沒法西遷,而今年大明和蒙古之間也注定有一場生死之戰,可現在都還沒開始調兵遣將,陛下就你開始操心設立誠宣布政使司和都司的事情了,是不是有點太過于心急了?

  金邊和大城也一樣,還沒打下來吶!

  何健出列,“陛下,此事是否可以過些日子再考慮,當下的重點,還是應該迅速增補力量,爭取在今年之內結束南北的兩線戰事。”

  朱見濟搖頭,“局勢已經明了,北方戰事,最遲夏末結束,南方的戰事,最遲入秋結束,那么既然是已經知道結果的事情,我們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而且朕以為,戰事一結束,從京畿直通漠、從廣西直通交趾和占城、從云南直通南掌和金邊、從云南直通大城的四條水泥官道,就必須立即動工,只有這樣,才能盡快的鞏固我大明再這些疆域上的統治!”

  而要修這些官道,就少不了需要地方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的配合。

  所以朱見濟的想法很簡單。

  打!

  打的同時,朝廷預先安排好在哪些地方設立都司和承宣布政使司,隨著大明軍隊的推進,朝廷準備好的官員立即跟進赴任。

  簡而言之:打到哪里,治到那里,官道也修到那里,同時,國內一些討生活的百姓,也能跟隨著官道去那里開拓,并帶起文化同化的風潮。

  只要官道修好,大明的勢力就能在當地扎根。

  所以沒必要等打完了再做這些事。

  要不然大明雄師在前面打,結果已經占領了的區域里,各種造反、各種游擊,那要徹底平定整個中南半島和漠北,猴年馬月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