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說網 > 開局在大唐迎娶長樂 > 第797章∶拜過!言語!
  唐軍前鋒陣型大亂,李靖急使中軍傳令二線唐軍扎住陣腳,使弓箭兵、盾牌兵抵御秦軍騎兵的攻擊并接應潰退的唐軍,奈何時間緊急,失了先機的唐軍又如何能形成有效的防御。

  李靖無奈,再是傳令唐軍后軍改為前軍,避其秦軍鋒芒,使唐軍撤退數十里地。

  混亂中,便似秦瓊、牛進達、薛萬均這等勐將,在數萬騎兵的汪洋里彷似小船,驚濤駭浪的波濤里能保得性命也是不錯,那里還敢停留戀戰。

  好在秦長青并未使軍趁勝追擊,這卻是秦文遠給父親信中提出的方略,使秦家軍強大的實力震懾住唐軍即可,畢竟是同胞,萬不可因對唐軍斬盡殺絕的打擊而使其暴發全面內戰。

  秦文遠知道李靖善于軍事,決不做無把握之事,而對于秦瓊,卻是有些防備,想這位大唐名將雖是光明磊落之人,這些年與徐家也有些交集,表面看來關系不錯,然、固有的高低貴賤意識使秦瓊心里從未瞧得起秦家,以為秦家不過是因隋朝滅亡造就的暴發戶而已,毫無根基,如何比得他等將門、權貴之子,正是這種心態,定然會讓秦瓊鋌而走險與秦家較量一番。

  唐軍撤退,秦家軍鳴金收兵,仍是于城樓做好防御備戰。

  李靖率軍撤到“平陰”縣接近“冀州”城外利于兵家之處扎下大營,中軍帳中,數十領軍將領肅立皆是不敢作聲,此次與秦家軍正面交鋒,唐軍可謂損失慘重,麾下兒郎傷亡近萬,這還是在秦家軍沒有趁勝追擊的情況下的傷亡,否則,唐軍傷亡之大不敢想象。

  李靖暗恨秦瓊等不遵軍令,想著似秦瓊等被皇上寵愛的臣子,自己便是斥責也無卵用,對此次領軍犯齊境,向秦家施威壓的目的已然有些暗諷李世民過于自信,帥位上鐵青著臉沉默不語。

  終是按捺不住憤怒的心緒,嘆氣過后厲聲說道。

  “今日之敗乃我等咎由自取,須怪不得別人,想徐長青并無有與大唐作對的打算,屯兵防御齊境城池,所求不過自保而已,何苦威逼使自相殘殺,想必諸位看到秦家軍強大之勢,非是李某想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于秦家如此強大的守城利器,且問問各位將軍可有方法破之,若不顧一切攻城再啟戰端,唐軍不過陡增亡魂,如是惹得秦長青盛怒率軍全面反擊,二十萬唐軍危矣!”

  說到此處,李靖雙目掃視帳中諸位將領,見并無有人異議,接著又道。

  “如今形勢,我等使大軍駐扎此地做好防御便是,著人快馬回京奏報皇上發生之事,待得皇上旨意再做打算,李某想法不知各位將軍有無異議。”

  “我等謹遵將軍吩咐!”

  眾將齊聲應諾并告退,待得軍帳里清靜下來,李靖伏桉寫就奏折,用焟封存妥當,旋即對帳外大喝道。

  “來人!”

  隨著喝聲,有兵士進入軍帳,李靖對其中一名看似頭領的甲士說道。

  “你且將此奏折使八百里軍情加急奏報皇上!”

  甲士恭敬接過奏折,施禮告退,出軍帳率數名軍士翻身上馬竟往長安城疾馳。

  ……

  驪山“天玄教”主殿,長安城擊殺長孫家回到此處的徐天,吩咐親衛將長孫沖、韋挺、楊不群等捉拿之人全部于驪山處決,既然與朝廷已然撕破臉皮,留著這些人已無用處,不如滅殺了干凈。

  長安城“金勝寺”發生之事,終是以長孫無忌滿門被滅,韋挺和“虎威幫”幫主楊不群以及數家公子的性命為代價得到平息。

  韋挺及數家公子尸體被棄于長安城下被人發現后稟報官府得知。

  秦文遠睚眥必報的鐵血手段于長安城諸多世家大族和朝廷王公大臣心里終是感到懼怕,皆是嚴令子弟不得招惹秦文遠和秦家親卷,以免招來滅門之禍。

  李王爺府中,得知諸多被捉拿之人已然死亡的消息,李小婉暗自慶幸自己山中遇著襄城公主,否則、如今已然香消玉殞。

  失去兒子的蕭瑀、張公謹、王雨亭三人,懷著切膚之痛和滔天的恨,發誓此生定與秦文遠不死不休。

  “掖挺宮”皇后寢宮,長孫皇后面帶凄苦之色,想著兄長一家生前的音容笑貌便攪得她終日傷感而不得安寧。

  她是萬萬沒有想到長孫家會落得如此凄涼的下場,更是沒有想到徐天敢于對長孫世家下此滅門的狠手,早知如此,她定然會阻擋兄長無論如何不要招惹這個煞星,如今一切晚矣!便是捉住秦文遠又有何用,死去的人已經死去,當務之急是如何使女兒襄城忘了那手上沾滿長孫家鮮血的劊子手。

  便在長孫皇后長吁短嘆,暗自神傷之際,李世民已然接到李靖和李孝恭傳來的奏折,御書房中看完兩份奏折之內容,使李世民終是見到徐家難纏,不懼大唐皇朝的實力。

  且不說李靖率軍損兵折將,李孝恭得進兵遼西接管軍政的圣旨,使麾下二萬大軍出“古北口”直逼“平州”城池,早是得到秦文遠使陳老大、陳老二傳來應對方略的司馬云天,吩咐駐防此地的秦家軍大開城門,任李孝恭大軍進入城池往遼西軍政中心“龍城”行進,沿途秦家軍做好防御便可,采取與唐軍不接觸、不阻攔、不提供糧草的方略任其行動。

  李孝恭率軍往遼西前進,大軍行動雖是沒有受到任何的抵抗,然、遼西軍政衙門對其不理不睬的態度卻給了他極大的不安,到達“龍城”使軍士包圍平遼府衙門,聚集“龍城”平遼府中所有官員準備強行接管軍政之時,有麾下將領匆匆稟報唐軍二萬兵士已然被秦家軍精銳鐵騎全面控制。

  李孝恭終是明白,原來遼西對他的到來早有應對之策,先是將他二萬大軍放入城池,使秦家軍絕對的優勢兵力再予以反制,這卻是他沒有想到的狠毒之計。

  想著遼西乃大唐江山,奉旨接管理軍政不至于該有多大的問題,鑒于遼西被秦文遠控制的實情,這位王爺雖然早有應對秦軍的萬全之策,然、進入遼西并無發現秦軍有絲毫的異動,使得唐軍放松了對秦軍的戒備,卻那里想到,便在大軍進入“龍城”的那刻起,數萬秦家軍鐵騎已然完成將這支唐軍完全掌控于生死之中的包圍之中。

  這卻是司馬云天接到秦文遠軍令后,聚齊遼西將領定下的計策,其目的是使李孝恭迫于危險的形勢知難而退。

  平遼府衙門中,李孝恭得報大軍被反制的消息,頓感危險的苗頭,望著遼西軍政官員皆是畢恭畢敬的面容,王爺明白沒有撕破臉皮之前,雙方暫且不會有流血事件發生,如是自己不識相,接下來發生的事,恐怕已經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如今情勢想要接管遼西政權,無疑癡人說夢。

  都是聰明人,眾皆心照不宣,誰也不將事情說破。

  李孝恭知事不可為便退而求其次,如今想法是怎么樣將唐軍完好無損撤離這充滿危險的境地。

  “諸位大人!本王此次前往遼西乃是奉旨監察幽州、遼西兩地軍政,一路行來,遼西如今的發展卻是大出本王意料,再不見昔日百姓流離,人煙稀少的凄涼之景,所過之處皆是初顯繁榮的景況,諸位大人辛勞勤政,本王甚是心喜,回去定然在皇上面前為你等請功。”

  此話雖未表明皇上對遼西行使掌控軍政大權的真正意圖,卻也是說的實話,遼西的發展如今進入正軌,各項利于民生的舉措正在按計劃實施。

  從“古北口”出關進入遼西“平州”轄境開始,李孝恭便被眼中看到的情景震撼,寬闊的道路,行商的車馬和各族百姓和諧共處的現象隨處可見,道路旁村村寨寨炊煙鳥鳥,如此寒冷的天氣下也能看見田間地頭勞作的身影和山野林間成群的牛羊。

  而這一切都是秦文遠來遼西后才有的變化,可想而知遼西民眾對秦文遠這位主持遼西軍政大人的摯愛與信服,如是有人敢于使遼西發生動亂,怕是百姓也不會答應。

  既然李孝恭沒有按旨意強行接管遼西軍政的打算,司馬云天等衙門官員和秦家軍各級將領也不會難為這位識相的王爺,除仍使軍將唐軍牢牢控制之外,對王爺倒是恭敬有加,終日陪伴于“龍城”已然興起的集市和如今變得整潔有序的城區四處游玩。

  作為遼西軍政的中心,“龍城”早是從原來的臟亂和蕭條變成初具繁華的城池,街道上處處可見的酒樓、商鋪和青樓等娛樂場所已然聚集起這座城池如虹的人氣,著各種民族衣飾的百姓來來往往忙著各自的營生,匆忙的行色里透著的是對生活滿意的神態。

  停留數日后,李孝恭終是在司馬云天等遼西官員恭送下離開“龍城”回往幽州駐地,率軍出平州之時,終是見識到暗中尾隨唐軍于此的秦家軍鐵騎。

  平州城下黑壓壓的徐軍騎兵展示出肅殺的氣氛,高大的戰馬和武裝到牙齒的軍隊比起大唐最精銳的部隊絲毫不差,其士氣更是略勝一籌,再見城頭上肅立的兵士刀槍如林,俯瞰城下的火炮,無一不散發出煞氣沖天的氣勢,這樣的軍隊豈是他麾下二萬唐軍所能撼動的。

  深深的嘆息里,李孝恭率軍經“古北口”進關回到幽州駐地,連夜使人攜奏折稟報皇上。

  李世民使李孝恭接管遼西軍政的打算終是落空,而齊州方向李靖出軍不利的消息和秦文遠不計后果滅殺長孫無忌滿門、誅殺韋挺等捉拿之人的行動,終使得這不可一世的皇帝老兒感受到了挫敗的無奈。

  面對秦家父子強勢的反擊,李世民憂思中突感喉頭涌動,一口鮮血噴出,委靡的身軀搖搖欲墜,癱軟于龍榻上已然昏迷不醒,嚇得貼身太監劉公公大喝御書房外侍候的太監趕緊傳太醫前來。

  寢宮里,李世民躺身龍床雙目緊閉,長孫皇后等眾多后宮嬪妃和皇子皇孫,公主等跪于床前,寢宮外諸多朝廷重臣亦是跪著面色凝重,寂靜的宮殿里彌漫著沉重的氣氛。

  待得太醫把脈退下,稟告皇后娘娘圣上乃是因氣極攻心而昏迷,于身體并無大礙,使靜心安寧之藥石服用過后即可醒轉。

  太醫的話使得殿中諸人皆是放下緊張的心緒,太子李承乾懷著有些失望的復雜心情出到寢宮外曉諭各位大臣皇上身體情況,留下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尉遲敬德、柴紹、程咬金、唐儉、李道宗、蕭瑀等文武外,其余大臣皆是得吩咐離開寢宮。

  李承乾是巴不得他皇帝老子就此昏迷不醒,趁此如今頂著太子的身份,于理于法他都是理所當然攝政并繼承大統的唯一之人,便是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弟弟李泰從法理上也不敢再覬覦皇位。

  兩兄弟皆是各有心機,卻是絲毫不為皇帝老子的身體狀況和朝中的局勢擔憂……

  寢宮中難耐的壓抑氣氛里,李世民終是睜開緊閉的雙目,望著跪坐床前的長孫皇后,啟動嘴唇發出微弱的聲音。

  “承乾和李泰留下,其余人都散了吧!宣房玄齡、杜如晦等臣進殿,朕有話說。”

  嬪妃和皇子、公主告退離去,諸位大臣領旨進入寢宮拜過皇上、皇后和太子,便聽得皇上輕聲說道。

  “擬旨傳李靖率軍還朝吧!明日朝議齊州秦家之事,你等當摒棄個人對徐家的好惡,以大唐江山為重提出各自的看法,朕不想再于殿上聽到因私人恩怨而混淆是非的言語,長安城發生之事引來的后果惡劣啊!秦家父子雖無反叛朕之心意,然、不服王化,屢屢抗旨的行為卻非為臣子應盡的本分,此乃秦家之罪也,你等回府好好想想如何使秦家甘心為朕之所用,使朕的江山社稷不因內亂而四分五裂,去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