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北朝帝業 > 0449 大統可期
  李泰心中已經有所猜測,這樣的大事件當然不想錯過,眼見堂中人員出出入入,便先站起身來立定于一側。

  早已等候在外的李遠闊步登堂,先向坐在堂上的大行臺作拜見禮,繼而再依次同于謹等人打個招呼,及至視線落在李泰身上時,先是略露驚訝之色,旋即便微笑著點點頭。

  李泰見狀后便也對李遠頷首以應,講起來他跟這三兄弟最先見面認識的還是眼前的李遠,但是如今最陌生的也是李遠。其他李賢、李穆兩兄弟都同李泰關系不差,且還同謀共事過,尤其是李穆,至今就連兒子都還養在自家呢。

  早在邙山之戰前夕,李遠奉命前往虎牢接應高仲密時,李泰便與之見過,但自此以后便沒有再相共事的機會。

  到如今他已經徹底在西魏站穩了腳跟,自不需要再依附借仰李遠的勢力,反而還得提防著李遠這個家伙不久后要抽刀劈自己老丈人。

  宇文泰對于這個剛剛歸國入府的心腹也是熱情到了極點,親自站起身來降階相迎,正事不說先問起李遠吃過飯沒有,待知其人晝夜兼程的趕路返回而無暇飲食,頓時便又喝令仆員速速再奉飲食入堂,并且自己也挽起袖子來再次化身切肉小哥。

  李泰瞧見這一幕,心中自是感慨不已,看自家老大這架勢,哪怕爭不成天下,搞個烤肉攤子養家糊口也是沒啥問題啊。

  趁著李遠進食這個空當,陸續又有多人被從臺府各處召入堂中,全都是臺府軍政要員。尤其是新進整編完畢的中外軍幾名大都督,更是悉數到場。

  宇文護也同其表兄賀蘭祥一同入堂,視線在李泰身上略作停留之后便快速的轉到了一邊,一副對李泰視而不見的模樣。

  李泰這會兒仍自沉浸在對時局發展的推演中,自是懶得理會宇文護。但在見到宇文護這模樣后,他也是不由得在心里冷笑一聲。

  他自知這一次無論結果如何,他都算是把宇文護得罪了,但也并不至于為此庸人自擾。且不說眼下距離宇文護大權在握、生殺恣意還有很長的時間,即便是到了那一天,李泰也絕不會束手待斃、任由其人宰割。

  倒也并不是說他勢位資望已經超過了獨孤信和趙貴,而是彼此立身之本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更何況哪怕是從西魏進入到北周,北周也并非一個大一統的政權,宇文護這個霸府權臣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窩里橫罷了。

  彼此間交情轉惡,倒也談不上是誰的損失。宇文護這個人眼下倒還談不上剛愎自用,只不過氣量狹小這一點就讓人有點頂不順。

  往年李泰雖然才性外露,但勢位資望都卑于其人,彼此間還可以友善相處,可是隨著李泰勢位壯起,甚至都超過了宇文護,這段關系便不好維持下去了。或者說如果還想繼續做朋友,李泰就得加倍呵護照顧宇文護的內心感受。

  但哪怕是男女之間,那也得是雙向奔赴的愛情才最美。朋友之間若還有諸多的顧慮避忌,那可就實在是太雷人了。若當中再夾雜著權勢、利益等各種因素,會讓這段關系加倍難搞,漸行漸遠、最終徹底絕交也是必然的。

  隨著華州城內重要文武官員悉數入府,而其他遠在別處的一時間也趕不回來,這場會議才正式開始。

  宇文泰環視在堂眾人一眼,旋即便公布了一個特大的好消息,高歡死了!

  隨著這消息公布出來,堂內頓時響起一連串的驚呼議論之聲,眾文武官員的臉上全都流露出驚詫又欣喜并帶著幾分懷疑、不敢相信的神情。

  一個人在時局中的位置究竟如何,大概是要看對手因其際遇而做出的反應才可判定。

  李泰瞧著在堂眾人既驚且疑的模樣,也不由得感慨高歡雖然沒能徹底統一整個北方,但也是這一個時期當之無愧的時代主角。

  北魏六鎮兵變,沉重打擊了這個雖然統一北方多年但內部也已經腐化嚴重的政權。

  爾朱榮可謂是時代的幸運兒,其勢力所處的位置恰好位于鎮兵與朝廷之間,而其人也很好的擔當了這二者之間緩沖和交流的樞紐,但是由于其人的短視與自大最終葬送了爾朱氏霸權。

  高歡并不是什么天命的主角,哪怕在六鎮兵變發生之后,他既不像那些勇于反抗的舉義者們那樣決絕,也不像賀拔氏兄弟等秩序的捍衛者們那樣勇敢。

  他所擁有的只是一顆躁動的心,自命不凡、不甘寂寞,但卻完全找不到正確的奮斗目標,仿佛一個亂沖亂撞的無頭蒼蠅,除了長的帥、愛折騰,可謂一無是處。

  高歡個人的履歷,可謂是整個六鎮鎮人們際遇變遷的一個縮影。他們同樣躁亂不安、同樣滿懷渴望,同樣想要通過奮斗來改變自身的際遇,但是因為不得其法,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更加傷害世道。

  一直等到爾朱兆將六鎮殘眾交付到高歡的手中,他們彼此仿佛才迎來宿命般的相逢,就此上下一心、不離不棄,只用了極短的時間便快速崛起,近乎奇跡一般從世道中的邊緣人物一躍成為時局的絕對中心!

  高歡的個人奮斗過程,就是六鎮鎮民們在這時代洪流中載沉載浮的變遷過程。某種程度上而言,高歡就代表了六鎮,而六鎮也成就了高歡!

  雖然這一時期六鎮中的風云人物也是層出不窮,更有高歡命中注定的冤家宇文泰。

  但包括宇文泰在內,他們統統都不如高歡對六鎮代表的這么全面。哪怕是比高歡成名更早的賀拔岳,他所代表的也僅僅只是鎮兵對秩序的守護一面。

  所以說自正光年間六鎮兵變到去年的玉璧之戰落幕,整個北方完全可以稱之為高歡時代。并不是說他是這個時代的最強人物,而是說他的人生是這個時代中的最典型代表,并且獲得了最輝煌的人生成功。

  堂中并不只有李泰在聽到這一消息后心中感慨不已,在場不乏北鎮老人,各自神情也都頗為復雜,并不只是聽聞強敵斃命的單純高興,估計也都是百感交集。高歡的死可謂是標志著一個時代的落幕,標志著北鎮鎮兵們將會逐漸淡出歷史的中央舞臺。

  西魏這方面自不待言,邙山之戰結束之后,眾多北鎮軍頭們便漸漸淪為部曲寡無的空架子,新的府兵制將會完全取代舊的鮮卑兵制,無論是組織結構還是組織成員。

  而東魏方面,盡管還有著六州鮮卑這一雄厚底子,但用“晉陽勛貴”這個新概念來稱呼他們應該更準確。

  屬于北鎮的味道越來越少,哪怕人事如昨,但內核也都已經、或者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甚至就連高歡事業的繼承人們,也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要構建新的秩序。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同時如果只是一味的懷舊,拒絕去正視和接納新事物的產生,那么最終也會隨著時代一起被拋棄。

  讓在場群眾們驚疑不定的,除了這消息本身過于震撼之外,也在于這消息的來源。

  相關情報并不是從晉陽傳回,而是來自河南的侯景處。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更加勁爆的消息,那就是侯景舉兵造反,背叛東魏并且向西魏請降!

  饒是李泰早知這一事態發展,但在聽到宇文泰語調激亢的公布這一消息、而在場群眾近乎整齊劃一的驚呼出聲時,也不由得心中惡趣叢生:瞧瞧你們這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你們根本不知道侯景這貨會給整個天下的局勢帶來怎樣大的沖擊和改變!

  當然接下來的事態發展,跟見沒見過世面無關,完全就是在考驗所有時局中人的想象力,只有想象不到,沒有發生不了。尤其是蕭菩薩這人,用其精深的佛法、博大的胸懷,向世人證明和踐行了肉身成圣的可行性!

  且不說李泰心中各種惡趣念頭,宇文泰在將這一消息公布、并且再加上從豫西匆匆返回的李遠證實侯景的確已經豎起反旗,在場眾人頓時又是議論紛紛。

  如果說高歡身死這一消息還真假難辨、且就算證實了也并不會即刻對西魏處境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的話,那么侯景背叛東魏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影響可就直接得多。

  去年的玉璧之戰,侯景本來奉高歡之命統率河南人馬北去會師,結果卻自導自演了一場落荒而逃的把戲,退守河陽城并且坐望高歡大軍鎩羽而歸,之后侯景便也引部返回了黃河南岸的虎牢城。

  侯景之所以敢對高歡的命令陽奉陰違,乃至于如今公然反叛,當然是與自身的勢力發展密不可分。

  高歡本就城府深沉,對于侯景這家伙當然也不會絕對的放心,將其委任河南的時候也施加了各種人事掣肘與限制來分化制衡其權柄。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人事設置也都逐漸失去了其原本的作用。邙山之戰高仲密舉北豫州向西魏投降,進一步透支了高敖曹去世后河北世族于河南所遺留的人事積累,其后侯景率兵收復虎牢,使其獨大于河南之勢更加穩定。

  高歡雖然權謀超群,但也不得不說時代會給每個人都安排相應的際遇而人力難改,盡管他手段頻出,但侯景仍然在其關注之下逐步做大于河南。等到高歡去年再策劃發起玉璧之戰時,也不得不公開承認侯景在河南的權勢地位,正式將之加授為河南大行臺。

  故而當諸將得知侯景反叛的消息后,各自也都振奮不已,這意味著整個中原地區以及周邊地帶局勢都將發生巨大的改變。而每當動蕩來臨時,自然就是他們這些武將們上場表演、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以中軍幾名大都督紛紛抱拳請戰,就連與賀蘭祥同席而坐的宇文護都激動的臉色有些潮紅,拳頭緊緊握起,仿佛讓他上戰場他真的行一樣。

  但這些將領請戰主要還是針對河洛地區,希望能夠趁著東魏內亂、自顧不暇之際舉兵東征,收復之前邙山之戰所丟棄的河洛領土。

  但是對于侯景的請降與請援,他們則就乏甚熱情,甚至都沒有效的接收到這一訊息,也就談不上信任與否的問題。

  畢竟霸府中軍新創,在這過程中李泰更一路建功立業,從區區一介白身被提拔為如今的驃騎開府與中軍四面大都督之一。這些同樣統率中軍人馬的督將們當然也想檢驗一下隊伍的戰斗力,趁著東魏內亂之際創建功勛。

  但是這些新上任的督將們雖然好戰請戰,在場其他人卻有著不同的態度與看法。

  于謹、李弼等資歷深厚的大將并未急于表態,長孫儉等臺府屬官們則連忙發聲勸阻,他們也并不是厭戰怯戰,而是臺府如今的財政儲蓄完全不支持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尤其是在這種局勢尚不明朗,戰爭進程和結果都難預料的情況下,貿然發起戰事更是非常的危險。

  原本這些問題本不需要告知在場眾督將們,但長孫儉等人也擔心大行臺受眾將請戰熱切的鼓動下而頭腦發熱,從而產生什么過于冒進的想法,只能將臺府各種物資儲蓄告急的現狀樁樁件件歷數下來,就仿佛一盆盆冷水兜頭兜面的澆向眾人,也讓堂中氣氛肉眼可見的冷卻下來。

  正在這時候,又有一名督將站起身來說道:“去年李大都督引兵渡河,直襲晉陽,出擊之前府中也并未撥給太多物資給養。以戰養戰、因糧于敵的兵法,我等也都識得,但使大軍沖進河洛,又何患無糧可食……”

  宇文泰本來還在猶豫,聽到這話后頓時下定決心不能急于入場,高歡病逝、侯景反叛本來是大喜,結果他們指使一群窮兵跑去河洛燒殺搶掠,這不是逼著河南百姓往對面投靠?還特么因糧于敵,誰是敵人?你這家伙是對面派來搞統戰的吧!

  “今日事暫告諸位,東賊已經漸露勢窮之態,大統可期。但事未克定之前,仍需各自謹守所事,安待使令、不得松懈!”

  人員越多便越不好形成一個共識決定,宇文泰召集群眾入此也是難以按捺、要與群眾分享這一好消息,至于真正的決定,當然是共心腹肱骨們關起門來繼續深入討論。

  所以在將消息公布完畢后,他便示意眾人各歸職守,至于參加接下來會議的則就先去別堂等候。當見到李泰還在席中左右張望時,他便抬手道:“還不快與長樂公同出!”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