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穿越南宋當皇帝 > 第71章 誓師
  大宋建武四年,八月,淮東重鎮,楚州。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趙構任杜充為開封府尹兼東京留守。杜充聞金軍將至,乃于李固渡西決黃河入清河,以阻金軍。黃河自此不復北、東古道,奪淮入海,泛濫成災。

  如今,楚州城和淮水南岸的荒野上,宋軍大營連綿數里,大陣一個接著一個,布滿了淮水岸邊。一艘艘戰船沿南岸停泊,檣櫓如林,上面高高飄揚的“宋”旗獵獵作響,煞為壯觀。

  宋軍北伐,三路齊發。西路軍從陜西進入河東,中路軍由山東突入河北,和海路北上的東路軍南北夾擊,攻占河北,貫通河東,一舉恢復兩河,拿下燕云十六州。

  淮水(黃河)北岸,那一塊南宋百年從未恢復和擁有的土地,正等著宋軍去光復和征服。

  眾軍大陣正中間,是一個高約十米、方圓四五十米的高臺,有搭好的木梯可以直上。而在高臺下周圍,禁軍環繞警戒,如臨大敵,外圍數百大宋士民環繞,裝束不一,有吏有民,但多有宦海經歷。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⒇,有淚如……傾。”

  高臺下的吏民之中,大宋新聞司主事劉克莊,目光掃過讓他膽戰心驚的千軍萬馬,落于淮水北岸,嘴里念著這一首六州歌頭,一時哽咽。

  隆興北伐,宋室南渡后的第一次北伐,也是僅有的兩次北伐之一。宋孝宗虎頭蛇尾,草草收場,時為建康留守的張孝祥悲憤之下,做下這一首流傳千古的六州歌頭。

  “北望中原,山河移異。金人南侵,舉火宵獵,笳鼓悲鳴,幾千年文化之邦淪為犬羊窟穴。朝廷茍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復,熱血男兒報國無門。可惜,張干湖生不逢時,不能一睹我朝今日之盛舉啊!”

  江湖派詩人葉紹翁對張孝祥推崇備至,也是感慨不已。

  大宋有如此精銳,國勢如日中天,他雖已年過四旬,仍忍不住熱血沸騰,想要隨軍征殺。

  隆興北伐,在對金朝的兩場重要的戰役當中,宋孝宗措置失當,兩戰皆敗。

  陜西之戰,聽從宰相史浩主張,拒絕虞允文的諫言,主動放棄陜西,導致西路軍吳磷大敗,喪失了局部戰略優勢。

  符離之戰,宋孝宗既不能御駕親征,亦不肯赴建康前線督戰,倉促北伐,未做好打惡仗的準備,造成李顯忠失利,宋軍先勝后敗;在追究符離戰敗責任的過程中,不殺導致宋軍失敗的罪魁邵宏淵,軍威不立。

  而在對金世宗的兩場重要外交博弈中,宋孝宗任人不明、意志脆弱,兩場外交都以失敗而告終。

  隆興北伐,南宋與金簽訂了“隆興和議”,雖然擺脫了稱臣的不利地位,但在外交禮儀上仍然處于下風,宋孝宗仍然要起立接受金國國書,可謂是羞辱至極。

  “隆興北伐雖然草草,但比起開禧北伐,已經是天上人間了。”

  一直默然不語的南宋大詩人陸游的三子陸子修,也插話進來。

  開禧北伐,南宋朝廷的第二次北伐。于開禧二年(1206年),由身為平章軍國事的韓侂胄發動,起初宋金各有勝敗,宋軍勝少敗多,但宋西路軍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宋降金,局勢不利,韓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割下韓侂胄等人的人頭而未果。

  開禧三年(1207年),吳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勢也漸平穩,金大將仆散揆又病死軍中,形勢對宋有利。但宋廷內主和派開始陰謀活動,禮部侍郎史彌遠與皇后楊桂枝勾結,殺死平章軍國事韓侂胄,宋、金罷兵議和,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南宋另給金軍犒軍銀(賠款)三百萬兩。

  “開禧北伐,誕生了史彌遠這樣一個大奸巨惡,以至于國事日衰。幸虧陛下運籌帷幄,力挽狂瀾,否則光是西北邊事不寧,后果就已是難以想象。”

  劉克莊心有所觸,脫口而出。

  眾人都是點頭。丁亥之變,包括建武二年蒙軍借道關中,若不是皇帝早早布局,百姓不知死傷多少,西北早已經殘破不堪。

  “陸兄,令尊昔日有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如今他的孫兒在西北邊軍建功立業,王師即日北伐,你終于可以告慰令尊了。”

  “陸兄,自宋室南渡,我大宋朝廷的第三次北伐,建武北伐,必將摧枯拉朽,盡復中原之地!放翁地下有知,可以含笑九泉了!”

  葉紹翁和劉克莊慷慨而道,陸子修心頭悸動,肅穆還了一禮。

  葉紹翁二人之言非虛。他的兒子陸元廷貴為一軍主將,也要隨西路大軍北伐,繼承祖父遺志,可為佳話。

  而以大宋今日之國勢,三十萬大軍齊舉,誰敢爭鋒?

  “可惜我東西兩路大軍不在,否則大宋三四十萬銳士集結,千船盡發,萬騎縱橫,該是怎樣的一番盛況?”

  江湖詩派領袖之一的戴復古,雖已年近七旬,但仍紅光滿面,慷慨豪邁。

  “還有火炮上萬門,震天雷無數。最重要的是我王師訓練有素,舍生忘死。”

  原樞密使、兵部尚書宣繒白發蒼蒼,但精神還算矍鑠。

  “我朝強大之處,就是水陸三箭齊發,光是騎兵就有十萬之眾。兵鋒所指,望風披靡。可惜,薛極那老家伙是看不到了。”

  他口中的原大宋朝廷宰相薛極,已于數月前過世了。

  “薛極臨終前,猶自在問王師何時北伐,念念不忘大軍北上。相比之下,老夫可是幸運多了。”

  原刑部尚書葛洪,老態龍鐘,他已經整整八十歲,比薛極還長上幾歲,不需要人攙扶,精神頭讓人羨慕。

  “葛老相公,聽說當年為救我幾人,你還收了陛下數百貫的賄賂。是不是真有此事?”

  劉克莊忍不住,當即問了出來。

  “確有此事。那是十年前,當時是陛下和楊貴儀同來的,何止百貫,單單是兩塊金鋌,就已經是數百貫之多。可惜他二人,如今已經勞燕分飛了。”

  提到往事,葛洪一陣的唏噓和感慨。

  “葛老相公,你收了陛下那么多賄賂,反貪司沒有查你?”

  宣繒開起了葛洪的玩笑。

  當日他和薛極為了自保,各自可是掏了足足五萬貫的“孝敬錢”。

  還有這次北伐,他又捐了五萬貫,已經快是他的全部家當了。

  “那是陛下登基以前,天下烏鴉一般黑。此次北伐,老夫和宣相公一樣,可是捐了五萬貫之多,幾乎傾家蕩產,足夠還陛下的“賄賂”了!”

  葛洪的話,引起一陣哄笑和贊嘆。

  北伐大事,事關大宋數百年國運,人人都是振奮,人人都是上心。

  劉克莊點了點頭,心頭也是感慨萬千。

  當年趙竑前途未卜,和史彌遠斗得你死我活,卻能慷慨解囊助他們這些不相干的階下囚脫困,滿滿的俠義之風。

  這一份恩情,君臣之義,可不是那么好還。

  “陛下不先滅金國,會不會養虎為患啊?”

  戴復古生性耿直,忍不住開口問道。

  “戴兄,以我大宋今日之國力,金國彈丸之地,如同昔日之西夏,不值一提。陛下此舉,不過是給金國一個舉國而降的機會而已。”

  劉克莊違心地為趙竑辯護了起來。

  “陛下仁慈。畢竟,陛下和金國公主生有一子,陛下不忍生靈涂炭,乃是迫不得已。”

  兩河恢復在即,宣繒的心胸,已經遠遠不比當日。

  “可是,陛下婦人之仁,難免讓……”

  “戴兄,陛下不是昏君。等先恢復了兩河和燕云十六州,怎么處置金國,相信很快就見分曉。”

  戴復古還在堅持,給葉紹翁一句話堵了回去。

  戴復古一怔,隨即啞然失笑。

  大軍才開始北伐,他是有些太著魔了。

  “陛下是一國之君,孰輕孰重,他自有分寸。十年磨一劍,等我大宋王師凱旋歸來,金國也就要歸降了吧!”

  宣繒笑呵呵加上一句。

  “等大軍恢復燕云十六州,咱們一起北上,豈不快哉?”

  許久沒有說話的國丈周家成,笑瞇瞇插進一句。

  “那就一言為定了!”

  宣繒斷然一句,眾人紛紛點頭,都是笑了起來,人人振奮。

  突然,“萬歲”聲驚天動地、此起彼伏,正在交談的眾人都是一怔,紛紛打起了精神,向楚州城的方向看去。

  不用說,大宋天子出來為北伐將士壯行了。

  楚州城門大開,鐵騎開道,趙竑身著絳紗袍,頭戴通天冠,腰懸宋王劍,不怒自威,在一眾文武大臣環繞之下,打馬而來。

  “將士們好!”

  萬軍從中,趙竑策馬徐行,他面帶笑容,頻頻向兩側的將士揮手致意。

  “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竑所經之處,盡是被一片驚天動地的歡呼聲所攻陷。無論是新兵還是老將,人人面紅耳赤、聲嘶力竭,他們舉起刀槍狂呼大叫,如癲似狂。

  趙竑打馬徐行,身后跟隨的眾文武大臣都是挺直了腰桿。

  皇帝如此得六軍愛戴,軍心可用,北伐又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趙竑信馬由韁,萬軍聲中,他不由得一陣恍惚

  這是民族崛起的吶喊嗎?

  萬軍矚目之下,趙竑緩步走上了高臺,臺下眾軍鴉雀無聲,寂靜一片。

  “106年前,我大宋一位叫宗澤的老將軍,他看著山河破碎,在臨終前喊出了三句話,每句話都一樣,都只有短短兩個字。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知道將士們不喜歡長篇大論,趙竑廢話少說,直接大聲問了起來。

  “過河!”

  “過河!”

  大陣之中,陸續有將士喊了起來。

  “過河!過河!過河!”

  趙竑拔出劍來,斜指北方,大聲喊道,同樣是聲嘶力竭:

  “過河!過河!過河!”

  數萬將士齊聲吶喊,人人紅了臉蛋,聲震云霄。

  “我大宋的將士們!過河!北伐!”

  趙竑怒聲咆哮,舉劍高呼。

  這個時候,他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什么。因為他的話語,已經被一片無休無止的怒喊聲湮滅。

  “北伐!北伐!北伐!”

  數萬人的現場,又被一片巨浪聲攻陷,無數人開始登船,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趙竑站在高臺上,看著萬軍竟發,心神激蕩。

  來到這個時代10年,登基足足9年,他終于改變了這個時代。

  而前面更長更難走的路,他還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不能回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