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道祖佘雨仙,種田茍出一片天 > 第四千零五十八章 混亂
  總之事情的源頭就是這么一個情況,渤海郡太守孫邕怎么說呢,也算是一個能人,真要說缺點的話,孫邕接近于名士,但缺少名士的為名不惜一死的骨氣,交友的圈子,也是名士圈。

  正因為是在名士圈里面混,才能瞞過拿著劉琰經費在冀州大地上廝混的名士,要沒有這么一層保護,早就被發現馬腳,也做不到這么大了,畢竟這個圈子里面相互照看一下并不算太出格。

  孫邕也是靠著這種相互照看,在早期瞞過了那些最外圍,最隨意的游歷人員,進而才有了做大做強的機會。

  至于官僚系統的對內壓制,面對孫邕這種挖坑的手段,第一個被坑的就是內控,不干掉這個,就不可能有后續,而將對內監察的人員拉入坑之后,其他人除非真的小心,或者能力非常強,否則都不可能避過,對于劉曄而言,首惡和內控是基本必死無疑了。

  這倆幾乎算是整個冀州泥沙俱下的緣由,哪怕后續有很多官僚被拉入到這里,更多是遭了算計,一身能力來不及施展反抗。

  又不是誰都能像常山太守谷習那樣當機立斷,我直接躺平,不收拾了,大坑就大坑,爆出來讓長安派人來查,看你我誰死得更慘,有種真刀真槍上啊,我們常山老鄉趙子龍,那可是真漢子!

  這種極為有效的判斷能力并不是那么輕易就能擁有的,但這種知情不報從某種角度來講也算是違法的,只不過這次劉曄并不會追究,因為相比于其他郡縣,谷習的表現已經算是極好了。

  李孚能殺出來純粹是因為決斷能力超強,而且已經到了死棋,不拼一把不行的那種,谷習是有回轉余地的。

  雖說這條咸魚大概率抱著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的態度,可當時長安這條線畢竟還沒有被趙儼截留,孫邕也沒打通長安的保護傘,谷習裝死是能趟過去的,換成李孚這邊就完全不同了。

  李孚是真的沒有回轉余地,只能拼一把了。

  “魏郡太守和常山太守嗎?”李優緩緩地點了點頭,還算滿意。

  常山太守不用多說,這次的事情最多算是知情不報,但這不算大事,在整個冀州基本都進入這種局勢的情況下,能維持本郡的正常運轉,就足夠了,所以常山太守不僅不會被撤職,還會有嘉獎。

  反倒是魏郡太守,也就是李孚,站在李優的立場,對方確實是做的不錯,但做的不錯,并不能抵消他行為上的出格,撤職是必然,不過撤職了應該會調任,想來劉曄也安排的差不多了。

  “魏郡太守的行為有很多違法違紀,而且私自扣留長安調查人員,哪怕從事實上阻止了動亂的發生,本著事急從權,不追究對方行為方面的違法違紀內容,但撤職是必然,不過功是功,過是過,最好的結果應該下半年以白身重錄到其他郡。”諸葛亮開口解釋道。

  諸葛亮對于這種流程也清楚的很,撤職成白身,洗掉之前所有的過錯,然后重新進入官僚系統,而且這次進入哪怕是郡縣,起步都不一樣了,至于平遷這倆字,就要看上面怎么考慮了。

  很明顯,哪怕是諸葛亮都對于劉曄回信上所記錄的李孚的話感覺到滿意,就憑這個,換個郡當郡守就是了,漢朝本土一百零八郡,加之新納入的十幾個郡,怎么都能給李孚安排一個合適的郡。

  “反倒是常山郡守,其行為基本沒有任何錯誤,在冀州整體泥沙俱下的情況下,依舊保持常態運轉,民生穩定,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在當前是需要進行表彰的。”諸葛亮很是有些無可奈何的說道。

  谷習的行為是正確的行為,而且從制度上講,干活就難免出錯,只要不瞞報,不掩蓋,有啥說啥,國家是必然允許官僚犯錯的,不犯錯的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是不干活。

  這兩種,前者不存在,后者不靠譜,都不是官場的目標對象,所以國家必然允許官僚出錯,只要錯了去改正,而且錯了能兜住就行。

  谷習完完全全的貫徹了這一態度,然而問題就在這里,對方這種行為好像也不怎么值得提倡。

  “劉子揚的建議是什么?”李優瞇著眼睛詢問道。

  “將魏郡太守調往宛城,將常山太守調往魏郡。”諸葛亮直接給出了答復,而李優點了點頭。

  諸葛亮和李優都理解劉曄的思維——谷習按規矩行事是對的,所以谷習值得嘉獎,平遷至魏郡,這樣檔案上就有兩個大郡的執政記錄了,也算是累進功勛的一種檔案記錄了。

  李孚沒按規矩行事是錯誤的,所以李孚撤職白身去長安,述職之后,確定李孚錯誤行事的背后是因為事急從權,救助百姓的行為值得嘉獎,哪怕確實是有李孚的錯誤,也值得嘉獎,調任宛縣去當縣令。

  兩種處置,其實明擺著就是兩種態度,一種你們按規矩辦事,國家按照制度給你們升遷,不會虧待你們。

  另一種不按照規矩辦事,你們就需要考慮國家上層進行人治的處理辦法,別以為將百姓整動亂了,然后平亂就會受到嘉獎,打破規則,就要做好承受規則反噬的準備,李孚的行為正確,也需要承擔反噬。

  哪怕調任宛縣更有前途,但打破規則,你就需要做好去面對更上一級官僚進行整體行為評判的心理準備。

  “劉子揚,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倒是處理的挺不錯。”李優咂吧了兩下嘴,表示理解,“冀州大概會死多少官僚?”

  “死一百多人吧,流放可能會流放掉六千人。”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渤海郡是重災區,按照大夫的說法,恐怕郡中六百石以上的官僚全都得拿下,而其他郡縣,郡守,郡丞,主薄這些大體可能也都要拿下。”諸葛亮有些唏噓的說道,這兩年見到的案子,真的是……

  “難以避免的事情。”李優神色平靜的說道,“趙昱都能變成那個樣子,就不要寄希望于其他人的道德了。”

  十年之前,李優才見到趙昱的時候,對方的道德信念,李優哪怕是被懟了,也不會去追究對方,因為他明白,趙昱是怕他的,但為了徐州百姓,對方就算是怕的要死,也敢和李優拍桌子。

  有種你殺了我啊!這條政令這個時間點執行不了,不能一刀切,你殺了我讓其他人去宣布都可以,現在不能,最快需要等到明年!

  李優想到這些的時候,就心態復雜,鬼能知道趙昱最后變成了那樣,明明清清白白的一個人,最后居然為了錢變成了那樣,而且更可笑的是,四十多億錢根本沒有花出去,陳曦當著面給追回來了。

  何等的可笑,何等的可悲!

  “準備流放到什么地方?”諸葛亮眼見李優開口之后,面帶緬懷之色,也就沒說話,好在李優也沒緬懷多久。

  “流放到新州,司馬伯達那邊缺人手。”諸葛亮開口解釋道。

  “我還沒追究司馬伯達的問題呢,那家伙該不會以為裝個死,扣點人,搞個編戶齊民什么的就能晃過去吧。”李優冷淡的說道。

  去年大朝會的時候,要不是陳曦警告司馬朗,李優都殺到新州去教司馬朗做人了,真的是不想活了,安排你去新州確實是有睜只眼閉只眼讓你給點好處的意思,但你將三十六國的人口弄到那么點是什么想法,是不想混了?真當我李優是吃素的不成?

  “伯達好歹截留了不少各大世家的人口,算是平了賬了。”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很難說清到底是誰背了鍋。”

  司馬朗被郭照扣著的時候,是新州最大規模的從蔥嶺道口那邊回籠漢室本土人口的時間點,問就是不知道,反正我當時也被扣押了,你問我,我怎么知道,我當時也被人扣著呢!

  這其實就是耍賴皮,然而賴皮的就在這一點,因為那個時間點,世家也在銷毀賬簿,因為大朝會的時候李優放出的風聲,各大世家也都知道查新州人口流失,肯定會查到他們的頭上。

  畢竟幾乎所有的世家都從新州那邊帶走過人口,一方面是降低新州當地的抵抗能力,一方面是消弭三十六國的隔閡,更重要的是給自家的封國增加貼近漢文化的過渡人口。

  可不管怎么說,他們都大規模的帶走了新州的人口,只要李優查,肯定能查出來,甚至這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最多是他們帶的略微有那么一點多而已,可當時也沒人說不讓多帶,對吧。

  所以趁早銷毀賬簿,讓司馬朗去頂缸,反正司馬防八個兒子,少了一個也沒什么影響,于是各大世家心照不宣的開始銷毀相關賬簿,而司馬朗也趁亂回收各大世家途經新州的本土人口。

  再加上當時司馬朗下臺,郭照主政,本身就是一團亂麻,徹底說不清到底是啥情況。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