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805章:血戰于野
  當北方一連串敗消息傳到遼東城,高元這位高句麗王瞬間面如死灰,無力地癱坐在王座之上,失魂落魄的說道:“西豐大營松尊兵敗,昌圖城主將權明、磨米城和麥谷城主將乙豹生死未卜,而楊義臣為首的隋軍又先后奪取長春屯、南山城子、南蘇、木底、蒼巖、甘勿等等城池和要塞,當真是天亡我也。”

  淵子游等文武此時也感到頭皮發麻,正如他們之前所說那般,弱國未必不能戰勝強國,但身為弱國的高句麗的國力遠遠不如大隋王朝,哪怕出現一丁點的失利,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所以他們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而北方的全面失陷,并不是簡單的丟失一塊土地、簡單的損失“一點兵力”,而是折了四成以上的國力,軍民的士氣和抵御意志也受到致命打擊。

  北方隋軍打贏了這一仗,卻能長驅直入、直達大梁水北岸。一旦陸上隋軍在遼水西岸某個點駐扎下來,對岸隋軍士兵和糧食物資就能安然無恙、源源不斷的渡到這一邊,到時候,他們的壓力將比現在沉重無數倍。

  他在腦海中回顧下遼東地形地貌,神情凝重的向面如土色的高元說道:“大王,‘貴端水—長春屯—龍崗山’防線告破,大梁水以北的新城和貴端、玄菟、黎山等等大小城池已不可守,未免我軍將士被隋軍逐個擊破。依老臣之見,盡快讓各城軍民退到大梁水以南。”

  “我軍重新以大梁水南岸、遼水東岸為防御線,重點守住太子、下堡、白巖、燕州、遼東五座城池。與此同時,再以橫山城為后勤重地,確保后勤保障安全無憂。”

  大梁河古稱衍水,是遼水最大的支流之一,此河流源于遼東平原以東的長白山脈西山麓,由于平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龍須面河水橫穿平原以后,匯入平原以西遼水。平原南部地區北方、西方有了這兩條渾然一體的大河,等于多了天然的“護城河”,而淵子游所提到的太子和下堡五城,正是“護城河”后面的關鍵節點。

  高元努力定下心神,踉蹌著走到地圖之前站定,目光隨著“護城河”移動了一遍,接著掠過平原大地,最后久久凝注在千山山脈和渤海夾著的蓋牟城、安市城。

  默然半晌,他回頭看了看下首諸多文武,徑自向站在首位的淵子游詢問道:“大對盧,我軍在遼東尚有還有多少兵馬?”

  淵子游沒有立刻作答,他在心中估算了一下,這才拱手著向高元算了筆賬:“稟大王,自當年之戰結束至今,我國陸陸續續向遼東調了三十五萬大軍,加上帛衣頭大兄淵子澄從南方帶來的七萬大軍,總兵力足有四十二萬之數,減去淪陷敵手的國土上的軍隊,現在可戰之精兵還有二十萬左右;”

  “在這二十多萬之中,有七萬部署分別部署在大梁水北岸的新城和貴端、玄菟、黎山等城。余者皆在南岸。如果再把將近二十萬的輔兵和民間青壯算上,可戰、可用之士足有四十余萬。”

  仔細說來,遼東有這么多可戰之士,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自從隋朝所命名漠州遼東平原南部區域丟失后,高句麗不但向陸續向遼東派遣精兵,還調動大量青壯前來修城池、修城墻。【注】

  高元和殿下文武聽到最后這“四十余萬”,緊繃的心弦頓時為之一松。

  看了慢慢恢復過來的高元一眼,淵子游再次強調道:“大王,事不宜遲、盡則生變,我國當盡快收攏軍民,若是大梁水以北諸城軍民被陸上隋軍逐個擊破,我國可用之軍,將會捉襟見肘。

  “大王,臣附議!”淵子游的弟弟淵子澄立刻出列附和道:“只要軍隊和百姓都在,失去的國土可以慢慢奪回,如果軍隊和百姓都落入敵手,我們日后失去的,將會更多更多。”

  “臣附議!”

  “臣附議!”

  “末將附議!”

  “末將附議!”

  “……”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句警示名言是偉人說的,這個時代自然是沒有的;不過個中所蘊含的道理,進入中樞的人都懂。

  畢竟人口在這年頭代表一切,有人口則就代表有士兵、有糧食、有賦稅,所以無論是哪個國家、部落,都將人口視為重中之重。

  與人口比起來,土地什么的,都處于不重要的位置。

  高元轉過身子,目光看向畢恭畢敬淵子游,眼中閃過一抹微不可查的厭惡、怨恨。

  他在開皇十八年東征隋朝的時候,就是此人故意消極懈怠、故意讓北方勢力陽奉陰違,使他后續無力,敗給了韋沖,最終不得不得慘淡而退,落得個顏面大失、顏面大損的下場。

  上次也是他擅自向粟末靺鞨、契丹進軍,惹來了楊集的報復,導致高句麗損失十萬萬大軍、丟失了漠州。而且每次看到他,高元就會不自覺的想到被他害死的乙支文德,兩相比較,淵子游自然更是不堪。

  然而讓他感到無奈和棘手的是,淵氏為首的北方集團如日中天,隱隱約約有了與他分庭抗禮、劃江而治的架勢。更重要的是大敵當前,他高元除了淵子游和淵子澄為首的北方派將領之外,愣是無人可用。

  忍了又忍,高元擺出一副肅然的面孔,說道:“大對盧保存實力的建議的確是上上之策。不過我認為我軍哪怕有遼水和大梁水之險,也斗不過雄霸天下的隋朝,大對盧以為呢?”

  淵子游愣了一下,心中隱隱約約的想到了什么,但他還是凝聲問道:“大王請恕老臣愚昧,老臣委實不知大王之意?”

  “大對盧,我的意思是不要遼東了。我們最好是趁著隋軍尚未大舉入境之時,以最快的速度將一應軍民、物資遷到蓋牟城和安市城以南,而后,再以此二城與隋軍博弈。”高元說道:“這樣一來,我軍需要防守的地方少之又少,而且還能防御極可能來自海上的隋軍。”

  此言一出,王宮大殿一片嘩然。淵氏派系文武紛紛反對。

  淵氏兄弟雖不說話,可是他們的臉色異常難看。

  ——————

  【注:我看了很多資料、史料、論文,史學家們都說高句麗可戰之士有60多萬,于是我在前面便用了這個數據,可是很多讀者都認為不可能。

  在這些讀者的“不可能”的鞭策下,我又細看了資料。最后發現隋朝時期的高句麗實力更恐怖,因為我說的60多萬是李世民發動高句麗之戰時的數據,而不是隋朝時候的數據。

  隋朝時期是多少,我查不到,不過楊廣所發動的兩次戰爭雖然都以失敗告終,可是高句麗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所以高句麗在隋朝時期的可戰之士應該比60多萬更多才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