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月下夜神 > 第64章 傳國玉璽歸唐
  這件瑰寶可以說是幾經波折,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

  秦始皇統一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取和氏璧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于其上。

  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

  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后,華陰平舒道有人又此傳國璽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秦子嬰元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于咸陽道左,秦亡。

  漢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于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擲璽于地,導致傳國玉璽破其一角。

  后來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隨著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于更始帝劉玄。

  劉玄即位三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國璽易主劉盆子。

  后劉盆子兵敗宜陽,傳國璽拱手奉于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六年,何進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到了漢獻帝時期,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氣,遂使人入井。

  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于妻吳氏處。

  后袁術拘禁吳氏,傳國玉璽落入袁術的手中,袁術死后,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曹操便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延康元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曹丕便命人于傳國璽肩部刻隸字,上書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字,以證曹丕并非謀權篡位。

  到了咸熙二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自此傳國璽歸晉。

  晉永嘉五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后,后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在傳國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四個字。

  又過了二十年,傳國玉璽再傳冉魏。

  后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并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

  大業十四年,,隋煬帝楊廣被殺于江都,隋亡,蕭后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便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自我安慰。

  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后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于李唐,李世民龍顏大悅。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滅后梁,建后唐,傳國璽轉歸后唐。

  唐清泰四三年,后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自此以后,始皇帝傳國玉璽徹底失蹤。

  后晉天福三年,制皇帝受命寶,上刻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八字。

  自此以后,后世以此玉璽為憑。

  不過后來聽說是出現了真正的始皇傳國玉璽,但是都被定義為贗品。

  “陛下,傳國玉璽可否給臣一觀?臣并無他意,但事關重大,還需確定才是。”

  房玄齡這時候恭敬的問道。

  這話也把眾人拉回現實。

  對啊,僅看上面刻的字,就斷定這是真的傳國玉璽,未免太過于武斷了。

  李晉也點了點頭,這件事兒還是慎重一點比較好,差點被興奮沖昏了頭腦。

  李晉將傳國玉璽放好,示意小太監將傳國玉璽送下去。

  小太監捧著傳國玉璽,走向房玄齡。

  兩大集團的幾個大佬紛紛湊過去。

  只見房玄齡捧起傳國玉璽,仔細看了看刻的印文,又看了看玉璽的肩部,曹丕命人刻的七個字果真在其上。

  這材質也與傳國玉璽相同。

  再加上至今距離隋朝滅亡也沒有多少年,傳國玉璽的模樣,眾人也都是認得的。

  經過仔細驗證,最終確定,這是真正的傳國玉璽。

  “天佑大唐,天佑陛下!此乃真正的傳國玉璽!”

  房玄齡高捧傳國玉璽,跪地高呼。

  “陛下圣德永昌,大唐與天同休!”

  文官集團紛紛反應過來,連忙恭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官集團的人則是異口同聲的高聲大呼。

  李晉哈哈一笑,“眾愛卿平身,今日傳國玉璽復歸大唐,當普天同慶,著再減天下賦稅一年,與民更始!”

  “陛下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再度一個馬屁送上,然后陸陸續續站起身來。

  小太監連忙又把玉璽接過來,放回了李晉面前。

  “眾愛卿,突厥一事,當如何處理?”

  李晉坐回龍椅上面問道。

  文武百官也各歸本位,準備說起正事。

  “啟稟陛下,稱臣俯首者輕恕,負隅頑抗者立斬!”劉伯溫率先站出來。

  反正這不是上次已經商量過的事情嗎?

  按照商量好的來不就得了。

  “臣等附議。”

  文官集團的人緊跟其后。

  李晉點了點頭,看向姑蘇慕雪,“突厥可汗,你所請之事,朕準了,朕看了玉門關守將呈上的奏折,你突厥十數萬人在玉門關外安營扎寨,尋求安身立命之所。

  然而,你可知中原有句古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朕決定施恩教化爾等,甚至在草原上建立都護府,將整個草原,朕都可以封給你們。

  讓你們學習中原文化,成為大唐臣民,教你們耕種,叫你們織衣,教你們文化,教你們醫術,讓你們擁有和大唐子民一樣的生活待遇。”

  這話一出,姑蘇慕雪整個人都愣住了。

  這怎么和想的不一樣?

  不應該是大唐對突厥提出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