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109章 除夕(1)
  自興慶元年以來,金陵講武堂、大宋水師學堂的創立,編練新軍,雖然朝堂上看不出什么,但民間的尚武之風卻已見端倪,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是因為大宋朝廷雖然上層孱弱,血性缺失,但上承唐及五代,邊事連連,民間尚武之風從未消失。這也是西軍、岳家軍等能與遼金鐵騎野戰的原因。

  但也正因為大宋上層血氣缺失,以至于趙竑要出征蜀口,朝中反對的暗流涌動。

  南宋歷次北伐中原,堂而皇之地恢復失地,朝中許多官員都惶惶不安,陽奉陰違,致使每一次北伐都陰風陣陣,掣肘重重。

  趙竑將要御駕親征,要對無堅不摧的蒙古鐵騎動兵,更是讓主和派的士大夫們紛紛嚇破了膽,明里暗里串聯,要阻止大宋皇帝的肆意妄為。

  打贏了,官員們沒有任何好處;打輸了,則很有可能利益受損。宋室南渡百年,他們的壇壇罐罐都在東南,為一個虛無縹緲沒有歸屬感的中原爛地,他們沒有任何興趣。

  最關鍵的是,風險極大,好處何在?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除夕,冬日清晨,御書房中,趙竑正在翻閱奏折,他面前的桌上,就擺著一盤石榴,紅珠耀眼,飽滿圓潤,惹人注目,讓人垂涎三尺。

  這個時代的儲藏技術,看起來不容小覷。

  余玠和曹友萬二人率兵去了西夏,西北金境暫時并無戰事,由此可以估計,蒙古大軍應該正在攻打靈州。

  余玠曹友萬們異國他鄉冰天雪地浴血奮戰,舍生忘死,他待在臨安城還有石榴吃,有茶喝,溫暖舒適。這讓他感慨萬千,常常難以心安。

  將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余玠曹友萬們不是這樣,也沒有這樣的條件。他更不會在臨安城輕歌曼舞,這樣他不會心安。

  “陛下,這是四川制置使崔與之,四川總領范鐘的奏折。”

  宰相薛極和兵部尚書宣繒進來,呈上幾份奏疏。

  “陛下,與韃靼用兵,雖是有備無患,但韃靼勢大,一旦動兵,刀兵四起,便是山河動蕩,后患無窮。陛下三思。”

  看趙竑眉頭緊皺,以為趙竑是在擔心邊事,薛極大著膽子勸道。

  單單是派兵入夏,已經是遭人非議,若是再和蒙古大軍正面起沖突,難免會被朝臣非議。

  “宣卿,你是兵部尚書,你對朕用兵韃靼,是不是也心存疑惑?”

  趙竑抬起頭來,看著自己的參政大臣。

  史彌遠的兒女親家,自己登基以來,宣繒還算實干型官員,輔助薛極處理軍政事務,編練新軍和官員調遣,表現的話算可以。

  “陛下,韃靼侵夏,勢如破竹,夏國覆滅,只在旦夕之間。以臣所見,夏金必將為韃靼所滅。居安思危,韃靼日后必為我大宋心腹大患。只是……”

  宣繒頓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說道:

  “陛下,未雨綢繆,臣以陛下馬首是瞻。但朝堂上官員因循守舊,主和者居多。陛下若是要想對韃靼用兵,恐怕會惹得滿朝非議,阻力重重。”

  滿朝非議、阻力重重?

  看來,朝堂上的官員,大多是反對他對外用兵了。

  “陛下,西夏朝不保夕,陛下無需發兵塞外。只要扎緊籬笆,自保即可。如此一來,朝臣自不會有所掣肘。”

  趙竑目光掃向薛極,后者同樣是一番規勸。

  “兩位卿家,朕再說一遍。朕布兵于蜀口邊塞,只是防患于未然,不會輕易出兵。韃靼若是侵我大宋,朕也不能束手就擒。強盜來了,朕絕不會做縮頭烏龜!”

  兩位執政大臣,看樣子是明白人,不愿做頭埋在沙子的鴕鳥,比起那些只談心性的官員來說,還有可取之處。

  自己派兵增援西夏,看來還是有些輕率,讓反對者們找到了攻擊自己的借口,自己也低估了這些人的決心。

  “臣知道了,臣(老臣)遵旨。”

  宣繒和薛極點頭哈腰,都是無奈。

  不用說,皇帝是鐵了心要在西北布防。是不是對外用兵不知道,反正不會示弱。

  “宣卿,崔與之奏折上說,成都大營和利州大營兵練的不錯,朕心甚慰。你說,朕要不要派得力大臣過去,看一下練兵的效果?”

  趙竑看著宣繒,心里暗暗嘀咕,宣繒似乎有心事,卻不知是什么。

  “陛下,臣可以馬上動身,代陛下去四川一趟,為陛下分憂。”

  宣繒一怔,立刻說了出來。

  “那也不用著急,今天是除夕,先好好過節,過了元夕節再去即可。”

  有崔與之和范鐘坐鎮,有講武堂的軍官們負責編練新軍,自己何必事必躬親?

  既然已經委任曹友聞呂文德們整飭邊軍,就交給他們去折騰吧。

  “薛相,兩浙路推行新政,聽說不太順利。”

  趙竑的目光,轉向了面色愁苦的薛極。

  這位宰相老臣,和當朝樞密使宣繒一樣,表現的唯唯諾諾,似乎都有心事,讓他很是奇怪。

  堂堂大宋執政大臣,誰還能讓他們不安?

  “陛下,兩浙路雖然新政推行緩慢,但也是有條不紊。臨安府、紹興府和平江府的障礙已經被掃平,接下來就快多了。估計到明年夏日前,就可以完全推行。”

  薛極的話,讓趙竑微微頷首。

  今年是他登基后的第二個年頭,推行新政的四路分別是兩浙路、江南西路,以及四川路。有了江南東路推行新政的經驗,這幾路雖然依舊是困難重重,但都在壓力之下,有序進行。

  四路之中,以四川路推行新政最為快速,到了年前,已經就可以基本完成。江南西路緊跟其后,今年之內,應該可以完成大部。

  兩浙路因為是臨安府所在地,官員甚多,新政的推行則是緩慢許多。即便是在高定子的鐵腕治下,有趙竑力挺,有反貪司明察暗訪,仍然是阻力重重,直到現在,才推行了一半不到。

  “薛卿、宣卿,我大宋各路推行新政,你二人統籌調撥,居功至偉,可為我朝楷模。這有些茶酒錢帛,算是朕的一番心意。”

  趙竑看著二人,由衷地說道。

  高定子在兩浙路推行新政,大刀闊斧,薛極和宣繒都是兩浙路豪族,兩浙路推行新政,這二人率先呈報田畝,并補齊了賦稅,引得不少官員鄉宦紛紛效仿。

  相比之下,朝中的兩浙路大臣們,除了推諉抗拒,就是裝聾作啞,千方百計想蒙混過關。這出乎了趙竑的意料,也在他預料之中。

  大宋其它幾路推行新政,薛極和宣繒調撥款項,分派官員,政務井井有條,也讓他省心不少。

  “陛下,兩浙路是天子腳下,朝廷重臣居多,要拿掉這些人的利益,等于割他們的肉。陛下坐鎮中樞,臣等只是做事而已。”

  “謝陛下天恩!臣等感激不盡!”

  薛極和宣繒強裝笑臉,心里卻是安靜了許多。

  有皇帝的力挺,皇帝夠強硬,他們的處境,也會好過一些。

  現在就希望,皇帝能夠一直強硬下去,不用和稀泥,更不能卸磨殺驢。

  “陛下,周主事和徐副主事在外求見。”

  董宋臣的聲音響起,宣繒和薛極趕緊告退,和拿著賞賜的禁軍離開。

  趙竑看著兩位執政大臣離去的背影,目光幽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