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37章 募捐
  臨安城城,御街,元夕節。

  相比于往年元夕節的熱鬧和商業化,今年的元夕節,則是多了許多肅穆,少了些喧囂。

  原因只有一個,大宋王師要北伐了。

  宋室南渡百余年,大宋王師,終于要第三次揮兵北上了。

  “銘記歷史!恢復中原!萬眾一心,捐錢捐物!”

  一隊身著臨安師范學堂制服的學生沿街而來,他們打著橫幅,喊著口號,隊伍里的學生端著募捐箱,發著傳單,街邊不斷有士民上前募捐,熱鬧異常。

  “王師北伐!終于等到這一天了!”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國之幸事,國之幸事啊!”

  人群中,有百姓接連嘆了出來。

  “怕就怕跟以前一樣,虎頭蛇尾,草草收場,卻害了我們這些窮苦人!”

  “是啊!窮兵黷武,真以為那韃靼是好對付的!反正我不會捐錢!”

  有幾個觀客不屑地吐槽。

  “孫二,住口!”

  “周四,怎么那么多廢話?”

  周圍人立刻翻臉,紛紛痛斥起兩個言語刻薄之徒。

  “孫二,你以為如今這朝廷,還是以前的嗎?你個游手好閑的蠢貨!”

  “我大宋邊軍接連收復河西陜西淮東,殺的韃靼屁滾尿流,誰是對手?你周四瞎放什么狗屁!”

  眾人群情激憤,紛紛怒斥,周四惱羞成怒,憤憤回了一句。

  “說說還不行,你們是皇帝啊?”

  “說什么都行,說大宋王師的壞話就是不行!”

  “周四,就是不讓說。你能怎樣?”

  眾人還要群起而攻之,周四已經黑著臉離開。

  眾人悻悻,又調侃起孫二來。

  “孫二,你別走啊!快捐錢啊!”

  孫二也無趣地走開,眾人紛紛起哄,絲毫不留情面。

  隨著大宋官軍一場場的勝仗打下來,大宋水師海外開拓,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也被完全激發了出來。

  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國愛其民,則民亦愛其國。

  軍事上兵強馬壯,所向披靡,民政上吏治清明,百姓生活的改善肉眼可見,士民對大宋朝廷,自然是期待滿滿,愛意直線上升。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

  學生們嘹亮的歌聲響起,眾人紛紛鼓掌,無人理睬“逃匿”的孫二周四,紛紛捐起錢來。

  “二哥,你和嫂嫂也來捐錢?”

  看到張二和媳婦兒子出現,眾人都是吃驚。

  “鄭五叔,這有什么奇怪的?王師北伐,我也是大宋子民,理當盡點心意!”

  張二,張三張中夏的哥哥,笑意盈盈,不顧妻子的拉拽,硬是把幾張會子塞入了學生們的募捐箱,還得到了一面小紅旗。

  “二哥,你家三哥是朝廷的將軍,你應該去玉津園那里捐錢!”

  有百姓滿臉堆笑說道,眼睛里說不盡的羨慕嫉妒恨。

  一介臨安街頭的潑皮無賴,也能成為縱橫沙場的大將軍,人生的命運真他尼昂的奇妙。

  “在那里捐還不都一樣。都是一份心意而已!”

  張二笑呵呵說道,對著唱歌而行的募捐隊伍鼓起掌來。

  王師北伐,弟弟也會隨軍北上,麾下千軍萬馬,大宋的大將軍,想起來都覺得呼吸不順暢,心跳加速。

  “爹,我想去玉津園看看,聽說那里熱鬧,好吃好玩的不少!”

  張二八歲的兒子張承恩,忽然叫了起來。

  玉津園是朝廷公布的捐款地點,今天是第一天,聽說朝廷大員和王公貴族,以及臨安城的名流都會前去,想來肯定十分熱鬧。

  “官人,要不咱們去玉津園看看?”

  張二媳婦臉上白胖,眼神里浮起一層期待。

  “怎么?你又想去了?你不怕被認出來,再捐一次?”

  張二驚訝地看著妻子說道。

  玉津園是朝廷兵部組織的募捐,肯定熱鬧非凡,去的也肯定以募捐者居多。妻子就怕被認出來,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沒想到,這會妻子又改了主意。

  “去看看嗎。就當看熱鬧。再說了,兒子也想去。”

  張二媳婦有些不好意思。

  夫弟是大將軍,就是捐錢也有面子,反正家里也不缺那幾個錢。

  “好吧。那就去看看!”

  弟弟是朝廷大將軍,自己這個大將軍的兄長,似乎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

  充其量,不過再掏點錢募捐而已。

  玉津園門前,一派熱鬧景象,到處都是叫賣的小販,士民人潮洶涌,從四面八方而來,紛紛向園內而去。

  “二哥,嫂嫂,你們也來了!”

  門口挎刀巡視的禁軍軍官看到張二一家,滿臉笑容,趕緊迎了上去。

  “李雄兄弟,今天是你當值。辛苦了。”

  看到是弟弟以前的“小弟”李雄,如今也是朝廷的禁軍軍官,張二由衷地高興。

  “不辛苦!說起來,還是三哥辛苦!征戰沙場,建功立業,好不威風!”

  李雄正色說道,滿臉賠笑說道:

  “二哥,三哥有來信沒有,說了什么?”

  “來信了,我也是剛剛收到!你三哥現在是陜西路副都統制,統率千軍萬馬,他說可能要隨軍北伐,回來不了。他最放不下的就是你們這些兄弟。他還問你娘的病好些沒有,寄的藥收到了沒有。”

  張二熱心腸,一股腦全說了出來。

  “收到了!好多了!好多了!”

  李雄眼眶一熱,趕緊抬起頭,生怕眼淚流出來。

  “現在好了,你三哥,杜二、高虎、高國壽,還有王圭,他們都在西北軍中,個個都是統領千軍萬馬的朝廷將領。就是杜三,唉,別提心里多難受了!”

  張二搖搖頭,滿臉的惋惜。

  杜三為占城水軍統領,卻因為觸犯朝廷律法,被一擼到底,發配去了非洲。他們也心里明白,要不是皇帝念舊,杜三已經人頭落地了。

  “二哥,不說這些糟心事了。”

  李雄揮揮手,叫過來一旁的禁軍將士們。

  “你們都睜大眼睛給我看清楚了,這是二哥二嫂。以后他們要是來玉津園游玩,好生招待,誰要是敢怠慢,別怪我翻臉!”

  “是,將軍!”

  幾個禁軍將士一臉懵懵懂懂,但還是聽從軍令。

  “不要以為我假公濟私。都聽好了,二哥是張三哥的親哥哥,現在明白了嗎?”

  “張三哥?”

  一個軍官還是一頭霧水,另外一個恍然大悟,脫口而出。

  “張三哥!張正思張中夏!”

  “不錯!張三哥張中夏,陜西路副都統制,我李雄的命中貴人,比親哥還親!”

  李雄一本正經,幾個禁軍將士肅然起敬,一起抱拳行禮。

  “見過二哥!見過二嫂!”

  張三張正思張中夏,從臨安城一潑皮到鎮守一方的大將軍,皇帝賜名,何等榮耀,也是玉津園一眾禁軍口中的傳奇和驕傲。

  “兄弟們客氣了!客氣了!”

  張二抱拳回禮,和媳婦都是笑意盈盈,心里樂開了花。

  有這樣一個出人頭地的弟弟,可謂是光宗耀祖啊!

  “爹,我將來也要和三叔一樣,建功立業,名垂千古!”

  張二年幼的兒子張承恩,忽然開口。

  “好!承恩,那你就要好好讀書,勤練武藝,將來去金陵講武堂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大將軍!”

  李雄笑著說道,做了個請的姿勢。

  “二哥,二嫂,里面請,我頭前帶路。”

  玉津園大校場上,烏泱泱一片,盡是前來觀看募捐的百姓,人數太多,把彩旗飄飄的高臺圍的水泄不通,人人都在向臺上張望。

  “各位士民,老夫是大宋兵部尚書魏了翁,大家安靜一下,且聽我說幾句!”

  魏了翁站在臺上,大聲喊道,示意下面的士民安靜。

  “各位百姓,王師北伐,志在恢復中原,占領燕云十六州,畢其功于一役,換大宋數百年和平。凡我大宋子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皆有義務為國家分憂。捐贈多少不要緊,但憑一片愛國情懷。我廢話少說。大家都來捐贈,為王師北伐出一份力吧!”

  魏了翁言簡意賅,臺下的士民情緒高漲,紛紛大聲喊叫,歡呼雀躍。

  “大宋天子趙竑,捐封樁庫銀20萬貫!”

  魏了翁親自唱名,瞬間點燃了臺下士民的熱情,震天的歡呼聲跟著響起。

  “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節約,不服錦緞,不修宮室,宮中嚴禁奢侈,卻一下子捐出20萬貫。這個大宋君王,為國為民,可謂實至名歸。

  待百姓的歡呼聲弱了一些,魏了翁這才繼續唱名。

  “本朝太妃閻夫人,捐錢1000貫!”

  “本朝沂王妃榮國夫人,捐錢1萬貫!”

  …………

  “本朝皇后周娘娘,捐錢2000貫!”

  “本朝張淑妃,捐錢1000貫!”

  “本朝賈貴妃,捐錢1000貫!”

  這都是大宋后宮妃嬪捐錢,按照約俗,捐錢百貫以上都要唱名。隨著登記官員不斷唱名,人群不時發出一陣驚呼,為捐款者的數目而震撼歡呼。

  “大宋宗室秀王趙師秀,捐錢1萬貫!”

  “大宋宗室濮王趙不熄,捐錢1萬貫!”

  …………

  “大宋宗室濟王趙貴誠,捐錢1萬貫!”

  士民們都是驚詫。和皇帝搶皇位的趙貴誠,也出來捐錢了。只不過他本人沒有到場,而是其家人代捐。

  “臨安陳氏書鋪掌柜陳起,捐錢10萬貫!”

  士民驚呼聲中,陳氏書鋪掌柜陳起端著一盤會子,上臺交給了魏了翁。二人拱手行禮,都是笑意盈盈。

  “陳掌柜,給大家伙說兩句!”

  魏了翁哈哈笑著,請陳起講話。

  陳起哈哈一笑,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

  “各位,在下陳起,臨安城陳氏書鋪的掌柜,自愿捐錢10萬貫。大家不要顧忌捐錢多少,只要有一顆愛國之心,量力而為。待我大宋王師北伐凱旋,大家便都是盡了份力,都是我大宋王師北伐成功的英雄!”

  “好!”

  魏了翁帶頭鼓掌,臺下一片掌聲。

  一個賣書賣報的商人,自愿捐款10萬貫,可是不太容易。

  “臨安士民宣繒,捐錢5萬貫!”

  “臨安士民葛洪,捐錢5萬貫!”

  “臨安士民薛坦,捐錢3萬貫!”

  …………

  這些已經致仕的朝廷大員,也紛紛出來,不計血本,紛紛捐贈了。

  “當朝國丈、安國公周家成,延國夫人周氏,捐錢10萬貫!”

  皇帝的岳父岳母出現,捐上巨款,又是亮瞎了眾人的眼球。

  “多謝國丈、夫人!”

  魏了翁不斷鼓掌,到周氏夫婦下臺,自己上前,將一個盒子打開,放到了桌上。

  “兵部尚書魏了翁,捐錢3萬貫!”

  官員唱名,又引起一片歡呼聲。魏了翁是清官,皇帝的左膀右臂,他捐這么多,夠實在。

  “當朝宰相、戶部尚書真德秀,捐錢3萬貫!”

  官員唱名,又引起一片山呼海嘯聲。

  “工部尚書鄒應龍,捐錢1萬貫!”

  “御史中丞李宗勉,捐錢1萬貫!”

  “大理寺卿徐喧,捐錢2萬貫!”

  …………

  “慶元府士民史彌堅,捐錢5萬貫!”

  官員唱名,引起一陣驚呼聲。

  四明史家,史彌遠的弟弟史彌堅,竟然也出來為北伐捐錢了。

  看來,北伐之下,國事為重,眾人都是不計前嫌,出錢出力。

  “反貪司徐壽春徐良父子,捐錢5000貫!”

  “反貪司主事周平,捐錢5000貫!”

  “江南兵器制造司主事田義,捐錢5000貫!”

  這幾個都是皇帝的近臣,人人不拉空。

  …………

  “四川蒲江魏高氏,捐款2萬貫!”

  “江南西路大冶胡府,捐款2萬貫!”

  “兩浙寧國府吳府,捐款2萬貫!”

  “臨安吳府,捐款2萬貫!”

  “蕭山楊府,捐款2萬貫!”

  這些都是本朝名門勛貴,沒有一家拉下。

  …………

  “臨安船行,捐錢10萬貫!”

  “泉州船行,捐錢8萬貫!”

  “臨安城曹氏糧行,捐米3萬石!”

  “臨安城鄧氏綢緞行,捐布1000匹!”

  “紹興鄭氏皂行,捐錢1萬貫!”

  各大商行的大手筆,又引起一陣陣的喝彩聲和羨慕的眼光。

  權貴們、富商巨賈們出血,絕大數士民心中,都是酸爽異常。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