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北朝帝業 > 第888章 才流并進

添加到主屏幕

請點擊,然后點擊“添加到主屏幕”

    第888章 才流并進

    隨著時令入秋,山南道一些大規模的營造事務陸續叫停,民間大部分的人力都留為農事儲備,以確保接下來的秋收能有足夠的人力可用。

    江陵的平定不只意味著西魏控制了江陵和襄陽這兩座大城,更意味著整個長江中游最為精華的江漢平原也完全掌握在臺府手中。

    在侯景之亂發生前,南梁的雍州、荊州耕織民生等各方面的發展也并不遜色于關中,隨著整個江漢地區被連成一片,山南道大行臺所掌握的疆域領土面積和地域潛力已經并不遜色于中外府了。

    雖然說侯景之禍以及之后的南梁宗室內斗等等連綿數年的戰亂也給此地帶來了巨大的震蕩,但是李泰在入主此地之后便立即進行了各種資源的重新分配,尤其重點推行編戶均田墾荒等保障生活生產等民生政令,對于區域內的民生狀況必然會有一個巨大的改善。

    今年的秋收便是初步檢驗成果的時刻,因此無論是臺府諸曹還是州郡官府對此都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希望能在今秋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

    在秋收正式開始之前,諸州郡已經將境內編戶情況整理出了一個大概的結果。單單荊襄之間,以及湘州、郢州等新增州郡所收編的人口便達到了三十多萬戶之巨,加上原本的荊州軍府所掌握的籍民舊數,在如今的山南道大行臺治下民戶數量已經達到了將近六十萬戶。

    這一個數據,還是在南面寧州和淮南的合肥、晉熙等地尚沒有進行細致編戶的情況下,而且已經完成編戶的州郡,也都因為行政力量仍然有所欠缺、或者其他的緣故,仍然存在著數量可觀的編外人口。如果把這些潛在的人口整編起來,估計還能增加起碼二十萬戶人口。

    當然對于眼下的臺府而言,擁有這么多在編的人口也已經算是不錯了,須知臺府才剛剛成立不足一年,領地也多為新擴,自身的組織結構都還沒有完善起來。

    就連關中的霸府,在大統十三年的時候在籍民戶也才只將將達到七十萬戶而已。

    至于近年有沒有增加,李泰就不怎么清楚了,自他出事荊州之后,便很難再接觸到霸府的核心數據,即便是有所增加,估計也不會太多,畢竟近年來霸府在人口籍戶上面也并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政令推行,單憑籍民數自然增長的話,短年之內是不會有太大的增幅。

    這也就意味著,隨著李泰將勢力推進到囊括整個江漢以及洞庭湖南部區域,即便是宇文泰長壽可期,但從雙方所掌握的人口硬指標和所能調動的力量來說,如今的臺府與中外府之間也已經有了分庭抗禮的資格。即便是還略有差距,也能在對抗過程中逐漸的拉平,甚至于超越。

    隨著時間進入八月,各地便陸續開始了秋收,各項相關的數據也都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而向襄陽臺府匯總。等數據統計到襄陽當地,已經大體可以估算出今年的官屯、民屯以及民租戶調等等累加起來,單純谷米收入便達到了足足九百萬石之巨!

    當這個數字被統計出來之后,整個臺府知悉此事的官吏們也都忍不住笑逐顏開,心內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這九百余萬石的谷米收益也并不算是凈收入,因為自從年初開始編戶授田、獎耕勵農以來,中外府前前后后投入的谷米成本便達到了七百余萬石之多。

    雖然說從江陵府庫中收得的戰利品價值相較于此只高不低,可問題是很多時候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糧食,尤其是如此大宗、需要滿足千千萬萬人口所需的糧食。

    臺府秩序能不能夠穩得住,還是要看自身的造血能力足不足,有的時候哪怕僅僅只是紙面上幾十萬石糧食的缺口,但在民間便極有可能是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的人間慘劇!

    臺府施治的第一年便取得如此豐碩成果,并不需要消耗原本的積儲、而且還有不小的盈余,這自然令人振奮不已。

    由此也可見南梁之亡國純粹都是自己作的,起碼在江漢這里生產力一直處于很不合理的被私相把持、壓制和荒廢的狀態。只要能夠恢復有秩序的運轉,甚至都不需要進行多高技術含量的生產力提升,社會的活力很快就能被激發和釋放出來!

    當然這九百多萬石糧食的收入也并非收進府庫中直接儲存起來,仍然需要維持臺府行政、屯民口糧和維持龐大的軍隊消耗等等。但只要不是連年大戰、嚴重破壞生產秩序,基本上也能穩得祝

    民生政治上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果,其他方面自然也要跟上來。中秋過后,臺府選人院便開始籌備考試。

    按照唐代科舉選人的流程,選人院所舉行的考試應該叫做銓選,通常有身言書判四個標準,銓選通過之后便正式授予官職。

 

添加到主屏幕

請點擊,然后點擊“添加到主屏幕”

    不過如今臺府各級機構人才缺口都非常大,也難以闊氣到還要挑剔選人們的顏值長相,只要才能方面過關,那便都可錄用。

    選人試分為好幾項科目,書法、數學、經試和章程律令考校的是選人們的基本素質,這幾項都能達到上等便滿足了授官的條件,從最低級的行參軍起授,補充到各級政府單位中去。      當然,如果認為自己才能卓越,可以勝任更加重要的崗位,那就要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弓馬和策試。

    過去一段時間里,李泰和臺府屬眾們擬定了幾十道策試題目,多是時務相關。有的是臺府正在推行的政令,有的則是就連臺府都懸而未定、還沒有處理解決的問題。

    這些題目再加上一些兵法韜略和高深的經書禮義問題,一同組成了一百道策試題目,所有之前考試取得中等以上成績的選人,都可以參與策試題。題目任選,只要策試能得中十道題目,便可以得到更高級別的任官。

    等到這些策試題目在選人院中公布出來后,頓時在眾選人們當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經過了前后幾個月時間的薦選,選人院擁有選人足足有一千七百余眾,但是由于之前考試選拔的標準過于嚴格,真正能夠諸試皆上、獲得授官資格的僅僅只有百余人而已。

    須知時下教育和知識本就不夠普及,這一千七百多名選人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囊括了江漢之間年輕一代的精華,能夠進入選人院進修學習的都可以稱得上是百里挑一了。結果最終的選試淘汰比例竟然還有這么高,這自然讓眾選人們心有不甘。

    所以當這種考核范圍更加全面、看起來考選標準更加寬泛的加試內容被公布出來之后,無論是已經得選的還是落選的選人們又都摩拳擦掌的加入其中。

    上百道策試題,想要在其中挑選出自己關注和擅長的還是比較容易的。而且這一場策試答卷的時間有足足三天,且不禁止選人們內部討論和翻書總結,只要不離開選人院且能在三天之內上交答卷,便都算是有效答卷。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大量的考卷被收取上來,臺府也已經準備了上百人的閱卷團,開始對這些質量上良莠不齊的考卷進行甄別挑選,就連李泰也親自加入到了閱卷當中。

    策試所考核的主要是選人們的閱歷和知識儲備,以及最重要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后者,畢竟知識和閱歷隨著年齡總會有所增長,但是腦子好不好用還是有點吃天賦的,有的人是充滿激情的理想主義,有的人則還能活著都是人道主義的理想狀態。

    隨著閱卷的進行,一些比較優秀的選人也逐漸的涌現出來。像是出身南朝的劉行本、宗闕殆、何妥等等,出身北朝的崔曠、柳昂、韋瓘,以及李家自家的李毓祥、李綱之子李充節等等。

    這些人大多出身世族家庭,本身便享受著比較完善的教育,而且還有親長的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教誨。諸如柳昂從小便和若干鳳、李雅一起被寄養在李泰家中,學業還要比那兩個鎮兵后代更優秀,在這場策試中脫穎而出也是理所當然。

    不過出身寒微的出色子弟也不是沒有,因為李泰在閱卷中強調一個邏輯思辨的過程,所以一些盡管觀點比較平庸、但是論述過程比較巧妙的卷子也都被挑選標注起來。

    但這樣的情況往往只是靈光一閃的超長發揮,并不是能夠穩定持續的才智水平,達不到授官的資格,但也擁有值得繼續培養的潛質。

    對于這樣的情況,李泰也都叮囑主持選人院的李士元加強對這些選人的學識教育,并且留意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希望來年能夠成長為真正為國所用的人才。

    在這些收取上來的考卷中,也有相當多選擇是否遷移襄陽的策題,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給以論述。而比較讓李泰感到詫異的是,支持遷移襄陽的考卷竟然要比反對的還要多!

    這一情況自是讓李泰始料未及,因為他正打算借這一次考選來否決遷城的計劃,但卻沒想到大家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哪怕僅僅只是出于對太原王的信服和崇拜,他們竟然多數認為襄陽住了這么久,也應該搬一搬了!

    這也不免讓李泰有些撓頭,搞不懂是要告誡大家獨立思考、不要搞個人崇拜,還是要繼續號召大家跟他走準沒錯。

    不過很快他就不用為此感到尷尬和傷腦筋了,因為下游方面不出意外的干起來了,陳霸先一波偷家干掉了王僧辯,整個江淮地區又亂作一團。

    盡快李泰對此早有預料和準備,但也不能說可以完全控制事態走向,為免臺府轄區遭到太嚴重的波及,他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便也趕緊率領三千精騎直赴江夏,親自坐鎮彼處以觀事態的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