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奮斗在蘇俄 > 912 波德戈爾內
  就像之前曾經提到過的,哈爾科夫在烏克蘭占據著極為特殊的位置,在一九三四年之前,哈爾科夫一直都是烏克蘭的首都,直到一九三四年之后,首都的位置才轉移給基輔。不過即便是到了現在,哈爾科夫也始終是烏克蘭的工業中心、第二大城市,因此,作為哈爾科夫州的州委書記,波德戈爾內在烏克蘭的政治版圖中,也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

  當初,維克托在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的問題上,有著較為鮮明的立場,不過,他提出"黨員干部民族化"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北方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的第一書記,其在聯盟核心領導層中的發言權并不是很大,而且其所討論的主要問題,也主要是集中在卡累利阿地區。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的問題,在維克托原來提出的觀點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其所涉及到的地域,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卡累利阿,而是輻射到了全聯盟的整體范圍內,從白俄羅斯、烏克蘭,到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可以說,全聯盟所有的加盟共和國、自治州,“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的主張,都在與黨員干部民族化作風作斗爭,而對于"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的一方來說,他們用來批評和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作風的論點,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維克托當初的那份報告。

  是的,維克托當初所提出的“黨員干部民族化"的概念,如今已經成為了聯盟內部在民族問題上的一個重要討論內容,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的一方,以維克托當初的報告為依據,認為黨員干部民族化的蔓延,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催發民族主義甚至是極端民族主義的發展,從而對聯盟的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造成直接威脅。而贊同黨員干部民族化的一方,則認為任命本民族的人擔任民族聚居地區的領導干部,有利于聯盟的民族團結,當然,這也是當初列寧同志所主張的民族自決政策的核心。

  之所以說波德戈爾內是當前"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一方的急先鋒,是因為這位同志的立場更加的“左”,他不僅認為本民族的黨員干部不能在本民族聚居地區擔任黨委一把手,而且還認為蘇維埃執委會主席的職務,同樣也不能由本民族的黨員干部來擔任。除此之外,他還主張在烏克蘭恢復戰前時期所執行的“去烏克蘭化"以及"俄羅斯化"政策。

  在三十年代初的時候,在斯大林同志推動農業集體化政策的過程中,因為烏克蘭所出現的各種騷亂和暴動,聯盟曾經在烏克蘭境內實行過短期的去烏克蘭化政策。按照當時政策的規定,七年級以下學校的烏克蘭語文教學全部被取消,代之以俄語及俄羅斯文學教學,與此同時,師范學校也不再培養烏克蘭語教師,烏克蘭政府機關的工作語言也被改為俄語。

  但是在此之后,隨著大清洗運動的結束,尤其是在赫魯曉夫重返烏克蘭之后,這類嚴格的去烏克蘭化政策開始變的含糊,相關的規定在執行的過程中,也不再那么嚴格。

  及至西烏克蘭被納入烏克蘭的領土之后,聯盟在西烏克蘭地區雖然也推動了去烏克蘭化的政策,但執行的力度卻遠沒有三十年代初那般的嚴格了。

  在波德戈爾內同志看來,西烏克蘭地區之所以到現在還殘存著民族主義游擊隊和民族主義的地下組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當地的民眾中,還普遍存在著烏克蘭民族主義情緒,因此,在當地實行嚴格的"去烏克蘭化"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莫斯科更應該警惕當地日漸濃厚的黨員干部烏克蘭化氛圍。

  波德戈爾內在提交給中央主席團的兩份報告中,都將批評的矛頭直接指向了烏克蘭現任第一書記基里琴科。他宣稱,在如今的基輔,已經形成了一個以基里琴科為核心的"烏克蘭幫”,他們在烏克蘭大肆推動黨員干部的本地化、民族化,并以此來邀買人心、排除異己,波德戈爾內認為,若是長此以往,這些“布爾什維克黨內的離心分子”,必然會將烏克蘭改造為民族主義分子的聚集地,從而增強烏克蘭相對于莫斯科的離心傾向。

  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年輕的波德戈爾內同志不僅戰斗力很強,而且膽量也大的很,他是布爾什維克黨內第一個提出“烏克蘭幫"這一概念的人,就像貝利亞在格魯吉亞所做的事情一樣,盡管整個格魯吉亞出來的干部,幾乎都成了貝利亞的人,但卻沒有人敢明確提出"貝利亞幫"亦或是“格魯吉亞幫"這樣的概念。

  而波德戈爾內卻是毫不避諱的將"烏克蘭幫"這個概念寫到了提交給中央主席團的報告中,從表面上看,他是在抨擊基里琴科以及其所領導的烏克蘭黨中央,但考慮到基里琴科的政治背景,任何人都能輕易的領會到,其真正批評的對象,其實是五人領導小組中的赫魯曉夫同志,是的,赫魯曉夫才是烏克蘭幫的領導人。

  作為三十年代初才加入布爾什維克的一名黨員,波德戈爾內應該算是近兩年才迅速躥升起來的烏克蘭地方干部,他在二十年代的時候,曾經與主持聯盟共青團工作的米利恰科夫有過往來。當時,在與波爾塔瓦的白衛軍作戰取得勝利之后,波德戈爾內正是憑借著米利恰科夫的推薦,獲得了前往基輔理工學院進修的機會。

  不過在此之后,米利恰科夫很快便因為在農業集體化問題上所持有的立場,而受到了政治打擊,直到三十年代被送往東方服刑,而進修結束之后的波德戈爾內,則成為了一名工程師,在烏克蘭的一系列工業企業中輾轉任職,直到衛國戰爭爆發之前,得到了赫魯曉夫的看重,并被迅速提拔。

  按道理說,得到赫魯曉夫看重和提拔的波德戈爾內,應該老老實實的追隨前者才對,更何況他之所以能夠就任哈爾科夫州委第一書記這個職務,也是得到了赫魯曉夫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他有什么理由突然跳反,轉而對赫魯曉夫、基里琴科大肆批評呢?

  難道就是因為此人與赫魯曉夫政見不合?就是因為他對赫魯曉夫搞出來的“烏克蘭幫"看不過眼?

  以維克托如今的政治敏銳度,他當然不會做出這么幼稚的判斷。當然,波德戈爾內同志或許的確是反對黨員干部民族化的,或許他也是真的反對基里琴科的立場,但是在維克托看來,此人之所以在就任哈爾科夫州委第一書記之后,突然開始反對基里琴科,反對所謂的“烏克蘭幫”,多半還是處于兩方面的考量。

  第一,作為烏克蘭部長會議曾經派駐到聯盟部長會議的代表,波德戈爾內長期在莫斯科工作,他對莫斯科核心決策層的某些動向,有著較為精準的把握。他應該感受的到,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斯大林同志正在幫助馬林科夫鞏固其在聯盟決策層中的地位,換句話說,一旦斯大林同志無法正常主持中央工作之后,馬林科夫同志將有更大的可能繼任聯盟最高領導人一職。

  如果局勢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的話,那么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作為馬林科夫有力競爭者的赫魯曉夫,將會受到沉重的政治打擊,甚至可能會直接失去現有的位置-—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不,準確的說,這是必然的。

  波德戈爾內同志是個有野心的人,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政治生命早早結束,因此,在這個敏感的時期,早早做出自己的政治選擇,自然也可以看作是明智的舉措。

  第二,作為曾經的烏克蘭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雖然離開了基輔,但他在烏克蘭這個加盟共和國內,還是遺留了很多政治人脈的,比如說新任的烏克蘭第一書記基里琴科,再比如說身為烏克蘭首席檢察官的魯登科等等,當然,作為烏克蘭部長會議重要成員的波德戈爾內,也是其中一員。

  不過,赫魯曉夫在烏克蘭的人脈實在是太廣了,他的"信徒"眾多,而作為一九零六年生人的波德戈爾內,在這個所謂的“烏克蘭幫"中,雖然年齡是比較長的一個,但地位卻還遠遠夠不著第一梯隊的位置,換句話說,如果按部就班的走下去,他這輩子最大的可能性,也就是坐到米利恰科夫現在的位置上了,而這個位置,顯然滿足不了他的野心,所以,他需要的并不是縮在"烏克蘭幫"的羽翼下按部就班,而是需要擺脫烏克蘭幫的束縛,沖到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中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