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71章 暢想
  回到下榻之處,趙竑依然是心事重重,獨自在院中踱步。

  幾顆槐樹繁蔭,覆蓋了整個院中。槐樹上綠色的長條葉生機勃勃,和白色的累累槐花交相輝映,院中清香撲鼻,也絲毫不感覺到秋老虎的肆虐。

  痛擊蒙古大軍,兵進陜西,這又是一次意想不到的軍事產物了。

  “陛下,莫不是在為進軍陜西猶豫不決?”

  不知何時,孟珙和董宋臣進來,孟珙率先開口。

  “漢中進入關中,道路崎嶇不說,數萬大軍的糧草供應、后勤補給等等,這又該如何應對?你有應對之策嗎?”

  趙竑把目光,投向了孟珙。

  金人治下的陜西,因為與蒙古國多年征戰,百姓人口大量減少,大軍一旦進入,沒有補給,又該如何堅守?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怕就是他此刻的真實心理寫照了。

  上一次蒙古大軍退兵,雙方握手言和,但那都是表面上的互相妥協。大宋要恢復故地,要想成為一個大帝國,和蒙古國開戰不可避免,也許會持續數年之久。

  這次托雷南下借道,不過是自然而然罷了。

  至于金國,遲早要解決,只不過憐惜其治下百萬漢人的生死而已。

  趙竑不由自主,嘆了口氣。

  這一刻,即便是他的大長腿完顏春來親自求情,恐怕他也不會對金軍手下留情。只有坐上了這把龍椅,戴上了冠冕,只有貴為大宋天子,才能明白其承載的意義。

  靖康之恥,岳飛的天日昭昭,辛棄疾陸游們的熱淚,那些民族熾熱的情感,故國山河發自肺腑的熱愛,又豈是可以漫不經心。

  “陛下,只要能大破韃靼大軍,陜西無論怎樣折騰,都是我大宋自己的事了!”

  孟珙的話,讓趙竑一怔,哈哈笑了起來。

  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也許最直接有效。

  “陛下,我軍進軍陜西,只要固守潼關、鳳翔府、長安三地,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以我大宋邊軍的實力,再加上火器,韃靼沒有十余萬之眾,難以攻克任何一座城池。”

  “孟珙,所言不錯。你說,曹友聞和余玠他們,能想到這一點嗎?”

  趙竑心中的戰意,也被孟珙激發了出來。

  “陛下,對陜西的形勢,曹友聞和余玠兩位將軍,只怕比臣更清楚。他們奪了鳳翔府,就不會讓長安城置身事外。占了長安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潼關城,奪定了!”

  孟珙一番分析,讓趙竑不自覺汗流浹背。

  以曹友聞和余玠的好戰性,恐怕他們都想直奔河南了!

  “陛下,崔相公和陳相公來了。”

  趙竑正在思量,董宋臣的聲音在外面響起。

  “陛下可是為我軍兵進陜西一事擔憂?”

  崔與之二人進來,崔與之開門見山問道。

  “陛下,當年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尚未成功。如今秦州、隴州還在金人手中,我西北大軍即便是東進臨洮府,距離關中門戶鳳翔府還有千里之遙。一旦要進陜西,糧道一定要暢通。韃靼占領關中,陜西多遭兵禍,后勤補給不容有失。”

  陳隆之目光幽幽,眉頭卻是緊皺。

  顯然,他也意識到了糧道的問題。

  他并不要什么子午谷奇襲長安,沒有任何意義。還是那句話,戰爭以殺傷對方,讓對方失去戰力為最終目的。

  若是士卒輕裝上陣,刀槍震天雷,倒可以兵出大散關,或走褒斜道開赴關中。但走的是河谷驛道,道路崎嶇不平,那些火炮、戰車炮車輜重,總不能肩扛手抬過去吧。

  “陛下,從秦隴沿渭水東進,道路寬敞,可借助水路搬運物資。但沿途的鞏州、秦州、隴州還在金軍的手里,若是要強行借道,恐怕會戰事持續,帶來不少顧慮。”

  孟珙緊接著說了起來。

  強行借道?

  趙竑不由得自嘲地一笑。

  也許托雷們就要強行借道宋境,自己又想武力借道金境。何其謬哉?

  “陛下,這有一封書信,陛下請看。”

  崔與之和陳隆之目光互對了一下,崔與之拿出一封書信,遞了上來。

  趙竑微微一怔,接過書信看了片刻,眉頭緊皺。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難道說,這是上天的旨意,讓他收復陜西之地?

  “崔卿,看來兵進陜西,你并不是心血來潮啊?”

  趙竑微微一笑,心情也是輕松了不少。

  “陛下,金將鞏昌府同知汪世顯殺了秦鞏元帥完顏仲德,又攻殺秦州總管粘葛完展。天授不取,反受其咎,汪世顯率部來降,乃是我大宋之幸。陛下祥之。”

  崔與之訕然一笑,肅拜奏道。

  “陛下,汪世顯乃是韃靼汪古部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陛下若是招降與他,一旦與韃靼大軍對壘,陛下放心嗎?完顏仲德舉賢薦能,愛民如子,頗得秦鞏之地民心。陛下若是招安汪世顯,恐怕秦鞏民心不穩,地方動蕩。”

  陳隆之緊跟著開口,卻是反對招降汪世顯。

  “陳相公,你不要忘了,完顏仲德屢次向金主建言,秦、鞏山巖深固,糧餉豐贍,不若西幸,依險固以居,然命帥臣分道出戰,進取我漢中之地,經略巴蜀。完顏仲德居心叵測,死不足惜。汪世顯雖是韃靼汪古部人,但他久居中原之地,學的是四書五經,習的是中華習俗,早已是漢人無異。望陛下納之,進據關中,建不世之功!”

  崔與之白須飄揚,唾液橫飛。

  “學四書五經,習中華習俗,又為何弒主求榮,見利忘義,寡廉鮮恥?陛下慎思!”

  陳隆之臉色通紅,憤然回擊。

  “陳相公,稍安勿躁。如今談的是我大宋的宏圖霸業,不是個人的私德。汪世顯不過萬余烏合之眾,難道陛下不知嗎?陛下自有決斷,你我奉旨即可。”

  崔與之也不發火,只是正色說道。

  他已經覺察到,趙竑很可能已經動心。

  趙竑嘿嘿一笑,輕聲說道:

  “二位卿家,汪世顯為何不投了蒙古國,反而要降我大宋?”

  從古到今,上下五千年,汪世顯這種長袖善舞、善于逢迎者如過江之鯽,源源不斷,見怪不怪。

  他只是有些詫異,蒙古大軍縱橫天下,兵鋒正盛,身為同族,這個汪世顯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陛下,韃靼大軍嗜殺無道,汪世顯久習中華禮法,當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陛下,我大宋禮儀之邦,自古崇尚忠孝節義。汪世顯久沐中華文化,歸附大宋,也是情有可原。”

  崔與之和陳隆之一前一后,二人的觀點大致雷同。

  “你們都說錯了!”

  趙竑搖搖頭,輕輕拍了拍院中的槐樹。

  “汪世顯是韃靼人,他的部下可大多數都是漢人。要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汪世顯沒有這么大的野心,也沒有這么大的底氣。至于說他反水,他那萬余部眾,朕還不放在心上。他之所以投我大宋,只不過是因為我大宋兵強馬壯而已。”

  他看了看專心面色通紅的崔與之等人,繼續說道。

  “奪了陜西之地,陜西、四川、西夏連為一體,我大宋的防線將大為完善。關中八百里平川,自古就是糧倉,又有渭水、涇水、漢水等河流灌溉,天與之地,不可不奪!”

  說著說著,趙竑已經做了決定。

  “朕意已決,招降汪世顯,千金買骨,厚待于他。不管此次與韃靼大軍交戰的結果如何,即便是死傷十萬將士,尸橫遍野、血流漂杵,陜西,朕是奪定了!”

  對于鐵騎縱橫的蒙古大軍,他一直想到的是防御反擊,現在看來,實在是過于保守。

  為什么就不能主動出擊?先發制人的老道理,怎么就忘了呢?

  不必自慚形穢,也不必自大,有時候需要的,只是一點點勇氣。

  “陛下既然已經圣斷,臣無話可說。但求陛下務必當心,以免誤了軍國大事。汪世顯有四子,有二人已經過了十歲,可送去金陵學堂學習。”

  陳隆之無奈,只好肅拜一禮,還不忘提醒趙竑。

  “陳隆之,你這是以子為質,來控制汪世顯啊!”

  趙竑哈哈笑了起來,隨即岔開了話題。

  “兵進陜西,的確是有風險。但是,大宋需要陜西,用來鞏固她的半壁屏障。”

  他看著三人,鄭重其事說道:

  “來西北之前,朕本打算從海路北伐,一舉攻下燕京城,占領河北。現在看來,朕是有些操之過急了。韃靼大軍南下,擊潰他們,到時候奪了陜西,北伐就可以兩翼齊飛,河東河北,俱在我大宋攻伐之下,成為大宋的疆土!”

  這個時候,趙竑整個人都變得神采飛揚。

  東西兩路齊頭并進,西到雁門關,東到居庸關,收復整個燕云十六州,都不再是夢話。

  至于糧草轉運,海路居多,西北準備少量即可。

  看著目瞪口呆的三人,趙竑哈哈笑道,感染力十足。

  “崔卿年事已高,不宜奔波勞累。若是奪下陜西,陳隆之,你就是陜西路安撫使,整個鳳翔府以東,北到橫山,南到黃河,都是你的治下了!”

  陜西路安撫使!

  陳隆之眼睛睜大,跟雞蛋一樣。旁邊的崔與之扯了扯他的衣袖,陳隆之才如夢初醒,不顧院中的鵝卵石膈應,立刻跪了下來,連連磕頭,山呼萬歲。

  “臣謝陛下天恩!”

  皇恩浩蕩!反對著反對著,反成了未來的陜西路安撫使。這可真是個意外的驚喜!

  陜西路安撫使,可比治理一個小小的漢中挑戰大得多。

  “起來吧。”

  趙竑扶起了陳隆之,溫聲說道,和風細雨。

  “你我君臣一心,對外用兵,不僅是收復失地,還在于重塑一個真正的大宋,一個真正的中原王朝。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要讓萬國來朝、四夷賓服。”

  為了理想而奮斗,其實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崖山之后的事情,可不能重演。

  “陛下文治武功,臣等誓死追隨!”

  崔與之朗聲說道,和陳隆之一起肅拜行禮。

  “你們就別拍馬屁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就是后勤供應。汪世顯受降的事情,陳卿和曹友萬辛苦跑一趟,帶上朕的親筆書信,以示我大宋的誠意。”

  既然汪世顯愿意投誠,余玠和曹友聞完全可以兵發秦州,和南邊的呂文德、曹友萬一起,全力對付蒙古大軍。

  趙竑轉過身來,就要進屋,卻又忽然停下,抬起頭來,看向了滿樹晶瑩的槐花。

  “陛下,臣盤算過,要是從秦州輸送糧草到長安,五萬大軍的話,七百里的路程,一路水運,大約十日內即可到達。若是從鳳翔輸送糧草,三百里一馬平川,只需兩到三日。”

  陳隆之腦筋飛快地轉動,心里暗自嘀咕。皇帝恐怕已經想到了要占領鳳翔府,再伺機奪取整個陜西。

  “陛下,河西路余玠的密奏!”

  宣繒遞上奏折,趙竑看了片刻,這才回道:

  “讓余玠和曹友聞一起東進,河西路和西夏路各調兩萬大軍,臨洮府路調一萬大軍,五萬大軍駐守秦州,準備對韃靼的戰事。”

  高昌國來密使言和,河西和西夏再無后顧之憂,正好可以東進,對付蒙古西路大軍。

  看到趙竑望向槐樹,眾人心頭狐疑,一起抬頭看去。

  “槐花,你們都吃過嗎?”

  趙竑指著滿樹的槐花,忽然問道。

  “啊?”

  崔與之和陳隆之都是一怔,陳隆之趕緊回道:

  “陛下,臣小時候吃過,槐花蒸成炊餅,吃起來香甜可口……”

  陳隆之瞬間明白了幾分。

  看來,皇帝煙火氣很濃,也是性情中人。

  “董宋臣,你讓衛士們拿梯子來,把槐花摘下來,不要太老,也不要太嫩。朕今天要帶你們嘗一下槐花面塊和槐花炊餅!”

  趙竑臉上的喜悅,似乎比打敗了蒙古大軍還要濃烈。

  趙竑進去,崔與之和孟珙跟上,陳隆之慢走一步,來到董宋臣身邊,輕聲細語。

  “董公公,借一步說話!”

  有些事情,皇帝不愿意做,他們必須要查缺補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