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成男二了怎么辦 > 143 習慣一個人
  “這邊!”

  李琰走進三食堂,一眼便看見了朝他揮手的葉瑾瑜。

  算一算,這是離開病院之后,他跟葉瑾瑜第七次的私下碰面。

  他感覺今天的她有些不一樣,氣色比前幾次見面時好了許多,走近一瞧,才發現原來是化妝了,很淡很淡的底妝,唇色比較明顯,李琰自然認不出色號,只是覺得她看起來特別精神。

  這也正常,他記得招聘信息里有一項要求就是儀容得體,畢竟是服務業,要面對顧客,蓬頭垢面成何體統,就連李琰,出發前也認真捯飭了一番。

  葉瑾瑜已經打好了菜飯,一葷兩素的套餐,和尋常女生二兩飯都嫌多不同,她起碼打了四兩飯,白米飯甚至都溢出了飯槽。

  李琰知道,她在吃上面雖然從不大手大腳,但也絕不會餓著自己。

  用她的話說便是:“吃飽了才有力氣掙錢,掙了錢才能吃得更飽。”

  乍一聽像是廢話文學,但李琰真見過一些學生,想盡辦法從吃上摳錢,有的人甚至愿意連吃一個月的泡面,然后把省下來的錢拿去買限量版的球鞋,或者新出的蘋果電腦。

  葉瑾瑜很拎得清,她很清楚哪些錢是可以省的,哪些錢是一定要花的。

  李琰當下的反應是:“話糙理不糙,要不要考慮轉專業來我們系,哲學系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這段對話發生在上學期期末,葉瑾瑜成績不錯,有轉專業的資格,李琰很樂意將她發展為直系學妹。

  葉瑾瑜卻哈哈大笑:“我還真買了本柏拉圖的《理想國》,但我都是拿來安眠用的,哲學太高深了,我這種笨蛋學不來的。”

  葉瑾瑜自然不笨,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江大的學生都不笨,她只是比較遲鈍,或者換個時髦點的詞匯,該叫鈍感力。

  她打小就是如此,從她有記憶以來,她的記憶里就只有母親,她從不覺得有什么,直到上了小學,見到了其他同學的家長,她才意識到,她的家庭里少了一個人,那個人叫父親。

  她六歲的時候就跟著老媽離開了老家,去了煙臺,不為別的,就因為城里的教育資源遠比鎮上好。

  那個時候,老媽全身上下總共只有五千塊錢,為了讓她這個外地小孩能夠進入本地的小學,毅然決然拿出三千塊來交了擇校費,連眉頭都不曾皺一下。

  在上初中之前,葉瑾瑜對于窮這個概念,并沒有一個很清晰的了解。

  老媽把她照顧得很好,在基本的吃穿用度上從沒有短過她。

  現在想想,那會兒其實挺不容易的,老媽每天早出晚歸,打著兩份工,一個月掙不到兩千塊,其中一半要用來支付房租水電氣等固定支出,另一半用于生活費和學雜費,基本攢不下錢。

  搬了很多次家,學校附近的貧民區幾乎被她們娘倆住了個遍。

  她那時還不懂什么叫貧民,只知道臺風登陸的時候,家里的頂棚經常被吹掉,灑進來一床的風沙,下暴雨就更糟了,屋頂就跟篩子似的,到處漏雨。

  每當這時,老媽就會說一句:“咱家又成水簾洞了。”然后抄起塑料棚就往屋頂爬。

  葉瑾瑜小學的成績很好,還拿了奧賽一等獎,初中進了市里的重點學校,貧富差距便漸漸顯現出來,直到那時,她才明白人和人之間是不一樣的。

  或者說,她是不一樣的,是個異類。

  不管去哪里,和誰在一起,好像就只有她是多余的。

  他們聊的話題她插上不話,而她聊的話題,沒有人愿意接茬;班長組織聚餐、看電影,從來不邀請她;無論是課堂任務還是課外活動,只要涉及到組隊,她永遠是單出來的那個;就連畢業紀念冊上,也唯獨漏掉了她的照片和名字。

  即便遲鈍如她,也慢慢察覺到了大家對她的疏遠,漸漸的,她便也疏離了其他人。

  從中學開始,她就經常一個人了。

  一個人自習,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值日……

  雖然她總是滿臉笑容,卻從不曾對任何人敞開過心扉,她總是在學習,學習,學習……她的中學時代只做了這一件事。

  所幸這件事做得還算成功。

  也因為成績不錯,高中的老師和同學對她的態度要好很多,但偶爾,她也會在不經意間聽到一些充滿惡意的議論,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

  她都一笑置之。

  她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她就明白了,她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同,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哪怕無人理解,她一樣可以過得很好。

  葉瑾瑜從來沒有對大學生活抱有過不切實際的期待,她看過一些校園劇,電視劇里描繪的那種生活固然美好,可她知道,那不屬于她。

  她依然是一個人,也早已習慣獨自一人。

  寂寞嗎?

  只要足夠忙碌,就不覺得寂寞了,頂多覺得累而已。

  想起來也好笑,她有五個室友,卻只有李琰這一個朋友,這個朋友還是她撞出來的。

  而此時此刻,這個被她撞出來的朋友,正踩著單車追在她屁股后面,聲嘶力竭地喊道:“慢點!你騎慢點!”

  葉瑾瑜回眸一笑:“你太慢了!是不是男人?”

  兩人沿江邊的林蔭大道疾馳,落日的余暉灑落江面,泛起五彩的波光。

  葉瑾瑜微瞇起,感受著江風拂過面龐,風中夾雜著些微的水汽,微涼。

  她很喜歡騎這一段路,筆直,平坦,沒有阻礙。她可以不顧一切地飛馳,唯有這個時候,她能夠從各種桎梏中解放,坦誠地面對自己。

  李琰怎么也想不明白,這個細胳膊細腿兒的女生,為何能將一輛老舊的破車蹬得跟哈雷一樣虎虎生風。

  “你這騎得也太快了,多危險啊!”

  等到了目的地,李琰忍不住埋怨一句。

  葉瑾瑜笑道:“不會啦,因為那段路很安全,我才騎那么快,你不覺得很愜意嗎?”

  “我只覺得害怕,我這輩子沒騎這么快過……”

  論騎行經驗,李琰遠遠比不上葉瑾瑜,再加上許久不騎車,手藝生疏了,一來就飆車,難免有點心慌慌。

  兩人換上工作套裝。

  李琰是新手,第一周由葉瑾瑜帶著他熟悉業務,李琰便趁機一口一個“葉師傅”喊她,葉瑾瑜起初是拒絕的,覺得丟臉,聽得久了,竟也漸漸順耳了。

  門店顧問其實就是銷售,當然,除了銷售,也負責理貨、收銀、打掃等雜事,總之就是塊磚,哪兒困難往哪兒搬。

  兩人就職的這家門店,位于江南最繁華的地段,生意非常火爆,尤其是晚上,客流量為一天之最,忙得人暈頭轉向。

  李琰身強體壯,體力活當仁不讓,一晚上干下來,饒是他精力過人,也給他累得夠嗆。

  關店之后還要理貨和打掃,時間卻不計入工時,簡直就是剝削勞動人民。

  李琰拖著地,心里早把這些無良資本家的十八代祖宗全問候了一遍。

  葉瑾瑜問他:“怎么樣?做了一天,有什么感想?”

  他嘆口氣說:“這六十塊錢賺得真不容易,干著苦力干的活,拿的卻比苦力還少,不當人啊不當人!”

  “我就說了吧,讓你不要做這個,你又不缺錢,何必遭這罪?你現在放棄還來得及。”

  “我不放棄,我要是放棄了,今天豈不是白干了?再說了,我還專門買了輛自行車,本錢沒收回來,我不會走的。”

  這一周都是實習期,實習期做滿才發薪資,中途離開是不給錢的。

  李琰拿這個當理由,葉瑾瑜信以為真,勸他說:“你這是賭氣,我覺得你還是好好考慮下吧,放棄不可恥。”

  李琰知道她是好心,但還是沒忍住嘀咕了一句:“你就這么想讓我放棄?”

  葉瑾瑜愣了下,忙說:“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開玩笑呢。”

  李琰輕輕帶過,不愿在這個問題過多糾纏,岔開話說:“我想到一門生意,咱倆可以做。”

  ……

  “這邊!”

  李琰走進三食堂,一眼便看見了朝他揮手的葉瑾瑜。

  算一算,這是離開病院之后,他跟葉瑾瑜第七次的私下碰面。

  他感覺今天的她有些不一樣,氣色比前幾次見面時好了許多,走近一瞧,才發現原來是化妝了,很淡很淡的底妝,唇色比較明顯,李琰自然認不出色號,只是覺得她看起來特別精神。

  這也正常,他記得招聘信息里有一項要求就是儀容得體,畢竟是服務業,要面對顧客,蓬頭垢面成何體統,就連李琰,出發前也認真捯飭了一番。

  葉瑾瑜已經打好了菜飯,一葷兩素的套餐,和尋常女生二兩飯都嫌多不同,她起碼打了四兩飯,白米飯甚至都溢出了飯槽。

  李琰知道,她在吃上面雖然從不大手大腳,但也絕不會餓著自己。

  用她的話說便是:“吃飽了才有力氣掙錢,掙了錢才能吃得更飽。”

  乍一聽像是廢話文學,但李琰真見過一些學生,想盡辦法從吃上摳錢,有的人甚至愿意連吃一個月的泡面,然后把省下來的錢拿去買限量版的球鞋,或者新出的蘋果電腦。

  葉瑾瑜很拎得清,她很清楚哪些錢是可以省的,哪些錢是一定要花的。

  李琰當下的反應是:“話糙理不糙,要不要考慮轉專業來我們系,哲學系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這段對話發生在上學期期末,葉瑾瑜成績不錯,有轉專業的資格,李琰很樂意將她發展為直系學妹。

  葉瑾瑜卻哈哈大笑:“我還真買了本柏拉圖的《理想國》,但我都是拿來安眠用的,哲學太高深了,我這種笨蛋學不來的。”

  葉瑾瑜自然不笨,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江大的學生都不笨,她只是比較遲鈍,或者換個時髦點的詞匯,該叫鈍感力。

  她打小就是如此,從她有記憶以來,她的記憶里就只有母親,她從不覺得有什么,直到上了小學,見到了其他同學的家長,她才意識到,她的家庭里少了一個人,那個人叫父親。

  她六歲的時候就跟著老媽離開了老家,去了煙臺,不為別的,就因為城里的教育資源遠比鎮上好。

  那個時候,老媽全身上下總共只有五千塊錢,為了讓她這個外地小孩能夠進入本地的小學,毅然決然拿出三千塊來交了擇校費,連眉頭都不曾皺一下。

  在上初中之前,葉瑾瑜對于窮這個概念,并沒有一個很清晰的了解。

  老媽把她照顧得很好,在基本的吃穿用度上從沒有短過她。

  現在想想,那會兒其實挺不容易的,老媽每天早出晚歸,打著兩份工,一個月掙不到兩千塊,其中一半要用來支付房租水電氣等固定支出,另一半用于生活費和學雜費,基本攢不下錢。

  搬了很多次家,學校附近的貧民區幾乎被她們娘倆住了個遍。

  她那時還不懂什么叫貧民,只知道臺風登陸的時候,家里的頂棚經常被吹掉,灑進來一床的風沙,下暴雨就更糟了,屋頂就跟篩子似的,到處漏雨。

  每當這時,老媽就會說一句:“咱家又成水簾洞了。”然后抄起塑料棚就往屋頂爬。

  葉瑾瑜小學的成績很好,還拿了奧賽一等獎,初中進了市里的重點學校,貧富差距便漸漸顯現出來,直到那時,她才明白人和人之間是不一樣的。

  或者說,她是不一樣的,是個異類。

  不管去哪里,和誰在一起,好像就只有她是多余的。

  他們聊的話題她插上不話,而她聊的話題,沒有人愿意接茬;班長組織聚餐、看電影,從來不邀請她;無論是課堂任務還是課外活動,只要涉及到組隊,她永遠是單出來的那個;就連畢業紀念冊上,也唯獨漏掉了她的照片和名字。

  即便遲鈍如她,也慢慢察覺到了大家對她的疏遠,漸漸的,她便也疏離了其他人。

  從中學開始,她就經常一個人了。

  一個人自習,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值日……

  雖然她總是滿臉笑容,卻從不曾對任何人敞開過心扉,她總是在學習,學習,學習……她的中學時代只做了這一件事。

  所幸這件事做得還算成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