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 第185章 銀子怎么花?
    朱慈炯小臉垮下來,父皇欺負人。

    崇禎又扭頭問康曦:“太子妃,皇家銀號是不是遭人擠兌了?”

    “是。”康曦點頭道,“短短不到半個月,就兌付了兩億多兩,現在銀號柜上的大筆銀子就只剩下內務府的六千萬兩和我爹的一百萬。”

    不得不說,康百萬這個國舅還是很夠意思,在大明皇家銀號成立的頭一天,就帶頭往柜上存入了一百萬兩足色銀。

    方文箴幾個也各存了幾十萬兩。

    “內務府很快也要兌付三千萬。”崇禎說道。

    “啊?”康曦有些難過的說道,“這樣的話,皇家銀號的柜上可能就只剩下不到三千萬兩銀子了,而且是三個分號也算上。”

    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銀號柜上的存銀就從三億銳減到三千萬,這落差太大,饒是康曦出身富家,見慣大筆銀子,一時間也是接受不了。

    “這沒什么好難過的。”朱慈烺勸道,“那些銀子原本就不是銀號的,放在銀號的柜上反而麻煩,現在倒省心了。”

    朱慈烺從沒想過將銀號的存銀據為己有。

    不得不說,大明儲君的人品還是很靠譜。

    不過受限于時代以及眼光,朱慈烺覺得這么多銀子就是累贅。

    “烺兒你這就是沒志氣的表現。”崇禎擺手說,“銀子當然越多越好,也只有你這樣的傻子才會為銀子太多發愁。”

    朱慈烺還有些不服氣:“銀子越多越好,這點兒臣當然也知道,可問題是銀號柜上的存銀并不是咱們家的,隨時會被別家取了回去。”

    “要不直接據為己有?”朱慈炯突然提議。

    “胡說!”崇禎和朱慈烺幾乎是同聲訓斥道。

    “咳咳,我就是這么一說。”朱慈炯趕緊撓頭。

    崇禎卻是一臉嚴肅的說道:“炯兒,你忘了父皇之前跟你說過的話?越是身居高位,越是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心中就越是要有敬畏感,行事就越要遵守規矩,千萬不可倚仗手中權勢以及武力為所欲為,否則必然招致權力反噬。”

    朱慈烺又接著說道:“在皇家銀號存入銀子的大多都是江南八府一州的有權有勢有威望的縉紳商賈,我們若是真的將這些銀子據為己有,則江南民心一夜盡失,那么等建奴南下之時,江南縉紳以及百姓就該簞壺漿食以迎王師了。”

    “父皇,哥,我知道錯了。”朱慈炯小臉再次垮下來。

    “知錯就好。”崇禎親昵的摸了一下朱慈炯的小腦袋,隨即又說道,“將皇家銀號的銀子據為己有肯定是不行,但是拿這些銀子來為大明朝廷辦事卻是可以的,而這才是父皇創立皇家銀號的真正的目的。”

    “父皇是說挪用么?”朱慈烺道。

    “借用。”崇禎道,“烺兒你用詞不當啊。”

    康曦也道:“不錯,確實是借用,銀號支付了利錢的。”

    朱慈烺道:“借用自然是沒問題,可是萬一將大筆的銀子借出去之后,又遇到現在這樣的擠兌怎么辦?還不上銀子該怎么辦?”

    “放心吧,擠兌現象只是暫時的。”崇禎道。

    “等這些儲戶擠兌過幾次,發現皇家銀號總是能把銀子還上,他們慢慢的就不會再擠兌了,就會習慣將銀子存入銀號,何況擠兌也是可以想辦法杜絕的。”

    “咦?擠兌還可以杜絕嗎?”朱慈烺和康曦聽了之后同時一愣。

    “當然。”崇禎笑著說道,“可以給儲戶設一個期限,比如說一年,三年或五年,存的期限越長利錢就越高,若是隨存隨支就沒有利錢。”

    康曦美目亮起來,父皇說的這個法子還真是個好辦法。

    “好吧,就算沒有擠兌的問題,也還有別的問題。”朱慈烺又道,“那么現在兒臣的問題是,銀子借來用于何處?發軍餉?”

    康曦聞言頓時間俏臉發白,這是她最擔心的。

    康曦就怕崇禎把皇家銀號當內帑,說是借其實就是拿。

    等以后出現窟窿填補不上,就讓康家或者鹽商出錢來填補窟窿。

    “太子妃你放心,父皇不會亂拿銀號的銀子。”崇禎兩世為人,又如何看不出康曦的小心思,當即笑著說道,“現在不會,以后更不會,朕之所以讓你創立銀號,一者是為了大明朝廷,二者是為了替皇家后世子孫攢下一份家業。”

    康曦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兒媳絕無此意。”

    朱慈烺道:“父皇還是沒有說銀子用于何處?”

    “銀子當然用來扶持實業!”崇禎一正臉色,肅然道,“自古以來就是無農不穩,無商不富,一個國家要想富國強兵,就非得有繁榮的商業不可,可要想商業興盛就得先有強大的實業生產出足夠多的商品才行。”

    “譬如棉布,你得產出足夠的棉布,然后才能人人有衣穿。”

    “又譬如糧食,你得種出足夠的糧食,然后才能人人有飯吃。”

    “再比如房子,你得蓋足夠多的房子,然后才能人人有房子住。”

    說到這里一頓,崇禎又道:“然而現實卻是,既沒有這么多棉布可以用來做衣裳,也沒有那么多糧食可吃,更沒有那么多房子供大家住。”

    “那么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們是田太少種不出那么多棉花嗎?”

    “我們是地太少種不出那么多糧食嗎?是蓋不出那么多房子嗎?都不是。”

    “今天先不說糧食和房子,就說棉布,烺兒、炯兒你們應該都看過松江府的奏章,可還記得松江府大概有多少畝棉田?”

    “這?”朱慈烺和朱慈炯都答不上來。

    最后還是康曦答道:“松江府及附近州縣共有棉田約160萬畝,可產籽棉96萬擔,凈棉32萬擔,可年產各種棉布約2800萬匹。”

    【注:擔為重量單位,1擔=100斤】

    “好。”崇禎欣然點頭,又問道,“那么松江府耕地有多少畝?”

    “這個兒臣知道。”朱慈烺忙道,“自從張居正清丈土地之后,松江府的耕地面積一直維持在470萬畝左右。”

    “那么問題來了。”崇禎又問道,“松江府明明有足夠的耕地,為什么就不能多種一百萬畝棉花,然后多生產兩千萬匹棉布?”

    “這? p;“這?”朱慈烺再次被崇禎給問住。

    因為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他的知識范疇。

    但是康曦不愧出身于商賈世家,說道:“因為江南八府一州就只能夠賣掉大約兩千八百萬匹棉布,再生產出兩千萬匹棉布,就會積壓又或者賠本賤賣,那么棉農、織戶還有販賣棉布的行商、坐商就都會虧本。”

    “怎么會?”朱慈炯道,“江南八府一州用不了這么多布,還有江西、福建、湖廣以及兩廣布政使司,天下還有好多百姓無所衣,布商為什么不把布賣到外省去?”

    康曦嘆道:“因為將棉布運到外省需要車馬船資,所以價格就會暴漲,一匹最普通的松江棉布在江南只賣1錢到1錢五分,可是販賣到湖廣就需要賣到3錢以上,如果販賣到云南貴州更是需要賣到1兩以上,否則就會虧本。”

    “但是別說1兩,3錢的價格普通老百姓就已經買不起了。”

    “所以那里的老百姓寧可穿本地的麻布或者葛布,因為本地的麻布葛布價格低廉,盡管做工非常粗劣,而且不保暖。”

    “不對啊。”朱慈烺道,“布商為什么不直接在湖廣又或者云貴找農戶種植棉花,然后找當地的織戶去紡織棉布呢?主樣棉布價格不就下來了?”

    “事情又哪有這么簡單。”康曦苦笑道,“因為當地并沒有足夠數量的織機,而打造一架織機需要一筆不菲的開支。”

    “而且當地百姓并沒有從種植棉花獲利的先例,因而通常需要先支付定金才會愿意種植棉花,這就更加推高了布商在當地生產棉布的成本。”

    “而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一個織戶需要數年才能夠成為熟練織工,在此之前所編織的不是殘品就是次品,根本就賣不上好價錢,也就是說數年內,布商都是需要虧本經營的,所以根本沒有布商承受得起。”

    說到這里,康曦忽然神情一動,難道說?

    崇禎笑道:“太子妃,現在知道該怎么花銀子了嗎?”

    “兒媳知道了。”康曦這個時候已經徹底反應過來,大眼睛閃閃發光,“就是給那些想在湖廣、云貴生產松江棉布卻又苦于沒本錢的布商借貸!幫助他們熬過最艱難的時期,等到他們開始盈利了再連本帶息償還銀號的銀子。”

    “不光是棉布。”崇禎擺手說,“還有絲綢、瓷器、陶器、玻璃琉璃等各行各業,也不光是扶持異地生產,還可以扶持生產技術的改進,使得生產成本變得更低,這樣地域對產品的限制就會更加小,商品流通就會變得更加繁榮。”

    好吧,說白了這就是明朝版的產業復制及產業培植。

    產業的培植和復制從來都是一個浩大且艱巨的工程。

    如果沒有政府提供針對性的資金扶持,并給出足夠多的優惠政策,產業復制和培植純粹就是癡心妄想。

    其實,最有效的政府投資就是搞基建。

    可惜的是,現在不要說是汽車,連火車都沒有出現,所以崇禎就是想在大明朝搞基建也是找不到抓手,總不能再修一條大運河吧?

    所以,只能先從產業復制和培植做起。

    先讓各個省的小商品經濟圈繁榮起來。

    僅僅只有江南八府一州的繁榮是不夠的。

    然后等將來蒸汽機出現之后,再來修鐵路,搞基建。

    到那個時候,大明朝就將進入發展快車道,商品經濟將迎來空前繁榮,綜合國力也將會以幾何級數暴增。

    然后就能對整個世界形成碾壓性優勢。

    當然,這僅只是崇禎心中的長期規劃。

    要讓這個規劃落地成為現實,少說五十年!

    至于現在,還是先挫敗建奴的第二次南下再說其他。

    輕嘆了一口氣,崇禎又說道:“不過所有的這一切,都得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大明得挺過眼前這一關!”

    朱慈烺兩兄弟和康曦的神情也變凝重。

    因為建奴的這次南下,真是非同小可。

    ……

    再來說建奴。

    這兩個多月,建奴其實也是沒有閑著。

    先說阿濟格,在接到多爾袞的旨意之前,阿濟格的西路大軍正在榆林跟高一功、李巖率領的大順軍對峙。

    因為阿濟格部所攜帶的一百多門紅夷大炮被長城所阻,到不了陜北,因而遲遲沒能打開局面,中間還曾經派一路偏師搞了一個迂回,可最終卻中了大順軍埋伏,傷亡了好幾千外藩蒙古,吃了大虧。

    之后阿濟格就學皇太極圍著榆林挖壕溝。

    這法子是笨,但確實管用,高一功和李巖雖多次反擊,卻均告失敗,因為建奴野戰確實勝過大順軍一籌。

    于是在榆林和洛陽兩個方向都陷入對峙。

    然后這時候,多爾袞的旨意幾乎同時傳到阿濟格和多鐸的軍中,阿濟格和多鐸內心雖然很不情愿,卻也只能選擇撤兵。

    多鐸將大軍撤到河北的衛輝府暫做休整。

    阿濟格更是直接被多爾袞以“茍待外藩蒙古”的罪名召回北京,十幾萬大軍則交由勒克德琿等幾個貝勒,南下衛輝府去跟多鐸會合。

    到二月月底,西路大軍順利抵達衛輝府。

    多爾袞從北京調撥的糧草輜重幾乎同時到達。

    所以這時候,多鐸麾下已經有八旗滿洲八萬、八旗蒙古兩萬多、八旗漢軍一萬多、外藩蒙古三萬多騎兵,還有吳三桂、姜瓖、唐通等人的五萬多明朝降軍,除此之外還有八萬多個隨軍的包衣奴才,總兵力達二十七萬!

    為了提振軍心士氣,多鐸抓了幾個土賊首領,詐稱是明軍總兵,當眾斬首來祭旗。

    祭完旗之后,多鐸便點起二十二萬馬步大軍,偕同十幾萬頭馬、兩千多輛偏廂車以及兩百多門紅衣大炮浩浩蕩蕩南下。

    因為之前的一百多門紅衣大炮已經損失殆盡,

    所以多爾袞又特意從北京增調來了一百多門。

    就在多鐸率領二十多萬大軍殺奔徐州的同時,以兵部左侍郎左懋泰為正使的清廷使團也到了西安,覲見李自成,謀求與大順軍締結同盟。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第183章 債市雪崩”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