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 第三十一章 稱王山東
  沉墨麾下這些官員骨干之中大部分都出生于士紳階層,就算是寒門子弟出身,也多與士紳階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跟隨沉墨之后,最關心的問題自然還是沉墨對鄉紳的態度。

  這個問題如果不明確的話,必然會讓內部出現混亂,也會讓那些士紳階層產生各種顧慮,不敢來投,甚至還有可能會進行武力抗拒。

  要舉事造反,肯定要廣招人才。

  而這年代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出身于士紳階層,或者由士紳階層資助的。出生于草莽之間的才是極少數。

  歷史上農民起義唯一個成功就只有朱元章一個了。

  而且老朱也不是很多人印象中那種文盲大老粗,人家一邊打仗一邊自學,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當了皇帝以后,不光能吟詩作對,就連《明大誥都是他親自編寫的,文化水皮相當不敵。

  反過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一開始的動靜往往是轟轟烈烈,但是因為其出身閱歷和學識等軟實力上的巨大短板,導致他們「其興也勃,其亡也乎」。

  最典型的兩個例子,一個是當年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華夏歷史上農民起義第一人的陳勝。

  第二個就是李自成了。

  這兩個人的出身都差不多,都是真正的底層苦出身。

  陳勝是秦國發往邊境漁陽的徭夫,李自成是下崗的驛卒。

  他們因為人格上的魅力,比如樸實率真,勇敢仗義這些性格上的優點讓他們一開始獲得了眾人的擁戴,各路人馬紛紛來投,勢力如同滾雪球一樣發展迅速。

  但是隨著攤子越來越大,各種事務千頭萬緒,繁雜忙碌,就逐漸讓他們顯得無所適從起來。

  一切驟然涌來的新奇人人物,新奇事端,事實上都需要這個掌舵者來做出決斷。

  而這些事情,對于這些底層出身的農民領都是太過生疏的大政難題。

  作為農民領袖,坦蕩粗樸的他們本能地使出了農夫聽天由命的招數,誠以待人,聽能人的主張。

  時間關系,以下內容非正式更新內容。還是先更后改。看到這里的書友明天刷新后看修改后的正式內容。

  項梁頗具機謀,深知草草成軍之眾不堪一擊,是故嚴厲斥責了項羽等急于西進渡江攻占郡縣的主張,一邊下令項羽認真操練軍馬,一邊派精干能才逐個「徇縣」。

  徇者,不動干戈而收服也,幾類后世招安收編之說。項梁之所以徇縣,是料定人心惶惶各縣官府均舉棋不定,只要給各縣官吏一定好處,收服會稽郡不難,果能如此,目下這支草成軍馬便有了堅實的根基。

  兩三個月下來,果然各縣十之八九皆服,均或多或少帶來了當地精壯人軍,項梁軍的實力大大地充實了起來。與此同時,項梁也親自開始訓練軍馬,以當年戰勝秦軍的精銳楚軍為楷模,一個冬天大體練成了一支拉得出去且頗具戰力的反秦軍旅。在當時的反秦勢力中,唯有這支「楚軍」具有真正一戰的相對實力,遠遠強于其余各路草創軍馬。

  次年春天,陳勝軍在秦軍反擊下大敗幾次,天下反秦勢力大有退潮之勢。當此之時,陳勝軍的謀士,廣陵人召平正在廣陵為陳勝游說,力圖「徇」了廣陵。不料事情未成,便傳來了陳勝再次大敗與秦軍東來的消息。召平頗是機敏,立即渡江找到了項梁,假稱奉陳勝王之命結盟而來,說陳勝王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請項梁軍立即向西渡江引兵擊秦。項梁無暇審度其中虛實,只真切體察到時機已到,否則秦軍滅了陳勝軍則天下反秦勢力頓時沒有了呼應。于是,項梁軍于正月末立即渡江西進,殺向了中原戰場。

  這是公元前209年秋天與次年春天的江東故事。

  ()至此,各種反秦勢力悉數登場,在中原大地展開了酷烈的連綿大戰。在所有的反秦勢力中,項氏的江東力量具有最鮮明的根基與特色。這個根基,是楚國老世族,是明白無二的復辟目標與復仇之心。這個特色,是軍政實力最為強大,統帥、將才、士兵,皆從六國根基中生出,具有令行禁止的真正軍旅之風。唯其如此,這支大軍一開進廣袤的戰場,立即便成了反秦主力軍,并在中期階段完全取得了反秦最終政治目標的主導權。

  楚地大亂之時,最先暴起的陳勝軍也已經亂得沒了頭緒。

  短短兩個月之間,陳勝軍洪水一般淹沒了淮北地帶,在陳郡稱王立國了。這種令人瞠目的速度與氣勢,極大激發了不堪征發的天下民眾。一個八月,中原民眾大股大股地流入陳郡匯入農軍,陳勝軍的總兵力不可思議地急速膨脹到了數十萬之眾,連統兵的吳廣也說不準究竟有多少人馬了。不獨人力勐增,各方隱身的能士也紛紛來投。軍旅出身者有周文、周市、秦嘉、田臧、呂臣、鄧宗、蔡賜、李歸、董紲、朱雞石、鄭布、丁疾、陳畔、伍徐、鄧說、宋留、張賀等,文吏出身者有召平、公孫慶、朱房、胡武、房君、秦博士叔孫通、孔子八世孫孔鮒等大撥六國舊吏與流竄儒生。另外一批投奔者則是六國望族后裔,有張耳、陳余、魏豹、魏咎、韓廣、武臣、趙歇等。一時間,陳勝軍大有軍力壯盛人才濟濟的蓬勃氣象。

  當此之時,包括陳勝吳廣在內的所有張楚君臣,都是急不可待地高喊立即滅秦,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像江東項梁那樣沉住氣謀劃根基。當然,同是躁動,各個圈子的初衷與歸宿皆大不相同。陳勝吳廣等舉事頭領,是在兩個月的巨大戰果面前眩暈了,料定帝國已經是不堪一擊的泥凋而已,迅速占領咸陽而由陳勝做張楚皇帝,全然是唾手可得的。一班六國舊將則自感憋屈太久,急于建功立業,急于率兵占領一方至少做個郡守縣令,耐不得在草創的張楚朝廷做個大呼隆的將士吏員。

  一群六國舊吏與儒生博士,則急于在滅秦之后恢復封建諸侯,自家好在天子廟堂或各個諸侯國做丞相大臣。投奔張楚的六國世族后裔則更明確,力圖盡快求得一將之職,率領一部人馬殺向故國復辟舊政。如此等等人同此心,心不同理,卻也立即釀成了一片轟轟然的滅秦聲浪。

  于是,陳勝稱王之后,張楚政權立即做出了大舉滅秦的總決斷。

  由謀士將吏們大呼隆釀出的總方略是:兵分多路,一舉平定天下!陳勝立即拍桉決斷了,也立即做出了具體部署:第一路,以吳廣為假王,代陳勝總督各軍,并親率五萬人馬進兵滎陽占據中原;第二路,以武臣張耳陳余為將,率軍五萬北向趙燕之地進兵,一舉平定北方;第三路,以周市為將,率兵三萬進兵舊魏之地,一舉占據陳郡北面所有郡縣,使張楚朝廷安如泰山;第四路,以周文為將,率主力大軍正面進兵函谷關滅秦。

  張楚的部署,只遺漏了齊楚兩地。此非疏忽遺忘,而是對大勢的不同評判。陳勝軍發端于舊楚之地,且已占領了當時舊楚最富庶的淮北地帶,立即向荒僻的嶺南江東伸展,一者是鞭長莫及,二者是得不償失,三者不是滅秦急務。是以,陳勝等不再將楚地作為重心,而將楚國舊地看做已經占據了的既定勝利。舊齊國則是另一番情形:八月震澤的六國世族聚會后,齊國王族遠支的田儋、田橫已經搶先舉事,擁立田儋為齊王。這是六國老世族打出的第一個復辟王號,實力聲勢雖遠不如此時陳勝的「張楚王」,然對六國老世族卻是極大的激發誘惑。此時,張楚君臣們各圖著滅秦、擴張、復辟三件事,沒有一方主張立即處置王號并立這種權力亂象,幾乎可說是無暇理會田儋稱王。

  進入九月,四路大軍浩蕩進兵。中原大地煙塵蔽天,各色旗幟各式戰車各式兵器各式甲冑與各式牛馬布衣交相()混雜,鋪陳出亙古未見的草創大軍的怪異氣象。

  誰也沒有料到的是,進兵一月之間,各戰場情勢便發生了急轉直下的逆轉,草創的張楚朝廷立即開始了大崩潰。

  第一個遭受痛擊的,是進兵滅秦的周文大軍。周文軍向西進發之時,兵力已達數十萬之眾,潮水般涌來,函谷關幾乎是不攻自破。一路進兵秦東,經重鎮下邽、舊都櫟陽,竟都沒有秦軍主力應戰。周文大為得意,決意先在驪山東面的戲地駐扎下來,歇兵旬日同時燒毀始皇陵以震撼天下,而后再進兵咸陽一舉滅秦。在此時的周文看來,關中素來是秦人根本,關中無兵可發,滅秦顯然是指日可待了。周文也知道,二世胡亥有屯衛咸陽的五萬材士,然則區區五萬人馬此時已經根本不在周文眼里了。周文所專注謀劃者,便是要在攻占咸陽之前做一件快意天下的壯舉——焚燒掘毀始皇陵!在楚人的記憶里,秦昭王時的白起攻楚而焚燒楚國彝陵,是一宗奇恥大辱。而今楚軍滅秦,始皇陵煌煌在前,豈能不付之一炬哉!周文沒有料到的是,在他尚未動手之際,一片死寂的大秦朝廷突發奇兵——由多年不打仗的九卿大臣少府章邯,將二十余萬工程刑徒編成了一支大軍前來應戰了。

  「刑徒成軍,章邯豈非送死哉!」

  周文哈哈大笑,似乎看到了自己一舉成為滅秦名將的煌煌功業。

  章邯大名,曾身為項燕軍視日的周文自然是曉得的。在滅楚兩戰中章邯正在當年,其強兵器械弓弩營的巨大威力,曾使天下大軍談章色變。然則,章邯已老,秦政已亂,刑徒又遠非九原秦軍精銳之師,周文何懼哉!如此盤算之中,周文很具古風地給章邯送去了一封戰書,約定三日后決戰驪山之東。章邯在戰書上只批了一句話:「可。卜吏等死而已。」周文一看這七個大字便紅了臉,章邯公然呼他這個將兵數十萬的統帥為「卜吏」,分明是蔑視他曾經的視日吏身份,更有甚者說他是等死而已,竟全然沒將他周文認真待之。周文大怒之余,還是多少有些忐忑,便特意細心地察看了天際云氣征候。是日,秦軍營地上空盤旋著一團紅云,狀如丹蛇,蛇后大片昏紅色云氣彌漫。依據占候法則,這是「大戰敗將」之云氣相。周文最終斷定:秦軍必敗,章邯必為楚軍俘獲。此心一定,周文大喜過望,聚集眾將部署道:「我軍敗秦,云氣征候已有預兆,諸位只奮然殺敵便是!部伍行次:戰車在前,步卒隨后,飛騎兩翼。但聞戰鼓,一舉殺出,我必大勝!」

  如此部署,周文也是不得已耳。農軍轟然聚合,既無嚴酷操練,又無精良兵器,只是將所占城池府庫中的老舊戰車老舊矛戈悉數整出,大體彷效春秋車戰之法,一輛戰車帶百數十步卒。號為飛騎的將近八萬騎兵,也是從未經過演練更未經過戰陣搏殺,馬匹多是農家馬或所占官府的運輸馬,騎士多為農夫會騎馬之人,根本不可能訓練騎術與馬上戰法。如此部署,所能起到的全部作用,便是戰車、步卒、騎兵都知道了自己的作戰位置。至于打法,只能是一體沖殺,若要演變梯次,只怕連自己人都要相互糾纏了。周文雖自知楚軍情形,但對秦之刑徒軍情形更是低估。周文確信,一支由罪犯徭役與奴隸子弟編成的大軍,無論如何不可能強于氣勢高漲的張楚農民軍,楚軍的勝局是必然的,天定的。

  這一日,兩方大軍如約列陣會聚了。

  關中大地陰云密布,秋禾收盡,平野蒼茫。兩支大軍在渭水南岸擺開了戰場。背靠驪山陵的是章邯的黑色兵團,兩翼各五萬鐵甲騎兵,中央主力是十萬重甲步卒擺成的整肅方陣。方陣中央「章」字大旗下,白發章邯懷抱著令旗金劍一臉冷漠。與秦軍相距一箭之遙的東邊原野上,是周文的難以確知數目的數十萬大軍。這支大軍服色旗幟各異,戰車、騎兵、步兵三大塊汪洋無邊人聲喧嚷,人人都驚訝好奇地指著鴉雀無聲的秦軍大陣()紛紛議論著。中央一排舊式戰車上,「周」字大纛旗下是手持長戈身披斗篷的周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