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到孫氏身旁,孫氏已經起身給她倒了茶遞過來,瓜子花生蠶豆啥的抓了好幾把到她面前:“啥時候回來的?”

  楊若晴剝了顆花生,“半個時辰不到,娘,夜里長根叔家請客,讓咱兩家都別燒夜飯,你曉得吧?”

  孫氏道:“先前我在后院收拾豬圈,好似聽到有人喊我,等我來到前院又沒瞧見人,指不定是你長根叔進來打招呼沒見著人就先走了,晚些時候估計還要過來。”

  楊若晴點點頭,環顧四下:“我爹呢?咋沒瞧見他?”

  孫氏道:“這不,永仙請了戲班子回來唱大戲,你爺也跟著回來了,永仙先前過來請你爹過去說話,說是村老們也請過去了,你爹到這會子還沒回來呢。”

  聽到又跟楊永仙有關,而且老爹這趟還是以里正的身份過去說話,楊若晴不由有些好奇了。

  “娘,這到底是啥情況?大堂哥咋回來坐散財童子了?”楊若晴問。

  孫氏搖搖頭:“我也不曉得,他們是昨日回來的,消息昨日放出去,今日上晝戲班子就來了,可熱鬧了,十里八村的老頭老太太都趕過來吃油條麻花,煎餅果子管飽。”

  “他除了給大家伙兒創造這些福利,有沒有提其他的要求啊?”楊若晴又問。

  楊永仙的行徑讓她腦海里第一時間想到了現代社會那些下鄉送溫暖的騙子們。

  先是打聽留守老人多的村落,帶著電飯煲電水壺等無名廠家的小家電進村。

  進村前三天都是免費講課,送小禮品。

  騙子揪準了老頭老太太們那種喜歡占小便宜的心理,先送兩天東西,等到三天以后放大招,糊弄老頭老太太買小家電。

  打出的口號是,吃了這種電飯煲煮的飯,頭痛腦熱,風濕腿痛包好。

  喝了這種電水壺燒的茶水,癱瘓能站起來,癌癥都能給你治好。

  市場價一千八,現在廠家搞活動,不要一千八,只要一百八,一百八,健康買回家!

  于是,老頭老太太們紛紛拿出低保和養老的錢來買這種據說能長生不死的電飯煲和電水壺回家,騙子數錢數到手抽筋。

  不知為何,楊若晴在看到村口這大戲臺子的時候,腦海里第一反應就是楊永仙在搞鬼,他那種摳把性子,怎么可能花冤枉錢?

  孫氏仔細想了想,“眼下還沒聽說其他,就只曉得他說他在外面賺了一點錢,用來回饋家鄉的鄉親父老。”

  楊若晴點點頭,肯定還有后續的,待會等爹回來就知道了。

  母女兩個說了一會兒別的事兒,天完全要黑下來的時候,楊華忠終于回來了。

  進門后看到楊若晴也在,楊華忠一點都不意外,顯然他已經知道他們回來的這個消息。

  “先前在路上遇到長根了,讓咱夜里跟駱家一塊兒過去吃飯,孩子娘你今夜可以不用燒飯了。”楊華忠進門就跟孫氏這道。

  孫氏點點頭:“方才晴兒已跟我這說了,那等你歇會兒咱一塊兒過去。”

  楊華忠道:“咋不點燈?都黑了呢!”

  他劃出火折子把桌上的油燈給點了,堂屋里瞬間亮堂起來。

  楊若晴看到老爹的臉上神色很好,而且還很高興的樣子。

  照著以往的經驗,但凡跟大堂哥和爺那里說完話回來,爹的臉都沉悶得嚇人,今個這……日頭從西邊出來了?

  孫氏也發現了這個,悄悄看了眼楊若晴。

  于是,楊若晴清了清嗓子問楊華忠:“爹,我大堂哥回來整出這么大動靜,是為啥呀?”

  楊華忠抓了一把花生剝著,聞言笑呵呵道:“我正要跟你們說這事兒呢,嘿,這永仙啊,這趟去白鵝鎮做生意,好像整個人都開竅了似的,這趟回來,不僅請村里人看大戲,吃免費的油條麻花,先前他請我和幾位村老過去,竟然是商量鋪路修橋的事兒!”

  鋪路修橋?

  這事兒十年前駱家也做過,楊若晴和駱風棠牽頭的。

  “咱村里的幾條青石板路,還有村口那條,都是幾年前晴兒和棠伢子出錢修的,都還好著呢,為啥還要鋪路啊?”孫氏不解的問道。

  楊華忠有些興奮,拿了幾顆花生在桌上擺出道路的造型來。

  “當年晴兒和棠伢子修的是這幾條,如今永仙要修的是這條大路,徑直通往清水鎮的那條。”他道。

  “呀?那條路老長了,有好幾十里呢!”孫氏道。

  楊華忠道:“將近三十里,永仙說了,他打算先修十里,從咱村村口開始,好讓咱村的村民們出行的時候這十里地是好走的,不然下雨天一路泥濘濕滑。”

  楊若晴在心里盤算了一番,修十里路,少說兩百兩銀子打底。

  即便她手里有運輸隊,那條三十里的地她都沒想過要修。

  為啥?

  修路的成本大,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沒必要。

  這個時代沒有高速公路,沒有柏油,所謂的修路其實也就是重新鋪砌石頭子和泥漿。

  被無數車馬碾壓,幾場雨水沖刷,很快就變形,意義不大。

  即便修了家門口的這三十里地,可運輸隊是要跑遍大半個大齊的,總不能處處修路吧?

  所以她把修路的成本加在改造運輸隊的車馬輪子上,打造出一種不管是平地還是坑洼泥濘地都能碾壓行駛的輪子,她把這種改裝后的車馬稱之為‘越野’。

  “修十里路那也要好多錢吧?”孫氏一臉的驚訝。

  “十里地打底兩百兩銀子。”楊若晴道。

  “這還只是用普通的泥沙和碎石頭子,倘若全用厚重的青石板來鋪路,成本再翻三倍。”

  聽到楊若晴這么一說,孫氏掰著手指頭算了下,嚇了一跳:“呀,照這么說,修十里地少說二百兩銀子,往多了得六百倆銀子啊!”

  楊華忠瞇了瞇眼:“永仙當著我們的面許諾,說先修十里,接著再往后修,最后打通跟清水鎮之間的路,到時候每隔十里地兒就立個碑,碑文上要刻寫清楚,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斥資修路,這路要是真修成功了,那碑文寫得一清二楚,將來后人們看到,永仙可謂是功德無量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