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玄色錄之古色事記 > 624章 神仙拔毛
  金屬過敏的病人雖然不多見,但在三博醫院楊平已經碰到兩個。

  剛來三博醫院時,楊平就碰到過一例,那個病人是十四歲的小男孩,因為左側腕舟骨陳舊性骨折做手術,植入兩枚金屬埋頭螺釘,術后陸陸續續出現多個關節滑膜炎表現。

  后來診斷為“金屬離子反應性關節炎”,取掉兩顆螺釘后,各關節滑膜炎癥狀逐漸緩解。

  這個小男孩的兩顆螺釘,沒有金屬與金屬或者金屬與其它材質的摩擦,其實釋放的離子非常少,但是過敏反應與劑量無關,哪怕一點點也會觸發過敏反應。

  比如青霉素過敏,有些敏感的患者就算聞到青霉素的氣味,也會引起過敏性休克。

  現在這個吳老爺子,對這么多金屬過敏,這種個案可以寫篇文章發表。

  張林和小五聽說轉來的是金屬過敏患者,兩人趕忙提前看病歷,病人居然對這么多年金屬過敏,兩人如獲至寶。

  這種個案報道,宋子墨和徐志良大概沒有興趣,他們要跟著教授干大事,張林和小五可以用這個病例寫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再挑個好點雜志發。

  平時科里發文章他們的名字拖尾巴,所以兩人奮發圖強,要搞出一些動靜,光靠拉勾學的專著不足以墊定學術地位,所以兩人打起這些個案報道的主意。

  總之要撿些宋子墨和徐志良沒興趣的東西來寫文章。

  吃完晚飯,楊平和小蘇去打網球。

  宋子墨、徐志良、奧古斯特和羅伯特四人都跑到醫院圖書館去看書查資料。

  三博醫院的圖書館很不錯,醫學類的專著期刊基本不缺,而且圖書館從早上八點開到晚上十點,中途沒有休息,周六周日照樣開放,所以看書查資料非常方便。

  四人在圖書館碰到高主任,高主任正埋頭看書,還時不時做筆記。

  反正宋子墨來圖書館經常碰到高主任,既然他埋頭看書,所以也不打招呼。

  以前宋子墨挺討厭高主任,覺得他臉皮厚,假裝勤奮學習,給楊平獻殷勤也有點過份,后來覺得這人真不是裝,而是學習特用心。

  四個人一直泡到圖書館關門才罷休,宋子墨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金屬過敏患者,究竟如何處理嚴重的膝關節炎。

  但是這方面的論文非常少,大概遇上嚴重金屬離子的患者,一般醫生都放棄關節置換。

  ———

  吳老爺子的核磁共振檢查被預約在第二天下午。

  楊平抽空親自參與磁共振檢查,專門了解關節軟骨的磁共振與普通關節磁共振,在檢查時無論參數設置還是技術運用差別很大,需要運用一些特殊技術來實現對軟骨的觀察與評價,有時候還需要定量評價。

  對每個病人的個性化處理,必須依靠對病人病情的熟悉,對相關醫學知識全面和深入的掌握,對該類疾病治療的豐富經驗,三者缺一不可。

  放射科的老杜,叫杜海斌,是個三十多歲的主治醫生,因為他有點胖,尤其啤酒肚明顯,長相偏老成,頗有主任的風范,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老杜。

  老杜聽說楊平要來磁共振室,今天輪休也跑來上班,他早就想跟楊平拉點關系。

  楊平在醫院的名氣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關于他的傳說也不少。

  聽說高主任是綜合外科編外進修生,是楊平的入室弟子,學了點真東西,現在把運動醫學中心搞得紅紅火火,直逼附一的運動醫學中心。

  還有海扶刀科室的段光頭得到楊平一點皮毛,這位年年虧錢的三博股神搖身一變,成了子宮肌瘤專家,而且名氣越來越響,聽說市內飛刀低于三千不干,凡是有海扶刀的醫院都求著請段光頭,海扶刀公司也極為重視段光頭,將段光頭當做金牌主刀宣傳,海到處幫他約刀。

  急診科徐結巴自從進了綜合外科,不僅業務水平突飛猛進,自己開始主刀脊柱側彎手術,還找了個漂亮公務員女朋友。

  老杜是心里癢癢的,很早就在磁共振室恭候。

  老杜不時出去看看,問問護士:“綜合外科的病人還沒到?”

  “到了!”護士也挺忙的,指著大廳里被家屬圍著的坐輪椅老頭。

  不遠處,楊教授一行人正朝這邊走來。

  老杜趕快上前迎接,老遠就伸手:“歡迎光臨。”

  “老杜,今天你輪磁共振室?”宋子墨問道。

  “今天我休息,這不聽說楊教授親臨磁共振室,我特意過來,看能不能幫幫忙。”老杜確實今天輪休,但是這種機會不多,休息也過來。

  要是能夠像段光頭那樣,跟楊平學點皮毛,說不定也能被人請去閱片。

  其實醫學涉及的東西太廣,任何一個小領域如果深入研究,都能出專家。

  有某放射科專家專門研究肺部結節的CT影像,關于各種肺部結節的CT片,看過十幾萬張,文章發上百篇,全國各地肺部結節的病人跑去找他閱片,人家能看準,有些懷疑為肺癌要開刀的,專家看幾眼,這個不用開刀,肯定不是肺癌。

  邊走邊聊,來到磁共振室的醫生操作間。

  老杜以東道主身份安排大家落座,然后出去跟護士打招呼,讓綜合外科的病人安排上機檢查,看來平時人緣還行,護士也比較配合,暗地里調了一下順序。

  病人已經完成檢查前的禁忌癥篩查簽字,護士再次檢查身上有沒有金屬件,確認無誤后,讓兩個實習生攙扶病人進入檢查室,輪椅被留在外面。

  因為輪椅有金屬配件,有時候忘記推出檢查室,機器一開,輪椅會被磁場吸得飛起來。

  病人進入檢查室,奧醫生和羅醫生立刻從操作間這邊進入檢查室,一起將病人搬運上機。

  磁共振沒有電離輻射,但是懼怕磁性金屬,所以做磁共振檢查,不僅體內不能有磁性金屬,身上的磁性金屬件也要全部取下,防止檢查時被巨大的磁場移動,發生危險。

  宋子墨打個手勢,奧醫生和羅醫生出來,檢查室的門關閉,老杜隔著玻璃窗,遙控開啟機器運行,機器緩緩推著病人進入掃描黑洞。

  “楊教授?”

  老杜微笑著,趁有空聊幾句,拉近關系。

  但是楊平在等待掃描圖片,等得有點入神,沒有聽到老杜說話。

  老杜不免有點尷尬,只好跟宋子墨說:“宋公子,以后你們有什么特殊病人,要親自下來,跟我說一聲,我隨叫隨到。”

  這可不是客氣話,老杜真的準備隨叫隨到。

  老杜分析段光頭的逆襲故事,從中悟出很多東西。

  飛利浦3.0光速磁共振檢查速度就是快,不同部位的檢查,比普通磁共振掃描速度,加快幾倍到二十幾倍不等。

  慢慢地掃描完成,病人移出,老杜關停機器,檢查室門打開,奧醫生和羅醫生很自覺地沖進去搬病人。

  連老外都這么賣力,我杜海斌還有什么理由做咸魚,老杜立刻跟上去幫忙搬運病人。

  楊平仔細閱看磁共振圖片,跟自己的初步判斷一樣,雙膝外側髁軟骨還好,內側髁光禿禿的,前后交叉韌帶沒問題,外側半月板還好,內側半月板退變性撕裂,但是能保住外周幾個毫米,滑膜炎表現也很輕。

  雙側踝關節脛骨遠端和距骨軟骨有磨損,但是周圍很大區域軟骨質量很好。

  聰明的宋子墨腦子里的輪廓若隱若現,他一直在琢磨這個病人的方案,甚至昨天做夢都在琢磨,早上腦袋發燙。

  楊平對病人雙膝雙踝的軟骨如此重視,親自下來重新做磁共振,而且運用一些新方法對軟骨進行定量評價。

  還有,他對病人的下肢力線也十分重視。

  如果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前關注下肢力線是常規準備,但是這么重視關節軟骨,顯然多余,人工膝關節置換,關節軟骨全部要截掉,術前關注沒任何意義。

  “你是想對外側腓骨進行截骨嗎?利用張英澤院士的不均勻沉降理論,對腓骨進行截骨?讓脛骨平臺進行均勻沉降,將內側的受力點點外移?”宋子墨終于悟出楊平的意圖,他想做保膝手術。

  張英澤院士的理論認為,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引發的人體骨骼不均勻或差異沉降在退行性膝關節病變發生和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脛骨平臺是膝關節主要構成部分,脛骨內外側平臺的差異性沉降往往會造成內側沉降過快,受力增加,內側軟骨受壓超過其承載的極限,于是受壓變薄、退變,如果長期受壓,關節軟骨研磨退變加重,從而導致膝關節骨關節炎。

  猶如汽車,如果內側載重總是高于外側,自然內側輪胎磨損加快。

  差異性沉降,也稱不均勻沉降,是物體受到重力影響而發生的一種力學現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例如,地基如果出現塌陷,房屋像一側傾倒,這就是不均勻沉降現象。

  人體骨骼由于受到重力影響,也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當人體骨骼出現骨質疏松,疏松的部分就可能會在體重壓力之下出現微骨折,當這些微骨折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骨骼塌陷下沉,關節變形等病變。

  這種現象在脊柱、脛骨近端這些受力最集中的骨骼最為顯著和典型。

  脛骨平臺內側承受人體負重的三分之二,外側平臺承重三分之一,而且外側平臺因為有幾乎不發生骨質疏松的腓骨支做撐。

  相當于膝關節外側有柱子做支撐,內側沒有柱子做支撐。

  因此,當內側平臺骨質疏松并發生不均勻沉降,高度下降,低于外側平臺,壓力分布變得不均衡,內側得軟骨就磨損加快,引發骨關節炎。

  經宋子墨這么一說,徐志良也瞬間開悟。

  楊平微微點頭:“這個病人雖然是末期骨關節炎,但是從病史、查體和磁共振上判斷,滑膜炎的癥狀不重,而且疼痛癥狀集中在內側間室,這種情況如果把握精準,可以行單髁置換。”

  單髁置換,就是不用將整個膝關節換掉,只換一部分,一般換內側。

  “但是單髁置換也逃脫不了金屬成分,所以只能保膝,想保膝,只能運用張院士的理論。”

  果然是個聰明的家伙,想到這一點并不算什么,但在這個病例想到這點,說明宋子墨對膝關節骨關節的認識非常深刻與廣博。

  “可是內側髁軟骨全部缺失,即使腓骨截骨,糾正內翻畸形,將受力點內移,還是不行,新的受力點還是沒有軟骨?”徐志良提出新的問題。

  這就是沒有醫生想保膝的原因,這個病例不適合張院士的理論。

  “腓骨截骨之后,再進行自體軟骨移植?”宋子墨試探性地問。

  “重新做磁共振,就是判斷軟骨磨損的分布?因為腓骨截骨后,脛骨平臺兩側均勻沉降,應力外移,這就需要判斷外側髁軟骨怎能否承受這種改變,還需要在內側髁

  找到新的應力點進行軟骨移植?”

  宋子墨乘勝追擊。

  “還有,他的雙側踝關節已經存在骨關節炎,出現多年慢性疼痛,無法治愈,你要將踝關節的軟骨移植到膝關節,然后將踝關節進行融合?”

  宋子墨終于弄明白整個計劃,每一個理論,每一個手術,大家都知道,但是要靈活組合,運用到這個病例確實沒人可以想到。

  這需要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做到,而且要將每一步計算精確,否則會事與愿違。

  宋子墨不禁感嘆,每一個病例,他都當做一個研究對象,都要做成經典,即使這個別人放棄的病例,他也絞盡腦汁,利用現有的一切技術來完成手術。

  張院士的保膝手術加上自體軟骨移植,如果能夠進行踝關節融合時,再調整足部受力,以調整下肢力線,那么,四個關節的問題一次解決。

  宋子墨有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昨天一晚上沒想通,總覺得哪里不對,今天全部想通了。

  徐志良還在琢磨宋子墨的話。

  “準備后天手術吧,明天跟他家屬談談。”楊平敲定手術方案。

  經過慎密的評估,這個方案可行,把握很大。

  “楊教授,剛才定量評價關節軟骨的磁共振技術,能不能教教我,要是都像你們綜合外科這樣,我們都得下崗,我就弄不明白,對磁共振你們怎么這么熟悉?”老杜挺著圓滾滾的肚子說。

  楊平謙虛地說:“我們是業余的,哪有你們專業,只是平時看了幾本書幾篇論文而已,過來,我們一起研究。”

  神仙拔毛!

  老杜靠過去,差點從椅子上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