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將門天驕:帶著逗比老祖宗們重生 > 第422章 再不下雨,莊稼可都要遭殃了。
  鳳甲從蜀地派人送回來一份書信和圖紙。

  鳳甲信中說,她到了蜀地才發現,這里的筒車,已經不依靠人力,而是借助水力驅動。

  缺陷是送水的高度有限制,只能將水送到與筒車等高的地方。

  楚清言看了信后感嘆:“民間百姓的智慧,不容小覷。沒想到過了幾十年,他們已經想出了借助水力運轉的筒車了。”

  鳳甲又說,筒車體積龐大,要運一架實物回甘州,頗有困難。

  她正在說服兩名會制造筒車的工匠,舉家搬遷到甘州,稍后便會回甘州。

  楚天驕拿到了筒車的圖紙,如獲至寶。

  她立即召集了甘州的工匠來一起參閱。

  在內行人的眼里,有了圖紙,就基本有了輪廓。

  要復制出來,雖然有難度,但不至于毫無頭緒。

  楚天驕讓其中一位老工匠將圖紙講解給她聽。

  聽完后,她皺眉道:“筒車安裝在河邊,直接取水上岸,灌溉農田,這對低洼地區太有用了!

  蜀地中央是平原,如此一來,岷江水可以灌溉萬頃良田。

  但這不適合我們甘州。

  甘州的農田,一半在山地和丘陵,不可能造那么高的筒車運水。

  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好好的想一想,可不可以改進一下,如何將水從山底運送到山上?”

  木匠們面面相覷,他們覺得州牧大人這是在給大家出難題。

  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法則。

  蜀人能借助筒車的高度,從河里取水上岸,澆灌農田,已經是壯舉了。

  州牧大人還想讓這水上山,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楚天驕從東夷回來后,政務再繁忙,也會抽空學習玄清道長給她留的功課。

  自從李匡提到云中觀有一本啟蒙書籍《云氏雜學》后,楚天驕就派人去了黟山,給玄清道長送信,問玄清道長她可不可以學《云氏雜學》。

  結果玄清道長不僅讓人帶回來了《云氏雜學》,還帶回來了一本叫《天工開物》的書。

  玄清道長說這本書是祖師爺默寫的,據說是一位奇人著作,里面有大量的手工藝和農學技藝,可能對楚天驕有用。

  楚天驕空閑時都會翻閱這兩本書,她知道了一種叫做“勢”的力量,在她的理解中,山勢也是一種勢。

  這種勢是可以借的,也許這個“勢”,可以讓水違反只往低處流的規律。

  楚天驕將自己的想法跟工匠們說了。

  并且讓人拿來了個帶壺嘴的茶壺,灌滿水后讓工匠們看。

  “大家看,我是在壺里注的水,為何壺嘴的水會和壺里的水等高?這一點是否可以利用在運水上?

  大家再看,如果我用一塊東西,堵住壺的這邊施壓,壺這邊的水下去了,壺嘴這邊的水卻上升,這一點是不是可以用在運水上?

  咱們可以用大毛竹做水管,設計一個像壺和壺嘴一樣的結構。

  靠近河水的地方依靠水力施壓,是不是就能將水管里的水,送往高處了?”

  楚天驕的話,讓工匠們茅塞頓開。

  她用水壺舉的這個例子,通俗易懂,像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將這運用到水利灌溉上而已。

  提供了想法后,楚天驕就將這事交給了工匠們去鉆研。

  過了幾日,鳳甲將蜀地的工匠也帶了回來。

  蜀地的工匠一聽楚天驕的想法,興奮道:“如此一來,筒車的作用就大大提升,筒車使用的數量,會大幅度減少。”

  在工匠們熱火朝天的研究水力運送問題的時候,甘州逐漸開始熱了起來。

  自從上一次下雨后,又有大半個月沒有下雨了。

  水車和水渠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低洼地區的水渠,逐漸開始貫通。

  大河和渭河邊,多了不少的筒車,百姓們對這樣的龐然大物,充滿了好奇。

  “那是什么?”

  “那是州牧大人讓人造的筒車。據說是從河里取水用的。”

  “布雨降水這都是龍王爺管的事情,州牧大人將手伸進了河里,不會惹怒龍王爺吧?”

  “胡說,州牧大人就是怕干旱,才造的這筒車。”

  “萬一惹怒了龍王爺,不給下雨,真發生干旱,這筒車運的那點水,能起什么作用?”

  “我都聽人說了,人家蜀地早就用這筒車了,也沒見龍王爺發怒。”

  “要我說,甭管什么龍王爺,這天該下雨就下雨,該旱依然旱。咱往年大旱時,可沒惹怒龍王爺。”

  “……”

  百姓們議論紛紛,他們都沒見過筒車這種東西,說什么的都有。

  又過了大半個月,依然沒下雨。

  這時,甘州的官吏和百姓都感覺到了不對勁了。

  百姓們開始焦慮起來,田間地頭里,總能看見老農蹲在田坎上,望著因為缺水,沒精打采的莊稼長吁短嘆。

  “再不下雨,莊稼可都要遭殃了。”

  “之前也有近一個月沒下雨,后來不是也下雨了嗎?”

  “哪能一樣,眼看這天開始熱了,就算咱擔水澆地,兩三天地就干了,再不下雨,莊稼真要干死了。”

  “不會真被州牧大人說對了,會發生旱情吧?”

  幾個縣的縣令開始心里直打鼓。

  天水縣令吳拾遺卻完全的不將這事放在心上。

  “天水有渭河,怕什么?就算真干旱了,楚天驕挖的那些水渠,只能灌溉低處,能起多大作用?

  種田就是看天吃飯,老天爺不給飯吃,賤民們餓肚子關我什么事?”

  大河和渭河邊的水車已經建了好幾座。

  楚天驕下令開始汲水,水車源源不斷的將水送入了修建好的水渠中。

  低洼地區的百姓們感受到了便利,對旱情的恐懼感,得以緩解。

  這些百姓們成群的聚集在水渠邊,看著潺潺的渠水,經過自家的農田,臉上浮現了笑容:

  “真沒想到,州牧大人讓建的水渠,還真的起了作用。”

  但那些高處的百姓,依然恐慌。

  他們開始肩挑手抬,一桶一桶的將水挑上山,澆入自家的田地,緩減旱情。

  過了幾日,一名工匠做出了一個可開關閉合的活塞裝置,可以給水加壓。

  楚天驕一看,這個行啊,讓其他工匠都幫著一起完善,又派了人去秦嶺,砍伐了大量的毛竹,運回來。

  經過無數次的改進,終于解決了將水運送到高處的問題。

  還有個聰明的工匠,根據楚天驕利用山勢往遠處送水的想法,又設計了一些小機關,可以在運送途中,利用山勢落差,補給水壓,讓水可以一節一節的運送。

  當第一座山丘上的農田得到灌溉時,當地的百姓,將此視為神跡。

  渭河水,被水筒車汲上岸后,經過活塞裝置加壓,順著粗大的毛竹管道,運往第一座山頭上的蓄水池。

  又從這個蓄水池,沖擊而下,帶動另一個活塞裝置,給旁邊的水管加壓,將水送往別的地方。

  ……

  百姓們從未想過,有一天他們可以不用下山到河邊擔水,水自己就可以上山,澆灌農田,供人飲用。

  雖然只是在渭河邊兩座山頭實現了引水上山,但這已經是奇跡。

  此事迅速在甘州傳播開來。

  這以后,楚天驕再號召全州百姓一起鋪設毛竹水管,修建筒車,往高處送水,百姓們不僅不抱怨勞役辛苦,反而情緒高漲。

  有了這些毛竹水管,不僅旱期,就算是平時,他們用水灌溉農田,都方便許多了啊。

  與此同時,喬興也從蜀地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回甘州。

  “大小姐,因為咱們大肆收糧,蜀地的糧價已經上漲了三成,還要繼續收嗎?”

  “收,三成不算什么,等蜀地的糧商意識到甘州開始干旱,糧價就該翻倍了。”

  楚天驕讓喬興去蜀地收糧時,還沒有旱情。

  蜀地富庶,去年蜀地又豐收,大戶人家的存糧頗多。

  再過三月,早稻就可以收割了。

  蜀地糧商推測,今年離國會是個豐收年,糧價必賤。

  所以喬興之前收購的糧價還算便宜。

  楚天驕派出了軍隊,喬裝成平民,跟著喬興的人,從各地往甘州買糧。

  州牧府的糧倉已經裝滿了。

  楚天驕又讓在甘州大營旁邊,修建了更大的糧倉。

  但這時候,楚清言來找楚天驕:“驕驕,咱們沒錢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