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明五年狗縣令震驚朱屠夫 > 第524章朱屠夫,讓你兒子監國唄
  “打住!”

  “現在是你操心這個事情的時候嗎?”

  “就算讓你明白是怎么回事,你會在這個時間去做嗎?”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欲速則不達?”

  宋隱忍無可忍,語氣也重了一些。

  否則朱標再說上一天一夜都有可能。

  朱標被宋隱一罵,終于從興奮中回過神來。

  可不是嘛,誰在大年初一上門去討教的?

  “宋師,不好意思,是本官太過心急了。”

  宋隱無奈地站了起來,“行了,我們一起進宮吧!”

  宋隱并不想進宮,但是不把朱標送回宮,讓他賴在這里,自己耳根一直都不得清閑。

  聽到宋隱要進宮,朱標有些驚愕,想不通宋隱進宮要干什么?

  一路上,宋隱一言不發,朱標不敢多問,心里卻直發怵。

  該不會是進宮找父皇告狀吧?!

  朱標被自己這個想法嚇了一大跳。

  ……

  皇宮御花園。

  馬皇后正在跟宮中的女眷猜謎、唱曲。

  朱元璋在一旁喝著小酒,看著其樂融融的一幕,心中十分愉悅。

  “參見太子殿下。”

  突然耳邊傳來太監宮女行禮聲。

  朱元璋順著聲音方向看了過去,驚訝地看到宋隱和朱標兩人一起過來了。

  大年初一,太子和朝中最有分量的大臣一起進宮,朱元璋頓感納悶。

  尤其是當宋隱走近時,朱元璋還看到他一臉不滿,心里沒來由的咯噔一下。

  這小子,不會大過年地進宮找自己麻煩吧?

  他還不至于如此囂張啊!

  不等朱元璋想清楚,宋隱已經走到面前

  “臣給皇上拜年了!”

  宋隱嘴上說著拜年,可是那臉色,那語氣,卻好像是來跟朱元璋討債似的。

  直接把朱元璋整蒙了。

  “你這臭小子,咱招你惹你了,還是欠你銀子了?”

  朱元璋沒好氣的瞪了宋隱一眼。

  宋隱撇了撇嘴,“說實話,皇上還真沒虧欠我什么!”

  “就是這太子太好學了,大年初一就要到我府上向我請教。”

  朱元璋愣了片刻,回過神來,并沒有覺得不妥。

  “咱是說過,這幾日給官員放假,但也沒說官員不能干事吧?”

  “標兒親自過府向你討教,你多教導他也不難!”

  “不對,你不會是對標兒怎么樣吧?”

  朱元璋突然有些心慌,宋隱不會把朱標給罵了吧?

  宋隱切了一聲,“瞧你說得,我還能對太子不客氣不成?”

  “不過就是訓了幾句而已,讓太子以后不要在大過年地打擾他人休息,這樣非常不禮貌。”

  “再說了,太子何等身份,又不缺錢,哪有大過年的上門不帶禮物的?”

  宋隱的話讓朱元璋炸毛了。

  “太子親自到你府上給你拜年,如此禮賢下士,你倒還嫌棄上了?”

  “咋了?你這個王八蛋,掉錢坑里了,不收銀子還不習慣了是嗎?”

  朱元璋怒道,大過年的,這王八蛋是存心來破壞自己的好心情。

  宋隱卻理所當然地聳了聳肩,“看看,皇上,你都覺得不樂意吧?”

  “臣建議皇上早點讓太子正式監國吧!反正太子也挺勤政的。”

  朱元璋正準備發火,突然聽到宋隱的話,頓時有些愕然。

  朱標也很意外,宋隱竟然說出這種話來。

  監國不是真正意義的登基,只是代理朝政,如此一來,朱元璋就清閑多了。

  朱元璋一直以為,朱標還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想不到宋隱今天卻這么說,這讓他非常意外。

  讓朱標監國,但是這個皇位還是自己的,一旦發生什么事情,自己都還能把控。

  關鍵是可以讓朱標在自己的把控下歷練。

  朝堂上有宋隱輔佐,自己則在后方監督,這主意不錯呀!

  這么想著,朱元璋臉上的怒容消失殆盡,隨之而來的是一臉笑容。

  一旁的朱標卻是腦袋瓜子嗡嗡的,無法思考。

  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的朱標,也露出興奮的笑容。

  讓他監國就意味著國家大事,他都有了決斷權,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是協助朱元璋批閱奏折。

  甚至他自己想出的政策都可以執行。

  宋隱的提議說到朱元璋心坎里,不過他也很納悶,宋隱怎么突然會有這種想法。

  “宋隱,你怎么突然間想到讓太子監國的?”

  畢竟太子監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等同于他這個皇帝退位。

  朝堂上現在的局勢很微妙,連朱元璋都看出李善長他們的心思,早巴不得自己早點退位,讓朱標登基。

  可他們只敢想,卻不敢流露出來。

  結果,宋隱卻直接把這件事情捅到了明面上來。

  宋隱也不客氣,“太子只有真正地處理朝政,才能更快地上手。”

  “只有理論結合實際,才能更快地成長。”

  “太子只學不做,那就跟那些儒家空談理想,沒有什么區別。”

  “再說了,皇上你都一大把年紀,也是時候放松下來了。”

  朱元璋連連點頭,猛地,他一怔。

  不對!

  不會是宋隱這王八蛋,覺得朱標整日跟在他身邊學習厭煩了,所以直接把朱標推上龍椅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