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帝國吃相 > 第1419章 一個人的演講
    朝堂之上瞬間一陣喧嘩躁動,無數人都瞪大眼珠子看著陳旭,特別是蒙毅,嘴里低聲念念有詞,不知道是不是在詛咒自己這個便宜女婿。

    貢品,自古有之,但眼下貢品這個詞和后世的貢品含義相差極大,從三皇五帝開始,下屬部落和平民百姓把自己得到的物品敬獻給首領或者君王,意味上貢,然而這個貢并沒有任何強制的意思,就是表達一種愛戴,禹帝巡游天下,百姓貢獻糧食和肉糜,表示對禹帝仁德愛民的敬重和喜愛。

    到了戰國至大秦時期,貢依舊還是這個意思,從來都沒有任何法律強制民間貢奉某種物品給天子或者皇家專用,即便是絲綢這種珍貴的物品,也是少府通過桑蠶稅和購買的方式從民間獲得,法令不允許民間私自售賣絲綢,多余的絲綢只能賣給少府,雖然帶有強制性,但少府是要花錢的,最次的一匹絹紗也要一百多錢,一匹上好的絲綢更是上千錢,至于錦緞一般民間也紡織不出來,都是那些有家傳技能的紡織戶在制作,身份也等同于匠工,算是朝廷認可的職業技師,每年制作多少都有定數,而且產能低下,想多出一尺來都是奢望,因此絲綢一直以來都被皇家壟斷的比較成功,然后這些絲綢又被皇帝分發給皇族或者賞賜給王侯公卿等勛貴。

    而今天,為了開放絲綢產業市場,陳旭竟然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貢品法案,設計一套專用的皇家貢品來滿足和區別民間絲綢產品。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提案。

    而且完美的解決了禮部令楊竹的擔心,也完美的維護了皇家的顏面。

    而由此,許多官員也迅即由此聯想到更多的皇家專供產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可以制定一套特殊的法案來制作生產皇室專供物品,以此維護皇家的威嚴和禮儀。

    看著始皇帝滿意點頭的神情和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竊竊私語熱烈討論的情形,特別是一群禮部官員和少府官員興奮激動的表情,陳旭知道自己這個提案肯定已經完美通過。

    放開絲綢市場,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更重要的一點是刺激東南絲綢產業的發展和提高當地農民和絲織工人的待遇。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陳旭去過兩次東南,親眼見證了當地蠶農的艱辛和困苦,雖然綢緞價值堪比黃金,但老百姓卻根本得不到任何實惠,大量的絲綢都被作為桑蠶稅強行征收,而即便是多余賣給少府的絲綢,除開要夠買糧食衣服滿足一家人的生存之外,基本上也都是家徒四壁的境況,蠶農比之糧農過得更加凄苦。

    而這也是陳旭要極力推動放開絲綢產業和市場的決心。

    任何產品,只有足夠市場化和商業化,所有參與者才能得到足夠公平的勞動分配,降低桑蠶稅,打破朝廷強行收購的框架,絲綢產業才能真正繁榮起來。

    何況一旦打通西方的航線,絲綢和玻璃瓷器這些大秦獨有的精美物品,將成為重要的輸出商品,由此會帶來絲綢收購價格上揚,桑蠶養殖和紡織產業的人才會更加獲益,所以此事必須盡快布局完成。

    本來是一個關于商業的五年規劃,但眼下竟然變成了討論貢品的討論會,吵吵嚷嚷之中始皇帝拿起玉尺輕輕敲了幾下御案,朝議大殿瞬間就安靜下來。

    “太師請繼續!”

    “是,陛下!”

    陳旭翻開手中的五年商業規劃再次接著宣讀。

    “第三,規范水泥鋼鐵礦山等事關基礎工業命脈的產業,鼓勵商人兼并廠礦,通過改良發掘和冶煉技術,提高鋼鐵水泥等的產量和質量,勿要造成環境的大量破壞和污染……”

    “第四……”

    “鑒于軍制改革已經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兩年的改革緩沖時間也足夠完成軍制改革的前提下,臣提議進行一次軍工企業的改革,重新制定新的武器標準和軍服,為郡縣役卒、警卒、馬卒、步卒以及海師艦隊制定適應不同戰況的武器和服裝,并且制定軍銜肩章銘牌等區別身份等級的醒目標識……”

    “繼續加大對于全國道路的擴建和翻建投入,爭取在十年之內,完成全國大部分郡縣都能通達水泥馬路,通行里程超過十萬里……”

    “為了適應 為了適應快速的人口增長和更加合理的管轄,臣提請在繼續推進郡治改革的基礎上增加全國縣治數量和規模,從目前的一千二百余縣增加到一千八百余縣,根據人口規模和轄區范圍進行縣治數量的調整,根據臣的預測,十年之后,我大秦人口將突破一億,二十年后可能會突破三億,人口的爆發式增長將對各地官吏的治理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同時也會對生存環境以及錢糧鹽布等急需的生活物資形成極大的壓力,因此臣建議繼續推進郡縣大學和中學的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地方官吏來適應國家的長遠發展,為了大秦未來不至于人口過多而造成耕地和糧食短缺,臣提請廢止人口生育獎勵法案……”

    “五年前臣提請推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開春之后便已經結束,根據執行情況來看成果斐然,改善民眾生活的鐵鍋計劃、增加糧食產量的糧種推行計劃和新式耕種方法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地衛生院的籌建也達到了八百余家,中學籌建了兩百余所,大學籌辦了十余所,農商工稅都已經降低到了計劃范圍之內,朝廷稅收也連續五年大幅增長,全國水泥馬路的翻新修建超過兩萬余里,鑒于五年計劃的巨大成果,臣提請進行第二個五年計劃,計劃如下……”

    自從上次坦途計劃一次提請了十多本奏書之后,陳旭突然感覺喜歡上了這種變態的工作方法,這次經過足足半年的巡視體驗大秦的基層變化之后,在來去的路途上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更加深入的改革措施,而且主要針對的是往日法案的更深層次的細節修改和適應新時代的法律制度。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大秦眼下的發展日新月異,新老問題交織在一起,只有不斷的去發現和改革,才能夠發展的更快更好。

    大秦朝堂的眾多大佬沒有太多改革的意識,而且久居咸陽幾乎不出去體驗民生,更多的時候只是在按部就班的處置政務,因此陳旭就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權利強勢的去推行自己認可的政令,努力讓大秦沿著自己展望的目標快速前進。

    而這種大規模提出奏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管其中有多少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和文武百官的支持,但摟草打兔子,總會有許多能夠被通過然后被貫徹執行下去,而且許多改革措施提出來之后,哪怕現在不能推行,只要傳到民間,自然會有人支持,形成一股民間的力量最終倒推朝堂改變。

    沒有焚書坑儒,沒有法家一家獨大,在陳旭兼容并蓄的執政理念下,百家門徒和有志于報效君王的名士賢達得到了極大的自由,可以通過報紙,通過百家論壇甚至是直接上書朝廷來推廣自己的理念,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治國理念,讓自己的思想最終也能夠得到傳播和發揚。

    整整一個早朝時間,幾乎都是陳旭一個人在演講。

    而越到后面,奏書的內容涉及的越發寬泛和深入。

    從最為基礎的農業,到后面的商業、工業、軍事、教育、醫療、人口、環境、甚至包括面對即將竣工的京師大學和圖書館等等都提出了新的建議和改革措施,甚至在最后一本奏書上,還提出了在姑蘇組建南方商報的計劃,同時還要文學院和大秦都市報、出版社一起籌劃推出一批包括美食、服裝、軍事、商業、地理、科學、醫學、美術、音樂、小說故事等不同類型的專業期刊,以此推動大秦文化事業更加蓬勃的發展,為全國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娛樂與精神糧食。

    早朝散,文武百官一個個臉紅耳赤頭昏腦漲的互相討論著回各自府衙辦公,而同時,清河侯一口氣提出了二十多本奏書的消息很快席卷整個咸陽,面對如此多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法令,上到皇帝衣食住行下到黎民百姓吃喝拉撒幾乎無所不包的打包提案,即便是熟悉清河侯一貫奏事風格親朋好友全都有些不敢相信。

    “侯爺,您這是打算把往后十年的事都安排完了退休嗎?”

    紫寰殿中書省府衙,聞訊匆匆而來的報館總務秘書陳平坐在陳旭的辦公桌前面擦著額頭的汗,明顯有些心神不寧。

    報館作為三品衙門,但情形特殊不需要處理政務,因此皇帝許可報館的官員沒有要事不用上朝,因此陳平等人雖然位高權重,平日幾乎不去朝議大殿上朝議政,偶爾去也是被皇帝召去的,而去的目的肯定是有重要的朝堂政令需要披露和通報。

    但讓陳平沒想到的是,陳旭這回來才七八天時間,便突然再次提請如此多的改革奏書,不僅讓皇帝和滿朝文武不適應,連他這個最忠誠的狗腿子都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