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842章:火攻之計
  柳絮的確有兩件正事要說,首先是與楊綸有關,由于蓋牟城和安市城、遼東半島得益于娘娘城大捷、“千山碧沙河道”大捷、周法尚水師的劍指高句麗腹地、其北又有楊集死死盯著淵子澈,使其從戰爭前沿變成為內地;若是再用重兵鎮守蓋牟城安市城,那就是對人力和兵力的浪費,故而楊綸親率一萬五千名大軍北上參戰,而其副將便是白跑一趟的宗羅睺和薛萬均。

  楊綸這一萬五千人在之前的作戰計劃中,本來負責游弋在外、牽制淵子澈,好讓楊集心無旁騖的殲滅另外兩路大軍,只不過楊集精銳眾多、進展太快;而楊綸又因為“千山碧沙河道”伏擊戰用去了一些時間,所以楊綸軍尚未出兵之時,楊集就已經先后把楊賢軍和董重軍擊潰于橫山城、黎山城之外。

  然而正所謂好飯不怕晚,楊集軍在野外追逐著打了兩場大戰以后,兵馬都有些乏了;而楊綸軍的到來,恰好成為高句麗城戰役生力軍。

  其次是斥候帶來了高句麗城最新軍情,從斥候掌握的情況來看,淵子澈和武臺安兵力是六萬名步騎,但是楊賢、董重兵敗以后,也帶著潰兵向其匯合,加上自己逃回去的潰兵,總兵力接近八萬人;這也就是說,楊集之前所打的兩場戰斗,殲敵數量只有四萬左右。

  他們所駐扎的高句麗城南朝海城河北岸、東面黎山城、西靠建安城、北依煙筒山,但是因為高句麗城比較狹窄,且只是一座孤城,四將便把軍隊一分為二,由淵子澈和楊賢率四萬名士兵駐軍于城之東北的煙筒山山腰上,武臺安和董重率三萬多名士兵駐于城中。

  回到中軍大帳,楊集立刻召集眾將議事,等一干大將盡皆到來,便將這兩個軍情說了一遍。

  聽完楊集的介紹,帳中一片安靜,薛舉見大家沉默思索,便率先發表自己的看法:“大王,敵軍總兵力有八萬左右,我軍雖然不懼,但是如果強攻,我軍必將付出慘重代價,末將認為強攻不可取,智取為上。”

  “大王,薛將軍所言極是,末將也認為智取為上上之策。”王行本說完,向楊集拱手一禮,詢問道:“但不知大王可有破敵良策?

  “王將軍不用著急,待我們了解了高句麗城的情況再說。”楊集思索片刻,向斛律晉問道:“斛律將軍,高句麗城和煙筒山的情況,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你可曾了解?”

  斛律晉在兩場戰斗之中,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對大隋王朝的忠誠,更何況誰都知道高句城已是日薄西山、及及可危,只能跟大隋一路走到底了,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楊集也知道他此時不可能傻乎乎的叛變大隋,便率先詢問這個熟悉遼東的遼東人。

  斛律晉對遼東平原的地形了如指掌,他向楊集拱手一禮,說道:“大王,末將對這些十分熟悉。于我軍現在位置、以及將要西征的情況來說,高句麗城算是一個戰略要沖,它的位置正好卡在煙筒山與海城河之間,我軍如果攻下高句麗城,便可長驅直入、攻打其背后的建安城。”

  “如果拿不下高句麗城,我們要想拿下建安城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渡過海城河,從南岸進軍,然而建安城又在入遼口北岸,且由于下游水量大,我軍又沒有渡江船只;這將十分耗時費力。二是大軍繞過煙筒山北麓,只是這將多出三四天時間的路程。”

  斛律晉先從大局上介紹了高句麗城的重要之處后,接著又細致的說道:“煙筒山臥在平原之上,是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平緩山丘;此山遠而觀之,似是寸步難行的茂盛山林,但是由于山上樹木都是高大的松林、杉樹,它們遮擋了陽光,使得地上干凈無雜草。離我們比較近的煙筒山大營,便是位于煙筒山東南麓的半山腰上,而高句麗城則是在大營西南十余里外。”

  聽到這里,眾人明白要破句麗城、必先攻克煙筒山大營,由于軍營靠近隋軍,這也難怪軍營里的士兵反而比城池里的多了。楊集又問道:“高句麗城是不是和山之南麓連成一體?”

  “不是的!”斛律晉搖了搖頭,解釋道:“高句麗城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北城墻距離南山麓有一里寬,這道縫隙是微微向南傾斜的平地。南城墻距離海城河北岸有四里左右,兩者之間是水流沖積而成的沙灘,加上雨季暴漲的河水常年澆灌,導致沙灘十分松軟,不利騎兵行駛,沉重的重型攻城器械更是無法通過這片沙灘。”

  楊集見他介紹至此,心中已經有了破敵良策,他笑著說道:“經過斛律將軍這么一說,此戰就變得十分輕松、十分簡單了,甚至連強攻都不用。”

  眾將聞言大喜,紛紛問道:“不知大王有何良策?”

  “火攻!”楊集目光透過帳門看向外面的天空,見天上彩云仍舊閃耀著瑰麗的色彩,眼中頓時閃過一抹興奮之色,轉向又向眾將說道:“煙筒山大營依山而建,簡直就是為了給我們火攻而設,只要用易燃之物引燃山上松樹和杉樹,大火很快就會蔓延開來,如果是在晚上縱火,就能輕易破了此營,并且燒死燒傷一部分敵軍士兵;而高句城由于距離山勢只有一里左右,城中士兵在大火灸烤之下,也只能棄城而走。而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根據火攻、根據敵軍逃跑路線部署軍隊。”

  隨著楊集將作戰計劃一一道來,眾將眼睛漸漸亮了起來:“大王此法極妙,請大王分派任務。”

  “我們今天晚上就派一支偏師潛入山中,準備放火事宜!”楊集說道:“而主力明天一早向煙筒山敵營方向進軍,從正面引走敵軍注意力,從路程上說,后天這個時候就會抵達,而敵軍為了迎接翌日之戰,后天晚上必定抓緊時間休息。所以我的意思是后天寅時四刻放火,那個時候正是人們睡得最沉之時,一把大火下來,至少能夠燒死部分敵軍。”

  稍一沉吟,楊集又說道:“要想大火迅速蔓延成災,必須借助大量易燃之物,然而軍營與黎山城都沒有易燃之物,所以需要從橫山城運輸過來。可讓韋云起從橫山城率六千騎兵參戰,負責在煙筒山敵營西北方攔截逃兵,同時,讓他攜帶大量易燃物過來,交給向他匯合的偏師。”

  “至于滕王軍,就不必向我們匯合了,令他繞到高句麗城西城擇地埋伏,伏擊逃向建安城之敵軍。”

  說著,楊集向凌敬問道:“凌參軍可有什么要補充的?”

  凌敬說道:“大王考慮得非常周全,卑職無甚補充之處。”

  “嗯!”楊集點了點頭。

  斛律晉見安排完畢,很是謙虛的起身請命道:“大王,末將乃是中人之資,才智、勇武皆不如諸位將軍。然而末將是遼東人士,對這里地形十分了解,也知道如何才能潛近敵營、高句麗城,所以末將認為自己比諸位將軍更適合放火燒山。”

  眾人聽到‘適合放火燒山’,忍不住笑出聲來。

  楊集本來就打算讓斛律晉去放火,見他主動請纓,便說道:“好,此事就交給斛律將軍了,你今晚就帶著本部將士向韋云起將軍匯合,拿到易燃物以后,立刻潛入山中,于后天寅時四刻放火。”

  斛律晉心中大喜,肅然應命道:“末將遵命!末將定不負大王重托。”

  安排好最為關鍵的“縱火犯”,楊集不再耽擱時間,當即派遣斥候,讓他們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分別向韋云起和楊綸傳達作戰指令。

  。

  。

  。

  翌日一早,楊集點齊營中兵馬,向西邊的高句麗城挺進。

  大軍一路西行,晚上扎營休息的時候,卻得到了斥候傳來的一個軍情,卻是北方松樹溝和鬧溝門萬多名聯軍正向南行,看樣子是來騷擾隋軍后軍,然而他們得知隋軍主力大舉西行,又哪敢繼續南下啊?于是調頭就撤回了號稱是遼東城轄區南大門的松樹溝。

  對于這支極可能成為巨大的變故的敵軍,楊集雖然沒有跟著去攻打,卻也沒有熟視無睹,立刻讓楊演脫離大軍,率三千精騎北上監視,同時負責刺探松樹溝軍情、地形。

  晚飯過后,又接到楊義臣傳來的戰報。卻是‘好心’歸還高元家卷之計,已然大獲成功。

  先是長弓嶺高句麗守軍被高惠貞和高行恭的尸首、武斌和乙支義德的首級打得士氣皆無,加上楊義臣沒日沒夜的騷擾、不斷派兵攻克和拔除小據點,導致其軍出現了大量逃兵,楊萬春雖是繼續堅守山上的古城,然而楊義臣又在山下挖掘泉眼,把山上的水井的水盡數引走。

  城關上的水里自然就干涸了,在夏天這么悶熱的天氣里,沒有水,城里的兵馬堅持不了多久。

  楊萬春面臨缺水之憂,一開始還派五千名士兵去數里以外的山澗、水潭里打水,但是楊義臣等人早就料到高句麗會出城取水,事先派了三千名隋軍翻山而過、占領了險要之處,成功的伏擊打水的高句麗軍。

  一場惡戰下來,打水的五千兵馬死了三千余人,最終還打不到水,因兵敗而無功逃跑。

  到了第二天,古城守軍情況立刻惡化,人只要有一點水來續命就能熬下去,但是戰馬卻支持不住,開始有大量戰馬脫水而死。由此引發的逃兵就更多了。

  迫于無奈,楊萬春征得高元同意,放棄長弓嶺防線,與淵子澄合兵于大梁水南岸、遼東城東北方的軍營之中,但淵子澄之軍也受高元家卷的影響。最終,一起退回遼東城。準備與大隋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攻防戰。

  遼東城號稱是高句麗北都,高家王朝、淵氏十分重視城防建設,城池高大堅固不說,而內外兩道高城墻更是將此城弄成了一個大大的“回”字形,外面的甕城要是失守,還有憑里面高達五丈的內城城墻將隋軍攔截在外。

  而且根據內鬼檀允和高建武提供的軍情來看,高句麗自大業元年開始,就在遼東城囤積了足夠三十萬大軍食用三年的糧食、以及大量武器裝備。再加上這段時間以來,高元又不斷把周邊小城、村莊的百姓及物資往里面搬。就算被隋軍圍困兩三年時間,里面的物資也足夠城中軍民吃喝、作戰。

  所以接下來的遼東城攻防戰,必將是一場異常殘酷的大戰。當然了,這也許只是高元、淵子游的看法,而楊集卻不這么看。

  雖然事情變得越來越有趣了,而遼東城,也在朝著楊廣史上第一次遠征高句麗那個方向發展而去。可是楊集有“楊廣兵敗之教訓”,事先又殲滅了高句麗大量有生之力,哪怕他像楊廣那樣分兵南下,也不會敗。

  看完楊集遞過來的戰報,凌敬不禁搖了搖頭,帶著幾分揶揄的口吻的說道:“大王,雖說高元終于知道亡羊補牢了,然而卑職卻認為太晚了。現在放棄兩大防線、合兵于一城,這不是自己躺進棺材了么?”

  “這個比較十分適當,高元他們確實是把自己裝進了棺材里面。”楊集哈哈一笑道:“如果高元真以為孤零零的一座城就能令我們隋軍止步,那也未免太小瞧人了,我們大隋人多勢眾,橫山城、安市城又有大量物資,就算拼消耗,他也率先支撐不住,既然他現在放棄了外圍防線,正好給了我們一戰定乾坤的機會,省得一城一城的打。”

  “以我的名義給楊義臣回一封信,讓他們對遼東城繼續搞疲兵之計,我們干掉淵子澈、奪取建安城以后,立刻向北進軍。”

  ——

  第二更,求月票、推薦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