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724章:楊集披甲,烽煙再起
  大隋立國至今,時間僅僅只有二十七年,而楊堅從決定謀朝篡位那一天起,便對于投奔自己人授予和承諾了***厚祿,讓他們因為權力實利真心實意的為他效力。

  這種方法在創業之初確實給大隋王朝帶來莫大好處,但也給現在留下了冗官冗員的隱患。面對冗官冗員的唯一之法就是減員,但如何減、減誰都是異常讓人頭疼的問題,要是處理不好便會引發巨大動蕩。所以大多數皇帝面對冗官冗員這種現象之時,多數沒有裁員的魄力,一般都會選擇聽而任之,以免動搖根本。但這種熟視無睹的做法,卻導致冗官冗員年年暴漲,等到無數冗官冗員加入各大政治派系、并開始吞噬國家血肉之時,已經無從處理了。

  楊廣對爵官、文武散官、勛官、襲官等虛官狠狠下手;并且借改州縣為郡縣、改十二衛府為十六衛府之契機,紛紛下調官員品級,便是解決當初留下來冗官冗員的后遺癥。但是有一項十分關鍵的特權,楊廣現在也許連想都沒有想到,此權便是之前打賞出去的大量開府權。

  現在很多開國元勛、很多文武百官都擁有開府特權,楊集作為大隋親王自然也有,他不僅有,而且朝廷配給他們這些皇族子弟的屬官多得相當夸張。

  親王府的屬官之中有傅(師)一人,從三品;傅掌傅相訓導,而匡府主(親王/公主)過失。長史一人,從四品上;長史管理府中各類政事要務。司馬一人,從四品上,司馬管理府中各類軍事要務。從事中郎二人,從四品下;此職是長史和司馬的副官,主要是協助長史和司馬管理府中各類事務。諮議參軍事兩人,正五品上;諮議屬于府主的軍政參謀人員。友兩人,從五品下;友負責掌陪侍游居,規諷道義。

  掾一人,正六品上,掾掌功曹、戶曹、倉曹、鎧曹事。屬一人,正六品上;屬掌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主簿兩人,從六品上;主簿負責起草府內教令、命令。記室參軍事二人,從六品上;記室負責公文(書、疏、表、啟)往來,并發出府主教令、命令。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六品上;掌付事勾稽、審核鈔目。文學二人,從六品上;文學掌讎校典籍,侍從文章。這些屬官所在的「機構」另有四名正八品下參軍事、四名從八品上行參軍、十六名從九品下錄事當助手。

  親王府、公主府諸曹參軍事,正七品上,每曹一人,共八人:其中功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官員請假、出差、禮儀、醫藥、選拔、考課、工資、福利、鋪設等事。

  倉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庫、食堂、廚房、和證件「過所」的發放等事。

  戶曹參軍事掌封戶、田宅、店鋪、仆從、奴婢、弋獵等事。

  士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公廨舍宇、繕造工徒、提拔和罷免等事。

  法曹參軍事掌推按欺隱、決罰刑獄等事。

  兵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士兵名冊、考勤、儀衛、府主外出安全等事。

  騎曹參軍事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等事。

  鎧曹參軍事掌管府中兵器、鎧甲。

  在從七品上這個品級有東卜祭酒一人、西卜祭酒一人,這兩人職位相當于朝廷的禮部和鴻臚寺官職,其職能是負責指揮禮儀、接待賓客等事務;另有八名從八品下的典簽協助。

  除了這些,還有流外(不入品)的典祠令、廟長、陵長、典醫丞、典府丞、典書令、學官令、食官長、中尉、侍郎、執事中尉、謁者、典衛令、舍人、中大夫、大農等官。

  至于在帶兵方面,則是比照太子的東宮十率設立,不過到了親王、公主這里,則是縮為六護軍,名字分別叫左一府、左二府、左三府、右一府、右二府、右三府。各府各有一正兩副護軍、左右統軍。

  「護軍、統軍」之名看似不起眼,但是品級在隋朝卻是相當駭人,其中

  護軍是正四品下、副護軍和統軍是從四品上;更狠的是十八名正副護軍,還能像東宮十率主將一樣統御府兵,所屬軍府中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是他們下屬。

  另外還有從四品上的驃騎將軍、左右庫直驃騎將軍;正五品上的左右庫直車騎將軍、衛府左右車騎將軍、左右別將、左右直騎等等軍事將官……

  這也就是說,如果楊集把規定之內的屬官全部配齊了,那么衛王府這個「小朝廷」少說也有兩百多名官員,而且還是朝廷出錢糧、出職務幫忙供養的。

  目前傅為公孫桓,長史為凌敬、司馬是郝瑗,從事中郎是魏征、宋正本,諮議參軍事是已經出仕的韋云起、李大亮,友是顏師古和孔穎達,掾和屬分別由公孫桓和凌敬兼任,主薄由魏征、杜如晦兼任,記室參軍事是顏師相、李玄道,錄事參軍事是蓋文達、陸從典,文學是顏勤禮和劉斌,參軍事是劉孝孫和姚思廉、蔡君和、庚抱,錄事是庚自直和外派了的孔德紹、沉法興。

  武官體系的人數也差不多,很多人既是朝廷武將,也是王府屬官,比如李靖、楊善會、張須陀、韋云起、薛舉、尉遲恭、獨孤平云、朱粲、宗羅睺、李大通、李大辯、阿赤、韓流、頗超器、楊鐵、薛萬述、薛萬淑、薛萬均、薛萬徹、麥仲才、麥孟才、錢杰、王均、王浩鎧、張延、高行文等將之中,除了尚未出仕的人以外,余者都兼任著王府屬官。

  但是以上這些已經出仕的人群,除了公孫桓、郝瑗、凌敬、李大亮等有限十幾人,余者在明面上已經和王府切割了。

  至于負責王府日常行行的諸曹、其他位置自然也都有,而且都都由心腹家仆、楊爽的退役幕僚親兵擔任,最后統一由獨孤敏、蕭穎、蘇蕓娘和公孫桓、郝瑗、凌敬、宋正本等人管理。不過這些中低層屬官雖然把本職之事做得井井有條,然而楊集并沒有如數上報朝廷,使他們并沒有獲得朝廷授予的職務、發放的俸祿。

  所以在朝廷、在宗正寺的名冊之上,衛王府現在只有那十幾個已經上報的屬官。這也使得衛王府屬官在人數上,連行事極為小心謹慎的楊智積都不如。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一是在楊集小時候以及裝紈绔子弟期間,王府除了已經散了、只剩下寥寥無幾的衛王系將官,根本沒有什么權力勢力依仗;獨孤敏見兒子還小,也沒有什么特殊之處,生恐太過高調,會給自己母子惹下不必要的麻煩,于是便低調做人,并沒有像其他擁有開府權的達官貴人那樣把屬官報滿。

  獨孤敏這種藏鋒于鞘、「藏才于眾」的做事風格,使衛王府在權貴圈子里毫無存感,別人就算說到頑劣不堪的楊集,也只是用嘆息、用揶揄、用幸災樂禍的口吻說「「虎父犬子」、衛昭王后繼無人」之類的話。

  在這個「沒落」和「青黃不接」時期,衛王府的人脈關系卻被炎涼世態狠狠地淬煉了一番,當雜質一年年去除以后,剩下的都是忠心耿耿的精華。而楊集也因此楊集無憂無慮、平平安安的度過了童年、少年。

  二是楊集出仕以后,也始終本著「財不露白」、「才不露白」的宗旨,在對待屬官的態度跟母親一模一樣,并沒有幫「事實上的屬官」爭取朝廷冊封。而王府體系下的各級「領導」以忠心耿耿的老人為主,他們深知府主好則自己好、高調會惹來禍事的道理,再加上獨孤敏和楊集不虧待任何一人、并且也都交流過,所以大家不在意朝廷授予的虛名。

  然則楊集認為世態變遷、今時不同以往,王府屬官體系應當因時而變、與時俱進,這樣才合理。

  此時忽然想到此事,加上衛王府占地面積極大,暴雨天氣只能繞著抄手游廊走,所以當他聽到柳如眉說李長雅的信使還在府門之外的話后,便抽空與郝瑗商議起了衛王府的屬官體系來,看看有沒有必要把主要屬官都配上

  。

  郝瑗聽完楊集的表述,稍一沉吟,便緩緩的說道:「大王之慮不無道理。以大王現今的地位和名望而言,如果繼續王府屬官體系像以前那般與其他擁有開府權的皇族、開國元勛格格不入,如果繼續保持著寥寥無幾、可有可無局面;不但不利于日常運行、振奮士氣、凝聚人心,而且帝王和文武百官一旦關注此事,難免惹來諸如「謙卑而近偽」的流言蜚語。」

  「承淵之言,也是我顧慮之所在。」楊集聞言點了點頭,向郝瑗說道:「官當到我這種地步,如果說我毫無權力之心、如果說我還像以前那般毫無上進心,只怕沒有一人相信。因此我打算隨波逐流,把應該有的屬官都配上,并且一一上報朝廷,你認為如何?」

  郝瑗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目光注視著楊集,沉聲道:「如果大王決定把所有兩百多名屬官全部配上,那卑職可就執反對意見了。」

  「承淵反對的理由是什么?」楊集是想到了這件事,又意識現在的屬官體系有「「謙卑而近偽」」的隱患,便趁機將此事說出來。希望足智多謀的郝瑗參謀參謀,幫著分析一下利弊,并不是說立刻就要全額配備。

  「卑職反對的理由有三。」郝瑗默默在心中打了一下腹稿,然后沉聲說道:「大王如果遵照朝廷規矩全額配備的話,大王所任用推薦的人必將有能力的心腹之士、忠誠之士,一旦如數上報朝廷、宗正寺,大王和太妃堅持多年的「藏鋒于鞘」之策化為烏有,王府的實力、人才優勢、人脈關系都將大白于天下。這是隱患之一,也是卑職反對的理由之一。」

  「其次,在衛王府人才「大白于天下」的前提之下,文武百官不但對屬官們加以關注,而且對他們本身的人脈關系加以分析、勾連;要是屬官們表現驚艷,那么屬官自身的關系必將被文武百官疊加到大王身上。之后,政敵們定然據此大作文章,營造出大王勢力遍天下、關系網遍天下的聲勢;而諸如養精蓄銳、「擁才自重」、心懷不軌的流言,也將四起于朝野。圣人雖然對大王信重無比,然帝王終究是以江山為重的人,他在人云亦云之下,又看到大王屬官確實十分完備、人人都有能力,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見到楊集面色肅然,露出了若有所悟的神情,郝瑗暗自松了一口氣,接著說道:「大王,至于第三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承淵有話只管直說。」楊集聽了郝瑗前面的兩個理由,已然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此時聽到第三點更為重要,而郝瑗卻顯得有些欲言又止。

  【鑒于大環境如此,

  「喏!」郝瑗默默地想了一會兒功夫,這才苦笑著開口道:「大王,先帝為了更好地行使權力、控制地方,將官吏任免權一律收歸中樞、官吏的任免權一概由吏部掌握、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由中樞任免。與此同時,先帝不僅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幕僚,也禁止有開府權之人自行錄用幕僚,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對九品以上的官員進行考核,以決定獎懲、升降。在這個規則之下,大王對于王府屬官實際只有舉薦權,而不是最終的決定權。」

  郝瑗凝視了楊集半響,他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大王,吏部對涼州官員任命的時候,圣人要求他們必須聽取你的意見,如果你不答應則不通過、如果你答應則通過,這是莫大的信任與榮耀。但是往壞處去想,圣人這又何嘗不是在試探你?大王要是對吏部推薦的人紛紛否決,圣人又作何感想?他會不會認為大王將涼州據為己有呢?」

  「或許圣人現在不會這么想、也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然而帝心難測,誰也不敢保證日后他如何對待大王。萬一他以后有了疑慮,那么大王之前的種種作為、王府的屬官體系,以及衛王系成員便是心懷不軌的

  最佳證據。有鑒于此,卑職建議大王不要過于看重這個所謂的決定權,適可為之方是上上之策。」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楊集聽到這里,額上不禁浸出了冷汗:正如郝瑗所說這般,帝王心思誰也難以預料,或許楊廣現在沒有想這么多、而且也的的確確是放權給自己,讓自己替他把關。但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世態也將因時而異,日后他還會這么想嗎?恐怕連楊廣本人也不敢保證。

  這些道理,楊集不是想不到,而是最近太過順利,使他掉以輕心、疏忽大意了。

  另外就是他太過在意大隋王朝,忽略了自身的安危,忽略了他與楊廣日后的關系。他現在決定把屬官全部配上的目的除了以上所說那些之外,還希望以自己為的屬官體系為例,借機建議楊廣對開府權加以改革、消減擁有開府權的臣子的屬官配額。然而改革先鋒這個「人設」,卻令他忘記會給自己日后帶來的麻煩。

  念及于此,楊集輕輕擦去額頭上汗水,起身向郝瑗拱手一禮,說道:「承淵,幸好有你在。否則,后果難以想象啊。」

  「此乃卑職之責,大王客氣了。」郝瑗連忙起身還了一禮,繼續向楊集說道:「在王府屬官方面,大王只有推薦權,卻無最終的決定權。若是大王將名單上報,圣人和吏部、宗正寺卻不認可大王舉薦之人,委派用心不純或其他派系之人,到那時,大王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其結果,不但給上下一心的王府造成巨大困擾,而且也令大王防不勝防。」

  「鑒于諸多隱患,卑職認為大王只要把主要的、不可或缺的屬官推薦上去即可,不要過于爭取朝廷所授之職。這樣既能消除「謙卑而近偽」之隱患,也能使一些有才之士得以晉升,同時也不至于暴露全部實力。此外,還能避免其他派系的滲透。」

  楊集深以為然,正當他要表態之時,門外傳來了柳如眉的聲音:「公子,信使到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