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 第四十一章 工程隊與鐵道
  “隨著蒸汽機的作用,煤炭的價格會越發的低廉,成為便宜的燃料,必定能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空蕩蕩的書房里。

  朱高熾暢所欲言,朱棣坐著太師椅上一言不發。

  朱棣略微有些出神。

  長子變化讓他有些欣慰,還有些不滿。

  “但是有個道理不會變,萬物有起必有落,隨著煤炭行業的興盛,取代木柴成為百姓家中生火之物,那么靠木柴行業生活的人就會無以為生。”

  朱高熾鄭重的告訴朱棣。

  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

  從砍柴到運送城里,養活了無數的人。

  每座百萬人口的城池,每日只燃料就需要消耗多少!

  一戶三口之家。

  燒火取暖每年需要要用掉四十五擔柴,平均三噸左右。

  北平雖然還未達到百萬人口,但大明立國二十五年,北方的人口越來越多。

  所以朝廷專門設立了山廠,而且是朝廷極其重視的大事。

  例如未來的永樂四年。

  因為京城所需要的木柴,來源逐漸減少,無法滿足民間需求。

  眼前的朱棣,未來親自派工部侍郎,正三品的官員去尋找設立新的山廠,以解決木柴的問題。

  木柴,關乎民生。

  且是民生頭等大事。

  聽到長子指出的弊端,朱棣一下子回了神。

  “此事,容不得馬虎。”

  第一次和長子談正事,令朱棣總覺得不適應,言語間不知不覺有些含糊。

  態度嚴厲些吧,又怕打擊長子的熱情。態度溫和吧,又怕引不起長子的重視。

  沒辦法。

  誰讓眼前的人是自己的兒子呢,當老子的也只能累心了。

  在外面的時候,朱棣可不會如此。

  “兒子有辦法解決。”

  只會提出問題,也只能惹人嫌。

  但是提出問題后,還能解決問題,立馬就變成了人才。

  朱棣也是如此,聽到兒子有解決的辦法,態度重視了起來,不再把長子當做孺子。

  “你且說說看。”

  話說得不多,意思卻很清楚。

  不能說服朱棣,他就不會支持自己的工業革命,可能還會重新打壓煤老板們。

  朱高熾努力把后世學的成功學教的內容回憶了個遍。

  什么掌握談話的節奏啊。

  控制自己的語氣等等。

  在書房主動拋出問題,就是為了引導談話節奏,而提出解決方法,則是為了說服朱棣。

  “煤場的產量提高,需要的礦工會越來越多,可以去山場招募礦工,此乃其一。”

  “建立一個工程隊,招募其余沒有生計的百姓,雙管齊下。”

  “工程隊?”

  朱棣臉色有些精彩。

  隊?

  何為隊?

  隊可是軍事編制。

  小子想要插手軍權?

  想起白日里朱能的事,朱棣忍不住又抬手摸起了下巴。

  工程隊。

  就是朱高熾接下來的計劃。

  不光是工程隊,他以后還要搞護廠隊呢。

  西方的十五世紀,還處于愚昧血腥的中世紀,被稱之為黑暗時代。

  十七世紀英國開始工業革命。

  一百年而已。

  西方的貴族就學會了開始講道德?

  連初夜權都不愿意放手的西方貴族,會變成一心推動民生的階級?

  工業革命。

  本質上是西方貴族階級的盛宴。

  十九世紀。

  英國還在羊吃人呢。

  西方的商人同樣是地主。

  例如童年三部曲中的磨坊主,也是當地的地主。

  同樣的道理。

  在明初。

  還未興盛的地主階級,是推動不了工業革命的。

  只有勛貴才可以。

  而且是能讓皇權妥協的勛貴。

  朱棣本身就是最大的藩王之一,他還是未來的皇權。

  而自己則是未來的未來的皇帝。

  朱高熾敢向朱棣提出要搞工業革命。

  換做其他的人當著朱棣的面,要搞所謂的工程隊,就只個“隊”字,立刻引起猜忌。

  但也就有眼前的朱高熾了。

  哪怕朱高煦都不行。

  朱棣雖然心里有些憂慮,卻也沒有打斷長子的話。

  長子,是要撐起家業的。

  “煤的價格還有下降的余地,成立工程隊,在各煤場修建鐵路,從礦區直接修到北平城。”

  又是一個忌諱。

  “鐵道是何物?”

  朱棣一臉的納悶。

  長子從哪里學來的東西,盡是他沒有聽過的。

  不過人就是如此。

  越是別人說些聽不懂的,還越是吃這一套,反而覺得高大上,有搞頭。

  朱棣也擺脫不了這種習性,有種兒子成才的欣慰。

  世界上最早的鐵路,誕生于十九世紀的英國。

  從最開始只能抽水用的蒸汽機,經過百年的技術發展,人們終于把成熟的蒸汽機裝上了火車。

  同樣。

  蒸汽火車最開始的運用也是用在了煤場之中,連接城市與港口,通往煤炭產地。

  火車的前期市場需求是用來拉煤。

  現在萬三蒸汽機,只是初代產品,想要裝上火車那是天方夜譚。

  抽水用的蒸汽機,與火車頭上的蒸汽機,兩者雖然都叫做蒸汽機,原理也相似,但其實已經是兩種產品,劃時代的產物。

  不過。

  抽水用的蒸汽機不行,卻可以用馬。

  馬拉火車。

  本來是一個過渡的產物,但卻正好合適當下。

  “鐵道是一條專門的快速道路,可以比直道還要快速以及大量的運輸商品,更可以運輸人。”

  在最后一個字上,朱高熾拖長了聲音。

  朱棣能聽懂嗎?

  當然能。

  長子的意思是,鐵道可以快速的行軍。

  “可以修到草原上嗎?”

  朱棣無師自通,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能。”

  現在不能,未來一定能。

  受限于產能。

  這才幾個月而已,已經把煤礦業推動到現在的地步,朱高熾非常滿意了。

  至于鐵礦,冶鐵業。

  也是需要先解決市場需求問題。

  煤則可以解決燃料。

  從晉朝的炒鋼法,到唐宋的鑄制改鍛制,然后就是現在明初的生鐵淋口法,以后日后蘇州工匠發明的蘇鋼法。

  按照后世的標準,發明就是科學家的話,那么中國古代有無數的發明家。

  猶如鼎鼎大名的瓦特,也是一名工匠,出身于工匠家庭,他的父親是熟練的造船工人。

  瓦特成年后,從一家儀表修理廠的學徒做起。

  工業革命被吹噓的神乎其乎。

  恨不得把中國古代的工匠踩到腳底下,否定他們的一切成果。

  工業革命的確偉大。

  但是真怨不得古代工匠。

  古代迭代遞進的工匠技術,每朝都會大幅提升的冶鐵技術,到了清朝時,曾經獨領風騷的中國冶鐵工業黯然失色。

  識字率。

  明朝成化初:用王翱薦,擢嘉興知府.......大興社學,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

  漢人地主階級有興辦私學的傳統,因為對他們是有利的,掌控話語權的手段。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如果要比中西的識字率,西方真不如中國。

  哪怕是萬歷時的張居正搞改革,為了爭奪話語權禁止私學只許官學,但始終禁止不了,反而促進了私學中的各種學派。

  東林黨也是這種背景產生,誕生于私學。

  因為明代皇權壓制不住地主階級,這個傳統最后戛然而止。

  沒有地方上不可計數的私學堂。

  何談識字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