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第三世 > 第865章:除夕夜話
  匆匆清剿李唐細作數日,時間已到圣武三年的最后一天,為了讓天下百姓高高興興的辭舊迎新,楊侗讓內地各郡都在除夕這天取消了禁宵。

  今日雖非上元燈會,但皇族在大興過年,且又有數十個小國和部落的使臣前來朝賀,朝廷索性將除夕當作上元燈會一般來辦。

  在朝廷的帶動之下,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口都點著各式各樣的燈籠。一眼望去處處張掛彩燈,將整個大興城映照得一片通紅,燈火輝煌的大興城,變成了璀璨之城,燈光映到雪地,雪光回照,使整個巨大的城池晶瑩剔透,美不勝收,甚至連漆黑夜空也紅了半邊天,絢麗如霞。

  城中數十萬百姓早早吃了晚飯,攜妻帶子,出門賞雪觀燈,十分熱鬧。

  象征著辭舊迎新的子時一到,九盞人高孔明燈漸漸飛到皇宮上方,在璀璨的夜色下極為醒目。

  而這九盞孔明仿佛信號一般,令城中飛起大量小燈,天上燈越聚越多,地下還有不斷騰空而起,足有數萬之多的孔明燈從各個角落飛起,整個大興城都為之一靜,所有人都在看這震撼無比的一幕。

  短暫沉寂。

  只聽到“嗵”的一聲,一個發自大興宮的火球帶著一串火星和煙霧竄上天空。

  那火球被火藥噴射,一個勁兒的往上竄,直到十多丈的高度……

  “砰”的炸裂開來。

  含有堿的光丸在半空綻放一朵黃色花朵,色彩絢麗、奪人眼目!

  緊接著,又有一個光丸升上天空。

  隨著“砰”的一聲炸響,一朵含有銅粉的綠色煙花出現在了半空

  先前黃色煙花尚未墜落消散,這一朵綠色已經點綴其間,黃綠相間,分外妖嬈。

  “砰砰砰……”一朵接著一朵煙花在天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的煙花將大興城映照得五彩絢爛,光彩奪目!

  火藥的發明可以追溯到漢代。而有了火藥,煙花的發明也就有了條件。真要認真追溯,其實在漢代就發現了火焰制造出來的絢麗。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含雷吐火之術,出于萬畢之家。”含雷指的是內部的巨大能量的瞬時爆發,而吐火是指瞬間噴射出來彩色的火焰。

  這種彩色火焰,是某些金屬粉末在高溫下燃燒,噴射出漂亮的火花。但這還不是利用火藥制作的煙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煙花。

  然而到了大隋王朝,煙花因為楊廣這個皇帝之故,開始正式出場,在他大業六年,讓人將火藥填入筒之中,然后點燃引爆,當時還寫了一首詩,詩中有“火樹干光照,花焰七枝開”之句。“火樹”、“花焰”就是當時燃放的竹筒煙花。

  為了營造這震撼人心的一幕,也為了像各國使臣推銷煙花這個新產品,在楊侗指點下的的大隋工匠可謂是花費了一番心思。

  只是因為研制時間短,加上特殊材料不容易找到,更由于楊侗對只看到煙花外觀,而不知制作方法,因此,將作監、少府監、開天院等研發機構根據煉丹家的典籍,在火藥之中填入了堿、銅,制造出了兩色煙花。

  雖然楊侗看起來覺得有些單調,但是對于這時代的人來說,已經是相當驚艷了。在他們眼中,天空那朵朵絢麗煙花,猶如天外七彩云霞,堪稱是神跡!

  煙花的美麗、絢爛、輝煌將所有人震撼失神!

  整個大興城內的人紛紛仰首望天,幾乎人人張著嘴,下巴都要掉地上。

  那些遠道前來大隋的異域胡人,在這份璀璨絢麗的花朵面前,震驚得目瞪口呆,有的人甚至跪地膜拜!

  大興殿里,一群皇族呆呆的站在窗前,眼里投映著五彩煙花,半天無人語。

  “好美!”大蕭后失神的看著漸漸消散的漫天煙花,雙眸露出癡迷之色,雖已是有重孫的人了,可她保養得宜的容顏依舊傾國傾城,加上楊廣‘死而復生’,令她心情大好,,歲月幾乎沒在她身上留下痕跡,一顰一笑,滿是少婦風韻。

  楊侗笑問:“皇祖母,當年你們放的煙花,有沒有這么高?”

  大蕭后回首道:“我們放的焰火只有三尺左右,也沒這么大,更沒有這么讓人震撼。”

  “這焰火叫什么名字?”

  “煙花!”楊侗笑道:“煙花這東西成本不高,但可以賣出奢侈品的價格,而且它跟衣食住行無關,燃放與否都不耽誤百姓過日子,所以我沒打算普及,哪怕賣不出去,也絕不降價。反正這玩意整個天下只我大隋一家有,用來賺天下各國的錢,最合適。”

  火藥是有,但威力嚴重不足,楊侗自己又不會制造,所以只能讓工匠們繼續研究威力強大的火藥,就目前的火藥來說,只能做煙花。

  光從冉冉上升迅速就能看得出來。

  “堂堂一國之君,就只會錢錢錢,你俗不俗?”楊沁芳一臉嫌棄。

  楊侗搖頭道:“正因為我是皇帝,所以才要想方設法賺外國人的錢來養活養好有幾幾千萬人的大家庭。”

  “侗兒說得好,大隋這個家就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家組成,每個人都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侗兒作為這個大家的家主,輕徭役、為民謀利才是王道。”大蕭后先后當過亡國公主、王妃、太子妃、皇后,經歷了無數起落和波折,從中吸取到的人生智慧、處世哲理,休說是楊沁芳,便是楊侗和衛鳳舞這對帝后也拍馬難敵。

  。。。。。。。

  在全城賞燈、觀煙花之時,一輛馬車在朱雀大街中間緩緩行駛。

  朱雀大街是大興城的中軸線,街寬達一百五十公尺,縱貫全城,長達十八里,街道分為三個部分,過往行人走兩邊,中間為官方所用。當全城歡慶之時,忽然有一輛孤單的馬車行走在正街之上,顯然格外突兀。

  有人好奇張望,猜測這是誰家馬車。便更多人卻是事不關心,如今大興城隨著絲綢之路的貫通,比開皇時期更加繁華,不過隨著本朝朝廷依法治國、強化百姓監督官僚體制,致使百姓對達官貴人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

  敬畏自然是有的,不過這天下分裂數百年之久,胡風痕跡深入到千家萬戶,影響著百姓方方面面,所以人們的思想十分開明,官本位思想雖然有,但遠不如后世那么根深蒂固,尤其是朝廷對農、工、商、法的重視,使各方面人才能夠通過能力博取官位,是以現在的官員很難在百姓群中找到那種萬眾矚目的感覺。

  人們現在最敬佩的是為國立功的大隋將士,之后是敬佩給他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良匠、能吏,以及著書立傳、傳學天下的大學士,若只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官員,再以難以擁有以前那種至高無上的地位。

  “師古,你也看到了,大興的繁華是天下人的繁華,已經與世家門閥毫無相干,若是你到鄴城、涿郡、洛陽的話,你會發現這種開明的風氣更勝一籌,這就是大勢。大勢是什么?是千千萬萬名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心,誰掌控這份人心,誰就是天下之主。”孔穎達放下了車簾,神色之間充滿了得色,只因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孔穎達對面的儒雅中年看著車窗外車水馬龍,卻井井有條的秩序,微微點了點頭。

  此人名叫顏籀,字師古,乃是名儒顏之推的孫子、顏思魯之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于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學者,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仁壽年間由尚書左丞李綱舉薦,任安養縣尉。后因坐事免職居長安,十年未能調任新職,迫于生計,以授徒為生。當年李淵入主關中之時,顏師古并沒有如史上那般前去謁見,而是和弟弟顏相時、顏勤禮帶著學生逃去了漢長安城。

  因為清剿李唐細作事件,朝廷對故都百姓進行重新核實之時,發現了顏氏兄弟,孔穎達素知顏氏三兄弟皆是才德兼備之士,于今天下午親自去請,希望他們為朝廷效力。

  顏師古沉吟半晌,抬頭看向孔穎達,問道:“孔尚書,我有一事不解?”

  “何事?”

  “你是孔圣后裔,儒家代表,為何這么推崇法制?”

  “諸子百家早已融為一體,現在根本就分不清楚,就拿魏尚書、劉尚書來說吧,他二人是法制的推崇之人,你說他二人是法家也對,但同時,他們還精通儒學、算學;還有工部姜尚書,你將他劃入墨家沒問題,但他那字、那畫,堪稱一絕,這又怎么算?還有你,精通儒、史,那你又是儒家,還是史家?”

  “這么說的話,還真分不清。”顏師古苦笑道。

  “是啊!”孔穎達笑著說道:“儒家也好,法家、墨家、醫家也罷,現在根本就分不清楚,照現在這情況來看,以后這天下只有隋家,之后是你我他,是非對錯也只能以個人來算,而不能籠統的說成是儒家針對法家、法家針對儒家,。真要強行劃門分派,遲早會出現一人犯罪,死掉一大片的慘劇。”

  顏師古默然點頭,想了一想,又問道:“照大隋現在的情況來看,依法治國、以德治人是強國之道,但據我所知,李淵也在借鑒大隋王朝,開始在益州推行法制,難道就不擔心?”

  “圣上能有今天,可不只是德法雙制這么簡單。”孔穎達搖頭而笑,“首先、冀州、幽州民生凋零,世家門閥絕跡,是圣上給了冀州、幽州百姓以希望,所以當初不管世家門閥如何罵圣上,但圣上在此二州的地位卻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就算世家門閥也不行,這是法治得以興盛的關鍵,有了冀州、幽州成功的例子,加上圣上對世家門閥沒有訴求,因此法制才蔓延向并州、雍州、涼州等地,可以說,圣上在在冀州和幽州推行法制時,已是民心所向的大勢。”

  “其次、圣上有足夠的威望和信譽,他親率大軍橫掃并、雍、涼、青、徐;馬踏四塞異族,再加上功必賞、過必罰,就連圣上自己以及皇族都要依法而行。而這些條件,李淵有嗎?”

  “當然沒有。”顏師古搖了搖頭,李淵是被關隴貴族、關東士族推上皇位的人,這些貴族士族雖然在短期內幫忙李淵營造出了濤天聲勢,若是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一蕩平各路諸侯,那么自然是沒有什么問題,但他遇到韌性十足的薛舉之時,由各個派系構成的李唐王朝,就已經出現了內部矛盾,待到大隋收復并、雍、涼,李唐王朝的各種矛盾便集中在荊州爆發了,連朝堂都束手束腳,屢戰屢敗的李淵有什么威望可言?而且他現在在益州,最多也就是和內部反對勢力打打而已,哪有什么機會發展他個人威望?至于聲譽這種事情,就算李淵有心建立,但他現在依然要對竇軌、蕭瑀、裴寂、劉文靜這些開國元老的家族作出妥協,而妥協也意味著不公平,這怎么可能建立得起信譽?更何況,隋朝也不會給他安心發展的時間了。

  “法治,并沒有那般簡單,首先要像圣上這樣有和平的外部條件,其次要有震懾內外的足夠力量,這樣才能保證法治和各種政令暢通無阻。李淵現在即便依法治國,也不過是幫圣上打前站,動搖地方豪強地位,等到我軍入蜀,才是真正實現法制之日。”

  “李淵分別讓李世民、竇軌、張士貴率領大軍坐鎮各處要地,益州有關山之險,又有心腹之將帶兵,李淵這些力量還不夠嗎?”顏師古不解道。

  孔穎達聞言笑了起來:“我們不認為這些兵是李淵的兵。”

  “呃……此話何意?”顏師古不解的看向孔穎達。

  孔穎達卻已經沒有再說什么。不僅是因為有些事情不能說,更是大興宮已至,他要立即向圣上舉薦顏氏三兄弟,讓他們投入到編撰《四書五經正義》的盛事中來,爭取在這輩子將經學從紛爭統一成兼容百氏、融合南北之典范。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