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33章 首朝(1)
  大宋興慶元年,正月初十,臨安城、皇宮、大內,垂拱殿。

  元夕節將至,還在先帝葬禮期間,但皇帝上朝,卻是符合情理,也合乎朝廷禮制。

  說起來,這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上朝,眾臣都是有些期待。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卻是新臣老臣一瓶裝,有些新舊混雜的味道。

  宰相薛極,原參知政事、吏部尚書。代替原宰相史彌遠。

  樞密使、參知政事宣繒,原參知政事、兵部尚書。代替原樞密使史彌遠。

  參知政事、工部尚書胡榘,沒變。

  參知政事真德秀,原戶部尚書。

  御史中丞陳端,代替原御史中丞梁成大。

  參知政事們和御史中丞,幾位朝廷重臣,半新不舊,但史彌遠獨夫當權的局面,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陛下到!”

  內侍的聲音響起,眾臣都是精神一振。

  趙竑進了大殿,徐徐邁步向前。滿殿大臣,包括宰相、參知政事、王公、侍郎學士、御史等等,所有的官員都是睜大了眼睛。

  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通天冠、黑舄。這種僅次于冕服的朝服,一般大宋皇帝只有在大朝會、大冊等重大典禮時才穿著。此刻皇帝沒有穿官服,而選擇這樣穿著正式,是為了彰顯他第一次朝會時他的尊嚴嗎?

  而更讓群臣驚訝的是,皇帝腰束的金玉大帶上,掛著一把長達四尺的長劍,配上皇帝挺拔的身軀,大宋天子更顯剛猛,不怒自威。

  好一個帝王之象!

  眾臣驚訝的目光當中,趙竑已經上了御座,危襟正坐,不怒自威。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肅拜行禮,人人心中嘀咕。

  年輕的新皇佩劍上朝,到底是什么意思?

  “諸卿,今日朝會,朕下一道不成文的旨意,從今以后,從此刻開始,大宋天下臣民,不得稱朕為“官家”。眾卿沒有異議吧?”

  趙竑目光灼灼,看向了滿殿群臣。

  “謹遵陛下旨意。”

  宰相薛極首先出班開口,殿中眾臣附和而言,并無一人反對。

  皇帝早已有言在先,摒棄“官家”的稱呼,只是沒有下旨而已。皇帝自己的稱呼,只要不出格,群臣也沒有理由反對。

  “朕這第二道旨意,就是在慶元府創立水師學堂,在金陵創立講武堂和金陵大學堂。諸卿沒有異議吧?”

  趙竑向殿中群臣,很快拋出了自己的第二個議題。

  創辦水師學堂、金陵講武堂和金陵大學堂,宰相和執政大臣已經通過,上朝堂,只不過是個過場。

  “陛下圣明,謹遵陛下旨意。”

  這一次,宰相薛極和幾位參知政事先后出班,贊成皇帝的旨意。

  “陛下圣明,謹遵陛下旨意。”

  殿中眾臣紛紛出聲,無一反對。

  三大學堂相繼開張,朝廷勛貴子弟人人沾光,皇帝此舉,太過體貼人心。

  “朕這第三道旨意,就是要成立大宋反貪司,澄清吏治,打擊貪腐。朕不管你們以前是否貪墨,收受賄賂,從今日起,凡有貪墨者,嚴懲不貸。至于如何懲處,自會在公文和報紙上呈現。”

  趙竑的話語,讓殿中一片死寂,立時有言官走了出來,肅拜而奏:

  “陛下,地方上自有安撫使、轉運使、通判、提點刑獄,朝堂自有御史臺。反貪之事,似乎沒有必要另置一司。否則,要地方刑獄何在,要我御史臺何在?”

  趙竑定睛一看,原來是新任的御史中丞陳端常。

  “朕成立反貪司,乃是因為我大宋吏治腐敗,貪墨成風。再如此下去,我大宋危矣!”

  趙竑溫聲軟語,陳端常繼續上奏,毫不妥協。

  “陛下,反貪司澄清吏治,查察官員,此舉必使官員惶惶不安,人人自危。請陛下三思!”

  御史臺主管糾察官員奸邪,肅正朝廷綱紀。皇帝搞一個反貪司,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朕意已決,陳卿不必多言!”

  趙竑不再解釋,直接下了旨意。

  陳端常臉色難看,悻悻退了回去。

  “陛下,臣有本奏!”

  一個綠袍官員走了出來,寬袍大袖,黑面鐵骨,肅拜而言。

  “卿有何事,盡管直言,朕洗耳恭聽。”

  趙竑滿帶微笑,盡量讓自己顯得溫和親切。

  第一次上朝,他也想給群臣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陛下,臣斗膽,陛下腰懸長劍上朝,于禮制不和。兵者,不詳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我大宋歷代天子,并無佩劍上殿的先例。請陛下除去佩劍,以正禮法,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綠袍御史肅拜而道,言辭鏗鏘有力,中氣十足。

  “故有道者不處?你是說,朕是無道的昏君了?”

  趙竑心頭怒火上升,不自覺臉色難看。

  第一次上朝,剛要以“宋王劍”以示“王權”,就被當頭一棒,打的他頭暈腦漲,又莫名其妙。

  這些官員,為什么就見不得君王強權?

  寒冬臘月凍死那么多流民,他們怎么不上奏?

  “陛下,臣絕無此意。我朝風聞奏事,況臣所親眼目睹。陛下不循禮法,不尊祖宗家法,視朝會猶如草閭市集,臣為陛下計,忠心直諫,方不負陛下,不負大宋天下!”

  綠衣御史聲音更加洪亮,腰板更直,更是理直氣壯。

  巧舌如簧,好一張利口!

  趙竑驚詫地看著綠衣御史,目光掃向殿中一眾大臣,怒火慢慢熄滅,冷靜了下來。

  綠衣御史所言,怕是代表了殿中不少官員的心聲。

  而這位鐵骨錚錚的綠衣御史,恐怕也不僅僅要博得忠諫之名,更是要以直諫,來青云直上。

  這些讀書人,肚子里的彎彎繞,堪比二十四道拐,枝杈還尤其繁多。

  可惜,他本來就是要奪回王權,本來就是要立威的。

  分獨相為樞密使和宰相分權,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當然就是對付這些自以為是的士大夫了。

  “朕身為大宋天子,上朝佩劍,難道還要你一介小小的御史同意嗎?我朝國法禮節,那一條不許天子上朝不能佩劍?我朝欽宗皇帝隨身佩帶“夏人劍”,難道也不符祖宗家法?你且來說說。”

  趙竑提高了聲音,卻是冷靜了下來。

  他要立威,但不見得要龍顏震怒,咆哮于大殿之上。

  “陛下,欽宗皇帝上朝時,從不隨身佩戴劍器。我大宋歷朝天子上朝,從無佩劍者,此乃祖宗家法。還請陛下除去寶劍,以肅圣象,以正視聽。”

  綠衣御史依然是義正言辭,不屈不撓。

  以肅圣象,以正視聽。

  好一個道貌岸然的攪屎棍!

  “陛下,謝方叔身為監察御史,直諫天子乃是本分,陛下應念其一片苦心,褒獎于他。”

  趙竑正欲開口,御史中丞陳端常又走了出來,黑臉直諫。

  直諫?嘉獎?

  趙竑的怒火,不知不覺又升了起來。

  自己只是佩劍上朝,就被這些御史們如此攻擊,大宋君權之弱,可見一斑。

  還有,這個御史中丞陳端常,剛剛被自己提拔就向自己發難。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朕即政之初,首辟四門,達聰明目,訪予落止,小毖求助。凡我大宋文武之臣,有所見聞,忠言正論,朕所樂聽。事有可行,朕必虛心而從,言或過直,無憚后害。”

  趙竑語氣平靜,目光轉向秀王趙師彌等幾個親王宗室。

  “秀王,你知大宗正事,掌糾合宗室族屬加以訓導,接受族屬詞訟,糾其違失,有罪即劾奏。你來告訴諸卿,朕佩劍上朝,違反了那條祖宗家法?”

  秀王趙師彌無奈,走出列班,硬著頭皮奏道:

  “回陛下,我大宋律法、祖宗家法,都無禁止君王佩劍上朝一說。”

  “陛下,我大宋朝堂,天子上朝佩劍之事,無關祖宗家法。陛下此舉,并無失禮不符。”

  濮王趙不熄也走了出來,附和趙師彌。

  皇權回歸,總比士大夫一家獨大好,宗室也有發言權,不會被文臣死死壓制,聊勝于無。

  “陛下,臣為臺諫,我大宋天子佩劍上朝,與我大宋以儒治國的祖宗家法不符。陛下此舉,臣不能茍同。”

  謝方叔依然堅挺,“諫天子”的架勢不倒。

  “陛下,言官風聞奏事,進諫直言,是我等言官的職責,陛下外有好諫之名,內有拒諫之實,臣不敢茍同。”

  御史中丞陳端常看趙竑面色難看,似乎更是傲氣。

  殿中大臣,包括薛極、真德秀等參知政事,個個都是保持沉默,一言不發。

  “大膽!朕的王命,豈能朝令夕改,淪為笑談?”

  趙竑忍耐不住,終于發作,臉青的像要滲出水來。

  “風聞奏事,也能指鹿為馬,一派胡言嗎?朕佩劍上朝,自古已有先例,犯了那條律規國法,讓你等臣子,如此當殿羞辱?你們眼里,還有朕這個大宋天子嗎?”

  李知孝、梁成大、莫澤那些攪屎棍,不是已經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過了嗎,怎么還有這么多巧言令色者,咄咄逼君于廟堂之上?

  難道說,是史彌遠們的耳濡目染,給了他們繼續壓制君王的勇氣?

  無端指責君王,登堂入室,是可忍孰不可忍!

  趙竑的話聽在耳中,滿殿群臣都是震驚。

  難怪皇帝龍顏大怒,這些言官本是皇帝糾劾百官的爪牙,現在直諫天子,連天子的面子也不留,實在是有些過于出格了。

  “陛下,臣身為言官,理當直……”

  “住口!你以為你是誰?可以凌駕于君王之上嗎?可以讓朕顏面無存?”

  謝方叔還要據理力爭,繼續捋皇帝的龍須,被面色鐵青的趙竑怒聲打斷。

  “好一張利口!身為諫臣,不見你有片言富國強兵之策,無事生非,喪心病狂,竟然當殿羞辱君王。誰給你的狗膽?”

  我曹你大爺!上朝帶個劍都要被攻擊,你他尼昂的是誰啊?

  “陛下息怒!謝方叔耿介,不知進退,還請陛下息雷霆之怒,不要和他一般見識。”

  宰相薛極察言觀色,趕緊走了出來,肅拜而道。

  皇帝氣的鼻子都歪了,再不勸阻,宰相別當了。

  “陛下息怒!”

  “陛下保重龍體!”

  真德秀、胡榘、宣繒幾個參知政事一起走了出來,力勸怒容滿面的趙竑。

  龍顏大怒,再不阻止,恐怕要生禍端。

  “身為言官,不思舉賢薦能,查察朝政得失,關心民生疾苦,卻整日里捕風捉影,滿嘴胡言亂語,如今還巧舌如簧中傷君王,其心可誅!朕要你這個言官作甚,惡心朕嗎?”

  趙竑面紅耳赤,咆哮聲在大殿上回蕩。

  終歸,他還是道行淺,控制不住自己,動了真怒。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