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大隋主沉浮 > 第856章:蘇威黯然謝幕
  蘇威所建議的

  “唯才是舉”、

  “合二榜為一”、統一考試、統一錄取,確實可以為朝廷選到更優秀的人才;但是楊廣知道朝廷要是這么做了,家境不好的寒士沒有幾人考得過名門世家子弟。

  朝廷最終錄取到的士子,基本上都是名門世家子弟、以及依附名門世家的門生,而他用科舉打破名門世家對官場壟斷的設想,也將因此胎死腹中。

  只不過科舉非同小可,先帝當初就是因為廢除九品中正、辦科舉、興教育,這才失去了士族的支持,并且被士族冠上

  “不尊儒不重儒”的名號。到了開皇二十年的時候,先帝有感于自己年邁、陽壽無幾,他擔心繼承自己大業的隋二世和隋朝被關隴貴族、天下士族聯合絞殺,故而不得不向士族妥協,無奈的廢除了自己辛辛苦苦扶立和興辦的國子學、州學、縣學、四門學,而意義更加重大、影響更為深遠的科舉,也被擱淺。

  他楊廣的年紀和內部外部局勢,好像比當年的先帝好了很多;然而事實上,卻是更差。

  這是因為先帝在世之時,始終與各大勢力維持著表面上的和諧、始終保留著轉圜余地。

  而他就差親自拿刀上去砍了,所以事到如今,已然毫無退路可言。既然毫無退路,那還妥協做什么?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甲乙兩榜出自這幫臣子之手,他在名義上、大義上、道義上,還是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念及于此,楊廣正式任命何妥為國子監祭酒,任命楊綸之弟、竟陵郡公楊坦為國子監主簿,管理大隋王朝的教育事業。

  國子監祭酒相當于后世的教育\/部\/部長,主管太學、國子學、州大學、郡學、縣學、四門學。

  出任這個職務的人不僅要博學多才、誠于學問、品德高潔、,還要擁有極大聲望、足夠的管理能力,而大隋王朝雖然人才濟濟,但是同時達到這些條件的人并不好找。

  何妥的管理能力雖然差了一些,但是博學多才、品德高潔、名望卻不足的楊坦很好的彌補了何妥的不足。

  蘇威之所以盯上這個職務、并且打算舉薦養望成功的長子蘇夔出任此職,主要是因為國子監除了管理天下教育以外,還兼管大隋科舉。

  如果長子出任國子監祭酒,那么天下才俊都將成為蘇氏門生。一旦蘇夔憑借此職建成一張遍布天下的人脈關系網,再加上蘇威在官場上營造幾十年的人脈關系,日后輕易就能入主議事堂,而蘇家子弟無論走到哪里、無論想要什么職務,都會得到大家關照。

  然而蘇威功利心太強、喜歡倚老賣老,近來不但表現得急功近利、多次與楊廣的理念相悖,還屢次結黨打壓楊集、企圖將楊集堵中樞之外,今天更是要摧毀楊廣視為萬世之基的科舉,終于把楊廣積壓已久的怒氣給點著了。

  楊廣任命與蘇威有巨大仇恨何妥為國子監祭酒之后,尤自不解氣,又根據楊達與蘇威之辯,說蘇威考慮不到二榜合一的嚴重后果乃是年老體弱所致;未免年邁的蘇威因繁重國事而減壽,當場就免去尚書左仆射之職,改任十分輕松清閑的太子少保之職。

  此之二職品級都是從二品,然前者兼治尚書省三部、大權在握,而后者好聽是好聽,實權卻是半點都沒有。

  雖然說蘇威還是議事堂宰相之一,可是失去基石一般的實職為依托,他這個宰相立刻變成了極具

  “民間性質”的關中士族發言人。搞掉了蘇威本人以后,楊廣接下來又捅了蘇威兩刀,其長子蘇夔是兵部職方司主官職方郎、次子蘇崱是吏部另外郎,楊廣免去蘇氏兄弟的職務,前者出任西北方的鄯善郡司馬、后者東北方的襄平郡長史。

  這可不是故意惡心蘇威,而是蘇威意圖拿下國子監祭酒的舉動引起了楊廣警惕,他也知道國子監祭酒堪稱是大隋天下文人之師,雖然不知蘇威所要推薦的人是誰,但是此人只要上位,那么此人一言一行都要聽蘇威的安排,最終為蘇威打造一張遍布天下的人脈網。

  幾年時間之內雖然看不到成效,但是十幾二十年以后,蘇家就會變得門生滿天下、門生滿朝堂,最終使蘇家蛻變成凌駕于皇權皇族、凌駕于名門貴族的天下文人之宗。

  要是到了這個地步,蘇家輕易就能令大隋王朝刀兵四起、叛亂不休。蘇威野心如此之大、布局如此之深遠,楊廣自然警惕萬分,不僅拿下了蘇威,還把蘇威的兩個兒子都打發去了邊塞,而蘇威的謝幕、蘇氏兄弟的遠離中樞,定然給人一種

  “蘇威得罪皇帝、徹底失勢”的印象,從而畏而疏離之。這兩項貶職和發配一般的任命對于蘇威來說,讓他受到進一步的打擊和重創,心中更是痛悔交加;然而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承擔自己急功近利、野心勃勃的惡果了。

  在場的的人,個個都是人精,尤其是楊素子弟給大家上過一堂生動的課堂以后,大家深刻認識到有些職務只能由皇帝冊封、臣子不能爭不能搶;國子監祭酒關系重大、是皇帝的逆鱗,臣子們若是去爭,必受其害。

  蘇威更是無盡揶揄說楊素的子弟個個是蠢貨、楊集后繼無人,然而話猶在耳,有前車之鑒的蘇威竟然要爭天下文人之師、竟然也犯了楊家一樣的錯誤,有了例子在前的他,豈不是比人家更愚蠢?

  此刻的楊廣已經懶得理會蘇威了,他接著免去楊達門下省納言之職,改任尚書左仆射;納言是門下省主官,但是它的品級和六部尚書一樣是正三品,所以楊達從納言變成掌管吏部、民部、禮部的尚書左仆射,不僅僅只是升了一級那么簡單。

  復出的楊約在幾個月前全力協助盧楚徹查南方水師與荊州官官勾結桉之時,立下了赫赫功勛;事后卸下了檢校御史右中丞之職,如今正自閑著,于是楊廣任命楊約為門下省納言。

  鑒于楊玄感著實不是搞外交的料子,楊廣索性免去他禮部尚書之職,出任并州北部的定襄郡太守、定襄總管;督定襄、馬邑、雁門三郡軍事,密切監視東\/突厥一舉一動。

  楊玄感當這么久的禮部尚書,不但錯誤百出,自己也當得十分郁悶和壓抑,深知自己不是當文官的料子,打架卻是一把好手,楊廣這個任命非常合他心意,雖然屬于是不升反降,但他卻是欣喜若狂,尤其是

  “密切監視東\/突厥一舉一動”這一項,更是讓他產生了一種大戰將至的興奮之感。

  空出的禮部尚書則是由宇文弼接手。除此以外,楊廣又發布一系列重大的人事調動——免去長孫成西域使之職,右驍衛將軍升為右驍衛大將軍,出任并州刺史府司馬、突厥副使;尚書右司郎中骨儀出任饒樂郡太守、總管;延安郡太守屈突通殲滅了劉迦論殘部有功,加封左武候將軍,遷馬邑郡太守和總管;衛尉卿衛玄出任榆林郡太守、總管;檢校右翊衛將軍郭文懿出任雁門郡太守、總管;左備身府將軍趙長文出任安樂郡太守、總管;殿內少監李淵出任朔方郡太守、總管;遼東郡司馬段德操任漠州郡太守、總管;直閣將軍獨孤凌云出任漁陽郡太守、總管……此番針對邊疆各郡的人事調動,充滿了濃重戰爭氣息,楊廣新任命的人都是武將出身,而且現在身兼軍政兩職,他們一旦上任,隋朝便對北方的東\/突厥形成了一種戰爭施壓。

  等楊廣安排好,高颎忍不住問道:“圣人是打算向東\/突厥開戰?”

  “不不不,高公您誤會了。”楊廣大搖其頭,意味深長的說道:“啟民可汗乃是我大隋最忠誠的臣子,我大隋焉能向自己的臣民開戰?我只是想讓將軍們驗證一下路況而已,要是突厥人不會修、修不好,將軍們自己帶兵去修。”兵部尚書段文振笑著說道:“圣人,衛王喜歡修路,而且特別會修,他在涼州修的路不但筆直、平坦、寬闊,還不用朝廷出一文錢;如今遼東戰事即將結束。依臣之見,干脆就讓衛王去‘驗收’好了,順便指點指點啟民可汗。”這話聽得眾臣冷汗直冒,誰都知道楊集是一個惟恐天下不亂、惟恐沒有仗打的人物,要是讓他去

  “驗收”御道,戰爭想不發生都難。

  “那不行!”東\/突厥楊廣的曠世奇功,要是聽了段文振的餿主意,意外肯定又不出意外的發生,而他的軍功也將飛到九霄云外、遙不可見,所以他這次死活都不會答應了,他認為只有把楊集死死的定在中樞或涼州,自己這份曠世奇功才比較保險一點點。

  看了看臉色慘白、魂不守舍的蘇威一眼,楊廣又向大家說道:“衛王出任至今,沒有過上一天安定的日子,等他打完這場仗,我要讓他好生當這尚書令。”這一回,蘇威總算是安分守己、默不作聲、不再反對!

  “是!”段文段也是說說而已,他拱手一禮,正色道:“圣人,東征軍將軍各有封賞,唯獨身為主帥的衛王沒有,這個是不是有些不合適?”

  “段卿言之極是!”對于楊集的冊封,楊廣早就想好了,他一正臉色,肅然道:“衛王剛毅果敢、精忠報國,率孤軍連克強敵,加封右光祿大夫、鎮軍大將軍,賞金萬兩、銀五萬兩。”眾人都傻了:“……”楊集的文武散官本來就是右光祿大夫、鎮軍大將軍,因為他在幽州大開殺戒、犯了大忌,故而被降為金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此外還把檢校兵部侍郎、檢校左翊衛上將軍弄丟了。

  如今兜兜轉轉一圈,他的文武散官竟然又恢復了過來。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個輕飄飄的冊封,實在對不住楊集在遼東所立之功。

  高颎有些看不下去了,正當他要仗義執言之時,卻叫楊廣又說道:“衛王收復失地、生擒敵酋于遼東,雪我大隋之恥,特封其次子楊明為襄平郡公。”高颎心說這還差不多。

  與此同時,他和眾人都聽出了圣人的弦外之音、未盡之‘封’——那就是圣人沒有把后續之功算進來;要是楊集攻克平壤、收復‘薩水-浿水’地區的帶方郡,那么楊集的第三個兒子楊昌極可能也會因為父功受封為郡公。

  “圣人英明!”高颎捧了一句,便不再說話。

  “圣人!”楊達已然進入尚書左仆射的角色,他拱手道:“衛王向遼東百姓所許下的四大承諾,皆是安民良策,不過衛王也說承諾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做好又是一回事,遼東百姓更是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心態來看待這四大承諾,要是朝廷失信于民,亦或是不法官員從中牟利,遼東百姓對大隋的反感勢必遠超現在。”

  “依老臣之見,安東都護府和各郡的官員目前還遠遠不夠,朝廷在這關鍵時刻應當多派一些官員,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落實修城鎮、修水利、分田地、以工代賑等等民生政策。此外,涼州執行之制最為適合安樂都護府,只因鄯善且末、大湖區、西海都護府迅速安定就是最好證明。但是從履歷上看,大都護楊義臣、副都護韓洪、長史韋津都不熟悉涼州安民之治,老臣以為派個熟悉的人主導遼東政務為佳。”早朝之前,中樞收到了楊集從遼東來的八百里加急:楊集在信上一一說明了遼東諸郡存在的隱憂,以及他無法離開遼東、向南進軍的因由。

  同時說安東都護府治下七郡雖然較為偏遠貧窮,但它們既然被大隋收復了,就應該一視同仁,努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努力扭正百姓觀念。

  若是朝廷后續的治理跟不上、導致抱有希望的遼東百姓大失所望,日后的安東都護府必將叛亂不斷,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的同時,也將消耗朝廷大量人力、財力。

  這本來也是楊廣召集重臣前來同明殿議事的主要話題,不料經過蘇威一

  “鬧”,搞得

  “主次不分”了;一聽楊達提起,楊廣立即皺眉道:“涼州安民、治理之制,基本上都是出自衛王之手;論熟悉,沒有人超過他,可他畢竟是尚書令、涼州牧,焉能長期待在遼東?”楊達拱手道:“圣人,老臣說的人選不是衛王,而是隨軍出征的涼州長史楊善會。”楊廣聽得怦然心動,可他想了想,便搖頭道:“楊善會是涼州司馬,此番又立下汗馬功勞,哪怕由他當大都護,那也是降職。他不合適!”吏部尚書牛弘忽然想到一人,他向楊廣拱手一禮,說道:“圣人,楊善會的確不適合,但是涼州還是總管府的時候,陰世師將軍是總管府司馬,涼州之制的形成,有他的一份功勞;以老臣之見,陰將軍可擔任主管政務的副都護。”楊廣也知陰世師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但是驍果軍創立之時,自己已經降職錄用他了,他此番在遼東立下大功,原本打算把他調回中樞,當個大將軍,要是讓他當安東副都護,覺得有些對不住人。

  “若非牛尚書提醒,我差點把陰將軍給忘了。”楊達恍然而笑:“圣人,陰將軍人在遼東,用不著另外派人了。而且遼東不只是治理,還要配合衛王攻收復帶方郡,甚至還可能與新羅和百濟起沖突,陰將軍若是擔任副都護確實是最佳人選之一。若有所顧忌,可調虞世南或王琮,只是他們遠在涼州,不能解遼東百姓之所需。”楊廣無言以對,涼州是大隋日后進軍西域的橋頭堡,戰略地位異常重要,甚至治理得好與不好都與西域戰略息息相關。

  楊集之所以放心大膽把涼州丟下不管,靠的就是李靖、楊善會、張定和、虞世南、王琮、劉炫、何妥等人。

  大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哪怕楊集常年不在涼州,他們也能把涼州軍政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他上一次已經弄走了一堆人、還有一堆人去是西海都護府、薛世雄和錢世雄楊義臣等人也走了,這一回他又把何妥給弄來了,要是再把虞世南或王琮調去遼東,楊集這個十分默契、十分完整的

  “團隊”極可能支離破碎、轟然坍塌。誠然,楊集是可以再培養人才,但是楊廣自己不想一直留在皇宮、不想一直困在京城啊!

  可他又要重臣坐鎮中樞,于是他早就打算把中樞大事丟給楊集和太子楊昭、楊秀了,他認為只要有這三個人坐鎮中樞,自己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巡視四方、四處了解百姓之所需、偶爾還能打打異族玩,所以已然被他安排好了的楊集忙都忙不過來,沒有時間去涼州培養人。

  若是楊集忙不過來,西域戰略自然也將遙遙無期了。想了半天,楊廣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加封陰世師為右監門府大將軍,出任安東都護府右副都護,主管安東七郡政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