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485章:勇士們,突厥援軍真的來了
  據《后漢書》記載,契丹是源于鮮卑宇文部的分支,還有史籍說契丹是匈奴和鮮卑融合的產物,而到了北魏時期,契丹并入柔然,成為柔然一部;當柔然敗給北魏皇族拓跋部以后,“契丹”裂為兩支。北支名為室韋,室韋又分南北室韋;而南支繼續以契丹為名,立牙帳在遼水上游的弱洛水以南、黃龍一帶。(今雙遼市區域)

  契丹雖然沒有像室韋那樣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大部落,可是內部也有八大部落,分別是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八部。最初,八部都想統一全境,使契丹成為個高度集權的國家,但是八部關系錯綜復雜、誰也奈何不了誰,再加上四周的國家、部落虎視耽耽,八部只好放下成見、結成一個松散的部落聯盟,并推舉實力最強的悉萬丹部酋長為大酋長。

  外敵入侵之時,悉萬丹部歷代酋長可召集另外七部酋長,一起聯手對外;如果沒有戰爭,八部則是各行其道,誰也統治不了誰、誰也調動不了誰。

  契丹人雖然談不上錦繡綾羅,但因為他們的地盤土地肥沃、牧草豐美,又有豐沛水源,倒也過得豐衣足食、怡然自得;契丹雖然被北齊收拾得非常慘,但是進入隋朝時期以后,隋朝首敵是橫跨歐亞的突厥汗國,對稱臣的契丹、霫族、奚族等小部采取了懷柔之策,經過二十多年的默默發展,契丹再一次強大起來。

  實力的壯大、以及隋朝長期的懷柔之策,激發了契丹骨子里的狼性。

  契丹八部本身就蠢蠢欲動,當東突厥蠱惑他們南下,承諾出兵支援、幫他們消滅霫族和南室韋以后,八部毫不猶豫的縱兵南下,殺了隋朝一個措手不及,搶回大量女人和財產,著實大賺特賺了一把。

  在他們看來,隋朝在東北一向以和為貴,而內部正處于新舊交替的關鍵之時,新君楊廣對天下的掌控力遠遠不如先帝,若不然,他的弟弟楊諒也不會造反了。他們只要事后認個錯、表現出卑微的態度、給足楊廣有面子,大隋最終只會不了了之。

  然而一切樂觀的猜想,好像是美麗的流星似的,一閃而沒。隋朝非但沒有接受他們的到歉、非但沒有寬恕他們,反而陳兵邊境,擺出了滅掉契丹之勢。

  事已至此,后悔已是無益。

  當大酋長悉萬丹·章柯得知隋帝任命的遼東道總管楊綸、已率大軍北上;而遼東道副總管、幽州總管李子雄更是率領一萬鐵騎越過營州,從遼州沿著遼水北上、直取牙帳黃龍等等消息。

  立刻下達動員令,要求契丹青壯聚結于濫真水流域,做好迎戰準備;與此同時,又任命何大何部酋長、大何咄羅為將,讓他率領本部士兵前去迎戰李子雄,要求他拿下李子雄一部,以壯契丹上下的士氣。

  此外,分別向突厥白城、高句麗遼東城派出使者,陳述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他們盡快派兵來援,合力打敗隋朝,之后再建立一個大大的反隋聯盟。

  何大何部人口、地盤、實力僅次于悉萬丹部,是契丹第二大部落,酋長大何咄羅早就有心將悉萬丹·章柯取代,成為契丹的大酋長,所以兩者之間,平時的矛盾和沖突并不少。但是悉萬丹·章柯知道大何咄羅和自己一樣,都有極大的野心。

  他們要想實現這份野心,必須以契丹的整體利益為重,唯有齊心協力的擊退、擊敗隋軍,契丹才能存活下去、才能談后繼的發展,否則,一切免談。

  所以這個競爭對手在此時此刻,反而比臣服于自己的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更加可靠、可信。

  至于別的,都是內部矛盾,現在并不重要。

  大何咄羅也有這份默契,接到悉萬丹·章柯的任命以后,緊急召集本部和黎部、吐六于部勇士,得兵三萬余眾,而后沿著遼水南下。

  。

  。

  。

  遼州以北。

  大量契丹騎兵沿著遼水西岸緩慢前行,河岸和河灘經過大水長年累月的沖刷,已經成為一條天然的大道,一些比較難行的狹窄路段,則被世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加以開鑿、疏通。尤其是北齊宗族大將高寶寧坐鎮營州期間,對包括遼水道在內的多條北上之路加以修繕,所以遼水道等北上之路導演寬闊、平坦。就拿遼水道來說,高寶寧就先后多次征發臣服北齊、畏懼北齊的契丹青壯來修。

  時至今日,這條十分重要的戰略要道的最窄之處,也能供十騎并行,如果到了枯水時節,便是二十騎并行都無妨。

  “父親,我們這次舉族出征,若是悉萬丹·章柯襲了我們老營,該當如何?”一名面帶稚氣、身穿鎧甲的少年將軍策馬來到大何咄羅,頗為擔憂的說道。

  這個少年乃是大何咄羅的長子、大何摩會,他從小就受到逃入契丹的北齊官員教誨,深詣中原的政治、兵法之學,深得大何咄羅的喜愛,并早早的定他為自己的繼承人。

  大何咄羅曬然一笑:“我和大酋長雖然有些矛盾,可是我們兩人都以契丹利益為重,我們希望契丹強大,而不是希望契丹衰弱、消亡,這是我們的默契和共識。如今,我們契丹有了覆滅的危險,大酋長不會愚蠢的挑起內亂,接下來,他不僅不會在背后捅我們一刀,反而會盡力保護我們的子民。”

  大何摩會聽得似懂非懂,皺眉想了想,又問道:“那我們怎么辦?”

  “自然是打敗李子雄了。”大何咄羅說道:“遼州只有一個遼州縣、一個通定鎮,取之不難;可是燕州卻是隋朝防御高句麗重鎮,楊堅在世之時,就是燕州懷遠縣城、遼西縣城、燕郡縣城打造了堅城、重城,三者互為犄角,端是易守難攻之地。只要我們在此戰中殺了李子雄全軍,就能毫不費力的拿下遼州、燕州。將兵鋒推到營州東部。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從東部牽制隋軍、斬斷隋朝和高句麗的聯系……對此,野心勃勃的高句麗定然樂見其成,說不定還會出兵策應。”

  他們契丹所占據的領土雖然都是草原上的肥美之地,但是他們可以騰挪的戰略縱深太小、人口太少。這些年以來,突厥汗國分裂、大隋走向巔峰、高句麗的強勢崛起,而南北室韋、霫族、奚族又在大隋和突厥之間左右逢源,使夾在中間的契丹舉步維艱、寸步難行,契丹如果打不出一個新的局面,必將在包圍中衰弱。

  而遼州、燕州對于中原王朝而言,是不太適宜人類生存的苦寒之地,但是對于他們契丹人來說,這些所謂的苦寒之地,不僅是人間樂土、而且讓他們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出海口,若是將之占領,契丹的國土和聲望都將大增、還能沿海騷擾、掠奪隋朝營州、平州、玄州、幽州沿海村鎮。同時還能令南北室韋、霫族、奚族、粟末靺鞨、伯咄靺鞨正視契丹,令時不時在邊境動手腳的高句麗人稍加收斂一二。

  稍微停頓了一下,大何咄羅接著又說道:“我們有攻克遼州、燕州之功,就有了超越悉萬丹部的實力、超越悉萬丹·章柯的威望。到時候,大酋長之位唾手可得。”

  說這話的時候,大何咄羅所流露出的興奮和激動之情,也激得大何摩會等人斗志昂揚。

  大何咄羅見眾子弟、親信興高采烈,心中煞是滿意,他們是狼,若是沒有取代悉萬丹部、統一契丹的野心,那就不是合格的契丹勇士。

  “這地方陰氣森森,實在讓人厭煩之極。”看了看西邊連綿起伏的山勢、密密麻麻的森林,大何咄羅下令道:“命令前軍加快進度;同時加派斥候打探,以免中了隋軍的埋伏。”

  命令下達,大軍的速度快了一些,不過遼水道寬度有限,而他們人數又有些多,延綿十多里隊伍想要加快速度,談何容易?

  。

  。

  。

  遼州位于大隋王朝極東之地,地勢呈現出東西穿、南北長的格局,如同一枚楔子,深深的楔入契丹和高句麗之間,它在漢朝時期,只是遼東郡很小的一部分,甚至不如一些上縣大,但是它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所以到了開皇十六年,楊堅將這個小小的地方命名為東山縣不說,還專門把它劃為州級行政單位,以示重視。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遼州該有的主官一個不少。現任刺史燕詢兼任司馬之職,他是燕榮之子、楊雄女婿,其父因為殘暴被楊堅賜死以后,便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只不過名字從落叢郡公改為昌平郡公而已。由于燕詢在當幽州法曹期間,幫助楊集奪了竇抗軍權,事后因功升為遼州刺史。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下州刺史,可品秩是媲美中樞侍郎的正四品上。而且“刺史”是官場中相當關鍵階梯,他有了這個資歷以后,就會往中州、上州升遷,而后便會進入中樞諸部司。

  而長史皇甫無逸,這也是個父親祭天、權力無邊的人物。

  原先他只是以門蔭,當一個可有可無的員外郎,但是他的父親皇甫誕在擔任并州大總管府司馬之時,因為反對楊諒反叛、慘遭殺害。楊廣感念皇甫誕忠誠殉國,冊封皇甫無逸為平輿侯、出任遼州長史兼東山縣縣令,并且追贈皇甫誕為柱國、弘義郡公。

  州府官員之中,李子雄和燕詢、皇甫無逸,以及幾名將領正在緊急商議軍情,一名斥候旅帥忽然飛快的沖了進來,眾人目光立即看了過去。

  “啟稟總管,契丹后軍已經過了弱洛水(西遼河)、南蘇河(東遼河)交匯處;而前鋒已經出了嵴梁山(努魯兒虎山)隘口,估計再有兩個多時辰,便可全部出來。”斥候火長抱拳稟報道。

  “將軍們,準備作戰吧!”李子雄目光之中閃爍一抹濃重的煞氣,霍然起身,將一枚令箭遞給斥候旅帥,吩咐道:“通知山中百姓,只待契丹狗全部走出隘口,便將道路封死,斷其退路!”

  “卑職遵命!”斥候旅帥接過令箭,飛奔而去。

  李子雄目光深沉的看向下首眾將,沉聲說道:“諸位,我李子雄一生,參與平定參與平定尉遲迥之亂、參加滅陳之戰、參與平定漢王楊諒之亂,但這些,都是我族之內戰,談不上什么榮耀。然今日之戰不僅是雪恨之戰,而關乎我大隋千萬生民,不容出現半點差錯,還望諸位將軍助我盡殲來犯之賊!”

  說完,朝眾眾深深一躬!

  眾將見過龍山城外的慘象,而燕詢、皇甫無逸等地方官雖未目睹,可也知道異族過處、雞犬不留,所以每個人胸腔之中都有一股憤怒的火焰在熊熊燃燒。此時被李子雄一激發,頓時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齊齊起身還禮道:“總管有親臨戰陣、殺敵之心,我等豈能不效死命?但請總管放心,今天如不殺盡契丹狗賊,我等誓不生還!”

  “準備作戰去吧。”李子雄已經做了充分準備,此番諸將只須各就各位即可。

  “末將告退。”眾人朝李子雄行了一禮,紛紛離開官邸,出了大門,便紛紛縱身上馬,朝預設的戰場飛奔而去。

  皇甫無逸是個異常謹慎的人,跟著大家吼過一陣后,卻沒有跟著大家一起離開,他向取下寶劍的李子雄拱手道:“總管,高句麗斥候這些天頻頻刺探,而我軍將士、青壯百姓盡皆匯聚在南隘口一帶,城內盡是老弱婦孺,若是高句麗軍來攻,這該如何是好?”

  “皇甫長史大可放心!”李子雄系上寶劍,邊走邊向緊緊跟隨的皇甫無逸說道:“此戰爆發得十分突然,而高句麗又是一個異常狡猾的國家,遠在平壤的高元即便得到了消息,也來不及部署兵力了;他們的斥候僅僅只是打探消息而已。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高句麗軍絕對不敢西渡。你大可放心。”

  說到這里,又交待道:“若是前方戰事不利,我會第一時間派人來敵知你,你務必帶著百姓安全撤入燕州。”

  “卑職遵命!”皇甫無逸只覺喉嚨里堵著一口氣,既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沖得他的眼眶都紅了起來,他連忙低下頭,深深一禮道:“卑職告退,望總管凱旋歸來。”

  說完,人已經從另一邊離開了。

  李子雄看著他的背影,長長的嘆了口氣,望著碧空萬里的天空,低語道:“部署雖然倉促,然幸有蒼天憐憫。勝敗,便在今朝了。”

  “總管,請上馬!”這時,李子雄的親兵已經將戰馬牽來。

  李子雄上前幾步,接過韁繩,縱身上馬,又眾一名親兵手中接過馬槊,率眾離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