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691章:暗流涌動
  正如楊廣所料,關系本就不錯的獨孤氏、竇氏在某些利益問題上達成了默契,比如說在遠離元氏這點,兩家就有驚人的共識。誠然,關隴貴族三大派成立武川盟的的目是把形同散沙的關隴貴族門閥擰成一股繩,聯合對抗皇權、山東士族的步步進逼。元氏向默認了的獨孤派和竇派割讓了不少實利,最終如愿當上盟主、成為盟主家族。

  元氏為了豎立盟主的權威和威信,花大本錢策劃了三個大動作:他們先是為了幫助關隴貴族拿下富饒肥沃、農牧皆宜的河湟地區,聯合拓跋寧叢襲擊西行的楊集,接著又聯合柳述策劃了仁壽宮政變;在楊諒造反的時候,元氏派又是最積極、投資最大的先鋒;到了軍改,還是元氏派策劃了那起軍事政變……

  獨孤派和竇派的各大門閥在元氏所主導這一個個大行動中,倒是沒有袖手旁觀,各個世家門閥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武器出武器,然而大家相信元氏,元氏卻把所有大行動全部搞砸了。不過另外兩派雖然不滿、雖然懷疑元氏沒有領導大家的能力,但是元氏派損失的物力財力權力更多,再加上又確實需要這么一個先鋒沖鋒陷陣,所以兩派非但沒有把不滿宣諸于口,甚至連早就到期的「換屆」也不提了,繼續讓元氏將這盟主當下去。

  之所以要遠離元氏,一是楊廣打壓元氏已是中樞人盡皆知的事情,不宜與元氏派走得太近、太明顯;二是楊廣皇位穩定、天下太平,已經不具備造反作亂的條件了,然而元氏至今還奉行著以前那種實力為尊、強者為尊、暴力「革命」的思想,他們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利、或明或暗的與皇帝作對,這不是找死又是什么?誰又敢與這種家族為友呢?

  另外就是獨孤家和竇氏認為世道即將發生大變,他們認為楊集的強勢崛起、以及楊廣重視和廣泛任命皇族,使權力場上的主要矛盾從關隴貴族和士族、轉化成天下世家門閥和皇族,天下世家聯手「抗隋」的契機也因此出現了。

  朝堂之上雖然還沒有相互靠攏,但也有了這個基礎,所以現階段最好靜觀其變,不能像以前那樣當出頭鳥,否則必受其害、白白便宜各個士族勢力。但輸得十分凄慘的元氏顯然不會這么想。

  以上這些,是兩家對未來達成的共識;而迫在眉睫的近期,則是楊集已經嚴重威脅了兩家利益,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楊堅把盛產銀銅的會寧郡劃入了涼州,而楊廣在幾天前又把扶風郡太守給了衛王系的錢世雄。再這樣下去,那還得了?

  如果楊集是個外姓人,關隴貴族為了驅逐士族,或許可以容忍一二,但楊集不單是皇族,還是蕭氏、裴氏女婿,再結合楊廣對他信任、他和關隴貴族的矛盾。將來極有可能出現連雍涼一體、關隴貴族俯首聽命的局勢。

  但是楊集如日中天,皇帝和士族又巴不得他與關隴貴族斗,關隴貴族現唯一的辦法就是避其鋒芒、迂回攻訐、坐觀事態發現大變。

  說白了,就是不能和楊集正面沖突了,因為沖突也沒用、因為中樞官員都知道楊廣完全不看彈劾楊集的奏疏。

  然而元氏為首的元派卻魔癥了,既如此,那也只能默默地拉遠距離了。更何況元派所空出來的位子,他們也眼饞得很;與其讓這些位子落入山東士族等其他大勢力,那還不如放開一切去爭奪;要是爭取到了,好歹也在關隴貴族之手不是嗎?

  當然了,這些決定目前只有兩大派系核心人物知道,而像李淵這種「小角色」自然沒有資格;況且李淵現在身為天子近臣,獨孤派和竇派生怕李淵為了李家利益、像宇文述那樣把大家給賣了。

  宇文述就是靠出賣關隴貴族爬到了高處;雖然他本身也是關隴貴族一員,但是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他就忠心跟隨楊廣了,他不僅背叛關隴貴族共認的新主楊勇、還完全背叛了關隴貴族,在遭到關隴貴族

  唾棄的同時,他卻成了楊廣的心腹、獲得豐厚的回報。要不是宇文述疏忽了武舉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差點把武舉搞臭,他現在絕對是楊廣第一寵臣,而如今的李淵和當初的宇文述十分相似,也難怪獨孤家和竇家防他一手了。

  「農諺常說「大旱之后必有大災」,這里的大災一般是地龍翻身、蝗災、大澇、瘟疫。」楊廣意味深長的看了長孫熾和獨孤順一眼,問道:「獨孤卿,你剛剛說北方出現了蝗災,情況嚴不嚴重?」

  獨孤順沉吟半晌,苦笑道:「圣人,蝗蟲繁殖得相當快,老臣也判斷不出是否嚴重。但是據當地官員講,蝗蟲每天都在增加。如果沒有合理的治蝗手段,開皇五年的蝗災怕是重新發生。」

  眾人聞言,心頭一沉,便是楊廣也是面色大變。

  蝗災之害,楊廣可謂是記憶尤新;那一年,楊廣是并州大總管、河北道行臺尚書令,而并州北部在當年那場蝗災中是受損最嚴重的地方,密密麻麻的蝗蟲見青就吃。它們所過之處,休要說是農作物被吞食干凈了,便是大樹也被吃成光禿禿的,蝗災造成的損失以至于并州、雍州北部發生了大饑荒。

  蘇威忽然想到一事,出列道:「圣人,臣記得涼州在大業元年也發生過蝗災,可是后來不了了之,想來衛王有治蝗之法。」

  楊廣雙眼一亮,向楊集問道:「衛王,你是怎么治的?」

  「圣人,要想治蝗,就要先了解蝗災是怎么出現的!」楊集出列道:「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釀成災害的緣由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干旱年份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另一方面是干旱之地的植物含水量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得較快,而且繁殖力較高。這也是蝗災發生在北方、南方卻沒有蝗災的根本原因。」

  楊廣聞言細想,發現自己在南方坐鎮期間,一例蝗災都沒有發生過,于是問道:「也就是說,蝗蟲怕水了?」

  「正是!」楊集點了點頭:「在防止蝗災、鼠疫方面,突厥人就做得我們好,他們一旦發現草原的冬天沒有下雪,就都判斷出來年容易發生蝗災、鼠疫,于是把枯黃的草原一把火給燒了。大火把土壤里的蝗蟲蟲卵燒熟、把老鼠燒死不說,而且草灰還能為來年的草提供肥料,可謂是一舉三得。」

  「我們有山有林,當然不能像突厥人這樣放火防災,可是家禽吃蟲子乃是天性,而蝗蟲、蟲卵就是家禽最好的食物,要是北方家家戶戶都養雞鴨,它們就能到處找蟲子吃。此法雖不至于把蝗蟲吃絕,卻也可以減輕蝗蟲的數量。」

  「要是蝗災已經發生,則是用兩種辦法來對付,一是運用飛蛾撲火的原理,讓人晚上在野外燒起一堆堆篝火,蝗蟲就會飛來送死。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吃,人吃!」

  最后一句話出口,偌大的中/華殿一瞬間、鴉雀無聲,集體震驚無語,繼而才是一片嘩然。

  楊廣揮了揮手,令群臣安靜下來,難以置信的看著楊集,問道:「衛王,蝗蟲能吃嗎?」

  「蝗蟲當然能吃,而且非常好吃!」楊集笑了笑,向楊廣說道:「圣人以前忘了蛇和蝎子了嗎?」

  一下子,楊廣不說話了。他以前的確覺得蛇和蝎子是有毒之物,不能吃,可是后來他被楊集騙著吃過幾次,就愛上那種美味了。現在的楊廣,連老鼠和蜈蚣都吃。照這邏輯和經驗來看,蝗蟲這玩玩間果真是能吃了。

  楊集說道:「蝗蟲肉質鮮嫩、味美如蝦。長期食用可防止小兒驚風、抽搐痙攣、喘咳氣急等病癥的發生。對了,蝗蟲還有滋陰補陽的功效,可謂是男人之寶。六七十歲的老人吃了,也許都能枯木逢春、再生兒女。」

  「果真?」高颎十分

  動容的問道,他的兒子一個個都不爭氣,早有練小號的心思,然而胯下馬槊不好使好了,如果蝗蟲有這功效,那他一天吃幾大碗都行。

  有這心思的人,也用一種期待的目光看著楊集,希望他給出一個明確答案。

  「不假!涼州人就是因為吃了蝗蟲,導致每年的新生兒爆漲,若不然,哪有這么多新生兒啊?」楊集為了加強說服力,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別人姑且不說,就以我自己為例。我成親多年卻無子無女,后來吃了蝗蟲,一年生了三個兒子,這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

  滿殿文武從全然不信變成了半信半疑,畢竟楊集是在仁壽三年成親的,可是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始終無后;然而到了去年他一下子就生了三個兒子,也許蝗蟲果真有此神效,也未可知。楊廣奇怪的看著楊集,問道:「你好像不會醫術吧?」

  「我是不會,可巢太醫令會啊!這他功效就是他說的。」楊集說道:「巢太醫令就在大殿之內,圣人若是不信,可以問他。」

  巢元方聽得白須哆嗦、臉色扭曲,他是知道蝗蟲可以治小兒驚風之類的病癥,而且當年也把蝗蟲入藥的各種方子給了楊集,但這什么男人之寶,絕非是他所說的。

  念及于此,便出列道:「圣人,衛王所言為真,不過那什么男人之寶,得看人而定。」

  大隋君臣有了醫界翹楚為證,心中的半信半疑頓時變成了深信不疑。

  楊廣大悅道:「太醫署立刻把蝗蟲的種種藥用功效擬出來,然后詔告天下。」

  大隋要發展得靠人口,有了人口才有糧食、才有軍隊,此時的南方并未得到開發,尤其是人們望而生畏的交州嶺南一帶,根本就是一個煙瘴肆虐、野獸橫行的原始地帶,然而去過嶺南的楊廣卻知道那里是一個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的寶地,要是把江南和嶺南全部開發起來,大隋的糧食基本無憂。

  而這一切,都需要人。

  要是十個男人中有三個因為吃蝗蟲而多生,那就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數字了。

  「喏!」巢元方無奈的應道,不過他此刻已經陷入楊集布置的迷瘴,而且他知道蝗蟲無毒,覺得大隋五千多萬百姓都吃蝗蟲,蝗災就會大為降低。

  「蘇相國,立刻把涼州的治蝗之法傳向北方,令官員發動百姓,晚上火燒蝗蟲。」楊廣吩咐了一句,又說道:「令北方抓些蝗蟲送來大興城,朕要分賜諸位。」

  「謝圣人!圣人英明!」眾臣聽得喜上眉梢,轟然感謝。

  「蘇相國,這個時節氣溫較高,普通老百姓家中又沒有冰窖,蝗蟲容易發臭。」楊集說道:「可讓百姓去除翅膀、足,用沸水燙死、焯去唾液,然后再烘干烤干,屆時即可炒、炸來吃。」

  「嗯!多謝大王提醒。」蘇威肅然道:「否則定會誤了國家大事!」

  楊集「……」

  他見到一個個大臣面露激動的模樣,頓時感到啼笑皆非。看來在追求持久力、硬度方面,男人都是一個樣,這與地位無關、與年紀無關。

  尤其是上了年紀卻有地位有財力的男人,更在意自己的持久力、硬度。比如說高潁、蘇威、裴矩、裴矩、長孫熾和獨孤順等老頭子,就已經躍躍欲試了。如果所料不錯的話,這些人在散朝之后,定然在第一時間派人通知家人,讓他們派人北上雍北收購蝗蟲。

  照這樣子來看,蝗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蝗蟲的災難。

  而隨早朝的結束,蝗蟲可吃,可防止小兒驚風、能滋陰補陽的消息,也在大興城擴散開來。

  一人頭腦靈敏的商人看到蝗蟲所蘊含的商機,立刻收拾行囊北上,準備先收一批「無用的」蝗蟲來賣個大價錢。

  ——————

  【兄弟們,我好像陽了,情況是從前天開始的,癥狀則是頭疼眼花、肌肉和關節酸痛、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難受得要死,但是檢查多次,卻始終不是陽,也不知是什么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